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百年前八旗子弟来屯垦,如今这里成为新疆唯一的“满族人村庄”

文史通4年前历史故事头条894

200多年前有一群八旗子弟来此屯垦


诞生了新疆唯一的满族村


清朝伊犁高官后裔曾在这里生活


拥有伊犁最早村级学校


这里就是著名的苏拉宫村






苏拉宫村位于伊宁市潘津乡北约十四公里处,至今已经有200余年的历史。“苏拉”意为满语,指没有披甲的闲散(编制以外)人员。“宫”为“工”的谐音,是清代屯垦的基层单位。




因屯垦诞生的村落








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满族是新疆世居的13个民族之一。在新疆以其他民族语言命名的村庄诸多,而以满语命名的村庄苏拉宫是唯一的一个。




它是清代伊犁将军实施满洲旗屯时惠远老满营选择的屯垦地,从1809年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








满族的发祥地在东北的白山黑水之间,清军入关夺取政权以后,满族八旗官兵分赴全国各地驻防。




1766年,由于惠远、惠宁(今巴彦岱)两城靠近水源、土地肥沃,有大臣提议在当地进行耕作,以解决当地的粮食供应问题。




乾隆帝采纳了这一建议,遂下令来自热河、凉州(今甘肃武威)、庄浪(今甘肃永登和西安)的满人携带家属迁入,这些人就是如今的伊犁满族的祖先。




清代新疆地图




1802年,伊犁将军松筠针对满族士兵家庭生活困难的问题,开始实行真正意义上的旗屯


(专指满营为解决满族人生机而设的一种由满族人自己耕田种地的方式,打破了满洲子弟不得打工、务农和经商的惯例,全疆也仅伊犁实行)。






1809年,又将一部分老年体弱的兵丁派去距宁远城(现伊宁市)不远的阿克土拜(维吾尔语“白色的荒地”之意)屯垦,定名为苏拉宫屯。




辛亥革命之后,虽然废除了八旗制度,乃设区管理满族旗人事务,苏拉宫是区管辖的屯。这个时期的苏拉宫间接上仍属伊犁最高军政机关管辖。




1938年,新疆省府撤销了伊犁屯垦使,各旗改土归流,苏拉宫村按地理位置归属伊宁县管辖至解放后。




清代新疆局部伊犁州区域图




到了二十一世纪,由于经济建设的需要,苏拉宫村随着潘津乡一并划归了伊宁市。




所以,苏拉宫村是伊犁唯一在不同历史阶段分属不同级别行政或军事机关管辖的村庄。




新疆满族人聚居最多的村落




随着岁月的流失,时代的变革,清朝之后满族人聚居的地方已为数不多。




苏拉宫满族村虽历史悠久,但是由于在过往的内乱外患残酷的战争中满族人往往首当其冲,为此人口大幅减少,到解放初这里才只剩下41户人家。






改革开放后,除了东三省、内蒙古、河北等地在满族人口较多的地方成立了13个满族自治县和197个满族乡外,苏拉宫村是新疆唯一满族人聚居最多的村庄。据统计,这个村现有满族约100余户几百人。








最早拥有村级学校的村庄


苏拉宫是惠远城老满营的旗屯之地,在这里屯垦满族家庭的子弟上学存在困难。




1905年,长庚第二次任伊犁将军后,积极推行新政,开办新式学堂,并委派退休的老满营左翼镶黄旗协领敖济.鄂保丰主持办学。






辛亥革命之后,由于有村公所公地和畜群的集体收益支撑,学堂一直持续到民国。




据《新疆风暴七十年》中记载,杨增新统治新疆初期,作为伊犁首府的伊宁市也仅有公立小学两所,私立小学一所。由此可以佐证苏拉宫村应该是伊犁最早拥有村级学校的村庄。






满清高管后裔生活的地方




这个不起眼的小村落还曾经是清朝伊犁高官后裔生活过的地方。伊犁将军官至次一品,是高于现在省部级干部的高官。




1855年任伊犁将军的博尔济吉特.锡纶在位两年后被解职并病逝在惠远城,其子孙因此无法返回京城北京而留在了伊犁。






辛亥革命后,苏拉宫村作为满族的安置地,锡纶的部分后裔就来到这里生活。




在2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


一代又一代的苏拉宫满族人


为伊犁的建设付出了汗水


苏拉宫满族人已成为


伊犁多元文化不可或缺一部分


今非昔比的伊犁离不开他们的努力


让我们共同为伊犁和苏拉宫满族人打C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