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历史教科书,香港的教科书讲中国古代史和近代史吗

文史通5年前历史故事头条656

历史教科书是被谁撕碎的,撕表示什么

撕的字面意思是把东西撕开弄破,比喻不顾脸面或公开决裂。在此处指的是香港历史上的虎门上空的硝烟和不平等条约,表达了列强的侵略给中国人民造成了刻骨铭心、难以忘怀的伤痛。

该句语出当代女诗人李小雨所作的一首充满激情的诗《最后一分钟》,因为这首诗本身便是歌颂祖国、香港回归祖国母亲怀抱。而1997年正是香港回归,这里将1997年香港回归比作历史书的第1997页,所以才会有“被撕碎的历史教科书第1997页上,深入骨髓的伤痕,将血和刀光铸进我们的灵魂”。

全诗原文如下:

午夜,香港,

让我拉住你的手,倾听最后一分钟的风雨归程。

听你越走越近的脚步,听所有中国人的心跳和叩问。

最后一分钟,是旗帜的形状,

是天地间缓缓上升的红色,是旗杆——挺直的中国人的脊梁,

是展开的,香港的土地和天空,

是万众欢腾中刹那的寂静,是寂静中谁的微微颤抖的嘴唇,

是谁在泪水中一遍又一遍,轻轻呼喊着那个名字:

香港,香港,我们的心!

我看见,虎门上空的最后一缕硝烟,

在百年后的最后一分钟,终于散尽;

被撕碎的历史教科书,第1997页上,

那深入骨髓的伤痕,已将血和刀光,

铸进我们的灵魂。

当一纸发黄的旧条约悄然落地,烟尘中浮现出来的,

长城的脸上,黄皮肤的脸上,

是什么在缓缓地流淌,百年的痛苦和欢乐,

都穿过这一滴泪珠,使大海沸腾!

此刻,是午夜,又是清晨,

所有的眼睛都是崭新的日出,所有的礼炮都是世纪的钟声。

香港,让我紧紧拉住你的手吧!

倾听最后一分钟的风雨归程,然后去奔跑,

去拥抱,去迎接那新鲜的,含露的、芳香的,

扎根在深深大地上的,第一朵紫荆。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香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强迫清政府于1842年签订《南京条约》,永久割让香港岛。1856年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英国迫使清政府缔结《北京条约》,永久割让九龙半岛尖端。1898年英国又乘列强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之机,逼迫清政府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强行租借九龙半岛大片土地以及附近二百多个岛屿。

1997年7月1日,在全世界无数目光的聚焦之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在香港会展中心大会场内冉冉升起。全体中国人共同欢呼这一伟大时刻的到来,香港回归祖国的怀抱。经历了百年沧桑的香港回归祖国,标志着香港同胞从此成为了祖国这块土地上的真正主人,香港的发展从此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

《最后一分钟》整首诗语言凝练,富有感染力,感情真挚热烈,作者那沸腾的热血与奔涌的豪情都融入在诗句的每一个词句之中,全诗共有4个小节。

第一小节是全诗的引子,作者把香港拟人化了,就像是亲人谈心似的,去“倾听最后一分钟的风雨归程”。作者和所有中国人一样,满怀激情地迎接着香港回归祖国这一历史时刻的到来。

诗歌第二节作者抓住升起的旗帜、颤抖的嘴唇、含泪的呼喊等这些特写镜头真切的表现爱国情感,表达了人们眼望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与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冉冉升起时,无比激动无比自豪的心情。

第三小节主要是讲作者联想到了香港的屈辱历史,联想到了鸦片战争以来强迫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表达了如今扬眉吐气的欢欣鼓舞。第四小节是说香港从此掀开了历史的新篇章,作者用热情、奔放的语言,表达了对香港回归祖国的热情欢迎和对香港美好未来的深情祝福。

最后一分钟的被撕碎的历史教科书什么意思

意思是把历史比喻成一本教科书,而1997页就是1997年香港回归。1997年是个分界线,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

出自:

现代诗人李小雨的《最后一分钟》

整首诗语言凝练,富有感染力,感情真挚热烈,作者那沸腾的热血与奔涌的豪情都融入在诗句的每一个词句之中。全诗共有4个小节。第一小节是全诗的引子,作者把香港拟人化了,就像是亲人谈心似的,去“倾听最后一分钟的风雨归程”。作者和所有中国人一样,满怀激情地迎接着香港回归祖国这一历史时刻的到来。

第二小节表达了人们眼望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与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冉冉升起时,无比激动无比自豪的心情。这种情感,作者是通过一些特写镜头的描述来真切表现的,如“旗帜”,“旗杆”,“寂静”的场面,“微微颤抖的嘴唇”,“在泪水中一遍又一遍轻轻呼喊”等。

第三小节主要是讲作者联想到了香港的屈辱历史,联想到了鸦片战争以来强迫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表达了如今扬眉吐气的欢欣鼓舞。第四小节是说香港从此掀开了历史的新篇章,作者用热情、奔放的语言,表达了对香港回归祖国的热情欢迎和对香港美好未来的深情祝福。

扩展资料

最后一分钟的相关历史:

香港的历史

香港(包括香港岛、九龙和新界)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强迫清政府于1842年签订《南京条约》,永久割让香港岛。

1856年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英国迫使清政府缔结《北京条约》,永久割让九龙半岛尖端。

1898年英国又乘列强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之机,逼迫清政府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强行租借九龙半岛大片土地以及附近二百多个岛屿(后统称“新界”),租期99年,1997年6月30日期满。

中国人民一直反对上述三个不平等条约。

香港的回归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政府的一贯立场是:香港是中国的领土,中国不承认帝国主义强加的三个不平等条约,主张在适当时机通过谈判解决这一问题,未解决前暂时维持现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最后一分钟

《最后一分钟》 被撕碎的历史教科书 第1997页上,为什么是1997页?

因为这首诗本身便是歌颂祖国、香港回归祖国母亲怀抱。而1997年正是香港回归,这里将1997年香港回归比作历史书的第1997页,所以才会有“被撕碎的历史教科书第1997页上,深入骨髓的伤痕,将血和刀光铸进我们的灵魂”。

《最后一分钟》原文节选:

我看见,

虎门上空的最后一缕硝烟

在百年后的最后一分钟

终于散尽;

被撕碎的历史教科书

第1997页上,

那深入骨髓的伤痕,

已将血和刀光

铸进我们的灵魂。

扩展资料:

《最后一分钟》诗歌赏析:

整首诗语言凝练,富有感染力,感情真挚热烈,作者那沸腾的热血与奔涌的豪情都融入在诗句的每一个词句之中。全诗共有4个小节。第一小节是全诗的引子,作者把香港拟人化了,就像是亲人谈心似的,去“倾听最后一分钟的风雨归程”。

作者和所有中国人一样,满怀激情地迎接着香港回归祖国这一历史时刻的到来。第二小节表达了人们眼望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与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冉冉升起时,无比激动无比自豪的心情。

这种情感,作者是通过一些特写镜头的描述来真切表现的,如“旗帜”,“旗杆”,“寂静”的场面,“微微颤抖的嘴唇”,“在泪水中一遍又一遍轻轻呼喊”等。

第三小节主要是讲作者联想到了香港的屈辱历史,联想到了鸦片战争以来强迫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表达了如今扬眉吐气的欢欣鼓舞。第四小节是说香港从此掀开了历史的新篇章,作者用热情、奔放的语言,表达了对香港回归祖国的热情欢迎和对香港美好未来的深情祝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最后一分钟

香港高中历史教科书修改,触动了谁的敏感神经

「香港位于中国南方」、「中国坚持收回香港主权」、「香港主权移交中国内地」……这些出现在香港高中历史课本上的语句,日前被教育局教科书评审小组评为「措辞不恰当」,要求出版社修改。由于教科书的评审报告是机密文件,此前鲜有爆料,此次经媒体报道后,引起了公众的疑惑,也使惯例的教科书评审偏偏被套上了「政治审查」的帽子据了解,按照规定,香港的教科书出版社在课本正式出版前要送交教育局审核,审核完毕获发评审报告,具列被认为有问题的内容,指明必须修订者自然必须修订,至于建议修订者可酌情参照(若不跟从,后果自负)。修订后再送审,获通过始列入学校适用书目表(行内称为「黄榜」),理论上,学校列入书单的课本,须在适用书目表中选取,否则要详细解释原因。

香港中学历史教材《新理论中国历史?中四上》中“周代封建”提到:“在封建制度下,周天子具有‘一尊’的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西周分封制的内容。本题提到的西周“封建制度”即封土建国的制度,即周天子把自已直接管辖的王畿以外的土地、平民和奴隶,分封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缴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天子作战。也就是西周的分封制。故答案选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