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路论语,论语中哪些句子中出现了子路

文史通4年前历史故事资讯813

论语中哪些句子中出现了子路

【《论语》中的子路】 1.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论语·公冶长第五》 2.孟武伯问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问。子曰:“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不知其仁也。” 《论语·公冶长第五》 3.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 《论语·公冶长第五》 4.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论语·公冶长第五》 5.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 《论语·雍也第六》 6.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论语·述而第七》 7.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论语·述而第七》 8.子疾病,子路请祷。子曰:“有诸?”子路对曰:“有之。诔曰:‘祷尔于上下神只。’”子曰:“丘之祷久矣。” 《论语·述而第七》 9.子疾病,子路使门人为臣。病间,曰:“久矣哉,由之行诈也!无臣而为有臣。吾谁欺,欺天乎!且予与其死于臣之手也,无宁死于二三子之手乎!且予纵不得大葬,予死于道路乎?” 《论语·子罕第九》 10.子曰:“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不忮不求,何用不臧?’”子路终身诵之。子曰:“是道也,何足以臧?” 《论语·子罕第九》 11.子路共之,三嗅而作。 《论语·乡党第十》 12.闵子侍侧,訚訚如也;子路,行行如也;冉有、子贡、侃侃如也,子乐。“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论语·先进第十一》 13.子曰:“由之瑟,奚为于丘之门?”门人不敬子路。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论语·先进第十一》 14.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论语·先进第十一》 15.子路使子羔为费宰。子曰:“贼夫人之子。”子路曰:“有民人焉,有社稷焉,何必读书,然后为学。”子曰:“是故恶夫佞者。” 《论语·先进第十一》 16.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论语·先进第十一》 17.子曰:“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也与?”子路无宿诺。 《论语·颜渊第十二》 18.子路问政。子曰:“先之劳之。”请益。曰:“无倦。” 《论语·子路第十三》 19.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论语·子路第十三》 20.子路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切切偲偲,怡怡如也,可谓士矣。朋友切切偲偲,兄弟怡怡。” 《论语·子路第十三》 21.子路问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论语·宪问第十四》 22.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 《论语·宪问第十四》 23.子路问事君。子曰:“勿欺也,而犯之。” 《论语·宪问第十四》 24.公伯寮愬子路于季孙。子服景伯以告,曰:“夫子固有惑志于公伯寮,吾力犹能肆诸市朝。” 《论语·宪问第十四》 25.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 《论语·宪问第十四》 26.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 《论语·宪问第十四》 27.卫灵公问陈于孔子。孔子对曰:“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明日遂行。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论语·卫灵公第十五》 28.公山弗扰以费畔,召,子欲往。子路不说,曰:“末之也,已,何必公山氏之之也?”子曰:“夫召我者,而岂徒哉?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 《论语·阳货第十七》 29.佛肸召,子欲往。子路曰:“昔者由也闻诸夫子曰:‘亲于其身为不善者,君子不入也。’佛肸以中牟畔,子之往也,如之何?”子曰:“然,有是言也。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缁。吾岂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 《论语·阳货第十七》 30.子曰:“由也,女闻六言六蔽矣乎?”对曰:“未也。”“居,吾语女。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论语·阳货第十七》 31.子路曰:“君子尚勇乎?”子曰:“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 《论语·阳货第十七》 32.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曰:“是知津矣。”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是鲁孔丘之徒与?”对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辍。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论语·微子第十八》 33.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论语·微子第十八》 34.季康子问:“仲由可使从政也与?”子曰:“由也果,于从政乎何有?” 《论语·雍也第六》 35.季子然问:“仲由、冉求,可谓大臣与?”子曰:“吾以子为异之问,曾由与求之问。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今由与求也,可谓具臣矣。”曰:“然则从之者与?”子曰:“弑父与君,亦不从也。” 《论语·先进第十一》 36.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为政第二》 37.季康子问:“仲由可使从政也与?”子曰:“由也果,于从政乎何有?” 《论语·雍也第六》 38.子曰:“由之瑟,奚为于丘之门?”门人不敬子路。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论语·先进第十一》 39.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喭。 《论语·先进第十一》 40.子曰:“由,知德者鲜矣。” 《论语·卫灵公第十五》 41.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论语·季氏第十六》 子路的言行在《论语》中出现过四十一次,是孔门弟子中对后世影响较大的一个。孟子曾称赞他有闻过则喜的态度,把他与禹、舜相提并论。唐玄宗时,被追封为“卫侯”;北宋真宗时又追封为“河内公”,后又改称“卫公”。

《论语 子路》的原文

子路第十三

子路问政。子曰:“先之,劳之。”请益。子曰:“无倦。”

仲弓为季氏宰,问政。子曰:“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曰:“焉知贤才而举之?”曰:“举尔所知,尔所不知,人其舍诸?”

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

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子曰:“鲁卫之政,兄弟也。”

子谓卫公子荆:“善居室,始有,曰苟合矣;少有,曰苟完矣;富有,曰苟美矣。”

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

子曰:“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

子曰:“善人为邦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矣。诚哉,是言也。”

子曰:“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

子曰:“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冉子退朝,子曰:“何晏也?”对曰:“有政。”子曰:“其事也如有政,虽不吾以,吾其与闻之。”

定公问:“一言而可以兴邦,有诸?”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人之言曰:为君难,为臣不易。如知为君之难也,不几乎一言而兴邦乎?”曰:“一言而丧邦,有诸?”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人之言曰:予无乐乎为君,唯其言而莫予违也。如其善而莫之违也,不亦善乎?如不善而莫之违也,不几乎一言而丧邦乎?”

叶公问政。子曰:“近者说,远者来。”

子夏为苣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叶公语孔子曰:“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孔子曰:“吾党之直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

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

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悌焉。”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胫胫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曰:“今之从政者何如?”子曰:“噫!斗屑之人,何足算也。”

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子曰:“南人有言曰: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善夫!”不恒其德,或承之羞。子曰:“不占而已矣。”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子曰:“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其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以道,说之;及其使人也,求备焉。”

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子曰:“刚毅木讷,近仁。”

子路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切切、缌缌、怡怡如也,可谓士矣。朋友切切缌缌,兄弟怡怡。”

子曰:“善人教民七年,亦可以戒戎矣。”

子曰:“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

《论语》中有关子路的句子有哪些

【《论语》中的子路】 1.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论语·公冶长第五》 2.孟武伯问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问。子曰:“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不知其仁也。” 《论语·公冶长第五》 3.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 《论语·公冶长第五》 4.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论语·公冶长第五》 5.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 《论语·雍也第六》 6.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论语·述而第七》 7.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论语·述而第七》 8.子疾病,子路请祷。子曰:“有诸?”子路对曰:“有之。诔曰:‘祷尔于上下神只。’”子曰:“丘之祷久矣。” 《论语·述而第七》 9.子疾病,子路使门人为臣。病间,曰:“久矣哉,由之行诈也!无臣而为有臣。吾谁欺,欺天乎!且予与其死于臣之手也,无宁死于二三子之手乎!且予纵不得大葬,予死于道路乎?” 《论语·子罕第九》 10.子曰:“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不忮不求,何用不臧?’”子路终身诵之。子曰:“是道也,何足以臧?” 《论语·子罕第九》 11.子路共之,三嗅而作。 《论语·乡党第十》 12.闵子侍侧,訚訚如也;子路,行行如也;冉有、子贡、侃侃如也,子乐。“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论语·先进第十一》 13.子曰:“由之瑟,奚为于丘之门?”门人不敬子路。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论语·先进第十一》 14.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论语·先进第十一》 15.子路使子羔为费宰。子曰:“贼夫人之子。”子路曰:“有民人焉,有社稷焉,何必读书,然后为学。”子曰:“是故恶夫佞者。”

《论语·子路第十三》全文

《论语·子路第十三》全文与译文:

1,子路问政。子曰:"先之,劳之。"请益。曰:"无倦。"

【译文】子路问从政之道。孔子说:"身先士卒,率先垂范。"子路要求多讲一些。孔子说:"始终如一,永不倦怠。"

2,仲弓为季氏宰,问政。子曰:"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曰:"焉知贤才而举之?"曰:"举而所知。尔所不知,人其舍诸?"

【译文】冉雍做了季氏的家臣,向孔子请教怎么做。孔子说:"为那些基层干部作出表率,不计较他们工作中的小过错,推举优秀人才。"冉雍问:"怎么知道谁优秀提拔他呢?"孔子说:"提拔你所知道和了解的。你所不熟悉了解的,别人会舍弃(不推荐)吗?"

3,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该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

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译文】子路说:"假如卫国国君等着您去治理国家,您先作什么?"孔子说:"一定要先正名分!"子路说:"真是这样吗,您太迂腐了!有什么可正的?"孔子说:"子路,这就是你的粗俗浅薄了。君子对自己不懂的事情总是保持沉默。如果名分不正,讲起话来就不顺当合理。

说话不顺当合理,事情本就办不成;事情办不成,礼乐制度就复兴不起来;礼乐制度就复兴不起来,刑罚就不会得当,刑罚不得当,老百姓就会不知所措。所以君子有了名分一定可以说话,说出来的话才能可行。只是君子说出的话要格外谨慎而已。"

4,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

【译文】樊迟问种庄稼的学问。孔子说:"这方面我不如老农。"又问种菜的学问。孔子回答说:"我赶不上菜农。"樊迟退出。孔子说:"没有远大志向,樊须就是这样。领导人好礼仪,老百姓就没有敢不敬重的;领导人好讲道理,老百姓就没有敢不服从的。

领导人喜好讲信用,老百姓就没有不说真话、讲实情的。如果这样,四面八方的老百姓就会抱着孩子来投奔你,哪里还用得着你种庄稼呢?"

5,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

【译文】孔子说:"诵读《诗经》三百篇,交给他政务却做不好;让他出使外交,又不能很好地答对。诗书读得再多,又有什么用呢?"

6,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译文】孔子说:"领导人自身端正,不用下命令老百姓就会主动去做;领导人自身不端正,虽然下命令也不会有人听从。

7,子曰:"鲁卫之政,兄弟也。"

【译文】孔子说:"鲁国和卫国的政治就像兄弟一样。"

8,子谓魏公子荆,"善居室。始有,曰:'苟合矣。'少有,曰:'苟完矣'。富有,曰:'苟美矣。'"

【译文】孔子评价卫国公子荆时说,"他善于治理家政。刚宽裕一点就说'差不多够了'。稍微多了一些的时候就说'真齐备了',等到富足的时候就说'完美极了'。"

9,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

【译文】孔子到了卫国,冉有为他驾车。孔子说:"人真多呀!"冉有说:"人多了,还要做什么呢?"孔子说:"使他们富足起来。"冉有又说:"富起来后,又要做什么呢?"孔子回答说:"让他们接受教育。"

10,子曰:"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

【译文】孔子说:"如果有人用我治理国家,一年就治理差不多,满三年就会卓有成效。"

11,子曰:"'善人为邦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矣。'诚哉是言也!"

【译文】孔子说:"'一个好的领导者治理国家百年,就可以克服残暴消除杀戮。'这话真对呀。

12,子曰:"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

【译文】孔子说:"如果有实行王道的人出现,一定要努力一辈子才能使仁德泽被天下。"

13,子曰:"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译文】孔子说:"如果自身行为端正,对于当官从政有什么难的?不能端正自己的行为,管理好自己,又怎么能去管理好别人?"

14,冉子退朝。子曰:"何晏也?"对曰:"有政。"子曰:"其事也。如有政,虽不吾以,吾其与闻之。"

【译文】冉有退朝回来。孔子问:"为什么这么晚回来?"冉有回答说:"有政事商议。"孔子说:"那不过是事务罢了。如果有政务,虽然与我无关,我也会知道的。"

15,定公问:"一言而可以兴邦,有诸?"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人之言曰:'为君难,为臣不易。'如之为君之难也,不几乎一言而兴邦乎?"曰:"一言而丧邦,有诸?"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

人之言曰:'予无乐乎为君,唯其言而莫予违也,'如其善而莫之违也,不亦善乎?如不善而莫知违也,不几乎一言而丧邦乎?"

【译文】鲁定公问:"有一句话就能使国家兴盛的吗?"孔子回答说:"话虽然不能这样说,但也差不多吧。有人说:做国君难,做大臣同样不容易。'如果知道做国君难,(就会努力勤勉的去做,)不是差不多一句话就可以使国家兴盛吗?"

鲁定公又问:"有一句话就能使国家灭亡的吗?"孔子回答说:话虽然不能这样说,但也差不多吧。

有人说:我做君主没有感到有什么快乐的,唯一高兴的事是我说话没有人敢违抗。如果我说的话正确,没有人违抗不也很好吗?如果我说的话不正确,也没有人敢违抗,不是差不多一句话就丧国吗?

16,叶公问政。子曰:"近者说,远者来。"

【译文】楚国的叶公问孔子如何治理国家。孔子说:"使自己领土的人快乐,让远方的人愿意来。"

17,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译文】子夏做了莒父的长官,向孔子请教如何处理政务。孔子说:"不要求立刻见成效,不要贪图小利。求快很难达到目的,贪图小利就不能成就大事。"

18,叶公语孔子曰:"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孔子曰:"吾党之直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

【译文】叶公告诉孔子说:"我家那里有个做事很直的人,他的父亲偷了别人家的羊,他告发了父亲。"孔子说:"我们那做事直的人和你说的不同。父亲为儿子隐瞒,儿子为父亲隐瞒,直就在这里了。"

19,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

【译文】樊迟问什么是仁。孔子说:"在家生活要谨慎庄重,在外做事要敬业,与人交往要真诚守信。即使是到了恶劣的环境也不丢掉这样的信念。"

20,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曰:"今之从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

【译文】子贡问:"如何做才能称为士?"孔子说:"对自己的行为保持羞耻的心,出使国外,能够不辱使命,这样的人就可以称为士了。"子贡进一步问:"次一等的士是什么样?"孔子回答说:"家庭之中的成员称赞他孝顺父母,邻里乡亲称赞他友爱兄弟。"

子贡又问:"那再次一点的呢?"孔子说:"说话守信,行动果断,讲起话来硬邦邦的普通百姓,也可以说是次一等的了。"子贡问:"那么现在当官的那些人怎么样?"孔子说:"嗨,这些气度狭小的人,怎么能算数呢?"

21,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译文】孔子说:"得不到与行为合乎中庸的人交往,那么就与狂者和狷者交往吧。狂者积极进取,狷者不会为非作歹。"

22,子曰:"南人有言曰:'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善夫!""'不恒其德,或承之羞。'"子曰:"不占而已矣。"

【译文】孔子说:"南方人有句话说:'人没有恒心,都不能做巫医。'这话说得很好!"(《周易·恒卦》中有这样一句话)"不操守德行,有可能受到羞辱。"孔子说:"这就是告诉不能坚持没有恒心的人不去占卦罢了。"

23,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译文】孔子说:"君子和谐共处但不同流合污,小人同流合污但很难和谐相处。"

24,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译文】子贡问:"大家都说好的人,怎么样?"孔子说:"还不能认可。"子贡又说:"大家都说不好的人,怎么样?"孔子说:"也不能认可。不如好的人说他好,不好的人说他坏。"

25,子曰:"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以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

【译文】孔子说:"在君子手下做事容易,讨他喜欢很难。用不正当的方法讨君子喜欢,他会不高兴的;等到君子用人的时候,他会用人所长。在小人手下做事困难,讨他喜欢却容易。让小人高兴虽然不用正当手段,但却能使他高兴;等到这样的小人用人的时候,他会求全责备。"

26,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译文】孔子说:"真正的君子通达安泰而不骄横,小人骄横而不通达安泰。"

27,子曰:"刚毅木讷,近仁。"

【译文】孔子说:"刚强、坚韧、朴实、少言,这四种品德接近仁了。"

28,子路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切切偲偲,怡怡如也,可谓士矣。朋友切切偲偲,兄弟怡怡。"

【译文】子路问:"怎么做才能算是士呢?"孔子说:"互相帮助,愉快相处,就可以称为士了。朋友之间互相帮助,兄弟之间和睦相处。"

29,子曰:"善人教民七年,亦可以即戎矣。"

【译文】孔子说:"好的人教导人民七年,就可以让他们参军作战了。"

30,子曰:"以不教民战,是为弃之。"

【译文】孔子说:"用没有训练的老百姓去作战,这是抛弃他们啊。"

扩展资料:

《论语》有不少篇章提到他同孔子讨论政治方面的问题,如《论语·子路》:“子路问政。子曰:‘先之劳之。’请益。曰:‘不倦’。”由于热心政治,关注社会政治问题的学习和研究,使得子路在政治方面的才能大有长进。

对此孔子不止一次地予以称道,比如称赞子路:“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意谓有一千辆战车的国家,子路可以充当管理兵役的长官。

孔子还向季康子推荐子路说:“由也果,于从政乎何有?”意思是子路果断干练,不拖泥带水,从政不成问题。孔子还称赞子路:“可谓具臣矣”,言子路已经具备做臣僚的素质了。

从政治实践看,子路曾数度做官:曾为季氏宰,曾做过卫国蒲邑的大夫,曾做过卫国大夫孔悝的邑宰,可以说子路是学而优则仕的典范,是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典范,也是学以致用优良学风的践履者。

《论语子路》的翻译

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

子曰:“必也正名乎!”

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

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译文】

子路(对孔子)说:“卫国国君要您去治理国家,您打算先从哪些事情做起呢?”孔子说:“首先必须正名分。”子路说:“有这样做的吗?您想得太不合时宜了。这名怎么正呢?”孔子说:“仲由,真粗野啊。君子对于他所不知道的事情,总是采取存疑的态度。名分不正,说起话来就不顺当合理,说话不顺当合理,事情就办不成。事情办不成,礼乐也就不能兴盛。礼乐不能兴盛,刑罚的执行就不会得当。刑罚不得当,百姓就不知怎么办好。所以,君子一定要定下一个名分,必须能够说得明白,说出来一定能够行得通。君子对于自己的言行,是从不马马虎虎对待的。”

论语中的子路的人物性格

在孔子弟子中, 我对颜渊 子贡 子路等人性情的印象都用”光明正大”四字来形容.只是三人材质不同,悟性各有高低.

三人中, 颜渊悟性材质最高,子贡次之,子路最下,但子路最让老砍感动,恐怕也是老砍天性中有和子路物物相应的东西吧!

印象最深的还是: 子路少孔子九岁,性情粗率直接,好勇力.

子路穿粗衣和富家子弟走在一起不会自卑

曾一副愤青打扮去凌暴孔子,孔子设礼诱子路。子路后儒服(孔校的校服),提着小礼物,请门人引见,为孔子弟子(子路从礼开始见孔子,也因为礼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子路是孔子中最直率,在孔子面前有啥说啥,也是最死心塌地跟随老师的弟子。

关于礼: 我不知大家怎样理解“孔子设礼诱子路”这句话,其实孔子之礼和今天之礼实不能等同。蔺相如也是设礼服廉颇,诸葛亮也是设礼降孟获。论语曰:礼必以仁义为质,犹绘事必以粉素为先。礼是形式,通过礼体现出来的仁义才是内涵。子路不是服礼,而是服礼中之仁义。孔子的礼有形而上的东西.也有形而下的妙用.

孔子哭子路于中庭。有人吊者,而夫子拜之。既哭,进使者而问故。使者曰:“醢之矣。”遂命覆醢。---《礼记》

孔子以亲师的身份(所以要在中庭.)

为子路操办丧事(所以夫子对前来吊丧的人要回拜)

孔子想知道子路怎么死的.使者回答:被剁成肉酱了

孔子听完,命人把家中的剁肉倒掉,不吃了.

孔子对子路的命运做过两次预测.,一次见论语先进.意在警戒子路.

但子路还是难逃厄运.悲夫!

子路遇见孔子这样的大善知识,恐怕是子路的福分.子路没有抽象思辩的天赋.这不怪他, 在抽象思辩方面,连子贡都欠缺..这可以从他们和夫子问答中体现的教条主义程度来估量.太执着夫子的教诲,反而忽视其中的奥义!

“子罕言利与命与仁”,孔子和他们讲的都是形下的具体表现.

只有颜渊能由此攀沿,践行,了悟夫子奥义.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子路这样的材质,如果不遇到夫子,也许会成为蛊惑仔,土霸王.但是,和夫子的相遇,改变了子路一生

作者:老砍 回复日期:2004-10-26 10:13:13

“吾得由,恶言不闻于耳。”《史记》

翻译:自从子路做我的学生,就很少听到"恶言"了.

因为子路,从此没有人敢对孔子口出恶言.否则有可能招来子路一顿猛揍.子路生猛如斯.

由此也反陈出孔子在收子路前,孔子及其门徒默默承受着很大的"社会舆论"的压力.

子路有着明显的性格缺点.在粗鄙方面,项羽也可与之一比.

当代美国的拳王泰森也类似.因为明显的性格缺点,在军事或者政治斗争中,很容易被对手利用,把对方击夸.

孔子知道子路这样做其实很笨,简直象未开化的蛮人,因此警戒子路:"若由也,不得其死然。"《论语-先进》

后来孔子闻卫乱,孔子哀叹,子路一去,不可能再回来.果如夫子所言.

但是老砍说,子路具备光明正大的性情.乃是因为,他的心灵其实比一般的人剔透.

只不过,子路有福气,遇上了能降伏他的大善知识.从此,在生命的道路上,随夫子,夫子弟子,证习生命的绚丽和华彩!

作者:老砍 回复日期:2004-10-26 17:33:10

卫灵公问陈于孔子。孔子对曰:“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明日遂行。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 “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文字,容易把真实的苦难洗刷得干干净净,也容易把真实的苦难放大10倍.

看见一块牛肉干巴,通常留恋于味道,而忘记想象来自一头什么样的牛。

“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 。十个字的描述如同一块失去生命的干巴!有多少人会想到铁马冰河入梦来的日子?

《圣经》中摩西劈开海水寻找流奶和蜜之地的故事涉及到人群因为困顿、苦难而对目标产生绝望,对摩西产生怀疑。于是骚乱发生。世间所有骚乱的根源是心。摩西借助神力劈开海水,平息了骚乱。其实是平息了心的骚乱,表象的骚乱自然平息。

我们可以中西对比:孔子其实也平息了骚乱,但是以无声无息的方式。而且孔子借助的是“他自己”的智慧和德行。

在这“寻找流奶和蜜之地”过程中,圣经把所有的荣耀归于上帝和摩西,随众的表现采用集体描述,致使我们无法知道除摩西外某些个体的智慧和英雄行为。

但先秦散留下来的历史资料不同,所记载的是一个个具体的栩栩如生的人物.无论这些记载如何描述,它关注的都是一些基本的儒学问题.通过动乱的现世、尘世,直接或者间接地留下了答案。

孔子和弟子周游列国也是“寻找流奶和蜜之地”的过程。两者区别处在于:一个内求,一个外求。

一个是摩西个体求证,一个是孔子和弟子集体求证(稍后以孔子家语中的一个故事来诠释)

在这个过程中孔子如中流低柱,也如香象截流。孔子和弟子周游列国,如果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诠释,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悲壮的一次集体求证之路,孔子采用了那种可以接驳千年之后的禅宗当下体悟棒喝法。

例如,在本例子中,孔子以直逼方式,“小人穷斯滥“用语锐利。让子路看见了自己的”小“,睹见了生命至高无上的绚丽和尊贵。

老砍估计: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这话也是在这样的危景中所言。

后来,孔子回忆过往困顿岁月,由衷感念弟子们: “从我于陈、蔡者,皆不及门也。”

作者:老砍 回复日期:2004-10-27 11:07:22

孔子和弟子困于陈蔡之间.断粮七天.子贡设法搞到一石米.

(为什么派子贡出马?因为子贡有货货经济头脑和说服别人能力,去和村民告籴东西,不是去打砸抢,所以轮不到子路出马.)

颜回和子路在一破屋下生火做饭(不知史家考证出跟从孔子的队伍在数十人之间?),有块肮脏的东西掉到锅里,颜回就把他挑出来吃了.吃的时候,被子贡偶看见.于是去见孔子说:“仁人廉士会因为环境而改变节操吗?孔子回答:如果可改,那么还叫仁人廉士吗?子贡于是继续问:颜回是不会改节的仁人吗?孔子回答:是的!

(从这个故事的对话中,我们可以欣赏子贡诱蛇出洞的辩论技巧.等孔子说出答案来,他才告诉孔子真相.这对孔子真是个挑战)

孔子的反应是什么呢?

孔子回答:我考察并相信颜回已经有很长时间了,即使你这样说,我也不会怀疑他.其中应该有什么原因!你别说了,我会问他的(看来夫子也很急)

于是孔子把颜回叫来说,我梦到先贤了,难道是启佑我吗?你做好了饭就把它送进来,我准备用饭来祭奠先人。(这是礼,祭奠先人之饭,人不可先吃.现还有这样的风俗.孔子问得也比较巧妙)

颜回回答:刚才有块脏东西掉到饭中,不管它吧!会脏了饭,丢掉它吧!本来米就少,很可惜.于是我就把他吃了.要祭,晚了吧?.孔子回答:要是我,也会这样做的!

于是转身对弟子说: 我知道颜回之仁,不是今天才知道.

(论语中有对弟子道听途说的批评,恐怕当时的子贡会明白这点的.)

这回,孔子弟子算真的服了.

论语里孔子对他相当客气和尊敬.快要达到模糊师生关系的地步.我对颜回一直有种混沌的印象.默而识之,心量广大和自恰.

本来孔子周游列国,讨论的应该是什么政治目标啦,如何突破重围,杀出生天的”重大问题.”想不到讨论的却是这些东西.所以,老砍有一百个理由说孔子周游列国这一段是集体求证的修行之路.

在这条道路上,弟子们因孔子指示,让仁义礼智得到生动和深刻的自证.和孔子共同见证了生命的澎湃博大和崇高.

这样的例子,实证了孔子学问是心物混一的学问,是知行合一的学问.是修身和平天下同时具足的学问.

即便按照佛教的认识,修身和平天下之法也是同时具足的,不可分的!

同时提出一个问题:儒学也影响了佛教.否则大乘佛教和禅宗那种见机授法的方式怎么会在中土发扬光大呢?

就算一颗植物,没肥力,还不是长得青黄不接,萎靡不振!

《论语·子路》的原文是什么?

《论语·子路》是出自《论语》的文章,共有30篇,有关于如何治理国家的政治主张,孔子的教育思想,个人的道德修养与品格完善,以及"和而不同"的思想。

《论语·子路》中的"言必信,行必果."出自第几小节?

《论语·子路》中的"言必信,行必果"出自第20小节,原文如下:

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已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

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

曰:“今之从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

【译文】

子贡问道:“怎样才可以叫做士?”孔子说:“自己在做事时有知耻之心,出使外国各方,能够完成君主交付的使命,可以叫做士。”

子贡说:“请问次一等的呢?”孔子说:“宗族中的人称赞他孝顺父母,乡党们称他尊敬兄长。”

子贡又问:“请问再次一等的呢?”孔子说:“说到一定做到,做事一定坚持到底,不问是非地固执己见,那是小人啊。但也可以说是再次一等的士了。”

子贡说:“现在的执政者,您看怎么样?”孔子说:“唉!这些器量狭小的人,哪里能数得上呢?”

标签: 论语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