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和大臣哪个有实权,怎么做皇帝才有实权

文史通4年前历史故事资讯714

怎么做皇帝才有实权

这个问题过于复杂。试着简单分析一下。

皇帝名义上是天下共主,但是到底能把多少权抓住抓牢,这个跟当时的历史形式,社会环境,甚至个人性格都有很大的关系。

首先你要明白一天,一个人不可能把所有的权利都抓在手里,那样的话下场只能是累死。象是明太祖那样,天天三更而起,夜半而息,事必躬亲,一般人没有那样的精力,也没有那样的体力。所以要明白哪些权要抓,哪些权要放。

既然要放权,就要明白离你最近的无非就是后宫、内廷、朝廷这三个方面。

我国历史早期,后宫派系的权力是很大的,这一点在汉代尤其明显,基本上汉代及汉代以前,后宫派系干政的事情就非常严重,汉代的灭亡与后宫派系的势力干涉关系就非常大。但是毕竟后宫派系的利益与当朝皇帝的利益捆绑的比较紧密,所以这一派系是可以适当扶植的,我觉得在核心部门(户部、兵部),安插个二把手,一则起到监控一把手的作用,二则随时掌握核心部门的动态。但是问题是后宫派系的人,是血亲的关系,往往能力较差,这方面主要还是从品德方面考虑,一定要道德过硬的人才能用,能力方面倒不用太看重。

内廷势力与皇帝的关系比较亲近,而且是皇帝直接掌握的权力部分,这部分要好好拿捏,用的好是自己的左膀右臂,用的不好自己耳目塞绝,被人玩弄于掌心。我觉得要想掌控内廷,就一个字,一则分,二则换,分就是把重要的权力分到几个部门,相互制约,不允许一个部门凌驾于其它部门之上,一家独大,换的意思说是,不管内廷的主管你用的多么顺手,多么舒心,多么让你信任,也一定要定期更换主管,一则保持人员流动(大家的上升积极性高,内部斗争也大),二则保持不被个把人或者派系把控。

朝廷是治理天下最重要的部门,面向天下的治理都得从朝廷上产生与施行,朝廷最怕的是权臣与朋党,明朝的联合议事是个好办法,以内阁大学士为决策班底,多人议事,避免一人乾纲独断。为了避免朋党的问题,就一定要让官员有不同的选用与上升的渠道,传统的科举是个好办法,但是避免不了大臣朋比的问题,通过科举的方式,保持不断有清流(未结朋党)加入朝廷,另外通过监察与纠察的方式,及时选优汰劣。

另外,好的制度与优秀的执行是重点,再好的制度,在一定时期的稳定运行后,就很容易产生弊病,这些弊病不治理,就会养成大患,所以还要保证持续性的改良乃至于改革。

其实当个好皇帝不容易,但想当个舒服的皇帝就太容易了!

又不想被掌控,又不想太累,那就要记得兼听则明,偏听则暗,遇事多找人聊天,多找人出主意,需要决策的时候勇于决策,不要推拖责任,让真心给你办事的人不伤心,就算是一个略为省心的方法了!

大清朝同治皇帝到底有没有实权?

同治皇帝是没有实权的。

同治皇帝即位最初是由载垣、端华、肃顺等八位顾命大臣辅政。这一年的十月,载淳的生母慈禧太后十分不满辅政大臣专权,于是和恭亲王奕诉合谋发动辛酉政变,将载垣、端华、肃顺处死,其他五人革职或遣戌,然后自己“垂帘听政”,掌握实权。

形势一边倒。因此同治皇帝真的没有任何权利。但对比光绪来说,虽然没有什么作为,深受制约,情形还是要好得多。

扩展资料:

同治中兴

同治是清朝第八个皇帝的年号,新皇帝1861年11月登基时还是一个五岁小孩,他在位的14年中,前12年由摄政团和他母亲慈禧皇太后主持政务,这位垂帘听政的皇太后,其个性隐隐笼罩了清王朝最后半个世纪的历史。其他方面的情况也都颇为不祥。

造反的浪潮还没有向有利于帝国的方向转化,而长江流域各省又发生了大水灾;太平军正好粉碎了清军对南京的第一次围攻,对清廷来说,事情看来比先前更糟。咸丰皇帝,现任皇帝的父亲,死于1861年夏天,他蒙受的耻辱前所未有。

1860年英法联军进逼北京迫使中国服从1858年的条约时,咸丰皇帝逃离北京,到同年10月厄尔锦爵士的军队劫掠焚毁圆明园时,他正在京师以北约150英里的热河避难。他再也没有回来,他的皇后再不会宽恕外国人的罪行,因为她的丈夫蒙受了耻辱,因为舒适优美的皇家园林惨遭毁灭。

总而言之,那是一个没有希望的年代。然而19世纪60年代证明是一个具有政治活力和思想自信的年代,是王朝命运衰落过程中,如果不是最后一个,也是决定性的转折点。

参考来源:人民网-同治皇帝的统治权利

明朝的皇帝到底有没有实权?

明朝皇帝是有实权的,不过明朝也比较特殊,特别是在明朝中期是很有趣的。有一个名臣时代。在开国时为了加强皇帝集权,废中书,废丞相,设内阁,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这样加强了皇帝集权,但是,这只是在明朝前期。太祖,成祖那都是数一数二的皇帝。后来宣宗,仁宗那也是不错的皇帝,然后到了中期就不是那么回事了。内阁成为了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那个时候,提倡皇帝修养生体,轻心寡欲。国家大事大多决于内阁。内阁的权力有多大呢。我解释下。比如下面给皇帝上折子。先得经过内阁。不过内阁是不会封起来的,会老实交给皇帝。所有的奏折皇帝要批改,这叫“批红”就是写了皇帝的决定怎么处理。批了后的奏折下发给内阁。内阁得核实。然后就是,首辅代着几个次辅一看这折子。不同意。直接就给你皇帝退回去。这叫“封还”这个权力就不得了。也就是说皇帝的圣旨,内阁不同意。能不执行。封还给你,还能写点意见。皇帝陛下,这事你该怎么的怎么的。不能怎么的怎么的。举个例子。万历朝的时候有个事叫争国本,就是皇帝想把2儿子,封为太子。大臣门不同意。非要立大儿子。这是事,在平常家里是个小事,毕竟都是你家的孩子。但是放在皇家就是的很大的事。万历想了各种办法。搞了10多年,最后还是让步了。有一次他饶过内阁直接给礼部尚书说,要立2儿子为太子,大儿子封王,你准备搞的册封礼吧。尚书大人说,没有内阁下的文件呀。这不行。万历说,不用内阁,我说了就算。尚书说没有内阁的文件。臣万死不敢俸昭。你看看。内阁有多强大。后来吧,什么督察院,六课给事中,六部官员天天吗皇帝。你吗了我吗。万历气疯了。说要办那个,圣旨到内阁,内阁给你还回来。最后妥协了。这就是明朝。很有意思的。内阁的首辅也很有名。他们是夏言,严嵩,徐阶,高拱,张居正,审时行。哪个都是有大能耐的人。所以明朝皇帝有实权。但是得看哪个时候。在中期皇权是被大大限制了的。

清朝最大的实权官

和珅1750年5月28日—1799年2月22日,即乾隆十五年——嘉庆四年正月十八日),原名善保,字致斋,钮祜禄氏,满洲正红旗二甲喇人。曾兼任多职,封一等忠襄公,任首席大学士、领班军机大臣,兼管吏部、户部、刑部、理藩院、户部三库,还兼任翰林院掌院学士、《四库全书》总裁官、领侍卫内大臣、步军统领等等要职,为皇上宠信之极,官阶之高,管事之广,兼职之多,权势之大,清朝罕有。他还是皇上的亲家翁,其子丰绅殷德被指定为皇上最宠爱的十公主之额驸。后被嘉庆皇帝赐死。是和珅没错的,他还是清朝最大的贪官,死后被抄家,其家产总和相当于清政府15年财政收入的总和,有句话叫:“和珅跌倒嘉庆吃饱”就是形容和珅的贪婪。

古代的日本天皇有实权吗

天皇作为日本实际最高统治者的时间并不长。自公元6世纪大和国征服本州岛和九州岛的大部分地区后,天皇的权力达到顶峰。但从10世纪开始,日本经历了摄关政治、源平相争、镰仓幕府、室町幕府、安土桃山时代、江户幕府,天皇权力被架空了近一千年的时间。直至明治天皇睦仁才重新掌权。裕仁(昭和)在位时期发动了侵略中国和亚太其他国家的大战。

古代的老佛爷是皇帝的什么?和皇帝是什么关系?老佛爷有实权吗?

1、老佛爷是什么:

清朝历届皇帝的特称都是“老佛爷”。清代帝王为什么自称是“老佛爷”呢?这是因为女真族首领最早被称为“满柱”。“满柱”是佛号“曼珠”的转音,有“佛爷”“吉祥”的意思。所以,不但女真首领被称为“满柱”,女真显赫家族的首领,名字也就叫“满柱”。所以,清朝皇帝将满语“满柱”汉译为“佛爷”,成为自己的“特称”。慈禧让别人也称她为“老佛爷”,是企图把自己比作皇帝,显示出不同寻常的政治欲望。

2、朕是什么:

自中国秦始皇时起专用作皇帝自称:“~为始皇帝”。此外东亚汉字文化圈中日本及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的越南的古代君主也自称朕。

3、老佛爷和朕的关系:

都是皇帝的自称。所以有些电视剧中把太后称为老佛爷,让大家误认为老佛爷是皇帝的母亲。

标签: 实权才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