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卫,李卫是清朝名臣,为何竟有人称他是靠买官入仕的?

文史通4年前历史故事资讯1095

李卫是清朝名臣,为何竟有人称他是靠买官入仕的?

李卫的官的确是买的。在古代买官是很正常的,朝廷经常通过这样的方式来缓解财政压力。但是,买官买不到什么实权官职,一般也得不到重用。而买官人也大都是为了提高身份,通过官职身份的便利获得利益。在当时,李卫家算是有钱人家,通过买官的方式得到了一个员外郎的身份。

但是李卫并不是得到官职就为非作歹,他有才干,他需要机会做出一番事业。当官后的李卫,没有鱼肉百姓,没有贪赃枉法,当了一个非常清廉正直的官。之后便得到雍正的赏识,他虽然是买官做事,但没有一点违法乱纪,相反他一点都不怕官场上的贪官污吏,还敢同他们做对抗。这无疑是雍正想要的人,可以成为他的好帮手。

李卫得到了机会,受到雍正这一背景的庇护。虽然当时雍正还没有上位,但是李卫忠心耿耿,凭借才能做实事。而到了雍正继位,李卫也得到了提拔。雍正有心要为百姓做点事,要整顿朝堂,李卫自然是一个合适人选。

李卫也没让雍正失望,他不怕触及贪官利益,敢于揭发不法官员。朝堂之上很多被他触及利益的人都排挤他,但李卫也依然我行我素,做着刚直的官。但是李卫有的不只是刚直,他还有灵活的头脑,极强的处世能力。大事小事都可以在他手里得到很好的处理。

所以,李卫虽然是买的官,但是没有贪墨,没有与别人同流合污,而是不断的做实事,实现为官的价值。

清朝名臣李卫,一世清廉,真的是靠买官入仕的吗?

李卫没有经过科考,就是靠着买来的官职一步步做成一品大官的。小时候一些地方电视台经常反复播放李卫当官这部剧,因此这部剧我看了许多遍,电视剧里他的经历更加离奇,有很多经过了艺术性的夸张,但正如剧里演绎的,李卫虽然不是通过正当手段入职的,但的确是一个好官。

简单的描述一下电视剧里这个故事的演进:李卫是一个家境贫寒的小子,因为和钦差同名,偶然混进入了官场。又因为脑子灵活,有当官的才能,所以他得到了雍正皇帝的谅解,接下来做了很多为民众着想的好事。在真实历史上,李卫的家境是相当富裕的。他家世代经商,钱财于他不过是一个数字,因为物质基础的丰厚,所以他才有满足自己精神需求的余地。

我们知道无论在历史上的哪个时期,官员们的薪水都不高,但是当官就有权力,普通人很难抵御以权力置换金钱的诱惑。但李卫能拒绝,这是因为,他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精神需求才下定决心踏入官场,而他自己又靠正当手段积累了大量钱财。所以他不需要揽财,只是想施展一番抱负,然后成为一个在历史上留名的好官。

李卫也实现了他的愿望。机缘之下,他获得了雍正皇帝的赏识,给雍正顺利地解决了很多令大部分官员都束手无策的难事,得到皇帝的信任,还为百姓所喜爱,并且官还做得越来越高,这也算是人生赢家了。

雍正帝去世之后,李卫瞬间没有了靠山,乾隆是如何对付他的呢?

雍正帝去世之后,李卫没有了靠山,但是他依然是个一根筋,乾隆也不理会他。可是在他死后,乾隆下江南时看到有人给他立了神像,乾隆大怒,便下令拆除了。

乾隆在位六十年,活了八十多岁,如果不是为了不超过自己爷爷的在位时间,估计还得在当几年的皇帝。乾隆是一个比较自负的人,甚至于有点看不起自己的父亲雍正皇帝,在他继位以后就开始对雍正做出的一些事情进行反驳。雍正在位期间打击过很多人,而乾隆登基后就给这些人挨个平了反,而对于雍正的心腹大臣却看不惯,李卫就是其中的一个。

看过电视剧李卫当官的人应该都知道,李卫属于一个粗人,但是却很得雍正的喜欢。他没那么多心思,而且对雍正是极为忠心的,他做事也不从不顾后果,所以看谁做了违法的事就参谁。雍正派他去做事,他也是非常的认真,雍正很看重他。有些事即使李卫做得比较招摇,雍正也不会追究。

雍正去世,乾隆皇帝继位,李卫换了新主人,可是依然做事不转弯。三年后李卫便去世了。后来乾隆下江南的时候,看到有个庙里有人给李卫立了塑像供奉香火,乾隆很是恼火,便下令把塑像给拆除了。其实这像也不是李卫自己立的,是百姓为了纪念他立的,并不能算在他的头上。或许是因为李卫的性格,就是让乾隆看他不爽。

清代,李卫靠买官后当上二品大员,他没当官之前是做什么的?

李卫是江苏徐州人,在康熙二十六年的时候出生于一个富贵人家,李卫在当官之前是富家子弟,生性爱玩,骄纵,整天跟着狐朋狗友一起游玩,不爱学习。古代的富家子弟都爱玩,不愁吃不愁穿,对于考取功名没有太大的欲望。李卫小的时候也不喜欢读书,所以没有什么文化,没有参加科举考取功名,最后花钱买了个虚职当着玩。

没事就和小伙伴一起练练拳脚,或者去酒楼茶馆里听人说评书,相比读书,李卫更喜欢练武,可惜那个时候没有仗让他打,而且他没什么文化也不容易做出一番大事业。正巧那个时候买官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既然不能做个武将,那就买个没什么用的小官当着玩,也算是有个正经职业。谁能想到,他的才干得到了雍正的赏识,一步步爬到他自己都没想过的位置。

古代从汉朝时期就可以买官了,一直到清朝时期才形成一个固定的捐纳制度,科举考试招不够人就用买卖的方式出售职位,这样一些闲职有了人干,朝廷也能获得一部分收入。李卫也是运气好,碰到了雍正信任他,不介意他的学历,愿意给他一些机会展示自己。在工作期间,李卫也没有辜负雍正的信任,不再是一个无所事事的富家子弟模样。

李卫的出生也是极好的,如果不是他正好出生在富贵人家,最后也不会有钱买一个官职。身为富家子弟的李卫,如果出生在贫苦人家,以他一看书就头疼的样子,估计一辈子都当不了官。这也说明了一件事,投胎是个技术活。

李卫的功绩那么多,为什么死后的神像被乾隆帝给烧毁?

李卫是清朝名臣,他以捐资员外郎出身,在康熙五十六年入仕,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深得雍正皇帝赏识,历任户部郎中、云南盐驿道、布政使、浙江巡抚、浙江总督、兵部尚书、署理刑部尚书、直隶总督等职,为官清廉,不畏权贵,不论所任何职,在位时能体察民间疾苦,深受百姓爱戴。

李卫

李卫于乾隆三年病逝,逝世后乾隆帝命按总督例赐予祭葬,谥敏达,由于李卫在民间颇受爱戴,民间甚至有供奉李卫的神像和神位的,乾隆闻知大怒,下令地方官员将其全部焚毁。

历史上不是没有死后成神的官员,如文的有闻仲、比干、包拯等名臣,武将有关羽、李靖、王彦章等豪杰,各地的城隍也多是民间的英雄人物,清朝初年也有于成龙、施世纶等人被奉为青天大老爷,怎么到李卫这里乾隆就不通过了呢?

乾隆

原因有以下几点:

1、 李卫是捐官出身,虽然有能力,但是在讲究正统的时代,还是属于捞偏门出身,对于皇帝来说这种人才够用就好,多了也是个负担,也不值得提倡。而且乾隆与他老爹雍正不同,雍正看重的是能力和忠心,乾隆觉得自己文武双全,只要臣子们听话就好。

雍正

2、 李卫不是乾隆的嫡系,他是雍正赏识的大臣,同样待遇的还有雍正被封为天下总督第一的田文镜,乾隆也认为其为人刻薄而不喜,后来田文镜墓地被人毁坏,乾隆也置之不理。

田文镜

3、 李卫是汉人,虽然清朝皇帝都鼓吹满汉一家,但是真正落到实处的一个没有,雍正算是其中稍微好一点的,所以他重用了许多汉人,而乾隆虽然在民间号称是海宁阁老陈廷敬的私生子,但是明白人都知道那只是汉人的意淫而已,要知道他们还说元顺帝是宋少帝的后代呢。

在民族矛盾还是主要矛盾的清朝,汉人英雄显然不是满族统治者想看到的,所以乾隆在得知百姓为李卫修建了神像之后,才会下令地方官员将其焚毁。

雍正的宠臣,在乾隆年间都很难得到善终,为什么李卫却是一个例外呢?

因为李卫不仅政治才能高,情商也非常的高,他在为人处世方面能把握分寸,也没有被权力冲昏头脑。李卫刚开始的官还是用钱买的,但最后却能成为雍正跟前的红人,这足够能看出他的能力是非常强的,但想要在君王跟前长久的活下去,并且一直保持着荣华富贵是非常不容易的,他不仅要有胆识还要会做事,而他做事的时候还非常的有眼色。

李卫祖上并没有当官的,他的势力没有那么复杂,雍正也不怕受到他的威胁。作为君王最怕的就是有人会威胁到自己的权力,不管是年羹尧还是隆科多,虽然他们做出的贡献比李卫还大,但依然没有逃得了悲惨的下场就是因为他们权力太大,而且非常的放肆,有时候甚至不把雍正放在眼里,那么他们只有死才能以绝后患,而李卫以前并没有立下汗马功劳,也不与人拉帮结派,所以雍正比较信任他。

而且李卫做事刚正不阿,即使对方权力在他之上,他依然敢与之抗衡。李卫有一个优点是朝中很多大臣都没有的,那就是依然保持着初心,他做官就是为了给百姓谋福利,而且从不阿谀奉承,这在雍正看来是非常难得的,所以他也非常的信任人李卫,有一次李卫还公然和一个亲王起了冲突,并且最后那个亲王主动给他道了歉,这足够能看出他是一个不畏权贵的人。

李卫的活动中心大多都是在地方上,他并没有处于权力的中心。年羹尧,隆科多他们这些重臣都是在朝中做事的,影响力也比较大,而李卫和他们比起来存在感就比较低了,因为他是在地方做官,而且为人比较散漫,很少会参与朝中的事情,所以雍正对他更放心。

雍正一生有三大宠臣,为何两个都没好下场只有李卫能善终呢?

三个宠臣分别是年羹尧,隆科多,和李卫。三个不同的性格,不同的背景,造就不同的人。

在雍正夺位时,年羹尧,隆科多对雍正的影响与帮助是毋庸置疑的,没有二人的帮助,可能雍正根本无法夺位,也可能夺位之路没这顺利。

雍正登基之后,对年羹尧和隆科多给予了重用和信任,给了他们无上的权利和数不尽的荣华富贵,以及至高无上的地位得到百姓的尊敬与爱戴。然而,在朝政之事与雍正发生矛盾以后,以自己是雍正的恩人自居,不听劝阻,一意孤行,导致矛盾增多,心的距离越来越远。

而李卫是文官,在盐政实行时,给予了雍正很大的帮助,因为当时盐掌握在少数有权势之人的手中,想要让他们交出来谈何容易,可是李卫不畏艰难最后顺利拿到盐权。在当时当地李卫得到了很多百姓的信任和帮助,最后才得到盐权,最后李卫也将利益给予了百姓。深受百姓的爱戴与拥护。

在晚年李卫得了重病,辞官归乡,最后病逝。雍正十分伤心,并追加封号给李卫。在性格和背景的差异上,李卫懂得进退。在雍正需要迫切解决问题时,挺身而出,兢兢业业的做好事情,在与雍正有矛盾时,懂得退步,毕竟他才是帝王,给了他足够多的尊重。并以谦逊的态度认真对待工作,一个谦逊又有才能懂得尊敬上级的决策的人,在人生之中,收获到了地位权利尊重与爱戴。

李卫文化水平低却深受雍正的喜爱,即便任性也被包容,雍正为何对他格外器重?

雍正主要看中的是李卫的人品和不畏强权的精神。历史上大多被委以重任的大臣都博学多才,饱读诗书。但李卫这个人就很特别,与其他备受重用的大臣们不同,李卫并没有读过几天书,甚至连字都不认识,他也没有参加过考试,直接从一个闲职一步步成为朝廷要员,足以看出雍正对他的信任和李卫个人的能力。

李卫生来就是个敢说敢做的人,不管对方是谁,只要让他发现有贪赃枉法、鱼肉百姓的行为,他一定会出面制止,毫不留情。也正是因为李卫这种不畏强权的精神才得到雍正的欣赏。除了这一点,李卫最大的成就就是抓获了贩卖私盐的盐商,让百姓能够吃到平价的盐。虽然学识不高,看些文件也需要书童读给他听,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对待每件事情,李卫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而且往往一针见血直中要害。也许他天生就是个做官的料,很多问题到他那都能迎刃而解。

虽然李卫自己没有读多少书,但他却非常关心和重视教育问题。雍正年间,文字狱的恐怖气氛笼罩着整个文人群体中,科举制度也被雍正叫停了。得知此事的李卫奔走于文人志士之中,帮助未被定罪的文人改过,将好的表现记录下来。积极运作下的改变被雍正看到了,不久便恢复了科考制度。

晚年的李卫因积劳成疾,因病去世。李卫的一生经历了三个朝代,而每一代的帝王都对他赞誉颇高。他的一生没有大智慧,却有自己的“小聪明”,靠着这个,他用自己平凡的资质活出了不平凡的一生。

标签: 他是清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