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古代中国播下科学火种,中国的亚里士多德

文史通5年前历史故事头条947

在中国历史上,墨子太超前了,太穿越了,确实像神仙一般的存在,让后人景仰:在很久很久以前,中国居然有这么一个神人,有这么一个男人,有这么一个理想主义者。是先秦时期著名的思想家,诸子百家争鸣,天下"非儒即墨",甚至可以和孔子相提并论。他就是墨子,不仅是一位出色的思想家,还是一位出色的科学家。墨子的著作中有很多关于物理、数学、机械制造方面的论述,所以也有人认为墨子是中国科学家的鼻祖,将其尊为"科圣"。


1. 小孔成倒影

约公元前400年,鲁国乡村的一间普通民屋中,墨子正在做光学实验。


屋子里很暗,一壁开了一个小孔,屋外站立着一位年轻人,他的影像随着室外的光线从小孔中穿透过来,在黑屋子里形成了一个倒影。


墨子在室内一边观察,一边记录这个小孔成像现象记录在《墨子·经下》,


《经说下》解释:"景。光之人,煦若射,下者之人也高;高者之人也下。足蔽下光,故成景于上;首蔽上光,故成景于下。在远近有端,与于光,故景库内也。"


这里的"到"古文通"倒",即倒立的意思。


"午"指两束光线正中交叉的意思。"端"在古汉语中有"终极","微点"的意思。 "在午有端"指光线的交叉点,即针孔。物体的投影之所以会出现倒像,是因为光线为直线传播,在针孔的地方,不同方向射来的光束互相交叉而形成倒影。


"与"指针孔的位置与投影大小的关系而言。"光之人,煦若射"是一句很形象的比喻。"煦"即照射,照射在人身上的光线,就像射箭一样。"下者之人也高;高者之人也下"是说照射在人上部的光线,则成像于下部;而照射在人下部的光线,则成像于上部。于是,直立的人通过针孔成像,投影便成为倒立的。"库"指暗盒内部而言。"远近有端,与于 光",指出物体反射的光与影像的大小同针孔距离的关系。物距越远,像越小;物距越近,像越大。


差不多同时,古希腊科学家亚里士多德(Aristotle)也在观察小孔成像,他看见太阳光从形状各异的小孔穿过总是在另一方形成一个圆光斑,但没有得出小孔成倒影的结论。


直到1400年之后,波斯科学家Alhazen才描述小孔成像原理("Book of Optics",1021 AD)。1826年,法国人Joseph Niépce基于这个原理发明了第一部照相机。


2. 墨子破云梯"

墨子精通工巧和制作,可与当时的巧匠鲁班相比。他曾制成"木鸢",据说三天三夜飞在天空没有掉下来。


元前440年,楚国磨刀霍霍,准备利用鲁班制造的云梯等攻城器械攻打宋国。墨子听到消息后,一面派弟子禽滑厘等300余人带着守城器械赶赴宋国,帮助宋国做好防御准备,一面置生死于不顾,从鲁国出发长途跋涉到楚国去说服楚王停止侵略战争。


墨子一路上昼夜兼程,风餐露宿。脚磨破了,撕块衣裳裹起来再走,奔波了十天十夜,终于来到楚国都城。他见了楚王后,先用打比方的方式喻示楚宋两国富贫差别之大,不可以强执弱、以富侮贫。墨子说,现在有一个人,他自己有装饰漂亮的车子,还去偷邻居家破烂不堪的车子;他自己有锦缎绣衣,还去偷邻居家破旧衣衫;他自己有精美肉食,还去偷邻居家粗劣糠菜。这算是什么人呢?楚王说:"这个人一定是犯了偷窃的毛病。"墨子接着说,我听说您准备攻打宋国,与这个犯偷窃毛病的人有什么两样呢?如果攻打宋国,您必定失去了"义"而得不到宋。一席话说得楚王犹豫不作。


过了一会儿,楚王说,鲁班已为我造好了攻城的器械,我还是想去攻打宋国。于是墨子解下身上的革带当作城池,用一些小板当守城的器械,当着楚王的面与鲁班模拟了一场攻守械斗。鲁班用云梯、撞车、飞石等九次展示攻城之机变,墨子九次进行了成功地抵抗。鲁班器械用尽,而墨子防守有余。最后,鲁班"战败"。鲁班说:"我知道怎样对付你了,可是我不说出来。"墨子说:"我知道你怎样对付我,我也不说出来。"楚王莫明其妙地问道:"你们这是什么意思?"墨子说:"鲁班不过要大王杀掉臣,认为宋国就没法守城了。其实,我的弟子300多人已经到宋国做好守城的准备了。您即使杀了我,楚国也打不了胜仗。"楚王听后,终于放弃了对宋国的战争。


墨子救宋的事故,是墨子及其弟子以勇敢与智慧成功地制止大国进犯小国的最著名的一次,是墨家学派"兼爱,非攻"、酷爱和平思想主张的具体实践,充分体现了墨子"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光辉军事思想。


《墨子·公输》最后一段颇为有趣,大功告成的墨子回鲁国,经过宋国时,天下大雨,他想进城门洞躲雨,但宋国守城士兵不认识这位于宋国有大恩之人,不让进。鲁迅在小说《故事新编·非攻》结尾中则是这么写的:"(墨子)遭着大雨,到城门下想避避雨,被两个执戈的巡兵赶开了,淋得一身湿,从此鼻子塞了十多天。" 墨子在雨中默默而去,深藏功与名。


他是伟大的制造专家,发明了风筝,木工技术不输于鲁班,谙熟各种兵器、机械和工程建筑的制造,极大推动了当时人类的机械制造和手工制造技术。可以说墨子为我们留下的重要文化遗产,职业教育思想,工匠思想.


他是伟大的军事家,《墨子》一书部分篇章阐述了兵法,亲身指挥了多次军事斗争。"墨子兵法"与《孙子兵法》,一守一攻,并称为轴心文明时代世界古代军事指挥艺术之"双峰"。


3. 墨子择徒

墨子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人思想家,他收过一个叫做耕柱的弟子,耕柱被很多人认为是墨子最优秀的弟子,当然,耕柱本人各方面的确优秀于他人,这也让耕柱自己也特别有自信。


可是墨子似乎却不这样认为,他常常批评耕柱,渐渐的耕柱心里觉得非常伤心,他有一天终于没忍住,去找墨子问个清楚:'老师,在所有门徒中,虽然我不一定是最优秀的,可是我也应该不是最差的,可是为何老师总是在批评我呢?'


墨子没有正面回答他的问题,而是重新抛了一个新的问题给他:"如果我上战场去搏斗,那请问我是用锋刃还是用木棍呢?


耕柱很轻松的回答道:"当然是锋刃了"墨子接着问"为什呢"耕柱回到:"战场杀敌,目的是杀掉敌人,在适当的地方运用适当的兵器,这是常理"墨子笑着回到:"对我来说,你就如那战场上的锋刃一样,可以承担的起责任,值得去运用,所以我才会不断的对你进行行为的严苛要求,以及行为的框正"。耕柱听了以后,终于明白了老师的良苦用心,最终成为了一个品德优秀的人。


4.墨子喻巫马子

墨子多次与儒家弟子巫马子辩论。巫马子对墨子说:"您兼爱天下,并没有什么好处;我不爱天下人,也没有什么害处。既然都没有什么效果,您为什么就觉得我是错的呢?" 墨子说:"现在有一个地方着火,其中有一个人端着水想要浇灭火;而另一个人却举着火把,想要将火烧个更旺盛。都还没有产生什么效果,您更赞同哪一个呢?"巫马子说:"我同意端水之人想法,而不同意那个举火的想法。" 墨子先生说:"我也觉得我是对的,不认为你是对的。"


虽然是很简单的几句对话但墨子用很浅显的道理达到了自己想要的效果,不随便和别人争论,只是用一个简单的比喻让对方知道自己的想法并且认同自己的想法。


上面的辩论体现了墨子的"兼爱"思想,墨子之所以认为巫马子是错的,就是因为他的思想是利己主义,而不是本质上的错误,墨子认为利己主义不应该得到提倡。墨子最常用的就是这样的举例论证,用现在的概念来说就是,巫马子逻辑上时自相矛盾的。这种问答方式,也是墨子特有的逻辑方式,让对方在不知不觉中按照自己的意思走,从而达到自己的目标。


他是伟大的逻辑学家,在中国逻辑史上第一次提出了辩、类、故等逻辑概念,墨辩与因明学、古希腊逻辑学并称世界三大逻辑学。


5.聚徒讲学

墨子以"兴天下之利,除万民之害"为己任,到处奔走,宣传行义。经过几年的实践,他深感靠一个人的力量不够,必须组织更多的人为义献身。约在三十岁之前,他创办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设有文、理、军、工等科的综合性平民学校,培养了大批人才。史称"弟子弥丰,充满天下,"其学说成为"言盈天下"的显学。


战国时期,纷争混乱,以墨子的智慧如若助君王一臂之力,必定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可他对此毫无眷恋,一心向道,凭借着自己的毅力,终于修成神仙。


墨家学派有严格的组织机构,类似于现代的黑社会。但是墨家学派绝不是黑社会,而是一种以天下为己任,行侠仗义的江湖团体。在中国社会中,那些行走江湖行侠仗义替天行道的侠客,大都是受到了墨家学派的影响。


墨家学派对自己人太狠,要求太严格,其价值观过于理想化,导致墨家学派很快衰落,但是在中国的民间,墨家学派奉献天下、行侠仗义走江湖的精神,却一直没有消失,一直沉淀在中国人集体意识之中!


亚里士多德的伟大在于他所做出的成就,也在于近现代西方统治着世界的话语权。站在东方的立场,墨子毫不逊色于亚里士多德,墨子的研究涉及宇宙论,数学论述,研究涉及到力学、光学、声学等分支,机械制造方面,堪称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全才!


李约瑟在《中华科学文明史》里说到墨子,"墨家通过其概念化的模式得 到了他们自己的演绎和归纳,和同时期的古希腊一样,达到了非常高的科学理论水准。有种想法是很诱人的:如果墨家的逻辑和道家的自然主义相融合,中国可能早已越过了科学的门槛。中国科学的悲剧就在于这一切并没有发生。" 杨向奎先生高度赞扬墨家的科技成就:"一部《墨经》无论在自然科学的哪一个方面都超过整个希腊,至少应该等于整个希腊。"


令人遗憾的是,墨子思想到了汉代,受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影响,遽然中绝,竟而湮没无闻,几乎成为"绝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