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子仪初与李光弼,郭子仪初与李光弼原文

文史通2年前历史故事资讯305

小珏说历史——《小珏说唐》系列三十五 请勿转载

在中国历史上,“尚父”是君王对人臣最大的尊称,姜子牙辅佐文王、武王,才取得了这样这个称号。唐朝时有两个人被称为“尚父”,一个是拥立两代帝王的权宦李辅国,另一个则是在平定安史之乱中立下赫赫战功的郭子仪。相比于李辅国不明不白地死去,郭子仪名望、爵位都享受了,而且还寿终正寝,实在是很不容易。

名满天下之时,往往也是谤满天下之时,那为什么郭子仪能得以善始善终,历经七朝而不倒呢?这与他为人光明磊落,公私分明是有很大的关系。

当时在太平年代,郭子仪和李光弼都担任牙门都将,他们互相不服气。都是粗人,又不会隐藏情绪,面对彼此都是吹胡子瞪眼。安史之乱后,郭子仪接替安思顺任节度使,并被唐玄宗派出东征。此时,李光弼认为平时的积怨太深,郭子仪会趁机报复,亲自上门对郭子仪说:“我宁愿一死,希望您能赦免我的妻儿。”

然而,郭子仪却将他扶起来,痛哭流涕地说:“平时都是私人恩怨,现在国家遭此大难,正是同心同德对敌之际,怎么能公报私仇啊!”这样,平定安史之乱的双将才得以保全。

对于沙场作战的将领如此,对于朝中的宦官大臣,他也能做到忍让。当时鱼朝恩十分嫉妒他的功劳,经常诬陷于他。在郭子仪领兵在外的时候,他的祖坟都被人挖了,虽然鱼朝恩不承认是他所为,但各方面证据对他都很不利。

展开全文

当郭子仪得胜还朝的时候,不少人已经暗暗叹息唐朝又会迎来一场腥风血雨。但是,带着重兵回朝的郭子仪,却始终没有动静,一点也不像杀气腾腾的样子。有人小心翼翼地询问原因,郭子仪则长叹道:我常年领兵在外,士卒经常挖了别人的坟墓,这次祖坟被挖,也许是报应吧,怪不得别人。

鱼朝恩听闻之后,非常感动,后来还邀请郭子仪参加家宴。别人都劝郭子仪要多带点人马,然而郭子仪却一身正气,只带了十几个家童前往。连鱼朝恩见了他后,都不由脱口而出:“你怎么带这么少的人!”郭子仪也很坦诚的告诉他别人的建议,鱼朝恩流泪道:如果你不是磊落的长者,能不疑心吗?

郭子仪明白,杀伐不是办法,即使带兵灭了鱼朝恩的族,也不一定没有后来人反对他。相反,他以诚相待,终于赢得了鱼朝恩的支持,后来再也没有成为郭子仪征战的掣肘。

由于郭子仪收复了两京,手握重兵,朝廷对他到了赏无可赏的程度。这样一来,皇帝也对他起过疑心。但是与别的骄兵悍将不同的是,满脑子忠君思想的郭子仪对于朝廷的安排,从来就不反抗,不拒绝。要解除他的兵权,他就交出帅印;要降他的职,他就乖乖地搬出府邸;要让他继续统兵打仗,他就马上穿起盔甲,为大唐征战。

当他冷落多年,各地节度使叛乱时,还是要依靠老将军地威名。特别是在仆固怀恩叛乱时,朝廷无人可派,只想到郭子仪。得知回纥受到仆固怀恩的蛊惑,前来犯边时,他只身前往,以自己的威名说服回纥退兵,避免了一场浩劫。

他功高盖主,却小心谨慎,哪怕是普通官员也不轻易得罪,这也是避祸之道。当他得病时,御史中丞卢杞前来探视。他立即让所有家人躲避,自己单独会面。这是因为卢杞长得丑,他怕家人忍不住笑出来,而卢杞生性记仇,等郭子仪死了,他发达后怕会对郭家不利。事情果然如此,卢杞拜相后陷害了大量的官员,却因为受到郭子仪的礼遇,没有动郭家分毫。

这样的为人,当然让朝廷放心,同时也在其他将领和军阀享有崇高的威信。魏州节度使田承嗣,仗着兵马充足,骄纵无理,连皇帝都不放在眼里。然而郭子仪的使者到达魏州,他都要下跪,而且指着自己膝盖说:很久没有下跪了,今天拜一拜郭令公。

虽然兔死狗烹是功臣的一般下场,但郭子仪以磊落的心怀,避免了这个悲剧的发生。

郭子仪初与李光弼,郭子仪初与李光弼原文

喜欢请点击关注,天天为您带来有趣的历史。

郭子仪初与李光弼,郭子仪初与李光弼原文

参考资料:《新唐书》、《旧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