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降常遇春,常遇春兵团有多厉害 常遇春杀降终受报应

文史通5年前历史故事头条875

常遇春兵团有多厉害 常遇春杀降终受报应

常遇春兵团是历史上十大兵团之一,因为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而著名。常遇春兵团有很强的战斗力,在常遇春指挥下,立下赫赫战功。以至于元兵听到常遇春军队时,都十分惶恐和害怕。

常遇春兵团

常遇春是朱元璋手下的一名猛将,为朱元璋开拓大明江山立下无数战功,是明代的开国元勋之一。

1364年,常遇春率领兵团和徐达军队汇合,先攻克了庐州,后又占领了江西等地,因为常遇春和徐达战功显赫,朱元璋将常遇春封为副将军,徐达为大将军,并下令俩人带领二十万明军去东边讨伐张士诚军队。在朱元璋的计划下,徐达和常遇春先后攻克了杭州等地,并且将张士诚的部下进行了围剿。张士诚孤立无援的镇守苏州,在常遇春和徐达的持久战下,张士诚守城失败而亡,朱元璋得此消息后,嘉奖了常遇春,封他为鄂国公。1367年,朱元璋率领徐达和常遇春进行北伐战争,常遇春率领他的兵团誓死奋战,用了三个多月时间,山东等地已被平定。元军在北方的实力已经大大地削弱了,明军的战斗力势如破竹,常遇春率领兵团单枪匹马在洛水北面击溃了元军主力,后人称为塔尔湾大捷。常遇春兵团在这一大战中,立下汗马功劳,为明军攻打元大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常遇春身为朱元璋的得力助手,在讨伐元军上屡建奇功,为朱元璋建立明朝政权提供了强有力的军事保障。常遇春去世后,朱元璋追封他为开平王,以示奖励。

常遇春杀降

中国历史上有个说法“杀降者不祥”,这句话大抵意思是,两军交战时,如果胜负已经区分出来,对于缴械投降之人,应该不能杀害。如果进行屠城,那这就是不仁不义的举动,将会遭到谴责。纵观历史上,喜欢杀降屠城之人,往往都没有一个善终的下场。

常遇春是不是被害死的?

常遇春死时,可以说整体局势还没有稳定。乱杀大将是自乱阵脚的行为。

而朱元璋大杀功臣的时候,国家局势稳定,而且他已经年老。史书记载有一次他与太子朱标对话,讲得是关于大杀功臣的事,朱元璋命人拿了根满是刺的荆条让的朱标拿起来,朱标面有难色,朱元璋就说荆条是国家,上面的刺是那些开国的大臣,我把刺去掉了,你就可以轻松的拿起荆条。

朱元璋是疑心他的老战友会夺他皇帝的宝座,汤和看了出来,自动交权回家养老就得了善忠。

在金庸的《倚天》里,将常遇春的死归于张无忌治疗错误,提前说清楚与朱元璋无关。

杀老鼠有报应吗 常遇春杀降终受报应

南无阿弥陀佛

杀老鼠当然有报应。杀害一切有情众生都有报应。千万不要杀生。

================================

净空法师---吃肉、杀生的报应。

1、我们发现,杀鸡的,相貌、动作都像鸡;屠户,他这个行业是杀猪杀牛的,你看他的面貌,杀牛的就像牛,杀猪的就像猪。

2、我在香港讲经,香港同修告诉我,有一家人专门喜欢吃螃蟹,吃海鲜。吃螃蟹,样子就像螃蟹,他死的时候跟螃蟹下锅那个样子完全一样!看到那个情形,才知道可怕!其实,只要稍稍留意,他在还没死之前几年,就原形毕露了。

3、我们要知道,他一生造作这些杀生的罪业,他的果报必定是先堕地狱,罪受满了,他就变畜生还债。这个事情一定要知道!

4、世间人觉得那个肉好吃,你今天吃它半斤,你来生要还它八两。佛法里面因果讲得非常透彻,“欠钱的还债,欠命的还命”,一切众生在六道轮回,互相酬偿,冤冤相报没完没了,非常残酷!

5、佛家有句话说“欲知世间刀兵劫,但听屠门夜半声”,这世间为什么有战争、有这么残忍的屠杀?说实在话,都是因为众生吃肉。

6、众生,第一个是造杀生的罪业!因为贪欲,所以才造杀业。强的欺负弱的,欺负是一时的,他不晓得这个事情是“辗转因果,循环报应”!他不知道这个事实的真相。

7、所谓是“人死为羊,羊死为人”,人要吃羊,羊死了之后,来生又是人,人死了变成羊,生生世世互相地杀、互相地吃,干这些事情!这里面的罪业是越造越重,这个不能不知道。

8、佛经上虽然讲吃三净肉,那是不得已,为什么?你喜欢吃,你戒不掉。什么叫三净肉?不见杀、不闻杀、不为我杀,这个叫三净肉。诸位要晓得,这是佛真正慈悲,不得已所开的方便门。

常遇春兵团有多厉害 常遇春杀降终受报应

杀降不祥,大家举几个例。除白起,项羽,常遇春都知道的外

铁勒九姓在天山反叛,薛仁贵领军来战,对方派数十个勇士挑战,薛仁贵临阵拔箭射杀三人,吓的十几万敌军齐齐下马投降,旋即被坑杀!当时军中传唱:“将军三箭定天山,壮士长歌入汉关!”

有哪些名将因“杀降不祥”难得善终?

文/格瓦拉同志

本文为作者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中国自古便有“杀降不祥”的说法,两军一决胜负后,最忌讳对已经缴械投降的敌军再行杀戮,并视此“下三滥”手段为极其不祥的举动,认为会损人阴德,导致行凶者横死。翻阅史册,因“杀降不祥”难得善终的名将为数不少,其中较著名者有以下八位:

1.白起(?-前257年)

秦将白起是战国头号“战神”,平生大小70余战未尝败绩,其最得意的三场战役分别是:伊阙之战歼灭韩魏24万联军,彻底扫平秦军东进之路;攻占楚国都城郢,使得楚国一蹶不振;长平之战坑杀赵军45万,几乎全部解除赵国武装。三战而摧毁四个强国,白起功莫大焉!

白起晚年与丞相范睢不合,加之对发动邯郸之战颇有微词,在范睢的诬陷下,被秦昭王赐死。白起自杀前曾说:“长平之战,赵军降卒几十万人,我用欺骗的手段把他们全部活埋,这就足够死罪了!”说完自杀。

2.项羽(前232-前202年)

项羽身高八尺多,力能扛鼎,才气过人,年仅23岁便随叔父项梁起兵,渡江击秦复楚。项梁被杀后,项羽夺取楚国兵权,通过背水一战,在巨鹿击溃秦军主力,一举奠定灭秦的基础。秦朝灭亡后,项羽自称西楚霸王,分封天下诸侯,俨然成为天下共主。后来与汉王刘邦混战四年,兵败自杀于垓下。

项羽在巨鹿之战中曾降服秦军士卒20余万,行至新安时,因担心他们会作乱,于是采取偷袭方式,将他们全部坑杀。如此损阴德之事,也难怪最后不得善终。

3.李广(?-前119年)

“飞将军”李广长期为汉朝镇守北部边疆,平生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建功极多,但却一直未能实现封侯的夙愿。李广的最后一战是追随大将军卫青进击漠北,却由于迷路错过会师的日期,因不堪刀笔吏的污辱,最终自刎而死。

当初,李广曾因不被封侯之事向术士王朔请教,并坦诚自己曾在陇西太守任上诱降过800名羌族士兵,随后又背信弃义地将他们杀死。王朔听后大为感慨,认为“杀降不祥”正是李广不得封侯的原因。其实李广的悲剧,何止是不得封侯呢?

4.拓跋?(371-409年)

淝水之战后,前秦大败,北方陷入混乱之中,原代国王孙拓跋?在部族的拥戴下复国。386年拓跋?自称代王,同年改国号为魏,时年才15岁!拓跋?复国后,对内征服叛乱各部,对外讨伐柔然等异族,并通过参合陂一战严重削弱劲敌后燕。参合陂之战后,拓跋?听取大臣建议,将投降的后燕士兵5万余人全部坑杀。

拓跋?中年以后沉溺于酒色,又因服用寒食散变得异常残暴、多疑,常以杀人立威,最终被儿子拓跋绍所杀,时年38岁!

5.李存勖(885-926年)

后唐庄宗李存勖在灭亡前蜀时,曾答应不杀后主王衍君臣,并命其率家属臣属一并入朝。但当王衍一行到达秦川驿时,庄宗却又下令将王衍一行全部处死,幸好负责审核诏书的枢密使张居翰有恻隐之心,将诏书中的“行”字改为“家”字,使得被屠戮的对象只限王衍一家,而其他两千余人得以活命。

庄宗背信弃义地杀掉王衍一家后不久,便遭遇宫廷政变,被自己的侍卫大将郭从谦围攻,身中流箭而死,时年才41岁。

6.刘知远(895-948年)

契丹灭晋后曾入主中原,但因为中原军民抵抗,最终狼狈北还。此时河东节度使刘知远趁机进占中原,称帝建国。刘知远攻占开封后,曾把投降的1500名契丹士兵全部斩杀。在北上攻占邺都后,先是诱降守将张琏,在入城后却背信弃义地处死张琏和数十名将官。

刘知远称帝不满一年便暴卒,三年后帝国便灭亡,是史上最短命的王朝。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曾评论到:“汉高祖杀幽州无辜千五百人,非仁也;诱张琏而诛之,非信也。不仁不信,何以守国!其祚运不长,宜哉!”可谓一语中的!

7.常遇春(1330-1369年)

常遇春是朱元璋手下第一猛将,经常宣称能将十万军横行天下,故军中有“常十万”之称。常遇春生平大小百余战,从未尝过败绩,为明朝的肇建立下奇功,常被朱元璋赞许为“虽古名将,未有过之”。

常遇春虽然作战勇猛,但却有一个令人不齿的性格缺陷-喜欢杀降,在1359年的池州之战中,曾一口气坑杀陈友谅3000余降卒。其实常遇春不仅喜欢杀降,还经常屠城,为此曾遭到朱元璋的斥责,但依旧劣性不改。1369年,常遇春暴卒,只活了39岁。

8.胡宗宪(1512-1565年)

胡宗宪担任直浙总督期间,负责清剿为患东南地区的倭寇。当时倭寇分为数个集团,都由明朝海盗担任首领,其中实力极强者有汪直、徐海、陈东、叶麻等人。其中为对付徐海,胡宗宪利用徐妻王翠翘成功说服其投降,但在徐前来投降时,却又下令将其围杀。王翠翘在痛斥胡宗宪的背信弃义后,也投海自尽。

胡宗宪在政治上依附于严嵩,待到严嵩倒台后,马上便遭到清算,最终在狱中自杀身亡。

我觉得我们还是要辩证地看待中国的历史,你说的投降者不杀,在中国也有反例,常遇春杀降,就是一

战阵之事,没有一定之规,总之是为政治服务的!我D自建立以来,从不杀降,那是因为力量弱小,杀再多降兵也改变不了力量对比,不如宽待俘虏,争取人心。武安君一次坑杀40万赵卒,那是为了彻底打残秦国一统天下道路上的最大劲敌。即使不杀,那40万人也不会成为\“秦军”,最多赵国割地议和,过几年缓过气来,那几十万人又来跟秦国打仗。

《明朝那些事儿》都在哪些部分提到了常遇春?

在胡宗宪抗倭的部分:

所谓“杀降不祥”,所谓“天道若存,必定有报”,根据哲学原理分析,大致应归入迷信之类,但迷信之所以被称为迷信,是因为有人信。

当年白起不信,项羽不信,常遇春不信,胡宗宪也不信。

毕竟死于非命,毕竟失去天下,毕竟四十暴亡,毕竟……。

人,毕竟是要讲点道义的。

常遇春龙精虎猛,年不过四十,为何做了一件事后就突然暴毙?

常遇春当时的确还不到40岁,可以说作为一名将军正是处于巅峰时期,然而他却在带兵撤退的时候将盔甲换了下来。由于他脱了盔甲,而当时天又热,他身上又有许多汗,所以发生了类似于中风的症状,所以就死了。

常玉春和朱元璋俩人是凤阳的老乡,常遇春在很早的时候就开始习武了,可以说是一个典型的武痴,为了习武也是甘于给别人打工,也因此练就了一副好武功以及好身板。在元末的时候社会动荡,他选择落草为寇,和朱元璋一起打天下。常遇春在采石矶之战中乘小船冲上岸边,以万夫不当之勇,如入无人之境,所向披靡,从此一战成名,年仅25岁。

而就这样一个勇猛之人,竟然在40岁不到的时候就意外身亡了。有些人认为是常遇春在攻打山东一带的时候曾经大肆的屠杀当地百姓,一时间血流成河。所以说常遇春如此举动使得上天准备惩罚他,所以让他遭受了天劫,所以才会死去的。但这很明显是一种迷信的说法,在我们现在人的眼中,这根本就是不可能的。

还有一种说法说,常遇春曾经接受过朱元璋赐给他的两个美女,但是常玉春却对这两个美女感到比较慌张。因为朱元璋也知道,常遇春是一个怕老婆的人,所以朱元璋就直接把常遇春的老婆成了汤,烧了过后让常遇春和他自己一同分享,常遇春听说了过后十分的惊恐,所以就有了癫痫的毛病。

但其实常遇春之所以死去,还是因为在开平大胜之后,常遇春率领军队撤退,他在撤队期间身披铠甲,由于天气炎热,所以全身上下都湿透了。而在他们打算休息的时候,常遇春就一个人把身上的铠甲都脱了下来,由于一冷一热突然的交替,导致常遇春的身体受不了,突发中风,然后就死了。

当时常遇春杀降军时写挑战书给陈友谅,陈友谅挥兵采石城,攻破太平城他怎么有那么多兵力

陈友谅地盘很大的。

标签: 有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