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路借米,子路借米的故事

文史通4年前历史故事资讯1726

子路借米的故事

子路,春秋末鲁国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称。尤其以勇敢闻名。但子路小的时候家里很穷,长年靠吃粗粮野菜等度日。 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可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怎么办?子路想到要是翻过几道山到亲戚家借点米,不就可以满足父母的这点要求了吗? 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记了疲劳。邻居们都夸子路是一个勇敢孝顺的好孩子。😜

“子路借米”的故事感言是什么

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从小事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用真诚的心去对待我们的父母,让我们变得一个懂得感恩父母,孝敬父母的好孩子。

4分钟子路借米的故事加长篇

  [子路借米孝敬父母的故事]子路借米孝敬父母的故事

中国有句古语:“百善孝为先”,

子路借米孝敬父母的故事

。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各种美德中占第一位的。一个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难想象他会热爱祖国和人民,

古人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们不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还应该尊敬别的老人,爱护年幼的孩子,在全社会造成尊老爱幼的淳厚民风,这是我们新时代学生的责任。

子路,春秋末鲁国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称。尤其以勇敢闻名。但子路小的时候家里很穷,长年靠吃粗粮野菜等度日。

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可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怎么办?子路想到要是翻过几道山到亲戚家借点米,不就可以满足父母的这点要求了吗?

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记了疲劳。邻居们都夸子路是一个勇敢孝顺的好孩子。

  〔子路借米孝敬父母的故事〕随文赠言:【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况】

子路借米的作者是谁

汉刘向《说苑·建本》:“子路(亦称仲由)曰:‘负重道远者不择地而休,家贫亲老者不择禄而仕。昔者由事二亲之时,常食藜藿之实(指粗陋的饭菜),而为亲负米百里之外。亲没之后,南游于楚,从车百乘,积粟万钟。累茵而坐,列鼎而食,愿食藜藿为亲负米之时,不可复得也。’”

子路借米的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政治试卷上的)

这则故事告诉我们: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当我们年幼时,父母辛勤抚育了我们,当他们年老需要子女帮助时,作为子女的我们应责无旁贷的给予他们力所能及的赡养。正所谓:她们养我小,我们必须养她们老。

读《子路拜学》有感500字

古人说得好,“百善孝为先”,意为各种美德中孝敬父母是占第一位的。一个人再好如果不孝敬父母,就更不会热爱祖国和人民。古人也对尊敬父母有很高的要求,有一些独到的见解。

子路是孔子有名的徒弟,主要以政事著称,勇敢闻名。子路十分勇敢,但是他小时候很穷,每天都吃粗粮和野菜。又一次,子路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可是家里没有米,怎么办呢?子路也很聪明,也很愿意吃苦。他想到要是翻过几道山到亲戚家去借点米,不就可以满足父母的这点要求。

于是,子路翻过了几道山,去向他的亲戚借米,终于从亲戚家借了一小袋。到家后,父母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子路看着他们很开心,忘记了疲劳。后来,这件事情传到了邻居耳中,大家都说子路是一个勇敢又孝顺的好孩子。

当我读完子路借米的故事后,深深地感受到子路的赤子之心,同时也想到了我平时的所作所为,感到无比惭愧。

每当我放学回家时,妈妈问我在学校干了什么,我漫不经心的回了句:“语文、数学、英语。”在一次语文测验中,我因为粗心大意,只考了78分,心情很糟。当爸爸妈妈问我为什么考这点分时,我气愤地大喊:“说我考这点分,有本事你去考啊,考100分!”说完就跑回了自己的房间。晚上吃饭时,我气鼓鼓的,坚持不肯吃。认为爸爸妈妈就知道责怪我,只想着让我考高分。我没有想到爸爸妈妈对我的殷切期望,他们把所有的梦想放在我的身上,为我吃苦受罪,我竟然一点都不理解。

对比子路,我认为不及他万分之一。我总是很任性,总是不顾及爸爸妈妈为我做的一切。我现在理解了,我以后一定要向子路学习,做一个尊敬父母的好孩子。

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经典诵读名篇有哪些

1、中华传统美德故事——尊老爱幼

中国有句古语:“百善孝为先”。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各种美德中占第一位的。一个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难想象他会热爱祖国和人民。

古人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们不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还应该尊敬别的老人,爱护年幼的孩子,在全社会造成尊老爱幼的淳厚民风,这是我们新时代学生的责任。

2、子路借米

子路,春秋末鲁国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称。尤其以勇敢闻名。但子路小的时候家里很穷,长年靠吃粗粮野菜等度日。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可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怎么办?子路想到要是翻过几道山到亲戚家借点米,不就可以满足父母的这点要求了吗?

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记了疲劳。邻居们都夸子路是一个勇敢孝顺的好孩子。

3、中华传统美德故事——尊师敬长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老师,就象燃烧的蜡烛,用知识之光照亮学生的心灵,直到生命的终结。——毛泽东尊师美德故事

作为新中国的伟大领袖毛泽东不忘恩师的故事,更是给我们留下美谈,做出榜样。我们应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写好历史的续篇,这样才无愧于辛勤培养我们的老师,无愧于我们的伟大时代。

毛泽东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却始终尊敬自己的老师。1959年,毛泽东回到了阔别32年的故乡——韶山,请韶山的老人们吃饭。毛泽东亲自把老师让在首席,向他敬酒,表达自己对老师的敬意。

毛泽东青年时代听过徐特立先生的课。当徐特立60寿辰时,他特意写信向徐老祝贺。信中说:“您是我20年前的先生,您现在仍然是我的先生,将来必定还是我的先生。”

4、中华传统美德故事——爱国爱民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是明清之际爱国学者顾炎武的名言。爱国主义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会有不同的理解和实践,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爱国爱民的志士和民族英雄。

只要我们光大和发扬这一优秀的民族传统,团结一致,众志成城,就会使我们的国家更加强盛,在世界民族之林中放出更加夺目的光彩。

扩展资料:

相关格言

爱 国

1、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 ——《管子·牧民》  

2、临患不忘国,忠也。——《左传·昭公元年》  

3、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4、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儒行》  

5、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6、烈士之爱国也如家。——葛洪《抱朴子·外篇·广譬》烈士:有抱负.有作为的人。  

7、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8、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病起书怀》  

9.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10、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11、精忠报国。——《宋史·岳飞列传》  

1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麦孟华《论中国之存亡决定于今日》

明 志

13、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14、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论语·里仁》  

15、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秦伯》  

16、志不强者智不达。——《墨子·修身》  

17、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  

18、志当存高远。——诸葛亮《诫外生书》  

19、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  

20、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耿弇列传》  

21、志小则易足,易足则无由进。——张载《经学理窟·学大原下》  

22、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晁错论》  

23、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石成金《传家宝·俗谚牧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华美德

有关十大美德的故事

1、苏武牧羊

苏武在天汉元年(前100年)奉命以中郎将持节出使匈奴,被扣留。匈奴贵族多次威胁利诱,欲使其投降;后将他迁到北海(今贝加尔湖)边牧羊,手持汉朝符节,扬言要公羊生子方可释放他回国。

苏武历尽艰辛,留居匈奴十九年持节不屈。至始元六年(前81年),方获释回汉。苏武去世后,汉宣帝将其列为麒麟阁十一功臣之一,彰显其节操。

2、精忠报国

岳飞十五六岁时,北方的金人南侵,宋朝当权者腐败无能,节节败退,国家处在生死存亡的关头。岳飞投军抗辽。不久因父丧,退伍还乡守孝。

1126年,金兵大举入侵中原,岳飞再次投军。临行前,姚太夫人把岳飞叫到跟前,说:"现在国难当头,你有什么打算?"

"到前线杀敌,精忠报国!"

姚太夫人听了儿子的回答,十分满意,"精忠报国"正是母亲对儿子的希望。她决定把这四个字刺在儿子的背上,让他永远铭记在心。

岳飞解开上衣,露出瘦瘦的脊背,请母亲下针。

姚太夫人问:"孩子,针刺是很痛的,你怕吗?"

岳飞说:"母亲,小小钢针算不了什么,如果连针都怕,怎么去前线打仗!"

姚太夫人先在岳飞背上写了字,然后用绣花针刺了起来。但“国”字没有一点,象征国内无首。刺完之后,岳母又涂上醋墨。从此,"精忠报国"四个字就永不褪色地留在了岳飞的后背上。

母亲的鼓舞激励着岳飞。岳飞投军后,很快因作战勇敢升秉义郎。这时宋都开封被金军围困,岳飞随副元帅宗泽前去救援,多次打败金军,受到宗泽的赏识,称赞他“智勇才艺,古良将不能过”,后来成为著名的抗金英雄,受历代人民所敬仰。

3、孔融让梨

孔融,字文举,东汉时期山东曲阜人,是孔子的第二十世孙,高祖父孔尚当过钜鹿太守,父亲是泰山都尉孔宙 。

孔融别传记载:孔融四岁的时候,和哥哥吃梨,总是拿小的吃。有人问他为什么这么做。他回答说:"小孩子食量小,按道理应该拿小的。“

4、有志者事竟成

东汉时,耿弇是汉光武帝刘秀手下的一员名将。有一回,刘秀派他去攻打地方豪强张步,战斗非常激烈。后来,耿弇的大腿被一支飞箭射中,他抽出佩剑把箭砍断,又继续战斗,

终于耿弇打败敌人。汉光武帝表扬了耿弇。并且感慨地对他说:“将军以前在南阳时提出攻打张步、平定山东一带,当初还觉得计划太大,担心难于实现。现在我才知道,有志气的人,事情终归是能成功的。”

汉光武帝讲的“有志者事竟成也”一句,后来常被人们引用,成了成语—— “有志者事竟成。”

5、狼牙山五壮士

“狼牙山五壮士”是指在抗日战争时期,在河北省保定市易县狼牙山战斗中英勇抗击日军和伪满洲国军的八路军5位英雄,他们是马宝玉、葛振林、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他们用生命和鲜血谱写出一首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

在战斗中他们临危不惧,英勇阻击,子弹打光后,用石块还击,面对步步逼近的敌人,他们宁死不屈,毁掉枪支,义无反顾地纵身跳下数十丈深的悬崖。

马宝玉、胡德林、胡福才壮烈殉国;葛振林、宋学义被山腰的树枝挂住,幸免于难;5位战士的壮举,表现了崇高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被人民群众誉为“狼牙山五壮士”。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有志者事竟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狼牙山五壮士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苏武牧羊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岳母刺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孔融让梨

标签: 子路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