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东西之争到寒门崛起,谈武则天重用寒门的底层逻辑

文史通4年前历史故事资讯1071

序章:

自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山东地区就作为中原之地,孔孟之乡,在文化领域取得非常巨大的成就,然而,在当时的秦国占据了关中也就是崤山以西地区,意图攻打山东诸国。山东诸国在面对日益强盛、蛮横的秦国无奈之下只能联合起来对抗秦国,而秦国也没有办法单独对抗山东诸国的联合,所以只能向西开拓为广袤的秦国大地奠定基础。


随后,崤山以东为抗秦联合,崤山以西为秦国一家独大,这便是东西之争最开始的由来。秦朝建立后重用法家,对于山东地区的六国世家大肆打击,导致了山东儒学在很长一段时间中沉寂,但是到了汉朝,在“罢黜把家,独尊儒术”,的基础上,山东地区焕发生机,谋求政治地位疯狂打压山西将士,这也导致了寒门的出现……


山东崛起后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成为全天下文学士人的风向标,山东大族甚至拥有超脱皇权外的实力,这自然引起了当权者的惧怕,特别是唐朝。


唐朝建立后,对于山东大族甚是不满,觉得天下只敬山东的世家大族,不尊皇权皇帝为主,于是进行了一系列的打压。到了武则天武后的时候更是如此,作为正儿八经的女子身份登上帝位,首先就会受到原来政治集团的抨击,根本没有办法获得任何世家大族的支持。其次,朝堂上以王皇后、长孙无忌为代表的关陇集团作为世家大族的代表对武则天这个寒门之人百般打压、欺负,这就导致了武后对于名门望族的憎恶,也就给了被压制了四个半世纪的寒门子弟崛起的机会,在对武则天任用寒门士人的逻辑中慢慢挖掘,看底层崛起的星星之火。


一 世家大族的成功史

1.山东氏族苗头起


西汉建国后,采用的先是“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治国,因为当时进行灭秦的过程,生灵涂他,当权者通过让百姓修身养息来恢复民力,增强国力。很明显,这种做法是非常正确的,不仅让百姓免于战乱后的二次伤害,又能增加百姓对王国的感激从培养了百姓对国家的忠诚。


汉武帝即位后首先平定了载入史册的七国之乱,成功解除了汉初因为分封制而导致的国家内部分裂割据的势力,这也给与了汉武帝极大的提醒,地方割据势力是王朝稳定的重中之重。为此,汉武帝首先要做的是统一思想,在思想上做到中央专制,他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用已经被董仲舒糅合、改良过的儒家思想作为官方的统一思想,对汉朝领土进行统治。此时,山东终于迎来了第一春。


作为孔孟出生的齐鲁大地,山东一直是中国古代的中原地区,是文化、经济、政治中心,虽然汉初并没有非常重视儒家,但是,此地的儒学风气极为盛行。等到了汉武帝时期,“独尊儒术”的实施,给与了山东氏族崛起的机会。本来就是儒家发源地的山东,甚至在秦汉动乱时期仍不改其尚儒之风气,培养出了大量的儒学大家。


这正好适应了汉武帝迫切需要儒学生的需求,因此朝廷之中也开始大量的任用山东这些善于儒学的人才,但是,汉武帝并不知是使用文臣,当时的具体情况是汉朝虽然统一了天下,但是西北边还是经常会受到匈奴的侵扰,因此汉武帝还是颇为重视山西武将,霍去病和卫青是此时最好的代表,两个山西著名将领抗击匈奴,为汉朝的统一和稳定立下汗马功劳,“山西出将,山东出相”,在此时为时人所津津乐道,此时的山东山西还正维持着一个微妙的平衡,直到东汉……


2.氏族崛起


东汉皇室给后人留下最大的印象就是崇尚儒学,以文治国。汉光武帝刘秀本身就是一名优秀的太学生,对于儒家更是颇为精通,早年间的统一战争使得刘秀见识了人世间无数家庭因为战乱而颠沛流离,再加上哥哥刘演的死亡更是让刘秀无比憎恶战乱,于是乎在建国初就表现了“欲偃干戈,修文德”的政治倾向,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本来在西汉就已经焕发第一春的山东氏族很快就焕发了第二春。


山东世家本身就非常注重儒学的修行,有非常多跟随刘秀起家的功臣都是来自于山东豪族,他们“捐亲戚,弃土壤,从大王于矢石之间者,其计固望其攀龙鳞,附凤翼,以成其所志耳”,他们对于刘秀早期的投资很快直接就变成了现成的利益。


刘秀建国后,山东豪族一跃就成为把控朝廷各个阶层的世家大族,这时的山东才是真正的崛起。再结合刘秀本身厌恶战争,这就导致了山西武将的没落,山西地处边关,地势险要,常年与匈奴作战,对于儒学的修行肯定不及风调雨顺的山东,再加上山西将士多次在朝堂上恳请要早日杜绝匈奴这一后患,但是刘秀一心要文治,废战乱,所以山西集团一直是受到刘秀的偏见。再加上山东集团投皇帝喜好,兴儒学,不提倡武事,这就是山西山东集团之间根本的矛盾所在,两派的斗争贯彻了整个西汉的兴、衰、亡的每个阶段,山东集团也就慢慢的成长为了参天巨树。


山西集团的难以忍耐直接导致了东汉的灭亡,董卓为代表的山西集团早已受够了山东士族对朝堂的把持和对山西集团的打压,两派之争的结果直接造就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山东世家大族的彻底崛起。


二 制度新探

汉朝使用的选官制度是察举制,举孝廉,这样的选官方式的基础是,首先得符合儒家的忠孝礼义,第二,是需要有一个级别不低的官员肯举荐你,这种选官方式极其容易被人所垄断,难以选拔出真正的官员。


也正是因为这个制度,山东大族们通过儒学修养的优势,再通过自家人的大量举荐,这就让山东氏族在朝廷中做官的比例大幅度上升,然后再反哺回山东氏族,形成了朝廷官员被垄断的政治局面。这也就排斥了大量的山西官员,让山东集团逐渐的占据了有利的局面。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山东的大族已经拥有了左右王朝兴衰的实力,首先他们所拥有的庄园经济,这就使得山东氏族可以自给自足占据丰腴土地形成割据势力,即使是王朝也得考虑一下得罪他们的后果。


魏晋南北朝时期采用了九品中正制度,对姓氏进行了品级区分,当时出名的有陇西李氏、赵郡李氏、太原王氏、范阳卢氏、清河崔氏、博陵崔氏、荥阳郑氏、琅琊王氏与琅琊颜氏、兰陵萧氏、河东裴氏,这些山东豪门利用九品中正制度,世袭垄断官位,出现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氏族”的说法,这都是对此时期的现象总结。


山东氏族的崛起过程中,文化水品越来越高,经济实力越来越强,社会地位越来越受到尊崇,民间出现了帝王家甚至不如山东氏族的局面。


三 武后与寒门

1.完善科举招贤纳士


武则天出身于山西文水,这是她的祖籍。她出生的武家并不显赫,如果放在唐朝来讲这可以算是典型的寒门女子,此时的山西已经受到了山东的全方位压制,而武则天的崛起无疑是给了山东豪门望族一个响亮的巴掌。山东氏族本身就是十分尊崇儒家的思想道德,对于武则天这种垂帘听政,并称二圣的做法自然十分的不满,所以武则天根本就不用去考虑争取豪门望族的支持,但是,如果想要在潺亭中获得支持,那么就必须要扶持自己的一班帮手,武后将目标放在了寒门身上。


首先我们都知道,早在隋朝时期,隋文帝、殇帝为了破除世家大族对于朝廷的把持就已经开创出了科举制度,通过考试来选拔官员,这也就给了底层的人民翻身的机会,朝廷官员不再是被世家大族垄断。


但是,科举制在隋朝和唐前都是非常不完善的,主要还是受世家大族的意志影响。到了武则天时期,才通过完善科举制真正意义上打破了世家大族的垄断。为了保证科举制的公平性,武则天发明了一种考试方式“密卷制”,这项制度就是宋朝的“弥封”,这就很好的杜绝了主考官被世家大族所贿赂私自更改卷子、排名的问题


为选拔人才真正起到了作用,通过密封名字,来选拔出真正考试成绩优良的人才,而世家大族的后背因为仰仗家族势力往往不用功读书,武则天的做法很好的筛选了真正的人才,最关键的是,这些人出身贫寒,但是能力出众,武则天给了他们机会,自然他们投桃报李最后成为了支持武则天的治国班底,从此,每年考取功名的人数是贞观年间一倍多,并且更注重以文章选拔人才,开元盛世的 姚崇、宋璟、张九龄和文坛巨擘陈子昂、刘知几等可以说是武则天的功劳。


2.《姓氏录》笼络人心


武则天深知世家大族为尊的传统观念深入人心,自己出身地位不说,选拔的官员都是贫寒人家,占据些不痛不痒的位置可以说是完全不影响世家大族的影响力,那自己的地位也有一天可能会不保。于是,这个千古第一女皇就改革了这些世家大族引以为傲的姓氏排名。


《姓氏志》改革的具体内容是,将武后的族群列为天下第一大族,然后凡是五品以上的官员都有资格进入《姓氏志》的排名,如果并没有在朝廷内任官那么将自动把姓氏驱逐出《姓氏志》中。这一改革,武后扶持的寒门一脉顿时感觉扬眉吐气,被那些高高在上的世家大族压制了这么久,终于可以通过考试做官来改变家族的地位,于是对武后的忠诚又加重了几分


除此之外,武后姓氏排名的改革很好的打破了民间对世家大族,尤其是山东的世家大族的敬畏,让百姓们的敬畏回归君主。甚至,这也是告诉百姓,只要你效忠于我,那你就是下一个名门望族,这就让出身地位却富有才华的人看到了希望,纷纷通过科举入朝为官,并且这一批人对于武后的忠诚是发自内心的。


3.开创武举掌军权


武则天出生山西,自然对山西的装况了如指掌。贞观后期,伴随着高丽的臣服,唐朝已经很少在有对手了,因此,这些比较低级的武将、士兵已经没有或是很少进阶的机会,再加上山西人基本上妇孺皆兵,而且对于山东大族几乎三百年的打压可以说是深仇大恨,武则天如果想要拥有自己在军方的话语权,那么必须要扶持自己人。


可惜的是,通过军功累升似乎不可能实现,考儒学又比不过其他人,那么只能在科举制入手,另辟蹊径创建武举,内容是 长垛、马射、步射、平射、筒射、马枪、翘关、负重、身材等科目,并试军谋策论,优秀的人可以享受科举一样的待遇,头名叫做武举人,经过吏部的审核就可以获得高级别的军队官职,这一设定充分发挥可山西寒门的优势,在朝中掌控军政大权和山东望族能够分庭抗礼。


武则天通过武举,成功的为自己拉拢了一批出身低微的军界人才,为自己掌控军权做足了铺垫。


4.借刀杀人,扶植寒门


武则天在礼尚被人所诟病的就是使用酷吏、重法,但是她选择的这种方式的背后,却是为了寒门庶族上位。


庶族,就是武则天通过科举等方式招揽上来的一批有才能但是没背景的恩彩,他们的忠心是武则天最喜欢的,但是,因为没有背景,所以往往受到世家大族的排挤,即使是武则天力排众议也是独木难支,庶族对于世家大族们更是十分不满。


徐敬业的起兵谋反反抗武则天,给予了武则天灵感,在平定了徐敬业的叛乱后,武则天任用了一大帮的酷吏,在武则天的默许下,这些酷吏专找世家大族的官员下手,以清查徐敬业的党羽为借口,帮武则天清除了许许多多的政敌。


这些官员的位置空出来以后,武则天就任用了大量的庶族官员来担任这些官职,庶族官员们也因为受到恩惠,所以对武则天是感恩戴德,积极维护武后的统治。


因此,这些寒门士人终于崛起,对于世家大族也有了反抗能力。


总结:

从东西之争,到寒门崛起,历经三百余年。从东汉到唐朝,世家大族都在每个朝代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武后的一系列做法,虽然她的初衷不过是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但是,她彻底的打破了门阀观念,让国家在腐朽中注入乐新鲜的血液,破处了世家大族对于朝廷的影响,给了寒门子弟机会,这个功劳是不该被抹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