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罐坟”多没人性?子女送60老母入坟,每送一餐砌一块砖

文史通4年前历史故事资讯977

中国历史文化悠久,且古代素来讲究“以德治国”,所以流传下不少的传统美德,其中的一些到现在都很重视,比如今天要说的孝道 ,中国历史上有很多关于孝道的故事,成为现代教育的题材,但不可否认即便是古代重视孝道,但也出现过一些严重违背孝道的事情,在中国历史上就曾有这样的一段黑暗历史,就出现在秦朝,按照当时的律法,若是家中老人在年满60岁还没有去世的话,子女就必须将其丢弃到深山中自生自灭,不过因为这段历史太过没有人性,所以只能在一些野史中能够看到相关额记载,而且关于这样的律法已经没有办法考证。


在唐朝韩鄂所作《岁华纪丽》曾提到,在当时云南的一些地方,有一种专门针对子女丢弃父母的习俗,在书中将这样的习俗称为“瓦罐坟”,而之所以得名如此,就是因为这个坟墓需要在地下挖出墓穴,四周用青砖围砌,顶上也要用砖发券,留一出入口,形似瓦罐。而这个坟墓并非是用来埋葬死人,是专门针对那些年满60岁但没有离世的老人修建,而且还要由他们的子女修建,其情形简直惨不忍睹。


根据记录,在当地若要是家中父母年满60岁,子女就会将其背到山上,挖一个类似瓦罐的洞,就将父母留在洞中,之后子女日日为父母送饭,饭后便会加砌一块砖,如此日复一日最终砖石封住洞穴,老人就如此在里面活活饿死。直到宋仁宗下旨,这样的习俗才逐渐被取消,而这还得益于当时正住在“瓦罐坟”中的一位老人,当时相传开封府附近的山中有怪物,包拯受命前去调查,正是受到这老人的提示,才成功抓捕怪物,之后包拯上书请求废除这样的习俗,才成功将此陋习废除。


不过关于这段历史并没有出现在正史中,所以有关“瓦罐坟”就一直有争议,有人认为瓦罐坟根本不存在,毕竟当时的统治以“仁爱”为主流思想,但关于这一点胡适却不认同,还对此发表过自己的见解,他认为这样的历史出现在秦始皇时期不足为奇,毕竟当时的社会生产力较低,老百姓大都过着食不果腹的生活,所以那些年老丧失劳动力的老人,就成为国家的负担,于是瓦罐坟就应运而生,其实胡适先生如此猜测也不无道理,因为在近代考古发掘中就曾发现类似的墓葬。


在近代考古发掘中,从2000年以来,在川、陕、鄂、豫交界的汉水流域中游及其支流发现了大批古代“寄死窑”。而这些“寄死窑”的形状非常的完整,有明显人工痕迹,而里面的空间也基本上就能容纳一人,这恰好与野史里面记载的瓦罐坟相似,毕竟在当时生产力低下的年代,弃老弃病可能并不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但不管怎样听上去就是一件违背人伦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