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门之曾参,曾子杀猪中的曾子是不是孔门弟子曾参

文史通5年前历史故事头条1143

曾子杀猪中的曾子是不是孔门弟子曾参

曾子杀猪中的曾子是曾参,曾子杀髭告诉父母: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欺骗孩子。因为父母是孩子最直接的模仿榜样,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对孩子产生巨大的影响,孩子都要跟着学。所以父母在孩子面前行为要特别慎重。在这里,说明曾子充分认识到家庭教育言传身教的特点,家长的以身作则是教育子女成功的保证。我们有些父母认为,跟小孩子说话何必当真,这种想法是不懂得家庭教育,是很有害的。 曾子,名参,字子舆,春秋末年鲁国南武城(今山东嘉祥县)人。生于鲁定公五年(前505),卒于鲁悼公三十二年(前435)。是孔子儒学的正宗传人,是继孔子之后著名的教育家和思想家。 曾子出身于没落贵族家庭,是夏禹的苗裔,曾国(故址今山东苍山县)的后代。鲁襄公六年(前567)莒灭曾,曾太子巫奔鲁,四传至曾点。曾点就是曾子的父亲,字皙,孔子的早期弟子,在孔门中属狂放之士,即勇于进取但行动中可能有偏差的人。曾子的母亲上官氏是位勤劳善良的家庭妇女,一生纺织、操持家务。 曾子自幼跟随父亲读书,年龄稍长就参加生产劳动,打柴、犁地、驾车。十七岁时投奔正在周游列国的孔子,成为孔子的学生。他勤学好问,对孔子学说领会贯通,在三千弟子中“独得其宗”。他把孔子思想的核心高度概括为“忠恕”,即“仁”。 讲学授徒是曾子一生从事的主要事业。他从二十三、四岁就开始在家乡南武城设教讲学,后又到武城及越、卫等国讲学。孔子之后,其弟子设教讲学的不乏其人,但真能原原本本传授曾子思想的,只有曾子一人。由于他讲学得法,从学者常不下七十人,培养出子思、乐正子春、公明仪等一批颇有成就的弟子。在“孔子——曾子——子思——孟子”这个儒家传承链条中,曾子是承上启下的重要人物。 治世安民是曾子一生的追求。孔子去世之后,曾子勇敢地担负起推行仁德的重任,他为仁“死而后已”。他曾到齐、郑、楚、卫、费等国,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他同情下层民众,批评“上失其道”。他坚持君子气节,不受鲁君赠邑。他不苟同权贵,拒绝楚、齐、晋给予的高官。 躬行孝道是曾子做人的最高道德准则。他照料父母“昏定晨省”;奉养父母“必有酒肉”;敬重父母“不过胜母之闾”;关心父母“不离亲一夕宿于外”;顺应父母“委身以待杖击”。父亲去世,“水浆不入于口者七日”。以后“每读丧礼,泣下沾襟”。以致“后母遇之无恩而供养不衰,及其妻以梨蒸不熟而出之”。 曾子辞世后,葬今山东省嘉祥县南武山下。 曾子,名参,字子舆,春秋末年鲁国南武城(今山东嘉祥县)人。生于鲁定公五年(前505),卒于鲁悼公三十二年(前435)。是孔子儒学的正宗传人,是继孔子之后著名的教育家和思想家。 曾子出身于没落贵族家庭,是夏禹的苗裔,曾国(故址今山东苍山县)的后代。鲁襄公六年(前567)莒灭曾,曾太子巫奔鲁,四传至曾点。曾点就是曾子的父亲,字皙,孔子的早期弟子,在孔门中属狂放之士,即勇于进取但行动中可能有偏差的人。曾子的母亲上官氏是位勤劳善良的家庭妇女,一生纺织、操持家务。 曾子自幼跟随父亲读书,年龄稍长就参加生产劳动,打柴、犁地、驾车。十七岁时投奔正在周游列国的孔子,成为孔子的学生。他勤学好问,对孔子学说领会贯通,在三千弟子中“独得其宗”。他把孔子思想的核心高度概括为“忠恕”,即“仁”。 讲学授徒是曾子一生从事的主要事业。他从二十三、四岁就开始在家乡南武城设教讲学,后又到武城及越、卫等国讲学。孔子之后,其弟子设教讲学的不乏其人,但真能原原本本传授曾子思想的,只有曾子一人。由于他讲学得法,从学者常不下七十人,培养出子思、乐正子春、公明仪等一批颇有成就的弟子。在“孔子——曾子——子思——孟子”这个儒家传承链条中,曾子是承上启下的重要人物。 治世安民是曾子一生的追求。孔子去世之后,曾子勇敢地担负起推行仁德的重任,他为仁“死而后已”。他曾到齐、郑、楚、卫、费等国,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他同情下层民众,批评“上失其道”。他坚持君子气节,不受鲁君赠邑。他不苟同权贵,拒绝楚、齐、晋给予的高官。 躬行孝道是曾子做人的最高道德准则。他照料父母“昏定晨省”;奉养父母“必有酒肉”;敬重父母“不过胜母之闾”;关心父母“不离亲一夕宿于外”;顺应父母“委身以待杖击”。父亲去世,“水浆不入于口者七日”。以后“每读丧礼,泣下沾襟”。以致“后母遇之无恩而供养不衰,及其妻以梨蒸不熟而出之”。 曾子辞世后,葬今山东省嘉祥县南武山下。

孔子对曾参的评价!!???????

孔子对曾参的评价是“参也鲁”。这条见载于《论语·先进篇》的评语,是孔子对曾参的唯一评语。“参也鲁”中的“鲁”并不是迟钝,而是憨拙和沉寂。

孔子对曾子是非常喜欢的,他认为曾子虽然天资不高,却非常努力;曾子虽没有许多言论,但他却在自己的德行上很用功。

被孔子看重的可能就是这个“鲁”,也就是曾子的憨拙和沉寂,即所谓发之不足,守之有余。也正因为这个性格或者个性,孔子才将自己的思想核心,也就是孔门心法,传给了曾子一人。

孔子把自己晚年关于孝道的许多思想传授给了曾子,经过整理,重要的儒家经典《孝经》问世了。

扩展资料:

据《史记》记载,孔子有弟子三千,其中精通六艺者七十二人,称“七十二贤人”。

在德行方面出众的有:颜回、闵损、冉耕、冉雍。

在政事方面出众的有:冉求、仲由。

在言语方面出众的有:宰我、端木赐。

在文学方面出众的有:言偃、卜商、颛孙师、曾参、澹台灭明、原宪、公冶长、樊须、有若、公西赤。

曾子生于公元前505年,一共活了七十一岁,春秋鲁国人。十六岁的时候认识了孔子,拜在其门下,是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勤奋好学,孔子死后将衣钵传给了曾子。他一生都在践行着仁义礼智信的儒家观点,被后世称为宗圣先师。他提出齐家治国平天下,内外兼修。

参考资料链接:

百度百科-曾子

百度百科-孔子

老子,孔子,孙子,曾子是什么关系啊

孔子是曾子的老师,老子是孔子的老师(没有正式拜师,但孔子曾问礼与老子),其余人物之间没有关系。

1、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公元前523年的一天,孔子对弟子南宫敬叔说:“周王室的守藏室史老聃(即老子),博古通今,知礼乐的根源,明道德之要。现代我要去拜访,你愿意跟我一起去吗?”

南宫敬叔欣然同意,随即请示当时鲁国的国君。得到鲁国国君的批准后。排遣一辆二马拉的马车,一个书童,一个车夫,由南宫敬叔陪孔子前往东周。

老子见孔丘千里迢迢而来,非常高兴,教授之后,又引孔丘访大夫苌弘。苌弘善乐,授孔丘乐律、乐理;引孔丘观祭神之典,考宣教之地,察庙会礼仪,使孔丘感叹不已,获益不浅。

2、老子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或曰谥伯阳。华夏族,楚国苦县人,约生活于前571年至471年之间。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被唐朝帝王追认为李姓始祖。

3、孙子

本名孙武(约公元前545年-约公元前470年),字长卿,春秋末期齐国乐安(今山东省北部)人 。

中国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尊称兵圣或孙子(孙武子),又称“兵家至圣”,被誉为“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的鼻祖”。

孙武大约活动于公元前六世纪末至前五世纪初,由齐至吴,经吴国重臣伍员(伍子胥)举荐,向吴王阖闾进呈所著兵法十三篇,受到重用为将。他曾率领吴国军队大败楚国军队,占领楚国都城郢城,几近覆亡楚国。

4、曾子

曾子(公元前505年—公元前435年),姒姓,曾氏,名参(shēn),字子舆,鲁国南武城(今山东嘉祥县)人。春秋末年思想家,孔子晚年弟子之一,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夏禹后代。

扩展资料:

人物成就:

1、孔子

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他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三年,晚年修订《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

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论语》。该书被奉为儒家经典。

2、老子

老子思想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其思想核心是朴素的辩证法。在政治上,老子主张无为而治、不言之教。在权术上,老子讲究物极必反之理。

在修身方面,老子是道家性命双修的始祖,讲究虚心实腹、不与人争的修持。老子传世作品《道德经》(又称《老子》),是全球文字出版发行量最大的著作之一。

3、孙子

其著有巨作《孙子兵法》十三篇,为后世兵法家所推崇,被誉为“兵学圣典”,置于《武经七书》之首。

他撰著的《孙子兵法》在中国乃至世界军事史、军事学术史和哲学思想史上都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并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哲学等领域被广泛运用。被译为英文、法文、德文、日文,该书成为国际间最著名的兵学典范之书。

4、曾子

倡导以“孝恕忠信”为核心的儒家思想,“修齐治平”的政治观,“内省慎独”的修养观,“以孝为本”的孝道观至今仍具有极其宝贵的社会意义和实用价值。曾子参与编制了《论语》、撰写《大学》、《孝经》、《曾子十篇》等作品。

周考王六年(公元前435年),去世,享年七十一岁。曾子在儒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后世尊为“宗圣”,成为配享孔庙的四配之一,仅次于“复圣”颜渊。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孔子问礼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老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曾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孔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孙武

曾参的真正读音

曾参:zēng shēn

曾参一般指曾子

曾子(公元前505年—公元前435年),名参(shēn),字子舆,春秋末年鲁国南武城人(山东嘉祥县)。是中国著名的思想家,孔子的晚期弟子之一,与其父曾点同师孔子,是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观点:

观点一:读“参”为cān(餐)音

读“参”为cān(餐)音者,认为“参”是“骖”的假借,而“骖”的古音为七南反,即cān(餐),因此“参”的发音也是cān(餐)。理由是古人的名与字是遥相呼应的,曾子的字是子舆,“舆”与车有关,而“骖”为拉车之马,因此把“参”训为“骖”符合古人名字呼应的惯例。

持这种观点的多为明清学者,如明末学者方以智在《通雅•姓名》中说:“曾参,字子舆,参当音参乘之骖。”意思是说“参”应该发三匹马那个“骖”音。又如清代学者王引之在《春秋名字解诂》里写道:“曾参,字子舆。参,读为骖。”又说“古人名字多假借,必读本字而其义始明。”认为曾参实为曾骖。

观点二:读“参”为shēn(身)音

读“参”为shēn(身)音者,认为“参”的发音应该遵循古文献记载,而文献记载“参”的古音是所今切,即类似于今音shēn(身)。如东汉学者许慎在《说文解字》里解“森”字时写道:“森,木多皃。从林从木,读若曾参之参。”明确指出曾参之“参”的读音不是cān(餐),而是“森”,与shēn(身)相近。

唐宋文人多从这个观点,如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慈乌夜啼》有这样的诗句:“慈乌失其母,哑哑吐哀音,画夜不飞去,经年守故林••••••嗟哉斯徒辈,其心不如禽!慈乌复慈乌,鸟中之曾参。”诗中赞叹了慈乌这种鸟类母慈子爱的美德,把小慈乌比喻为鸟类的曾参。白居易把曾参的“参”读为所今切,与许慎上述的注音相同,即诗里押的是侵韵。

又如北宋文学家王安石在《初去临川》一诗中写道:“东浮溪水渡长林,上坂回头一拊心。已觉省烦非仲叔,安能养志似曾参。”王安石这首诗押的也是侵韵,如果他把曾参的“参”读为七南反,即cān(餐)音,则应该押覃韵而不是侵韵。

另外,清代学者车万育著有《声律启蒙》,为儿童声韵格律的启蒙读物,书中的侵韵是:“眉对目,口对心,锦瑟对瑶琴。晓耕对寒钓,晚笛对秋砧。松郁郁,竹森森,闵损对曾参。”其中“闵损”也是孔子的学生,他跟曾参一样以孝行出名。可见车万育认为曾参的“参”不是读cān(餐),而是与shēn(身)相似。

扩展资料:

人物地位:

孔子去世后,曾参聚徒讲学,有不少弟子,相传他就是儒家子思、孟子一派的创始人。曾参在孔门弟子的地位原本不太高,不入“孔门十哲”之列,直到颜渊配享孔子后才升为“十哲”之一[5]。唐玄宗时追封为“ 伯”。中唐以后,随着孟子地位的上升,曾参的地位也随之步步高升。北宋徽宗时加封为“武城侯”,南宋度宗时加封为“ 国公”,元至顺元年加封为“宗圣公”,到明世宗时改称为“宗圣”,地位仅次于“复圣”颜渊。

曾子师从孔子,积极推行儒家主张,传播儒家思想。孔子的孙子孔伋(字子思)师从参公,又传授给孟子。因之,曾参上承孔子之道,下启思孟学派,对孔子的儒学学派思想既有继承,又有发展和建树。曾参是孔子学说的主要继承人和传播者,在儒家文化中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曾参以他的建树,终于走进大儒殿堂,与孔子、颜子(颜回)、子思、孟子比肩共称为五大圣人。

曾子性情沉静,举止稳重,为人谨慎,待人谦恭,以孝著称。齐国欲聘之为卿,他因在家孝敬父母,辞而不就。曾提出“慎终(慎重地办理父母的丧事),追远(虔诚地追念祖先),民德归厚(要注重人民的道德修养)”的主张。又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的修养方法,即“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黄帝的第25子叫昌意,昌意生颛顼,颛顼生鲧,鲧生禹。禹子启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世袭王朝夏朝,国号夏后氏。 夏朝建都于阳城,即今河南登封县的东南部。夏王少康封其次子曲烈为甑子爵,在甑建立鄫国,曾姓自此发源。鄫国历经夏、商、周,直到春秋,即前567年被莒国灭。太子巫出奔鲁国南武城定居。其后代用“鄫”为氏,除去邑旁(阝),表示离开故城,不忘先祖,称为“曾”,玄孙即曾子。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曾子

曾子是谁

曾子(公元前505年—公元前435年),姒姓,曾氏,名参(shēn),字子舆,鲁国南武城(一说为山东嘉祥县 ,一说为平邑县郑城镇)人。春秋末年思想家,孔子晚年弟子之一,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夏禹后代。

倡导以“孝恕忠信”为核心的儒家思想,“修齐治平”的政治观,“内省慎独”的修养观,“以孝为本”的孝道观至今仍具有极其宝贵的社会意义和实用价值。曾子参与编制了《论语》、撰写《大学》、《孝经》、《曾子十篇》等作品。

扩展资料;

曾子杀猪的故事

一个晴朗的早晨,曾子的妻子梳洗完毕,换上一身干净整洁的蓝布新衣,准备去集市买一些东西。她出了家门没走多远,儿子就哭喊着从身后撵了上来,吵着闹着要跟着去。孩子不大,集市离家又远,带着他很不方便。

因此曾子的妻子对儿子说:“你回去在家等着,我买了东西一会儿就回来。你不是爱吃酱汁烧的蹄子、猪肠炖的汤吗?我回来以后杀了猪就给你做。”这话倒也灵验。她儿子一听,立即安静下来,乖乖地望着妈妈一个人远去。

曾子的妻子从集市回来时,还没跨进家门就听见院子里捉猪的声音。她进门一看,原来是曾子正准备杀猪给儿子做好吃的东西。她急忙上前拦住丈夫,说道:“家里只养了这几头猪,都是逢年过节时才杀的。

你怎么拿我哄孩子的话当真呢?”曾子说:“在小孩面前是不能撒谎的。他们年幼无知,经常从父母那里学习知识,听取教诲。如果我们现在说一些欺骗他的话,等于是教他今后去欺骗别人。虽然做母亲的一时能哄得过孩子,但是过后他知道受了骗,就不会再相信妈妈的话。

这样一来,你就很难再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了。”曾子的妻子觉得丈夫的话很有道理,于是心悦诚服地帮助曾子杀猪去毛、剔骨切肉。没过多久,曾子的妻子就为儿子做好了一顿丰盛的晚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曾子

孔门四圣是谁

至圣孔子,亚圣孟子,述圣子思,宗圣曾子

曾子名参,字子舆,春秋末战国初鲁国武城(今平邑县魏庄乡南武城)人。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思想的正宗传人。后世尊曾子为宗圣,与复圣颜子、述圣子思子、亚圣孟子并称“孔门四圣”,在曲阜及各地孔庙配享孔子。

曾子从师孔子十余年,是孔子晚期弟子之一。曾子从孔子学习时,孔子的儒学思想已日趋成熟,通过长期认真学习实践、曾子对孔子思想理解较深,能够得其要旨。曾子30岁以后收徒讲学,晚年著书立说。他继承和发展了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将儒学传子思,子思再传孟子,形成著名的曾子、子思、孟子学派。曾子传播的儒学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占有主导地位,不仅支配着中国的社会政治与精神生活,而且远播东亚、东南亚和欧美各国,对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起了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

标签: 弟子杀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