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夫救书生一命反被诬,判官怒骂14字,成了至理名言

文史通5年前历史故事资讯834

明朝建立后,因为朱元璋对血缘关系深信不疑,所以他将自己的子孙分封到全国各地为王。建文帝上台后,为了解除藩王对中央的威胁下令削藩。但建文帝不仅没削成,反而还把自己搭进去了。燕王朱棣篡位后,为了避免后世子孙有人效仿自己,对藩王一削再削。明朝的这些个大大小小的王爷们,说得好听点是王爷,说得不好听就是地方上的一个大地主。


但这群地主有朝廷养着,小日子过得可以说是非常滋润,在地方上经常出现目无王法的情况。因为这些王爷都跟皇帝沾亲带故,所以地方官大都不敢得罪,大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天启二年(1622),在桂林的一处闹市之上,一条恶犬追着一个文弱书生撕咬。眼看一个大活人要命丧恶犬嘴下,旁边不远处卖肉的屠夫提刀上来,一刀就结果了恶犬,救了书生一命。


屠夫做了好事,也惹上了麻烦,因为他杀狗没有看主人。这条恶犬是桂林当地的王爷养的,在这位宗室藩王的眼里,自己的爱犬可比这群老百姓金贵多了。所以狗死了之后,家奴们无法回去交差,便抓了屠夫和书生送到了官府。藩王在地方上并没有行政司法大权,所以家奴们也不敢乱来。接手这个案子的是时任广西右参议的曹学佺,是个刚刚上任的新官。


在公堂之上,屠夫和书生一五一十地说明了情况,最后曹学佺判定:屠夫见义勇为被无罪释放!对王府的家奴们来说,这样的结果无法让他们回去交差,但他们又拿曹学佺没办法,便只能回家打报告。平日里在桂林蛮横惯了的王爷意识到,这绝对不是一条狗这么简单。曹学佺新官上任,自己如果不把他镇住,好日子就算到头了。曹学佺也明白,如果不杀杀王爷的锐气,自己以后也混不下去了。


所以有一条狗引发的朝廷命官和宗室藩王之间的斗争,就此爆发了。王府的家奴们找到书生,让他翻供诬陷屠夫。书生本意是不从的,但还是没能抵御住银子的诱惑。于是这个已经准备结案的案子,被书生再次上供。这一次书生推翻了前面所有的供词,表示那些话是屠夫威胁自己说的,并且自己当日只是在与王爷的爱犬嬉闹,屠夫是故意把狗杀了的。毫无疑问,王爷就是想置屠夫于死地。


曹学佺也明白,如果自己判屠夫有罪,就意味着自己输了。更何况屠夫本就是见义勇为,如果他被判刑,以后谁还相信自己能够秉公执法?书生和家奴们的态度,让曹学佺一眼就看出来:他们是串通一气来诬陷屠夫的。曹学佺顿时大怒,命人将书生重重地打了30大板,当时就要了他半条性命。随后厉声呵斥家奴们速速离去,否则下场同书生一样!当他们灰头土脸地回去讲明情况后,王爷意识到,这个曹学佺惹不起!


当天曹学佺宣布结案,还在气头上的他在公堂之上大声怒骂了一句:“仗义每从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最后他还将这句话写进了此案的卷宗,也使得这句话能够流传下来。此后曹学佺在广西,成为了宗室们的阎罗王。因为广西地处偏远,一些人便仗着藩王的势力私自铸造货币,也就是相当于今天的制造假币。在明朝,这个罪名最高可判死刑,所以被曹学佺查处的人,能杀的绝对不留活口。


曹学佺在广西任职期间,地方上的藩王全都对他敬畏有加、夹起尾巴做人,生怕曹阎王把自己的老底刨出来,否则后果不堪设想。话说回来,曹学佺怒骂书生的那14个字,或许有些以偏概全。但在从古至今的诸多故事中,却屡试不爽,至少在他自己审的这个案子中是这样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