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这个姓氏,那么你可能不是华夏子孙,而是伊朗人的后代

文史通4年前历史故事资讯1055

落叶归根、认祖归宗,一向是我们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之一,无论你身在何处,总是记挂着自己的家乡。中国有本《百家姓》,虽然它的内容并没有文理,只有姓氏的记载,但它却承载着中国姓氏文化、中国文字认识等方面的巨大作用,流传千百年,它的存在体现出中国人对血脉、宗族的强烈归属感。


然而在《百家姓》里,有一个姓氏极大可能不属于“炎黄子孙”,而是伊朗人的后代,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安”姓,这个在中国“旧”百家姓里排名79位的大姓,关于它的来源史料中并没有准确的记载,推测的说法竟然有10多种。安氏里比较有名的是五代时期(907年—960年)的两位大官,是当时最神气的节度使,安光邺和安重荣。


他们两个在当时权力特别大,但为人很温和低调,所以才能名留青史,被老百姓们喜欢。当年石敬塘答应做契丹人之子时,安重荣痛心疾首,大呼:“诎中国以尊夷狄,此万世之耻也。”表现出他强烈的爱国精神。


那么这2个人到底是不是伊朗人的后代呢?时间要回到汉代时期,汉武帝刘彻(公元前156~前87年)派张骞出使西域,对,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丝绸之路”。


话说当年张骞出使西域来到西亚的安息国(古帕提亚帝国,今伊朗),从此打开了中国与安息国的交流大门,等到安息国王位传到太子安清时,他却拒绝当国王,他一心向往佛学,要出家为僧,于是把唾手可得的王位给了叔父。


东汉桓帝刘志建和二年(公元148年),安清主动来到我国洛阳,宣传佛教,他爱上了我国的风土人情,决定在这里定居。当时跟着他一起来的侍从们,也都跟着安清以原国家名的汉译名,作为自己的姓氏,史称“安氏”,也叫“安氏正宗”,把安清作为始祖。


但是到了后来,也有很多人主动改成了“安”姓,比如那个臭名昭著的“安禄山”。根据《魏书·官氏志》记载:北魏(386年—534年)时有鲜卑安迟氏改为安姓者;唐时安禄山由康姓改为安姓;明朝时有元人孟格、达色等被赐姓安;另有唐时回鹘人、奚人,明清彝族沙骂氏、村密氏、吉巴氏及其它少数民族中安佳氏、阿尔丹氏、德力根氏、安帐氏等众多别姓改为安姓者。


可见安氏很大部分确实是伊朗人安清的后代,但随着时代发展,也有中国本土人改成了安姓,可能是满族人。


安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宋代“旧”百家姓排名第79位,当代“新”百家姓名列第110多位,人口约170万,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14%左右。其中山东(日照、临沂、青岛胶南和烟台地区)、山西、河北、安徽、辽宁5省占据了安姓大多数。


所以不管是安息人的后代,还是满族人的后代,在几百、几千年的中国历史发展中,安姓人早就成为了我们的一部分,加上通婚等,安氏也成为了中华民族的一分子。喜欢这篇文章的朋友们可以关注我们哦,每天都有新鲜的资讯给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