女真灭明 南宋,为什么女真能灭了大明,却灭不了宋朝

文史通5年前历史故事资讯919

为什么女真能灭了大明,却灭不了宋朝

女真历史上灭掉了北宋。吞辽灭宋,女真建立的金国,先是和北宋联合灭掉了辽国,在灭辽国的过程中发现了北宋的孱弱,顺势灭掉了北宋,著名的“靖康之耻”就是来源于女真灭宋,北宋宋徽宗和他的儿子以及大臣、后宫三千多人在当时的首都开封,被女真俘虏,带到北方奴役。到了南宋时期,南宋、女真金国一并被蒙古灭掉。大明王朝基本是李自成灭掉的,崇祯皇帝上吊自杀,是因为李自成攻破了北京城,之后因为战略失误,逼反了吴三桂,联合女真,顺势南下,基本上的先锋部队都是投降的明朝军队,可以说,大明是被大明王朝自己给灭掉的,在军事上也说得通。

为什么南宋能延续半壁江山,而南明却只能苟延残喘了十几年?

众所周知,金人南下攻破汴京灭了北宋,掳走二帝,史称靖康之耻,而赵构南渡临安建立了南宋延续了近一个半世纪。而同样南渡建立朝廷的南明,仅仅十几年就被后金(清)消灭,这是为什么呢?

第一,就政权的合法性和统一性而言,南明弱于南宋。

靖康之变后,北宋皇室几乎被一网打尽,而宋高宗赵构南逃至临安成为了唯一的漏网之鱼,赵构是宋徽宗赵佶第九子,宋钦宗赵桓异母弟,在宋钦宗没有子嗣情况下,由他继承皇位,天经地义,名正言顺,所以凭借法统,他有极大的号召力,致使海内团结,一致抗金。

反观南明则不然,由于崇祯皇帝的太子及一干皇子没能及时南渡,使得南明政权空有个陪都,却无合法继承人。南明各派在皇位继承人选择上出现了严重分歧,消耗了实力。最终妥协的产物是弘光帝继位,而弘光帝是明神宗朱翊钧之孙,明光宗朱常洛之侄,明思宗朱由检堂弟,比赵构从血统上看差了不是一点两点。使得弘光朝廷的号召力也是差了很多,很快就导致了南明内部的党争和分化,左良玉以“清君侧”为名,顺江东下发动内战,江北四镇忙于应战,给了清军南下可趁之机,最终导致了弘光政权的迅速覆亡

之后的南明皇帝如隆武永历的法统比之弘光帝更加不足(也就是血缘更加疏远,更缺乏号召力),以至于几个南明小朝廷为争夺正统地位互相攻击,终被清朝各个击破,彻底覆灭。

第二、满清采取了正确的策略

在清军入关时,多尔衮就打出了“吊民伐罪”的旗号,并声称:清军入关,“为尔复君父之仇,非杀尔百姓,今所诛者惟闯贼。”大意就是说“我入关不是来屠杀你们的,而是为你们报仇的,我们只杀李自成”。就这样迷惑了一大批的汉族地主官绅。而且进入北京以后,多尔衮又采纳范文程的建议,拉拢汉族地主:首先为崇祯皇帝按帝礼发丧,谥“怀宗端皇帝”,允许故明官员百姓哭丧;其次准许前明官员“俱以原官同满官一体办事”;第三,明朝宗室诸王,只要“来归”,不夺其爵,照旧享有藩王特权。这样一来,很多汉族地主、官员、百姓,都对满清放松了警惕,还对他产生了好感,使得北方大部传檄而定,原来归附大顺政权的地方军队官僚相继反叛投降满金。

反观金国则不然,女真崛起的太快,其以摧枯拉朽之势灭了辽,又在转瞬间灭了北宋,过度仰仗军事力量,在夺取中原后,仍然沿袭女真人落后的政治制度和文化,因而招致了北方汉族人民的强烈反抗,女真人被迫只得扶持一个汉人的伪政权,然而始终不得人心,女真人忙于应付境内反金势力,没能全力南下灭宋。

第三,灭亡大明的是大顺,南明没有及时调整对满清战略。北宋政权是女真消灭的,所以后来的南宋政权自然是视女真为不共戴天的仇敌,全力抗击女真;而明朝亡于所谓的流寇―李自成农民军,这就决定了南明政权直接将大顺军视为最大威胁,而忽视了满清,致使前期坐看满清消灭农民军,并占领整个北方。

第四,南明没有出现力挽狂然的人物,各实力派只为一己之私。首先看领导人,宋高宗虽然屈辱求和,但还知道巩固政权,以图实现划江而治,而弘光帝继位后,不思巩固尚不稳定的政权,却纵情声色,坐视朝臣内斗,既不能驾驭文官,更不能控制武将。

我们再看看武将方面。南宋虽然缺乏名相,但名将却有不少,就南宋初期而言,有宗泽、岳飞、韩世忠、吴?等,有所谓中兴四将的说法;反观南明,将星缺乏,弘光朝廷史可法不能节制武将,空守忠名;左良玉在对农民军作战中早已丧胆,不思报国反倒发动内战。后期永历朝廷期间,永历帝更是只知道逃跑,不能团结反清力量;大西军领袖孙可望联明抗清,掀起反清高潮,却最终因嫉妒降清(孙可望挟天子以令诸侯,以国主自称,李定国功高盖主);李定国军事能力突出,两蹶名王在打败孙可望后,没能处理好内政,不能团结秦藩和蜀藩将领,导致势力日衰。

总的来说,南明灭亡是由内外多因素造成的,只不过在每个问题过程中内讧从来没有间断过。

南明和南宋有什么区别吗

1,北宋灭亡时期宋军依然有战斗强悍的军队,而崇祯死后的明就没有了

完颜氏金也罢,努尔哈赤后金也罢,他们的特点就是单兵战斗力强(比较冷兵器主导时代,围猎整天打野兽的狩猎民比起耕种土地的农耕民,在战斗方面具有天然优势)、配合能力也较强(他们虽然没有农耕民的士兵那样经过操练来达到配合效果,但他们狩猎时候就需要配合),但是人数少经不起消耗。所以知道抵挡住早期几轮进攻,在承受巨大损失的同时能较多消耗他们的有生力量,那么他们就不得不面临或者失败退出、或者转而依靠投降汉奸的下场。

北宋被灭其实是因为颇有主力西军都在西北压着西夏打,而金达到都城开封的时候,西军回来勤王不仅路途远慢、而且被内部一些文官人为堵在潼关相当长时间,从而导致了都城司令部被摧毁,宋朝皇室和大部分高层官员被俘以后,西路军才姗姗来迟赶到。于是乎,以女真兵为主的金军想进一步南下灭了那个漏网的皇室赵构建立的南宋政权的时(此时正值南宋政权刚刚诞生的弱小期,不仅兵少将寡、而且地盘也不稳定),就与这些西路军交战了;交战的结果自然是西军损失巨大而且后来一部分南下编入韩世忠、岳飞、吴介兄弟的军队以外,大部分都被灭了,西路军后来也基本上消失了;但女真为主体的金军损失也较大,否则不会战斗力急剧下滑了,到了后来金兀术多次南下靠的更多是北方金国境内的汉民以及投降的契丹人了。正是这些西路军拖住了和消耗了相当大的女真金军,使得南宋方面有了喘息之机,从而积极编练出了岳家军、韩世忠军队、吴介兄弟军队等有战斗力的军队,为后来反攻打下了基础。后来反攻大家都知道了,岳飞等人连续击败金兀术的军队,都到达河南等地,眼看就要直捣黄龙了,结果让汉奸秦桧和赵构坏了事。

反观南明,自从李自成灭掉明关内最后一支精锐之后,李自成进京后,明廷有战斗力的军队只剩下吴三桂的关宁军了。结果是这支关宁军是投降了清廷,为清廷入关后打天下尽心尽力,而不是向北宋末年的西路军一样和清廷死磕,消耗清军有生力量。而当时大西军、大顺军都还没有和明联合,甚至和明都还是对手。而南明居然采用的是毫无抵抗准备以及愚蠢的“联鞑平寇”政策,这个情况下,南明弘光朝廷被八旗为主导的清军迅速灭掉也是正常的。

2,南宋有一个统一的核心,而南明一直内部争斗不断

北宋灭亡时,由于宋朝的一直过分压制武将政策,虽然导致宋朝对外被动,但却彻底扼杀了军阀的出现。而明灭时,明末大量的军阀存在,这些军阀从来都是对内压迫老百姓有余,对外面对清军是一触即溃,好一点的是战死,差一点的直接剃发易服投降清廷,反过来壮大了清廷力量,成为清廷南下灭明的主要力量。而北宋灭亡后,虽然也存在北方伪政权,但是除了这个伪政权来当金兵南下走狗之外,其他宋军很少有成建制、大批量投降的。

之所以出现这种原因就是南宋有个统一核心——赵构,虽然赵构垃圾,但总有个核心,而宋能集中力量对付南下金兵。南明就没有了,虽然有什么隆武、永历等皇帝,但南明的大佬们在清兵来临了还相互内斗,像何腾蛟那样为争功劳居然对友军自己人下手。而南宋基本上很少有这种情况发生。后来孙可望一度改变了这个局面,勉强形成以大西军为主体的抗清核心,但孙可望后来私心膨胀导致了分裂,自此南明失去了一次改写历史的机会。

3,火炮的作用

火炮的出现,使得攻城力度大大加强,而守城的困难大大增加,这也是清灭明、而金不能灭南宋的原因之一。宋金时期没有后来那么成熟的火炮,而后来蒙古军攻襄阳,虽然有了当时威力大的回回炮,但那只是一块大石头去砸墙体,虽然宋代城池墙体远不如现在混凝土墙体结实、也不如明代墙体结实,襄阳城被砸坏不少,蒙古军打襄阳很久才攻克,出了宋军坚决抵抗之外,没有红衣大炮那样的攻击利器也是一个原因。然而,17世纪中期,明朝的火炮多次引进西方科技经过大量改进,威力显然大多了,而李自成撤退时没有摧毁所有火炮带着火炮制造工匠,清廷完全接收了这批火炮。而这些大炮在南下攻城中起了重要作用、乃至关键作用。和李自成潼关大战、攻克江阴等无不是火炮轰塌城池,如果不是火炮,恐怕清军的损失不知道要大多少倍。可见影视作品和一些史书里面口口声声说什么“八旗骑射的天下”显然是误导,更多是依靠火炮。

4,宋、明大臣待遇的差距

个人感觉这是除了第二点(有无核心)之外最关键的原因。因为虽然吴三桂投降满清使得南明方面没有一支战斗力较强的军队对抗清八旗兵。但是前面有李自成和清军死磕,消耗不少清八旗兵——这也是八旗兵入关后战斗力急剧下降的重大原因(我的很多帖子说过)。然而,为何南宋、南明差距如此大呢?其中不得不提到人的因素。其中关键的官员又是一个因素,宋朝对文官的态度实在是太好了,宋的文官跟皇帝大吵,得罪皇帝一般情况下最多也就是发配海南岛钓鱼,可见宋文官的地位;如此一来,金蒙都不可能给出这样的条件,所以金蒙来了,这些文官绝大多数自然是全力反抗了,也就能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各个文官集团能形成团结对外了。虽然宋的武将地位低,先是脸上刺字,后来王安石变法后改为手刺字,但是好像宋的武将收入不错,很少有听说过宋武将因为克扣军饷导致士兵哗变,进而导致军心不稳打战不利的情况,而宋的武将投降金蒙的也远比明少,宋给军队发饷好像也绝大部分情况下是发足额。

而明就差远了,虽然明的文官也经常敢和皇帝大骂,虽然比起清那种连话都不敢说到的文字狱残酷时期来要强多了,但明大臣骂皇帝的结果是被打板子(虽然大臣以此为荣,博取为民请命不惜犯天颜的名声)而且还会被锦衣卫或者东厂逮捕入狱而送命的。而明大臣的收入也远远低于宋。所以明末文官投降比例远远大于宋末,虽然明文官更多也是抵抗而死或者先是抗清,失败后隐居不与清廷合作。对于武将,明武将虽然没有宋那样刺字歧视,但明的武将往往是军饷很低而采取克扣士兵军饷,所以明往往很多时候没有足额军饷发给军队,从而导致军队军饷缺乏而军心不稳。这个也是导致明武将投降多,而宋比较少的原因。

如果各位网友,有其他因素,可以提出来让我了解了解。本人始终觉得李自成进京后南明弘光朝廷建立时地盘比南宋大,各方面也不比南宋差,却一个不过20年就被灭,一个是抵抗了100多年、虽然中间屈辱,最后却灭金报了仇;即使是金灭后,南宋以一己之力抵抗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蒙古军团(包括蒙古军、西方色目人、北方女真西夏人和北方汉人投降军)几乎持续不断的连续进攻40年,最后力竭而亡。而南明可就更多是自己消耗搞死自己。这中间确实有太多原因了。

为什么女真能灭了大明,却灭不了宋朝

元灭南宋和清灭明都是夷族灭汉族,可不可以说中华文明在当时断绝,为什么?

元朝可以这样说。因为元朝方式根本没有汉化。他们自然使用自己的文化。但是清朝不同,清朝进了中原就被汉化了,使用汉语任用汉人为官。举个例子,元朝当时分4等人,一种蒙古贵族,二等色目人也就是西域的一些少数名族,三等汉人这里汉人是指原金国里的汉人,契丹人,西夏人等,四等南人就是淮河以南的。而清朝并没这样的制度

为什么金国不能灭南宋,而清国能灭南明

因为彼此的实力不同,所采取的政治、军事策略也不一样,所以有了不同的结果。

金灭南宋有很大的运气因素,而清灭南明则是当时多种因素作用的必然结果

北宋末年,虽然国家财政出现了危机,但还不是亡国边缘,而金朝也并非十分先进强大,两者之间的对比十分明显,甚至于金朝发动侵略的时候,完颜宗望、完颜银术可等也只是希望宋朝多给些钱,根本就没有灭亡宋朝的想法,想都不敢想。北宋的灭亡,更多的是宋徽宗、宋钦宗个人太过昏庸的原因,明明有可以抵抗女真人的西军却弃之不用,国难临头还在勾心斗角,任凭敌人进攻,他俩被俘后,宋朝君臣开始积极抵抗,金军的攻势很快就被削弱了。

而明朝末年已经是积重难返,江南士绅集团盘根错节导致朝廷收入锐减,西北灾荒无钱救济,朝堂之上狼虎潜行,彼此争权夺利,而新生的大顺政权、大西政权还不成熟,纵观当时的中国,只有满清拿出了完整的战略,所以清灭明是必然的结果

南宋时女真族有多少人口

这里说的女真人口不是纯正的女真人。里面包括了投降的契丹人、渤海人以及一部分早期归附的汉人。金朝全部将其编入“猛安谋克”,对外统称“女真人”。鼎盛时期也不止400万,将近500万人。其中纯正的女真人约占五分之一,约100万人。

蒙古灭金时,曾对抵抗激烈的女真人大肆屠杀。中原地区的女真人被杀的只剩几千户,约2-3万人;归附于金朝的契丹人、渤海人等也分崩离析,不再属于女真人范畴。中原地区剩下的女真人逐渐汉化消失于庞大的汉族人口之中。

幸存下来的女真人基本上就是留在辽东,没有进入中原的女真人。因为人口基数很小,加上生活环境严酷恶劣,人口增长率很低,所以明末清初的女真人口很少。与汉人人口比例接近1:100。

宋朝的金兵是哪地方人?

金兵是北方的女真人,金国的首都在今天哈尔滨阿城。因为可以根据首都的位置来给国家做定义,所以金兵是黑龙江人。

满清是如何灭明的?

明中期之后时常发生农民起事,崇祯时期朝政混乱与官员贪污昏庸;与后金的战争带来大量辽饷的需求以及清兵的掠夺;以及因为小冰期气候变冷,农业减产带来全国性饥荒,这些都加重明朝百姓的负担。

1627年,陕西澄城饥民暴动,拉开明末民变的序幕,随后王自用、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等农民起事,最后发展成雄踞陕西、河南的李自成与先后占领湖广、四川的张献忠。

1644年李自成建国大顺,三月,李自成率军北伐攻陷大同、宣府、居庸关,最后攻克北京。崇祯在煤山自缢,明朝作为统一国家的历史结束。

扩展资料

清朝开国皇帝:爱新觉罗·皇太极

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1592年11月28日-1643年9月21日),又译黄台吉。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第八子,清初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后金大汗、蒙古大汗、清朝开国皇帝。

皇太极自少年起常随父兄狩猎和征战,骑射娴熟。天命十一年(1626年)努尔哈赤去世后,皇太极受推举袭承汗位,改次年为天聪元年。

皇太极即位之后进行大刀阔斧的封建化改革,加强中央集权;在战略上定先征服朝鲜和漠南蒙古,以解除攻明后顾之忧的战略方针。对明则采纳汉族降官建议,确立"讲和与自固之策",重用汉将,削弱明朝实力,志在入关夺取全国政权。

崇德元年(1636年),在盛京(今沈阳)称帝,建国号大清,并且迫使李氏朝鲜臣服于清朝。

在崇德七年(1642年)的松锦大战中生俘洪承畴,自此明朝关外精锐丧失殆尽,宁锦防线彻底崩溃,清军入关已成必然之势。崇德八年(1643年),皇太极猝死于清军入关前夕,未能实现夺取全国政权的夙愿。

皇太极前后在位17年。他在位期间,实行满汉一体,保护汉人,减轻农民负担,发展生产,增强兵力,不断对明朝作战,为下阶段清王朝迅速扩展入主中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庙号太宗,谥号应天兴国弘德彰武宽温仁圣睿孝敬敏昭定隆道显功文皇帝,葬于沈阳昭陵,死后其第九子福临即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明朝

标签: 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