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孔子作文800,求以“走进孔子”为题800字作文

文史通5年前历史故事资讯940

走近孔子作文300字

有一次,子路看到受灾的老百姓处在饥寒交迫的困境中,很是着急,于是他带领一些人帮助老百姓修建水利,还救济钱财与老百姓。孔子的一个学生告诉孔子,孔子急忙让他去把子路叫回来。子路一听老师让他回来,心想老师平时教导我们做一个有道德的人,难道我做错了吗?子路很不服气,但还是回到老师身边。孔子说我知道你不服,你就是再有理,也要听我说两句.你知道你这样做会 招来杀身之祸吗?子路大惊,忙问为什么?孔子说你修水利又救济百姓,老百姓都感谢你而对皇上不满.皇上还不迁怒于你?子路求教老师怎么办才好呀!孔子说你为什么不上报朝庭!

从这个小故事里我们可以看到孔子确是高于学生.看出孔子的思想是多么细致周密呀!同时也告诉我们不论做什么就是再理直气壮再不服气也应当听听别人的劝说!

征文 孔子,我想对你说 800字 在线等。

走近孔子

离开孔庙时,我的脑海里突然蹦出哲学家尼采的一句话:“我的时间尚未来到,有些人要在死后诞生。”尼采是疯狂的,也是自信的。而作为东方人的孔子,虽没有这样的豪言壮语,但历史证明了他完全有资格这么说。

在孔庙,我完全被其宏大的规模深深地震撼了。真是让人难以想象,经两千余年修建,孔庙由原来的故宅三间,发展而为占地327.5亩,南北长1120米,恢宏壮丽的古代建筑群。庙内古木参天,殿宇雕梁画栋,金碧辉煌,气势直逼北京的故宫和河北承德的避暑山庄。孔子从一个普通人一跃而为万人崇敬的一代宗师,真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在孔庙的几个小时的行程中,最令我感叹的就是那十三碑亭。那里存放有唐、宋、金、元、明、清、民国时所立的53幢碑石,这是历代尊孔的实录,也是孔子一步步被神化的真实记录。站在碑前,可以想象着几百年前,那些古代帝王们动用了多少人马,才把几十来吨重的大碑运来,并一本正经地到这儿来参拜的情景。其实,帝王们对孔子的态度与其说是崇敬,不如说只是利用。由于孔子在中国政治史、思想史、文化史上的特殊地位,孔子成了人人抢收夺的一块招牌。封建统治者利用孔子的思想来维护其封建统治,他们拼命将孔子偶像化,并不断塞进一些他们的私货冒充是孔子的原始儒学。立碑只不过是其为巩固统治而玩的伎俩而已。但不管如何,孔子在中国的历史上具有这样深远的影响,这绝对是一个奇迹。孔子是无与伦比的。

怀着对孔子的敬佩,走在宽阔的石板路上,眼前豁然一亮,一座气势雄伟的大殿映入眼帘。“大成殿”几个金色的大字苍劲有力。朱红色的大门,深红色的墙,黄色琉璃瓦,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更显出大成殿的宏伟壮丽。特别显眼的是殿前那十根白龙柱,每根都是整石雕成,柱上长龙栩栩如生,似腾似游。壮观程度绝不亚于故宫大殿。大成殿内,供奉着孔子的塑像。传说中孔子是位长相丑陋、身材矮小的老人,可眼前却俨然是个英俊慈祥、身材魁梧的长须老先生,想来是后人由于崇敬而把孔子美化了的缘故。

时间有时往往会掩盖住真相,在这儿,我们很难想象到孔子当年的落魄。孔子出身于没落贵族家庭,父亲早逝,在母亲拉扯下长大,十六七岁时没有了母亲。但他勇敢地面对生活,战胜了生活中的种种困难。他有远大的政治理想,但他一生只做过三年左右的官,政治抱负难以实现。后来,孔子带着爱徒周游列国,宣扬他的政治理想,但最终壮志难酬。到老年只好隐居家乡,埋头讲学和著述,大成殿后的诗礼堂就是最好的见证。堂中的几十块黑石板雕刻着孔子一生的经历。看着画中一个个鲜活的人物,我仿佛看到了孔子经历着生活的贫困,政治上的失意,到最后仍坚持宣扬“仁爱”,成为儒家学派最重要的代表人物的情景。需要指出的是,孔子在外颠沛流离了十四个寒暑后回到鲁国时,已年近七旬,他的晚境是凄凉的,老年丧子再加上最器重的弟子的去世,使他的心灵受到了沉重的打击。但他没有放弃自己的追求,没有放松对古文献的整理和继续撰写《春秋》。这需要何等博大的胸怀!何等坚强的意志!他的儒学思想影响巨大,超出了任何人的想象。惊人的意志使孔子最终成了一个伟大的教育家,杰出的人文学者,中庸的思想家,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奠基人。部分诺贝尔奖获奖者曾在巴黎发表的一个宣言中预言:“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活下去,必须回首2500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可见世人对于孔子思想的重视。

走近孔子,你会发现你所面对的不是一个偶像,而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只不过他有着超人的智慧、勇气和人格魅力。

走近孔子的作文

走近孔子

离开孔庙时,我的脑海里突然蹦出哲学家尼采的一句话:“我的时间尚未来到,有些人要在死后诞生。”尼采是疯狂的,也是自信的。而作为东方人的孔子,虽没有这样的豪言壮语,但历史证明了他完全有资格这么说。

在孔庙,我完全被其宏大的规模深深地震撼了。真是让人难以想象,经两千余年修建,孔庙由原来的故宅三间,发展而为占地327.5亩,南北长1120米,恢宏壮丽的古代建筑群。庙内古木参天,殿宇雕梁画栋,金碧辉煌,气势直逼北京的故宫和河北承德的避暑山庄。孔子从一个普通人一跃而为万人崇敬的一代宗师,真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在孔庙的几个小时的行程中,最令我感叹的就是那十三碑亭。那里存放有唐、宋、金、元、明、清、民国时所立的53幢碑石,这是历代尊孔的实录,也是孔子一步步被神化的真实记录。站在碑前,可以想象着几百年前,那些古代帝王们动用了多少人马,才把几十来吨重的大碑运来,并一本正经地到这儿来参拜的情景。其实,帝王们对孔子的态度与其说是崇敬,不如说只是利用。由于孔子在中国政治史、思想史、文化史上的特殊地位,孔子成了人人抢收夺的一块招牌。封建统治者利用孔子的思想来维护其封建统治,他们拼命将孔子偶像化,并不断塞进一些他们的私货冒充是孔子的原始儒学。立碑只不过是其为巩固统治而玩的伎俩而已。但不管如何,孔子在中国的历史上具有这样深远的影响,这绝对是一个奇迹。孔子是无与伦比的。

怀着对孔子的敬佩,走在宽阔的石板路上,眼前豁然一亮,一座气势雄伟的大殿映入眼帘。“大成殿”几个金色的大字苍劲有力。朱红色的大门,深红色的墙,黄色琉璃瓦,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更显出大成殿的宏伟壮丽。特别显眼的是殿前那十根白龙柱,每根都是整石雕成,柱上长龙栩栩如生,似腾似游。壮观程度绝不亚于故宫大殿。大成殿内,供奉着孔子的塑像。传说中孔子是位长相丑陋、身材矮小的老人,可眼前却俨然是个英俊慈祥、身材魁梧的长须老先生,想来是后人由于崇敬而把孔子美化了的缘故。

时间有时往往会掩盖住真相,在这儿,我们很难想象到孔子当年的落魄。孔子出身于没落贵族家庭,父亲早逝,在母亲拉扯下长大,十六七岁时没有了母亲。但他勇敢地面对生活,战胜了生活中的种种困难。他有远大的政治理想,但他一生只做过三年左右的官,政治抱负难以实现。后来,孔子带着爱徒周游列国,宣扬他的政治理想,但最终壮志难酬。到老年只好隐居家乡,埋头讲学和著述,大成殿后的诗礼堂就是最好的见证。堂中的几十块黑石板雕刻着孔子一生的经历。看着画中一个个鲜活的人物,我仿佛看到了孔子经历着生活的贫困,政治上的失意,到最后仍坚持宣扬“仁爱”,成为儒家学派最重要的代表人物的情景。需要指出的是,孔子在外颠沛流离了十四个寒暑后回到鲁国时,已年近七旬,他的晚境是凄凉的,老年丧子再加上最器重的弟子的去世,使他的心灵受到了沉重的打击。但他没有放弃自己的追求,没有放松对古文献的整理和继续撰写《春秋》。这需要何等博大的胸怀!何等坚强的意志!他的儒学思想影响巨大,超出了任何人的想象。惊人的意志使孔子最终成了一个伟大的教育家,杰出的人文学者,中庸的思想家,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奠基人。部分诺贝尔奖获奖者曾在巴黎发表的一个宣言中预言:“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活下去,必须回首2500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可见世人对于孔子思想的重视。

走近孔子,你会发现你所面对的不是一个偶像,而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只不过他有着超人的智慧、勇气和人格魅力。

命题作文:走近孔

走近孔子
离开孔庙时,我的脑海里突然蹦出哲学家尼采的一句话:“我的时间尚未来到,有些人要在死后诞生。”尼采是疯狂的,也是自信的。而作为东方人的孔子,虽没有这样的豪言壮语,但历史证明了他完全有资格这么说。  
在孔庙,我完全被其宏大的规模深深地震撼了。真是让人难以想象,经两千余年修建,孔庙由原来的故宅三间,发展而为占地327.5亩,南北长1120米,恢宏壮丽的古代建筑群。庙内古木参天,殿宇雕梁画栋,金碧辉煌,气势直逼北京的故宫和河北承德的避暑山庄。孔子从一个普通人一跃而为万人崇敬的一代宗师,真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在孔庙的几个小时的行程中,最令我感叹的就是那十三碑亭。那里存放有唐、宋、金、元、明、清、民国时所立的53幢碑石,这是历代尊孔的实录,也是孔子一步步被神化的真实记录。站在碑前,可以想象着几百年前,那些古代帝王们动用了多少人马,才把几十来吨重的大碑运来,并一本正经地到这儿来参拜的情景。其实,帝王们对孔子的态度与其说是崇敬,不如说只是利用。由于孔子在中国政治史、思想史、文化史上的特殊地位,孔子成了人人抢收夺的一块招牌。封建统治者利用孔子的思想来维护其封建统治,他们拼命将孔子偶像化,并不断塞进一些他们的私货冒充是孔子的原始儒学。立碑只不过是其为巩固统治而玩的伎俩而已。但不管如何,孔子在中国的历史上具有这样深远的影响,这绝对是一个奇迹。孔子是无与伦比的。  
怀着对孔子的敬佩,走在宽阔的石板路上,眼前豁然一亮,一座气势雄伟的大殿映入眼帘。“大成殿”几个金色的大字苍劲有力。朱红色的大门,深红色的墙,黄色琉璃瓦,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更显出大成殿的宏伟壮丽。特别显眼的是殿前那十根白龙柱,每根都是整石雕成,柱上长龙栩栩如生,似腾似游。壮观程度绝不亚于故宫大殿。大成殿内,供奉着孔子的塑像。传说中孔子是位长相丑陋、身材矮小的老人,可眼前却俨然是个英俊慈祥、身材魁梧的长须老先生,想来是后人由于崇敬而把孔子美化了的缘故。  
时间有时往往会掩盖住真相,在这儿,我们很难想象到孔子当年的落魄。孔子出身于没落贵族家庭,父亲早逝,在母亲拉扯下长大,十六七岁时没有了母亲。但他勇敢地面对生活,战胜了生活中的种种困难。他有远大的政治理想,但他一生只做过三年左右的官,政治抱负难以实现。后来,孔子带着爱徒周游列国,宣扬他的政治理想,但最终壮志难酬。到老年只好隐居家乡,埋头讲学和著述,大成殿后的诗礼堂就是最好的见证。堂中的几十块黑石板雕刻着孔子一生的经历。看着画中一个个鲜活的人物,我仿佛看到了孔子经历着生活的贫困,政治上的失意,到最后仍坚持宣扬“仁爱”,成为儒家学派最重要的代表人物的情景。需要指出的是,孔子在外颠沛流离了十四个寒暑后回到鲁国时,已年近七旬,他的晚境是凄凉的,老年丧子再加上最器重的弟子的去世,使他的心灵受到了沉重的打击。但他没有放弃自己的追求,没有放松对古文献的整理和继续撰写《春秋》。这需要何等博大的胸怀!何等坚强的意志!他的儒学思想影响巨大,超出了任何人的想象。惊人的意志使孔子最终成了一个伟大的教育家,杰出的人文学者,中庸的思想家,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奠基人。部分诺贝尔奖获奖者曾在巴黎发表的一个宣言中预言:“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活下去,必须回首2500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可见世人对于孔子思想的重视。  
走近孔子,你会发现你所面对的不是一个偶像,而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只不过他有着超人的智慧、勇气和人格魅力。
任何一个中国人游孔庙时,都不会不在心海里掀起波澜。孔子作为东方文化的巨人,整整影响了中国几千年。面对孔庙如此庞大而又气势恢宏的建筑群,我们自然会想得很多很多。作者从内心“震撼”写起,选取了行程中最让人难以忘怀的几个点,并由此转到孔子周游列国时的落魄和死后的被历代统治者推崇的叙述和议论,给人们展现一个真实的孔子形象,他有着博大的胸怀、坚强的人格、超人的智慧,同时也引发人们对孔子生前身后的不同境遇作深入的思考。
话题作文,在文章立意、选材角度、文体结构、表达手法等方面不作过多的限定,给考生提供了广阔的“写作空间”,让全体考生都有“话”可说,同时也使有创造性思维的考生能脱颖而出。所以,近几年,话题作文成了各种重大考试的首选题型。
考生可采用“释题入意,反复阐明”的方法来应对此类型的话题作文。“释义”就是解释词义。“释义”作为一种论证方法,应该是对所要论述的问题进行解剖、分析;对所要论述的事物,通过由表及里的解释,多方面、多角度加以阐明,挖掘其内涵,找出其本质,揭示论点与论据的关系,概括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结论。因此,“释义”法是阐述性议论文常用的方法之一。当然,“释题入意,反复阐明”的方法同样适用于记叙文和其它文体的话题作文,那主要在于“反复阐明”,即用带有关键字词的文句贯穿文章的始终,加强文章的整体美感,突出文章的忠心。

走近先贤作文800字。。。。。。。。。。。。。。。。

  时光荏苒,人生如白驹过隙。中华民族在岁月的不断变化中变得富强,更加昌盛,中华民族之文化也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时至今日,仍然闪烁着耀眼的光芒,值得我们学习。

  孟子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人生旅途中,逆境催人奋进。逆境能够磨练人的意志,能使我们在逆境中战胜自我而取得成功。而安逸优越的环境却消磨人的意志,使人迷于安乐,尽享舒适,常常一事无成。有的人甚至在安逸之中沉迷酒色,最后却落得个自食恶果的下场,实属可悲。

  “生于忧患”是千古不变的至理名言,春秋时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岂不是它最好的例证吗?那时,勾践屈服求和,卑身事吴,卧薪尝胆,又经“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终于转弱为强,起兵消灭了吴国,成为一代霸主。勾践为何能够复国?这是亡国之辱的忧患使奋起的结果。这表明,当逆境重重,欲退无路之时,人们常常能显示出非凡的毅力,发挥出意想不到的潜能,为自己拼杀出一条生命之路。

  但是有了生命之路,有了安逸的生活,人们却往往不能很好地把握,而“死于安乐”。这方面最好的例子莫过于闯王了。1644年春,闯王李自成攻入北京,以为天下已定,大功告成。那些农民出身的新官僚把起义打天下、叱咤风云的气魄丧失殆尽,只图在北京城中享受 安乐,李自成想早日称帝,牛金星想当太平宰相,诸将想营造府第……当清兵入关,明朝武装卷土重来时,起义军对此不能抵抗,一败涂地,教训是多么深刻啊!

  人要担负重任,有所作为,成就大业,必须先在思想、生活和行为方面都要经受一番磨炼。这使我想起欧阳修所说的“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这句话。人们在险象环生时,努力的拼搏,因此化险为夷;人们在安逸的享乐中却意志消退,结果一无是处。总之人处逆境激发斗志,国无忧患易遭灭亡。

  历史的风吹走了一切,却吹不走古代先贤对我们的影响与教诲。学古为今用。先贤们的良言慧语会永远激励着我们奋斗和前进

  ------------------

  孟子曾说过:“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这句对可持续发展的诠释,说明我们的先人早在两千多年前就产生了生态平衡的观念。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我们不能脱离这个世界求取个人的生存和发展,不能只用眼前交换的价值来衡量我们的行为。在丹麦,人们钓鱼时会自觉地用随身佩戴的尺子来测量鱼的长度,如果不够长,他们会自觉地把鱼抛入湖中。他们这样是为了以后年年有鱼可钓,竭泽而渔只会断了自己的后路。在投入商品世界的同时,我们要坚守那些永恒的价值,坚持可持续发展,循环利用。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几乎人人都知道,但真正去做的人寥寥无几。因为人们不知道该如何去做,也没有经济实力。面对不断上涨的油价,人们大多会选择燃煤,这样环境污染就会加剧,严重的甚至造成酸雨,在农村,虽然提倡使用沼气,但真正懂得这种技术的农民又有多少,面对变废为宝的垃圾人们只能丢掉,在一些偏远的农村,人们仍然樵采,因为他们没有经济实力去负担其它费用。提倡可持续发展不仅是口号上,还要落实到行动上,我们生活在自己唯一的一次生命过程中,要有所投入,有所坚守,而不是做一个随波逐流的落伍者。统一的秩序,良好的风气是比口号重要的,一个古道热肠的人,无法在现实世界中找到自己志同道合的认识无法实现理想的。二战后,德国人面对破败的经济和世界人们的质疑并没有退步,而是坚持自己的领导人,修建集中营纪念馆,推行非军事化管理等,用团结统一齐心协力的奋斗向世界人民承认错误,并重新得到尊重。一个国家一旦没有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信念是任何灾难都无法击倒的。可持续的发展同样如此,这不是一个人就能做到的,我们要把星星之火,燃成燎原之势。从古代先贤的萌芽思想,到现代成熟的思想体系。可持续发展还需要行动的支持,对于我们的行为,不仅用交换的价值衡量,更要从长远利益考虑。2、远古的天籁先秦是一个只可梦萦的朝代,无数的星辰以思想的绳索作光芒,抽打并焚烧着那不属于星的绚烂。而今天这根绳索,从千百年前的那个纬度,甩向了不曾预言的今天。于是一缕片语只言顺着这根绳索不期而至。听:“当仁,不让于师。”这一句悠长的慨叹,虽无唐诗的音律、宋词的韵脚,却依然叹得铿锵,其余音飘逸而绕梁,默契着来自心底那份久违的律动,心的共鸣已不能自已——当仁,不让于师!或许,这只是孔子博大思绪中的一个结,但正是这个思绪的结,碰触了耳廓,刮动了耳膜,让心也折服于这来自远古的天籁。眸子抚过这不平的文字,睫毛敲着音调的崎岖。不禁想起古希腊先哲也有一句神似的默契——“我爱吾师,我更爱真理。”不同的空间,各异的人物,却同有着一样的风流,一种对真理的无比虔敬,对正道的超越老师的尊崇。“不让于师”,并不是不敬师,更不是时下的叛逆。当一娓偈语普度众生的时候,这种顿悟的福泽已经超越了佛的高度。所以,“当仁”便可以“不让于师”!这何尝不是一种精神的执着。看着这六个字,已不知道它承载了多少轮回的爱抚,但它仍是棱角依然。即使白话的语言已经白描了文言的艰涩,但那份真正的体味却只能从文言的音调里品出那种盛气,那种对真理追求的永不容忤的妥协。也许那圣贤甩出的绳索本就是裹着无尽回味的纯粹。像一根琴弦,却又像不安分的鞭,给你思想与听觉以天籁般的泽被,却又给你勇气以不容退却的鞭策。但,正是这甩出音符的鞭,驱赶着步伐在天籁的韵围中走得从容。远古的天籁——当仁,不让于师!并不是只给听觉的聆听,不是给品味的纯粹的悠扬,而是含蓄与律动的智慧。犹如蚌中孤独的珍珠,虽在黑色的壳中孕育,却闪耀着对阳光的笑傲。就像这曲天籁,满是古典的音韵,却犹有时尚的张力。远古的天籁,将是绵延于今朝的最强音!4、图难于易,为大于细老子曰:“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是啊,任何事物都是由小到大发展的,天下难事亦是由易到难发展的。既然万事万物都是前后相随,难易相成,那么解决问题时,我们也应该用发展的观点来洞悉事物的变化。绵延千里的堤坝,不怕滔滔的洪水,却溃于小小的“蚁穴”,实在不可思议。但事实确是如此,一只蚂蚁,一次噬咬,对千里之堤来说,是不会有什么。但是,它并不期望能一口吞掉它,因为它明白这只能是奢望。它不放弃,只是一口一口地吞噬着堤坝。十年、二十年……一百年……,无论多长时间,它始终坚信总有一天,堤坝会溃于它的脚下。它不放弃,不畏艰难,这不正体现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吗?小小的蚂蚁尚且能够如此,更何况万物的灵长——人类呢?但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却妄图用投机取巧的办法,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干成自己所谓的“大事”。近日,“三鹿奶粉”事件震惊国民,人们不禁又一次质疑:商家在牟取不法利益之时良心何在!为了让牛奶更“鲜美”,他们昧着良心掺加化工原料;为了使自己的腰包鼓起来,他们竟然狠毒到置众多无辜婴儿的性命于不顾!他们难道不知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再大的一口饭也不能一下吃成个胖子吗?再说我们学生吧,学生的任务就是学习,然而成绩好是由多方面因素决定的,好学生必实践了“图难于易,为大于细”。知识是慢慢积累的,错误也是慢慢积累的。有些人现在专门搞“题海战术”专攻难题,对简单的却不屑一顾,殊不知基础知识掌握不了何谈综合运用!也有些人认为自己天生不是干大事的料,方法、技巧都会,却在计算的小问题上丢分,可惜之余也要反思。作为先秦诸子百家中独树一帜的一员,老子用朴实的语言向我们解释了一个亘古不变的真理。这仿佛是一块试金石,每一个终取成功的人,必要经过它的检验。而我们要做的不是等待它的检验,而是用它告诉我们的真理来不断规范自己,在积极准备中等待着那次检验的到来。5、有无相生,难易相成“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人生的转轮在预定的轨道上周而复始地运动着,生活的节奏在有条不紊地延续着,有成功,就会有失败;有荣誉,也会有耻辱。生命的赞歌就在于它能不断地继续与重复,成功和失败往往会结伴而来。平日里的我们总是在高谈成功与失败,而当我们真正面对它们的时候,是否还能够豁达处之呢?曾经,我徘徊过,思索过,追寻过,最终是老子给了我答案。荣,江山依旧,风采犹然,恰沧海巫山,熟视岁月无疏,浮华万千,不屑过眼烟云;辱,胯下韩信,雪低苍松,宛若羽化之仙,知退一步,海阔天空,不屑因噎废食。成功,是我们扬鞭策马,登高临远的驿站;失败,有我们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的傲岸。成功与失败只会将我们的人生之路点缀地一径芬芳,而不会让我们迷失方向。“有无相生,难易相成”它是一种人生态度,更是一种面对生命做出的抉择,俗语云:“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灾难的来临并不意味着世界末日的到来,“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如果能够在灾难来临之际做到宠辱不惊,或许,灾难真的会变成祈福。欣赏一种思想就要敢于吐露心声,敢于书写情怀.也许有人会说“有无相生,难易相成”包含着消极的成分,对我们今天的成长会造成不利的影响,不可否认,它里面确实有一种顺应天命的思想,不过我们更应该关注它对我们的激励作用,其实评价一种思想就像评价一个人,不能只去关注它的缺陷,更需要审视它所拥有的价值;体味它所做出的贡献;收藏它所给予的经验。山是凝固的波浪,水是流动的群山。有无相生,难易相成,你会发现不止这些……6、找寻生命最初的善良“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善”,这一具备太阳般原始的神圣的词汇,这一拥有海洋般博大的生命的源泉,使豁达的天空,使躁动的海洋,抑或不同版本、语种的辞典,黯然失色。善良无须包装,它与化妆品等物质外套无关,与形容词等华美瑰丽绝缘。哒哒马蹄踏碎如血残阳,铮铮琵琶划破寂寞长空。昭君用善良换来大汉几十年的和平。她以一个华丽的转身,赢得了父母之邦万千人的安宁。善良与希望同在,善良与温暖俱来。巴金在《生命》一文中写道:“我愿每个人有房住,每张口有饭吃,每个人都得到温暖,我想擦干每个人的眼泪,不再让任何一个人拉掉别人一根头发。”没有惊天动地的话语,不是震人骇俗的壮举,巴金对善良精彩的剖析,让我们在生活的淡淡流转中嗅出善良的朴素的芳香。被誉为“全世界穷人之母”的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特里萨修女,一生都在帮助穷人。她收养弃婴,建立“儿童之家”,为垂死者建立“临终关怀院”。她善行的甘霖惠及一百多个地区、五百多家慈善机构或场所的人。特里萨,一个美丽的异国女子演绎了一段善良的传奇。曾几何时,这生命最初的善良已经消逝!三十多年前的一个冬天,祖国的大地被泪水飘起,人们哭诉一个巨人的长睡,仿佛严冬的寒气带走了所有人内心里对善良的可怜的梦幻。可是,善良之风吹开了故都的城门,廓清了人们心灵上的迷雾。善良毕竟来了,虽然迟了,虽然裹挟着风沙,虽然难免还存在残存着严冬的寒气,可是,姗姗来迟的善良毕竟是善良。记得小时候总是将自己的零用钱积攒起来,等到为贫困山区的儿童捐款时再全部拿出,这时就会有一种欣然的满足感溢上心头。这比用它换来一只蜂蜜一样香甜的冰淇淋还要过瘾。有如豆一灯就足够唤醒光明,有妩媚一瞥就足够一生感动。该怎样赞美善良呢?怎样的赞美才不至于辜负它施与的恩泽呢?我耳畔回响起了浮士德那展开双臂、语无伦次的呼唤:“善良啊——请停留一下!”7、心灵的归宿彷徨的日子中,我们似乎忘记了自己是谁,为何来到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曾几何时,我们超越道德的尺度来满足自己的欲望,我不知道这是我们自己的为所欲为,还是心灵的不由自主在作怪?我只是想慢慢地找寻答案。也许,时间,冲淡不了记忆的抹痕;微笑,不会使记忆风化;眼神,永远停留在一瞬间。一瞬间定格一个世纪,使它永垂不朽。在放慢的步履中,我们间歇地踩着哲人先贤的痕迹。“踏破铁鞋无觅处”,不曾看到过孔老夫子赐给我们的悲伤,但是,却有傲骨凛然:“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就是它,让我在逆境中挣扎着来锻炼我的意志。或许,菊与牡丹相比是清幽淡色的,但它却是君子的品格,是正气的化身,是万物的曙光,是我人生路上的照耀者。曾几何时,我抱着作乱的心理,总想违背常规来做一些别人不知晓的事情。比如,将别人的钢笔藏起来,喜欢那慌张的神情;与自家的弟弟抢东西,期待那无奈的眼睛。可看着他们一脸的欣喜而并非自己想象的模样模犹如热锅上的蚂蚁蚂我竟变得毫无主意意做出如此卑微之事,这是何等的自我捉弄啊!然而,人总是在自毁中找寻到自己的救药之方。我不想让悲剧再次重演,于是就做回先前的自己。在漫无边际的瀚海书册中,我读到了它:“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仿佛找到了处身之地。没有不可避免的错误,只有不愿更正的人。我们的生活就是这样,才得以生辉焕发出光彩。也许,别人的劝言再动人也没有自己的主动意识更强,因为它是心灵深处的呐喊,是我们自己的情感勃发而生的,它需要我们自己来拯救自己。《论语》就是我心灵的招待所。立足于现实,接近自己信赖的有美德的人以求得更正,真是一种良策啊!8、在坚强中长大“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两千多年前,孔子说过的这句话,穿越了历史的烟尘,犹如天籁叩击我内心的琴弦,让我感慨万千。贾平凹说,他拒绝向命运祈求,流着眼泪埋怨时光的无情,跪着向上苍祈求得到一帆风顺的保佑。是的,我们都拒绝,我们背负着“任重而道远”的责任,不可以脆弱得如一根苇草,我们要学会“弘毅”,学会坚强。从赤着脚走街串户收破烂的王茂林到带着妹妹求学的洪战辉,他们过早地面对生活中的苦难,担起不属于他们那个年龄的所要承担的责任。在同龄人还在嬉闹时,他们早已忙碌起来,他们知道自己不可以倒下,必须得坚强,因为家,是自己在维持。在坚强中长大,是他们对自己的要求。接受过风雨洗礼的他们也最终会像孔子希望的那样,担起任重道远的大责任。如果洪战辉他们担起的是小家的责任,那么,鲁道夫·丘吉尔担起的则是整个国家的责任。他在孤独中长大,没有一个玩伴,没有父母的关怀,性格倔强的他在贵族学校挨尽了鞭打,为了改变英国混乱的局面,他默默地忍受着,倔强地、坚强地仰着头与磨难对视,跟随父亲学习枯燥无味的演讲技巧、到战火纷飞的战场做随军记者,在腿部中弹的危险情况下,他深知自己肩上的责任,告诉自己决不退缩。最终如凤凰涅磐般拯救了整个国家,从而也赢得了全国人民的尊重。在他去世时,全国下半旗致哀。如果孔子与丘吉尔能够遇到,他们一定有相见恨晚的感觉。那些在困难面前弯腰屈膝投降的人,最终也得不到上天的青睐;而勇往直前,坚强不屈的人,总是在经历重重磨难后迅速长大并成就一个个动人的神话。像汶川地震中失去左腿的“芭蕾女孩”李月,在经历了痛苦的挣扎、刻苦的训练后,终于在残奥会开幕式上向世界展现了她的美和她的坚强。在坚强中长大,是时代对我们的呼唤,更应该是我们对自己的要求,我们将要担起的责任是国家民族的复兴与强壮,所以必须使自己“弘毅”起来,坚强起来。我的同龄人,你够坚强了吗?9、柔软地栖居老子云:“强大处下,柔弱处上。”自古以来,强者总是出尽风头。秦王赢政爱纷奢,强硬蛮横地奴役百姓,“唯我独尊”“至高无上”,却为秦国加速灭亡自掘坟墓;曹操“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可谓一世之枭雄也,赤壁一战却被貌似弱小的周瑜打得落花流水;李逵的板斧向来是“排头砍去”,动辄“杀得顺手”,其强悍若此,却也难逃悲剧性的结局。由此看来,强者并非所向披靡,过分地追求强大无敌并非值得借鉴的生存方式。人们似乎总渴望自己更加强大,足以抵御一切挑战,甚至强大到“人莫予毒”的境地,殊不知这是一种偏激的认识,有时候,强大反而更容易受到伤害。“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一直是许多人的人生信条,认为先出手便更显强势,离胜利可更近一步。众所周知,武林争霸中,真正意义上的高手往往是以让为先,以退为进,且能够进退自如。相反,那些一脸杀气,草率动手的“强者”倒先败下阵来。可见,退一步,略微示弱,能够为自己争得更广阔的施展才能的空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年轻无极限,但年轻人也爱“显”,爱张扬,有些许才华便急不可待地显露,“闻道百,以为莫己若”,盲目自信,肆意张扬,锋芒毕露,将自己毫无保留地展现出来,让旁人一览无余。他们总渴望自己能放射出炫目的光辉,却发现自己一次次碰壁,遍体鳞伤。这刺眼的光芒是不加过滤润和的“贼光”,它反射着自身的渺小与鲁莽,放纵“贼光”,不知收敛,很难收获充实与安详。其实,韬光养晦是一种人生大智慧,只是年轻时难懂罢了。等到“贼光”隐没,“宝光”才会渐渐显露。经历过人生的沉浮起落,经受了世事的坎坷磨难后,心态才会平和,精神的后花园也会变得枝繁叶茂,柔和怡人的光芒便由内而外自然闪耀。以柔软的方式生活,能让自己活的更加自如,以柔软的姿态处世,能为心灵点亮一盏心灯外界的喧嚣纷扰不必去在意,丰富柔软的内心世界足以拒绝那些无谓的争斗,足以抵御外部汹涌澎湃的浊流。老子懂得牙齿与舌头不同的存在方式,于是老子明了柔弱更能长久,也更加强大。让我们向老子致敬吧!柔软地栖居,给自己以进退的空间和自由自在的生活

以走近社会为话题的作文800字

以走进先秦历史散文为话题作文邓仲祥整理  诗歌是语言的皇冠,散文是极富诗性的文字。然而做为四大文学体裁之一的散文却有着比诗歌更加久远的回忆,它们安静地在逐渐老去的时光里坐着散发出一股股幽香----沁人心脾。做为中国文化创始与奠基的先秦散文更有着与生俱来的高贵与优越性。半年的学习与研究,除了踏进那绿林一角外的我得到的是震撼是折服。  走进古老的历史,拜读上一段古人优美的文字,我已经开始和文字对话了,也只有在此刻才能让我感觉到前所未有的轻松与愉悦。仿佛,在心灵的荒漠中甘霖突降,万物瞬间由枯黄转为墨绿。我也准确地找到了生命的颜色。  先秦诸子散文为先秦散文的一支流派,另一支被同样辉煌耀眼的先秦历史散文所占领。由于写者才学疏浅,能力有限,本篇只从先秦诸子散文为切入点窥视先民那博大,圣洁,亲切,灼人的思想。  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诸子,百家的一些基本常识。“诸子”:西周王朝覆灭了,打破了对“天道”的崇信,使春秋战国时期的人们地转向了对人事治理得失的探讨。“庶人不仪”的观念被打破,兴起了“处士横议”的活跃气氛。在如何统一天下,治理人民的探讨中,逐渐形成了不同主张的学派。这些学派的创立者和代表人物称为诸子。“百家”:主要是儒,道,墨,法等影响最大的几家,围绕着一些重大的社会问题,诸子百家各抒己见,到处游说著书立说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成为了中国文化史上一个空前繁荣的时代。诸子百家的观点反映在他们的作品中也就形成了不同的学术和文字的派别,主要是散文的不同派别。  对诸子百家各学派的代表人物和作品的了解,让我们体会到了和而不同的感觉。现在我们经常看到的是儒,道,墨,法,阴阳家的散文著作。这些巨著从根本上体现了诸子散文经久不熄的文字艺术魅力。  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作品:《孔子》《孟子》、《荀子》。儒家是战国时期重要的学派之一,它以春秋时孔子为师,以六艺为法,崇尚「礼乐」和「仁义」,提倡「忠恕」和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主张「德治」和「仁政」,重视道德伦理教育和人的自身修养的一个学术派别。儒家强调教育的功能,认为重教化、轻刑罚是国家安定、人民富裕幸福的必由之路。主张「有教无类」,对统治者和被统治者都应该进行教育,使全国上下都成为道德高尚的人。  在政治上,还主张以礼治国,以德服人,呼吁恢复「周礼」,并认为「周礼」是实现理想政治的理想大道。至战国时,儒家分有八派,重要的有孟子和荀子两派。  道家:代表人物:老子、庄子。作品:《道德经》、《庄子》。道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又称「道德家」。这一学派以春秋末年老子关于「道」的学说作为理论基础,以「道」说明宇宙万物的本质、本源、构成和变化。认为天道无为,万物自然化生,否认上帝鬼神主宰一切,主张道法自然,顺其自然,提倡清静无为,守雌守柔,以柔克刚。政治理想是「小国寡民」、「无为而治」。老子以后,道家内部分化为不同派别,著名的有四大派:庄子学派、杨朱学派、宋尹学派和黄老学派。  在这里我们主要对庄子散文的特色做进一步的阐释庄子散文所包含的深邃的哲学思想,不是以直接的判断、推理表达出来的,而是以其独特的形象加以含蓄而明确的寓示表达出来的。 以《庄子》内篇为例,通览各篇,我们不难看出,庄子散文几乎是包罗万象。上下古今,谈锋所至,无不令人叫绝。思想的野马,在无边无际的时空中自由驰骋,看似荒诞,实则有迹可寻。归结起来,庄子的思想始终围绕着一个“虚”字,所以他便运用了一系列的形象从不同侧面来予以发挥,形成了他那种似真似幻的浪漫主义风格。  庄子虚构了许许多多的动物、植物来为他的思想服务,并且都具有人的性情。《逍遥游》中凭风而徙的鲲鹏,目光短浅的蜩与学鸠、斥鴳,《齐物论》中“朝三暮四”、为名实所蔽的众狙,《养生主》中啄饮自如的泽雉,《人间世》中不自量力的螳螂,知晓无用之用的栎社树,《大宗师》中相濡以沫的鱼,等等。这些形象成了庄子阐明哲理的媒介,在庄子的散文中放出奇异的光彩,仿佛自然界的一切都有灵魂。这在先秦其它典籍中是不多见的,不能不称为庄子的创造。  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往往被刻画和描绘得栩栩如生,在庄子散文的形象体系中也占很大比例。列子“御风而行”,轻妙无比,却“旬有五日而后返”;许由不受尧的禅让,无用于天下,以不愿越俎代庖为喻,婉言陈志;特别是想象中的藐姑射之山的“神人”,“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其神凝,使物不疵疠而年谷熟。”而且,“大浸稽天而不溺,大旱金石流土山焦而不热”。这种形象和境界纯属臆造,却寄托了庄子逍遥游的理想;言虽玄虚,但意旨深远。  墨家:代表人物:墨子。作品:《墨子》。墨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创始人为墨翟。  这一学派以「兼相爱,交相利」作为学说的基础:兼,视人如己;兼爱,即爱人如己。「天下兼相爱」,就可达到「交相利」的目的。政治上主张尚贤、尚同和非攻;经济上主张强本节用;思想上提出尊天事鬼。同时,又提出「非命」的主张,强调靠自身的强力从事。  墨家有严密的组织,成员多来自社会下层,相传皆能赴火蹈刀,以自苦励志。其徒属从事谈辩者,称「墨辩」;从事武侠者,称「墨侠」;领袖称「巨(钜)子」。其纪律严明,相传「墨者之法,杀人者死,伤人者刑」(《吕氏春秋·去私》)。  墨翟死后,分裂为三派。至战国后期,汇合成二支:一支注重认识论、逻辑学、数学、光学、力学等学科的研究,是谓「墨家后学」(亦称「后期墨家」),另一支则转化为秦汉社会的游侠。  法家,代表人物:韩非、李斯。作品:《韩非子》。法家是战国时期的重要学派之一,因主张以法治国,「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故称之为法家。春秋时期,管仲、子产即是法家的先驱。战国初期,李悝、商鞅、申不害、慎到等开创了法家学派。至战国末期,韩非综合商鞅的「法」、慎到的「势」和申不害的「术」,以集法家思想学说之大成。  这一学派,经济上主张废井田,重农抑商、奖励耕战;政治上主张废分封,设郡县,君主专制,仗势用术,以严刑峻法进行统治;思想和教育方面,则主张禁断诸子百家学说,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其学说为君主专制的大一统王朝的建立,提供了理论根据和行动方略。  《汉书·艺文志》著录法家著作有二百十七篇,今存近半,其中最重要的是《商君书》和《韩非子》。  阴阳家,代表人物:邹衍。阴阳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因提倡阴阳五行学说,并用它解释社会人事而得名。这一学派,当源于上古执掌天文历数的统治阶层,代表人物为战国时齐人邹衍。  阴阳学说认为阴阳是事物本身具有的正反两种对立和转化的力量,可用以说明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五行学说认为万物皆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原素组成,其间有相生和相胜(葜)两大定律,可用以说明宇宙万物的起源和变化。邹衍综合二者,根据五行相生相胜说,把五行的属性释为「五德」,创「五德终始说」,并以之作为历代王朝兴废的规律,为新兴的大一统王朝的建立提供理论根据。  总之,先秦散文(含历史、诸子散文)到战国末期已达到相当成熟的阶段。它出现了众多的体裁;逐渐积累了诸好如记叙、抒情、描写、论证、分析、实录、虚构等等较为成熟的艺术表现方法,且涌现了一批不同风格的作家和典范作品。这些成就,为后代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标签: 孔子为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