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邓想联合周推翻毛,关于毛泽东的

文史通4年前历史故事头条1986

关于毛泽东的

这个问题太敏感了,和我发消息私聊吧。朋友!

初二(下)历史复习提纲

初二(3、4班)历史复习提纲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7年8月——1937年7月)

一、南京国民政府建立(1927—1949,22年)

建立:“宁汉合流”标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建立。 性质: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

统一:1928年对张作霖进行北伐。 日本制造“济南惨案”和“皇姑屯事件”,张学良宣告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史称“东北易帜”,南京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全国。

加强统治:经济上控制财政金融(整顿税务、控制金融、改革币制——‘法币’效果较显)

四大家族形成: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陈立果、陈立夫。四大家族形成标志:对金融控制

二、红色政权建立

建军:1、1927年8月1日 南昌起义(周恩来朱德贺龙叶挺等)打响反抗国民党统治第一枪。

2、1927年9月 秋收起义(毛泽东)三湾改编,确立党领导军队,建立新型军队

3、1927年12月 广州起义(张太雷等)建立了广州苏维埃政府。

八七会议:1927年8月7日,汉口,主要内容:①纠正了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错误 ② 通过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③发动秋收起义 意义:是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兴起的转折点。

土地革命:原因:满足农民对土地的要求。意义:①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推翻了地主阶级的统治②广大贫农翻身, 在农村建立革命政权生活得到改善,③为保卫胜利果实翻身农民热烈参军支援革命战争

政权:1、第一块革命根据——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2、最大的革命根据地——中央革命根据地

1931年11月,(瑞金)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

巩固:反第一、二,三次“围剿”(毛泽东),战术:避敌主力,诱敌深入,集中优势兵力歼灭敌人和运动战。

反第四次“围剿”(周恩来、朱德)战术:大兵团伏击歼灭敌人

三、红军长征

原因:王明“左倾”错误,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开始:1934年10月

遵义会议:时间,1935年1月,

主要内容,①集中全力解决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②肯定毛泽东的正确主张③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意义:①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②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挽救了党、红军、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红军艰苦斗争: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强渡大渡河,

长征胜利:中央红军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吴起与刘志会合,

红军三大主力于1936年10月会师于甘肃会宁。

伟大意义:①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②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③促使中国革命新局面的到来。

四、日本侵略中国

日本局部侵华:1、“九一八”事变,沈阳,蒋介石不抵抗东三省沦于敌手。

2、“一二八”事变,1931年1月28日 ,上海,蔡廷 ,蒋光鼐抗击, 内容:

3、伪满洲国:1932年 长春, 仪

4、《塘沽协定》内容: 结果,日本打开侵略华北的大门。

全国抗日救亡运动兴起:1、马占山领导抗日义勇军。2、杨靖宇,赵一曼组织游击队,3、冯玉祥、吉鸿昌组织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

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一二九”运动,背景:1,《何梅协定》(内容:国民政府中央势力撤出河北省,取缔一切抗日活动)签订,华北局势危急,2、为挽救危急,北平学生首先开展抗日救亡斗争

时间:1935年12月9日,北平学生示威游行,

影响:掀起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1、1935年《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2、1935年底,瓦窑堡会议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

3、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原因:①华北危急②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③、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政策④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推动⑤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接受“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主张,和红军停战。目的:要求蒋介石联共抗日。经过:、①时间:1935年12月12日,②、张杨扣押到西安要其进攻红军并拒绝了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蒋介石,实行“兵谏”,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③、国民党内亲日派何应钦企图讨伐张杨把蒋介石置于死地以夺取统治地位。④,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主张,并派周恩来到西安谈判,蒋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事变和平解决。意义:、①标志十年内战基本结束,②、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③、预示联合抗日新局面到来。

中国抗日民族解放战争时期(1937年7月7日——1945年8月15日)

五、全面抗战开始

1、 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1937年7月7日,卢沟桥,全国性的抗日战争爆发

2、 八一三事变:1937年8月13日,上海,

3、 统一战线正式形成:①1937年7月8日中共发表抗日通电②红军改编为 八路军,新四军。③9月国民党公 布中国共产党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

4、 正面战场:①淞沪会战;②太原会战(平型关大捷:抗战以来第一次大捷)③徐州会战(台儿庄大捷;李宗仁,抗战以来国民政府取得的重大胜利)④南京大屠杀(日军屠杀30万人)⑤片面抗战路线。

5、 敌后战场:洛川会议,1937年8月,内容,①中心任务,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实行全民族抗战。②通过《抗日救国十大纲领》。③开展独立自主游击战,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④全面抗战路线。

6、 第一块敌后抗日根据地——晋察冀抗日根据地。 中共领导抗战中心——陕甘宁边区

7、 华侨与国际支援:陈嘉庚,白求恩、柯棣华、斯诺、史沫特莱

六、日本侵略者的残暴统治

日本侵华方针变化:原因:①日本,战线长,兵力少,资源缺,②中国,中共游击战发展,根据地扩大威胁敌人。

内容:①对国民党: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进攻为辅,② 集中主要兵力进攻八路军新四军和敌后抗日根据地 。③ 加强对占领区的军事统治和经济掠夺以巩固后方。“以战养战”

影响: 汪精卫,1940年3月在南京建立伪国民政府汉奸政权“以华制华”

日本残暴统治:1、残暴统治。①以刺刀维护其殖民统治,建立镇压人民的机构,②建立伪政权和伪军,制造无人区③、在东北成立专门研究细菌战的“石井部队”④推行奴化教育,毁灭中华文化。

2、野蛮掠夺:①抢劫银行和黄金和现款。滥发纸币。②建立各种公司掠夺煤铁资源,③掠夺土地农产品和劳动力。

七、国民党消极抗日积极反共,共产党坚持敌后抗战

1、 国民党的抵抗与败退:①南昌战役(毒气),②宜枣战役(张自忠捐躯)③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④豫湘桂大溃退

皖南事变:时间:1941年1月,经过:新四军从泾县出发,被国民党军包围,叶挺被俘,项英被害。

中共态度:重建新四军陈毅任代军长,刘少奇作政委。

2、 国民党黑暗统治:① 垄断经济,——垄断金融、垄断商业、独占工业、兼并土地

② 独裁统治,—— 一党专政,法西斯统治

3、 百团大战:背景,①日本实行“囚笼政策”,企图消灭根据地,②抗日武装开展游击战,粉碎敌人进攻

时间:1940年,彭德怀, 目标:破坏敌人交通线,摧毁日伪军据点。

意义:①是中国军队出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②增强了人民坚持抗战的信心。

4、 反扫荡:日军对根据地的“大扫荡”,实行“三光政策”(烧、杀、抢)。左权殉国

5、巩固根据地措施(1941—1942):A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实行“三三制”原则 作用:团结人民,调动一切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阶级和阶层的积极性。B、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作用:①减轻了地主对农民的封建剥削,提高了农民生产和抗日的积极性;②同时打击了不法地主,团结了地主中的开明分子,有利于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抗日。 C、大生产运动,在中央“发展经济,保障供给”方针指导下,根据地军民自己动手,发展生产,克服困难进行大生产(陕甘宁边区搞得最热烈)。作用,①使根据地军民渡过了严重的困难时期,②为争取抗战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D、整风运动(1942):对全党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教育。清算王明“左倾”错误 作用,①全党达到空前团结和统一,②为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

八、抗日战争的胜利(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国主义无条件投降,台湾回到祖国怀抱)

1、中共七大(1945年4月,延安):背景:抗战胜利前夕, 内容:①中心任务,讨论夺取抗战胜利和解决胜利后中国走什么道路的重要问题。②毛泽东作《论联合政府》报告,制定政治路线,是放手发支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中国。

意义:①大会是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②它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2、抗日战争的胜利的意义:国内,①扭转了100多年来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屡败局面,洗刷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③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国际,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和巨大民族牺牲(死亡3500人,损失5620亿美元)。

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时期(1945年8月——1949年9月)

九、全面内战爆发

重庆谈判(1945年8月毛、周,王若飞)背景,为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阴谋。结果:签订《双十协定》内容,①避免内战,在和平、民主、团结、统一基础上建设新中国,②召开政协会议保证人民享有民主自由权利

国民党特务镇压反内战运动的惨案:A,“一二一”血案,1946年12月1日,昆明 B、“较场口血案”,1946年2月,重庆,C、“下关惨案”1946年6月,南京 D“李闻惨案”,1946年7月,昆明。

全面内战爆发: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

粉碎重点进攻:彭德怀、贺龙用“蘑菇战术” 粉碎敌人陕北的进攻,陈毅领导华东解放军发动孟良崮战役 刘胡兰

两个卖国条约:《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中美航空条约》

两次反蒋斗争:五二0血案,1947年上海,二二八起义,1947年台湾

十、蒋家王朝覆灭

1、 刘伯承,邓小平大军挺进大别山(1947年),——揭开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序幕(威胁南京、武汉)

2、 土地改革:(1947)制订《中国土地法大纲》

3、 三大战役:A,辽沈战役(1948年9月林彪,罗荣桓)——解放东北全境。 B、淮海战役(1948年11月,刘邓等)——奠定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 C、平津战役(1948年12月)——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4、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1949年3月,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背景:为迎接人民解放战争最后胜利。

内容:①一个重心,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移到城市。②一个总任务,恢复和发展生产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③一个警惕,“糖衣炮弹”的进攻。 意义:解决了中国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重大问题。

5、 渡江作战:江苏江阴到江西湖口500公里。

李四光—地质力学,竺可桢—气象学,茅以升—钱塘江桥,候德榜—“候氏制碱法”,陶行知—乡村教育,晓庄师范

蔡元培—提出“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发源地。

鲁迅—《而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 郭沫若—《棠棣之花》、《屈原》,《虎符》

老舍—《骆驼祥子》、《四世同堂》 茅盾—《子夜》、《林家铺子》 聂耳—《义勇军进行曲》

冼星海—《黄河大合唱》 徐悲鸿—《田横五百士》、《愚公移山》

十一、新中国成立(1949年10月1日)

1、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949年9月,北平):

内容:1、制定《共同纲领》——临时宪法(①国家名称—中华人民共和国。②国家性质—工人阶级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③规定了建国的总政策和总原则) 2、选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3、国旗—五星红旗 4、国歌—《义勇军进行曲》, 5、首都—北京, 6、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2、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国内意义,国际意义,课本P137

3、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P137

十二,巩固人民政权

抗美援朝:(1950年10月,彭德怀):黄继光,邱少云。《朝鲜停战协定》签订(1953年)

镇压反革命:(目的,时间,意义)

土地改革:(1950—1952)意义:1、废除了封建剥削土地制度;2、消灭了地主阶级;3、解放了生产力。

十三、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措施:1、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2、打击投机倒把,加强市场管理,稳定市场物价;3、统一财政经济,实现财政收支平衡;4、合理调整工商业,以发展生产。

三反五反运动:内容:三反(反贪污,浪费,官僚主义)——在国家工作人员中

五反(反行贿,偷税漏税,盗骗国家财产,偷工减料,盗窃国家经济情报)——在私营工商业中

意义:1、打退了资产阶级的时攻,挽救了一批干部,2、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3、国家经济蓬勃发展

过渡时期总路线(1953年):内容: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一化三改造)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54年9月北京): 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十四、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中共八大(1956,北京):内容1、国内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2、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意义:为我国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

模范人物:王进喜,雷锋,焦裕禄

十五、文革十年

发动标志:1966年夏中共中央发出开展“文化大革命“的通知,毛泽东写了《炮打司令部》

二月逆流(1967年2月):叶剑英,谭震林等同林彪,江青一伙斗争

九一三事件(1971年9月13日):林彪等人乘机出逃在蒙古坠毁。

四五运动(1976年4月5日北京):北京百万群众悼念周恩来,反对“四人帮“,的斗争。

十六,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

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底,北京):内容:①确立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②作出把全党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③讨论了加快农业发展出决定。④决定健全全党的民主集中制,健全党规党法,严肃党纪。 意义: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崭新历史时期。

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方针。1、对内改革 对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教育体制和科技体制改革

2、对外开放 建立深圳和珠海特区

四项基本原则(立国之本):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必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保证);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核心)必须坚持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指导思想)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统一战线:1、1956年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2、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

3、新时期的爱国统一战线

4、“一国两制”构想(邓小平)

民族政策原则:对少数民族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原则;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外交成就: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4年,周恩来提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2、1971年26届联大恢复中国代表权。

3、中美联合公报。

十七,社会主义时期文化成就

科学成就:1、科学家:钱学森,赵忠尧,华罗庚,邓稼先,袁隆平。

2、成就:第一颗原子弹爆炸(1964年),第一颗氢弹爆炸。 3、人工合成牛胰岛素。

4、培育成“籼型杂交水稻”。

文艺体育:小说:《红旗谱》《青春之歌》《创业史》《红岩》。 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

1984年,许海峰获第一块奥运会金牌。

历史复习 题

1、举出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三次武装起义及其领导人。三课,P13-16

2、八七会议召开的时间,内容和意义。三课P15

3、实行土地革命的原因及意义。三课20-21

4、遵义会议的时间、内容和意义。四课27

5、日本侵略中国制造的四次事变的时间、地点。五课32-34,七课48-50

6、西安事变发生的原因、目的、为什么要和平解决,有何意义。六课45-46

7、举出日本在沦陷区实行的残暴统治。九课65-67

8、为克服抗日根据地严重困难,中国共产党采取了哪些措施?各起什么作用。十一课80-82

9、中共七大召开的背景、中心任务、政治路线和历史意义。十二课86-87

10、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十二课89

11、国民党特务镇压反内战运动制造的四次惨案、时间、地点。十三课94-96

12、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召开背景,主要内容和意义。十五课113-114

13、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和基本经验。十八课136-137

14、举出建国初期为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国家采取的措施。二十课149

15、1951年开展的“三反”,“五反”运动的内容,有何作用。二十课152

16、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二十一课154

17、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二十四课177

18、四项基本原则的内容。二十四课180

19、“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五课33

①这是谁何时给何人的命令②日本当时制造了什么事件③日本制造该事件的原因④该命令有何后果

20、“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十课72-73

① 这是谁为何事件的题词,该事件发生在哪一年,

② 该事件中受到袭击的是哪个部队,被叛徒杀害的将领是谁,

③ 中共的态度是什么,

中国近代史 考点

  中国近现代史上的历次重要会议专题复习

  (一)党的创建时期

  1.**“一大”(1921、7、23,上海---嘉兴),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内容:①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党纲。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和实现共产主义;中心工作是组织和领导工人运动。②选举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

  2.**“二大”(1922,上海),

  内容——制定党的革命纲领:最高纲领是建设共产主义;最低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这是在中国第一次提出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3.**“三大”(1923),确立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

  (二)土地革命时期

  1.八七会议(1927、8、7,汉口)

  (1)内容:①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②通过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③决定发动秋收起义。

  (2)意义:是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兴起的转折点。

  2.遵义会议(1935)

  (1)内容:①解决博古等人军事上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②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2)意义: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在革命的关键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瓦窑堡会议(1935):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

  (三)抗日战争时期

  1.洛川会议(1937):通过《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决定实行全面抗战路线(即人民战争路线),决定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

  2.**“七大”(1945,延安)

  (1)内容:①毛泽东作《论联合政府》报告,提出废除国民党一党专政,建立民主的联合政府。②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③确定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2)意义: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四)解放战争时期

  1.**七届二中全会(1949,河北平山县西柏坡)

  (1)内容:①提出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开始城市领导乡村时期;②指出党的总任务是迅速恢复发展生产,使中国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③告诫共产党人要警惕“糖衣炮弹”的进攻。

  (2)意**决了中国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重大问题。

  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949、9,北平)

  内容:①制定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确定新中国的名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共同纲领》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②选举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主席。③确定了国旗、代国歌、首都、纪年方法。④决定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五)新中国成立后

  1.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54)

  内容:①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②选举国家主席,任命国务院总理。

  2.**“八大”(1956)

  (1)内容:①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②提出党和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把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③选举产生新的中央委员会。

  (2)意义:为我国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

  3.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

  (1)内容:①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②总结了建国以来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抛弃“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的错误方针,全面纠正“左”倾错误,作出把全党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③决定健全党的民主集中制。

  (2)意义: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

  4.**“十二大”(1982):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5.**“十三大”(1987):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并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制定了三步走的战略决策

  6.**“十四大”(1992):确立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7.**“十五大”(1997):提出并论述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

  8.**“十六大”(2002):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参考资料: http://www.zgpjxx.com/manage/ewebeditor/UploadFile/200710717152127.doc

跪求中国近代史20个历史事件并写出这些事件的政治影响

一、《南京条约》社会性质的变化。条约签订前,中国是一个经济上自主的国家,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占着统治地位;条约签订后,中国领土、领海、司法等主权遭破坏。外国侵略者利用侵略特权,疯狂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逐渐把中国市场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逐步解体。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开始转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3.社会革命任务(革命对象)的变化。条约签订后,中国人民肩负起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反对本国封建统治的双重革命任务。中国从此进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二、洋务运动

引进了西方的科技

思想上也是促进了西学东渐

经济上有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大概是这样吧

三、甲午战争

①台湾等大片领土的割让,进一步破坏了中国主权的完整,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而且还造成了台湾和大陆难以弥补的隔阂,遗患至今。   

②巨额赔款,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同时,加速了日本军国主义的发展。清政府因此大借外债,致使列强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   

③通商口岸的开放,使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  

④允许在华投资办厂,其他列强引用“利益均沾”的条款,争先恐后地在中国开设工厂,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四、戊戌变法

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维新派发动和领导的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和资本主义改良运》动。它虽然失败了,但是它所宣传的资产阶级思想,却引起了思想文化界的极大反映,更多的人了解和接受了资产阶级维新思想,更多有识之士开始思索救国救民之路,因此,客观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它是近代首次思想解放运》动。

五、辛亥革命

政治上:推翻了满清政府及中国实行二千余年的封建皇权制度,建立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

思想上:辛亥革命是一场深刻的思想启蒙运动。它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经济上:长期的分裂及战乱,对于中国的经济发展及现代化建设造成很大的阻碍。

生活文化上:剪辫子,穿西服,西式婚礼等。

六、南昌起义

是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带有全局意义的一次武装暴动。它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宣告了中国共产党把中国革命进行到底的坚定立场,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地创造革命军队和领导革命战争的开始。1933年7月11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根据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6月30日的建议,决定8月1日为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从此,8月1日成为中国工农红军和后来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节。

七、北洋军阀

北洋军阀,民国军阀势力之一,由袁世凯掌权后的「北洋新军」主要将领组成,袁死后,无人具有足够能力统领整个北洋军队及政权,各领导人以省割据导致分裂,以军队为主要力量在各省建立势力范围。在名义上仍接受北京政府的支配。但北京政权实际上由不同时期的军阀所控制,故而在北洋军阀时期北京政府又有北洋军阀政府(简称北洋政府)的称呼。历史上把长江吴淞口以北的军阀也称北洋军阀。

八 、新文化运动

打破封建文化的统治地位,以欧美新文化替代了旧文化

打击封建专^制思想,传播了西方民^主、自^由精神

培养了一批图存图强的人才,形成了以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第三条道路”势力,对推动中国政治民^主做出了贡献

九、五四运动

1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彻底地反对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2 这次运动中,无产阶级开始登上了政治舞台,起了主力军的作用;青年学生发挥了先锋作用。

3 五四运动发生在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之后,是当时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一部分。

4 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5 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从思想上和干部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准备。

十、中国共产党成立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使中国革命进入了崭新的发展阶段。

额,我能力有限。。。。。。

初二历史复习资料(人教版)

初二历史每课重点

第1课 鸦片战争的烽烟

一、 虎门销烟

1. 英国为什么向中国走私鸦片?

2. 鸦片走私对中国社会的危害:

① 导致白银大量外流,造成清政府财政危机;

② 危害了中国人的身体健康,造成国家混乱;

③ 军队战斗力减弱,导致吏治败坏;

3. 林则徐虎门销烟

1)林则徐的禁烟措施

① 收缴鸦片

② 严禁不法商人贩运和走私鸦片

③ 虎门销烟

2)虎门销烟的影响:虎门销烟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决心和勇气,振奋了民族精神,维护了民族尊严,是中国人民反侵略的正义战争,对后世影响深远。

3)评价林则徐

二、中英《南京条约》

1. 鸦片战争

1)爆发原因

① 清政府禁烟(虎门销烟)

② 英国要开僻中国市场,掠夺中国廉价工业品(根本原因)

2)过程(1840.6至1842.8)

3)性质:英国为打开中国市场而发动的侵略战争

4)结果:清政府被迫签订《南京条约》

2. 《南京条约》

1)主要内容:

① 五口通商: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

② 赔款:中国赔款2100万银元;

③ 割地: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④ 关税:英国商人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必须同英国商定。

2)影响:

① 五口通商:a.使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走向解体;

b.中国经济被卷入世界市场;

② 赔款:a.增加清政府的财政负担;

b.加重了老百姓的负担;

③ 割地:a.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

b.香港岛成为英国以后侵略中国的基地;

④ 关税:使中国丧失了关税自主权。

第2课 劫难中的抗争

一、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1. 第二次鸦片战争

1) 爆发原因:鸦片战争后,英国并不满足已经攫取的权利,要求修改条约,扩大侵略的权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2) 为什么被称为“第二次鸦片战争”?

从战争发生的原因和目的来看,这次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称为第二次鸦片战争。

3) 过程(1856.10至1860.10)

4) 危害:是中国办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进一步加深。

2.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1860.10)

启示:毋忘国耻,立志进取

二、 俄国趁火打劫

① 忙于应付英法联军的侵略

② 忙于镇压太平天国起义

三、 太平军痛打洋枪队

1. 太平天国起义(原因、过程(1851.1至1864.7)、新特点(反侵略))

2. 痛击洋枪队

四、 左宗棠收复新疆

1. 背景

① 中亚地区浩罕汗国军事头目阿古柏率兵入侵新疆,占据天山南北许多地方。

② 1871年,俄国出兵侵占伊犁。

2. 过程:军事斗争,消灭阿古柏

外交斗争,收回伊犁(1881年)

3. 意义:维护了……

第3课 中日甲午战争

一、黄海海战

1. 背景

①根本原因 ②精心准备 ③寻找借口 ④突然袭击

2. 过程

黄海海战(1894.9 邓世昌)

威海卫之战(1895年初 丁汝昌)

二、《马关条约》(1895.4 签约代表)

主要内容:①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②赔偿日军费白银2亿两;

③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

④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危害:①进一步破坏了中国领土完整;

宝岛台湾沦为日殖民地达50年;

刺激了西方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②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

西方列强借机加强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和政治侵略;

③帝国主义的势力由沿海深入到内地,加强了对中国的经济掠夺;

④进一步加强了对中国的经济掠夺。

总之,《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它大大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大大的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

三、 瓜分中国的狂潮

1. 背景(19世纪末——20世纪初)

2. 开始标志(三国干涉还辽)

3. 概况

4. 影响:中国处于被列强宰割和瓜分的危机中。

第4课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一、 八国联军侵占北京

1. 义和团运动

1) 兴起原因:民族矛盾的激化;

时间:1899年

地点:山东→京津

2) 口号:扶清灭洋→性质:农民的反帝爱国斗争

3) 结果: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2. 八国联军侵华(1900.6)

1) 原因:接口:直接原因:义和团

根本原因:进一步扩大在华侵略利益,迫使清政府完全投降,以达瓜分的目的

2) 过程:①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主要斗争

②八国联军侵占背景,犯下滔天罪行

二、《辛丑条约》(1901.9)

1. 主要内容:①清政府向各国赔款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

②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在界内居住;

③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运动;

④清政府拆毁天津大沽到北京沿线社饭的炮台,允许列强各国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2.危害:①进一步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西方列强从此控制了中国财政;

②西方列强完全控制了清政府内政和外交;

③清政府完全成为西方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④中国丧失了军事上的主权。

总之,通过《辛丑条约》,西方列强进一步控制了中国,清政府完全成为西方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变成了“洋人的朝廷”,中国完全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

第6课 近代工业兴起

一、 洋务运动(开始)(19世纪60至90年代)

1. 什么是洋务派和洋务运动?

2. 洋务派的主要活动

1)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在“自强”旗号下,创办了哪些主要军事工业?此外还有什么重大措施?答:1865年,李鸿章在上海设立江南制造总局。1866年,左宗棠成立福州船政局,开办船政学堂,派遣留学生到英国、法国深造。洋务派为了实现“自强”的目的,积极筹建新式路海军,采用西方军队的训练方式操练。到80年代中期,洋务派筹建了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

2)北洋海军的命运如何?标志着什么?答:全军覆没,标志洋务运动失败。

3〉19世纪70年代后为什么从兴办军事工业转向民用工业?答:建设军事工业需要大量费用,为军事工业服务。

4)19世纪70至90年代,洋务派在“求富”的口号下,创办了哪些民用工业?答:三局一厂。

3.评价洋务运动

目的:维护清政府的统治

失败原因:洋务运动指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而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封建制度;

外国帝国主义百般阻挠;

洋务派所要维护腐朽落后的封建社会,与历史的规律与趋势相悖;

客观影响:①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它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是中国出现第一批近代工业企业,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②有利于中国近代技术人才的平日样,留学生回国后带来了西方的先进技术,新思想,新文化,有利于中国民主革命继续发展。

③洋务派兴办的近代民用工业在客观上抵制了西方列强对中国的经济掠夺。

二、中国近代交通和通讯事业的出现

交通:1872年,轮船招商局在上海成立。

1880年,开平煤矿为运送煤炭,修筑唐山至胥各庄铁路。

通讯:1880年,清政府在天津设立电报总局。

1881年,天津至上海之间的电线架设完工。

三、状元实业家:张謇 实业救国

(启示) 大生纱厂

① 爱国精神

② 执着的创业精神

③ 民族的紧急发展与国家富强有很大关系

四、 詹天佑于京张铁路

1. 意义:这是中国人自己设计和修筑的第一条铁路干线。它的建成,振奋了民族精神, 为中国工程界赢得了荣誉。

2. 启示:①立志报效祖国的精神

②刻苦钻研,敢于创新的精神

③我们应该勤奋学

第7课 维新变法运动

一、 兴起(1895年春,公车上书)

1. 背景

2. 开始(标志是公车上书)

二、 发展

1. 维新派推动变法的活动:创办报刊、组织学会、开办学堂、培养人才。

2. 严复译著《天演论》

三、高潮:戊戌变法(百日维新) 1898.6.11——1898.9.21

1.开始: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

2.主要内容:发展农工商业、训练新式路海军、创办报刊开放言论、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科举考试废除八股文、取消多余的衙门和无用的官职

四、结局:失败

原因:①没得到广大人民支持,没有形成强大的社会力量;

②改革不彻底,资产阶级改良在中国行不通;

③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力量过于强大;

④违背历史发展潮流,必然失败。

第8课 辛亥革命

一、“两会”

兴中会:振兴中华的第一个资产阶级团体

同盟会:第一个全国模范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政治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革命目标:推翻清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作为革命目标

“三民主义”:民族主义:反对满清统治,反对民族压迫(前提)

民权主义:推翻君主专政政体,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核心)

民生主义:平均地权(补充,发展)

二、武昌起义

1.意义:①推翻封建帝制;

②民主共和深入人心;

2.影响:①振奋了全国人心,推动了革命高潮得到来;

②是清政府统治开始瓦解,为中华名国成立创造了条件;

三、 中华民国的成立(1912.1.1——1949.10.1)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第9课 开启思想解放的闸门

一、 兴起

1. 背景

2. 开始标志、代表人物、主要阵地、口号

二、 发展

1.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提倡 反对

民主 专制

科学 愚昧

新道德 旧道德

新文学 旧文学

2.影响:激发了广大青年追求新思想的热情,促使人们冲破封建思想的罗网,探索救国救民的新出路,在近代中国掀起了一场思想解放的风暴。为“五•四”运动的爆发作了思想宣传,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创造了思想条件。

3.胡适

4.鲁迅

第10课 清末民初的文化与教育

一、清末的教育改革(教育近代化)

1.开办新式学堂,如京师大学堂→北大

1898 1912

2.制定新学制

(1904《奏定学堂章程》)

3.废除科举制(1905)

二、清末民初的文化(近代化)

1.《申报》的创办

时间、地点、性质、影响

2.商务印书馆的兴办

第11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以前 清末民初

日常生活 照相、电影的传入和流行

发式(法令) 清军入关后男子留辫子 剪辫子

人际称为(法令) 大人、老爷 先生、君

服饰 长袍、马褂、旗装 西服、中山装、高领服装

第13课 伟大的开端

一、五四运动

1.导火线: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失败→五四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西方列强加强了对中国的侵略。

爆发:1919.5.4 北京 学生→性质: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2.过程 发展:1919.6.5 上海 工人(五四运动进入后期)

结果:初步胜利体现在:①6月10日,北洋政府被迫罢免曹汝霖、章宗祥、

陆宗舆三人的职务,被迫释放被捕学生;

②6月28日,中国代表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3.意义:①五四爱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②他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从阶级(无产)和思想上准备了条件。

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诞生条件(阶级,思想,组织)

2.诞生标志:中共“一大”

1921.7.23,地点(上海→浙江嘉兴南湖)

代表:毛泽东、董必武、陈潭秋、王尽美、邓恩铭、何叔衡、李达等13人。

主要内容:①大会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

②党的最终奋斗目标是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党在当前的任务是组织工人阶级,开展工人运动;

③大会选举产生了党的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为书记。

意义:这次大会正式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

①新的领导阶级;

②新的指导思想;

③新的革命纲领;

④革命有了广泛的群众基础。

三、工人运动的高潮(时间:1922年初至1923年2月)

如:香港海员大罢工

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

开滦五矿工人大罢工

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第14课 国民革命的洪流(1924~1927)

一、黄埔军校的创建

1.国民党“一大” 标志着第一次国共两党合作的形成

(1924.1 广州) 标志着国民革命运动的开始(国共统一战线)

2.目标(北伐):打倒列强除军阀,把革命运动推向全国,统一全国。

1924年5月 广州附近的黄埔岛(性质:国共合作后建立的一所革命军校,

3.过程 领导:孙中山、蒋介石、廖仲恺、周恩来 是国共合作的产物。

中共的贡献:①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 ②从全国各地选派大批党员团员和革命青年到黄埔军校学习。

4.特点:实行政治教育和军事训练并重的方针,尤其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思想和革命精神。这是它同一切就是军校根本不同的地方。

5.贡献:①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政治和军事人才;

②为国民革民的建立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行奠定了基础。

战略方针 书P71

二、北伐战争 战果 书P72

原因:国共合作,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正确的战略布局,勇猛作战。

三、 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1927.4)

1.“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1927.4.12 上海 蒋介石)

2.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1927.4.18 南京 蒋介石 性质)

标志着:①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

②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失败了。

第15课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一、 八一南昌起义(1927.8.1)

1. 原因

2. 过程(时间、地点、领导人、结果→失败)

3. 影响:南昌起义成为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他在中 国共产党历史上开辟了一个新的时期。

二、 革命摇篮井冈山(1927.10)

直观原因:“秋收起义”的失败

客观原因:井冈山的有利条件:①地势险要,易手难攻

1.建立原因 ②群众基础好

③敌人统治力量薄弱

主观原因:毛泽东当机立断

2.意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只能改中国共产党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正确革命道路的开始。

三、红军长征

1.红军为什么要长征?“反围剿”的失利

2.长证的开始(1934.10 瑞金)

3.遵义会议(1935.1 内容: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意义:三挽救:红军、党、革命)

4.红军继续长征(1935.10 吴起镇)

5.长征胜利结束(1936.10 会宁)

6.胜利意义:①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

②长征的传奇性故事传遍国内外,表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

第17课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一、九一八事变(1931.9.18 沈阳)

1.事变发生:原因:①蓄谋已久 ②经济危机 ③蒋介石正在“剿共”,无暇北顾

过程:书P85

2.蒋介石的态度:不抵抗→导致东北三省沦亡

二、不朽的民族赞歌

《义勇军进行曲》:词:田汉 曲:聂耳

三、 西安事变

1.事变发生:原因:张学良、杨虎城→逼蒋抗日过程:书P88

2.和平解决及其意义: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变的关键,国共两党从此走上了联合抗日的道路。它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于是了团结抗日新拮据的到来。

第18课 全民族抗战的兴起

一、卢沟桥事变(1937.7.7 “七•七”事变) (是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标志) 背景:P91①②

二、南京大屠杀(1937.12 30多万人)

三、共赴国难(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正式形成 1937.9)

八路军(朱德、彭德怀)华北

敌后战场

新四军(叶挺、项英)华中 全民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

国民党政府军→正面战场

片面抗战路线

第19课 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新的长城

一、 血战台儿庄

1.背景(徐州会战,第二阶段)

2.过程(1938.3—4)

3.意义: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重大胜利,她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战士气。

二、百团大战

1.背景

2.过程:为了粉碎日军围攻,1940年8月,八路军在彭德怀等指挥下,先后共出动100多个团约20万人,在华北2000多千米的战线上,向日军发起大规模攻击。

3.特点:①时间长;

②规模大;

③战线长;

④以破袭战为主。

4.影响:①百团大战是抗战期间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最大规模难的战役,沉重的打击了日本侵略主义;

②它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坚定了全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

三、众志成城(全国各阶层民众团结抗日)

1.人民音乐家:冼星海 《黄河大合唱》

2.著名爱国画家:徐悲鸿 《愚公移山》、《奔马图》

3.爱国科学家:侯德榜 “侯氏制碱法”

第20课 抗日战争的胜利

一、中共“七大”(1945.4 延安)

1.召开:背景:抗日战争胜利前夕

时间:1945年4月

地点:陕西延安

2.主要内容:

3.意义:①这次大会是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召开的最重要的一次大会,他以“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载入中国共产党的史册;

②它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全国光明的前途准备了条件。

二、日本无条件投降

1.加速日本投降的因素:①美国向日本的广岛、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

②苏联政府发表对日宣战声明,派遣苏联红军进攻侵占我国东北的日军;

③毛泽东发出“对日寇的最后一站”的号召,八路军、新四 军和其他抗日军队,对日本侵略者展开大规模反攻。

2.投降时间:1945年8月15日

3.投降仪式(9月2日 东京湾“密苏里”军舰上)

4.意义:①抗日战争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全民族解放战争;

②抗日战争的胜利,洗雪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重新振兴的转折点。

三、台湾光复(1945.10.25)

第22课 抗日战争的胜利

一、重庆谈判(1945.8)人民的愿望:渴望和平、民主,反对内战、独裁

1.抗战胜利后国内形势 国共两党方针:国:垄断胜利果实 共:和平、民主、团结

两党实力对比:国民党占优

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

2.重庆谈判前后的国共两党复杂的政治斗争 毛泽东赴重庆谈判(目的: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戳穿蒋介石的阴谋。)

3.重庆谈判的两个焦点问题:①解放军民主政权;

②人民军队的合法地位。

4.谈判结果《双十协定》(10月10日)

内容:①坚决避免内战;

②在和平、民主、团结、统一的基础上,建立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

③两个焦的问题双方仍未达成协议。

5.意义:重庆谈判是中国共产党政治斗争的胜利。

二、蒋介石加快内战步伐

1.事实:①编写、印发《剿匪手册》;

②接受美国援助(大批飞机、军舰);

③接受日本援助(100多万武器装备,大量伪军)。

2.蒋介石镇压要求民主的和平人士(马叙伦等人)

三、全面内战的烽火

1.爆发标志:1946年6月 蒋介石大举进攻中原地区

2.性质:美帝国主义出钱出枪、蒋介石出任的反共反人民的战争

第23课 走向战略进攻

一、国民党对解放区重点进攻

1.陕甘宁解放区(延安) 一举歼灭中共中央 1947年3月

2.山东解放区(孟良崮) 中断各解放区的联系 1947年3月至7月

二、千里跃进大别山

1.刘邓大军挺进中原(1947.6)

①背景

②过程

③意义: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

2.三军并进:互相牵制→形成品字形阵势

第24课 国民政权的崩溃

一、大决战

1.背景

2.概况

参战部队 主要战区 指挥员 战役特点 意义

辽沈战役

48.9-48.11 东北野战军 锦州 林彪、罗荣恒 关门打狗 ①解放东北全境;

②歼灭敌人47万多人,人民解放军对国民党军第一次取得了数量上的优势;

淮海战役

48.11-48.1 中原野战军

华东野战军 碾庄一带,安徽宿县双堆集地区,陈官庄 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 中间突破(以徐州) ①歼灭敌人55万;

②解放长江中下游的国大地区,为解放军渡江作战奠定了基础。

平津战役

48.11-48.1 东北野战军

华北野战军 张家口、天津 林彪、罗荣恒、聂荣臻 先打两头,再取中间 ①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52万多人;

②基本解放了华北全境。

二、渡江战役

1.战线(江西湖口—500多千米—江苏江阴)

2.1949年4月23日 解放南京(渡江战役的主要战国)

在早起工人运动、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时期牺牲的中国共产党员有哪些?

  第四单元 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中国近代史

  1、时 间:开始于1840年鸦片战争,结束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2、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革命任务:反帝反封建

  4、革命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因领导阶级不同,又分为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二者的分水岭是1919年的五四运动。

  鸦片战争

  1、背 景:根本原因:英国为了打开中国的大门,掠夺资本主义发展所需要的市场和资金。

  直接原因(借口、导火线):中国人民的禁烟运动(虎门销烟)

  2、过 程:

  开始:1840年6月,英舰侵入广东海面挑衅,战争爆发

  结束:1842年8月,英舰驶抵南京下关江面,清政府投降

  3、结 果:中国战败。1842年被迫签订《南京条约》及附件(1843年)

  ① 失败的原因:客观原因:英国综合国力强大;封建经济落后;军事技术落后。主观原因:清王朝腐朽落后,统治集团战和不定,指挥失当。根本原因:制度上的差距,没落封建主义不能对抗新兴资本主义。

  ② 《南京条约》的内容:

  4、影 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第二次鸦片战争

  1、原 因:根本原因: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直接原因:提出修约要求,遭到清政府拒绝。

  2、过 程:时间:1856年10月——1860年,英法发动,美俄帮凶。

  3、结 果:中国战败,1858年签订《天津条约》、1860年《北京条约》

  4、影 响:概括: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

  甲午中日战争

  1、背 景:根本原因(必然性):日本征服全世界的扩张政策(大陆政策)—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朝鲜东学党起义(导火线、借口)

  2、结 果:中国惨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内容)

  ② 影响: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刺激列强瓜分中国。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背 景:(1)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2)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日益高涨

  2、结 果:《辛丑条约》的签定(1901年)① 内容:具体见P60—P61

  ② 影响:《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

  太平天国运动:

  1、背 景:根本原因: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空前激化:鸦片走私导致白银外流、银价激涨,洋货涌入导致传统手工业破产,巨额赔款加重人民负担。直接原因:连年的自然灾害;主观原因: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

  2、经 过:1851年1月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初步建立政权)——1853年定都天京——1856年军事上达到全胜(北伐、西征、东征)——1856年天京变乱(由盛转衰)——1864年天京陷落(失败)

  3、革命纲领: 颁布《天朝田亩制度》(1853) 颁布《资政新篇》(洪仁玕1859)

  4、失败的原因:主观上:A、战略上的失误;B、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根本原因) 客观上: 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5、性 质:是一场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运动。

  6、评 价:功 绩:①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几千年来农民战争的最高峰;②沉重地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③是中国人向西方学习资本主义的最早探索;④对后来的民主革命有重要影响。

  局限性(启示):受阶级、时代局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农民阶级不能完成时代任务。

  辛亥革命:

  1、背 景

  ① 1894年,孙中山在美国檀香山建立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

  ②1905年,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是近代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2、中华民国成立

  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年春)

  A、内容:

  B、性质: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

  C、意义: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4、结 果:辛亥革命失败

  ① 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辛亥革命失败的标志)。

  ② 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A、客观原因:中外反动势力强大。B、主观原因: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5、辛亥革命的性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6、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它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最大功绩),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从此,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辛亥革命推翻“洋人的朝廷”,客观上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7、启 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不能走西方资本主义的老路,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

  五四运动

  1、背 景:根本原因: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导致阶级矛盾激化。经济基础: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一定的发展。阶级基础:无产阶级力量的壮大。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俄国的十月革命为中国的革命指明了方向。 导火线:1919年初,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

  2、过 程

  3、性 质: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4、意 义:工人阶级开始登上了历史舞台,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五四运动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6、五四精神:爱国(主旋律)、民主、科学、进步

  中国共产党诞生

  1、历史条件:经济基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阶级基础:无产阶级力量的壮大;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并同工人运动日益结合;组织基础:各地共产党早起组织的建立;国际因素:共产国际的帮助。

  2、诞 生:标志: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3、意 义: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国民大革命

  1、国共合作

  (1)条件:①客观:共产党力量的弱小,必须建立革命的统一战线; ②主观:中共三大决定与国民党合作;共产国际的指导与帮助;孙中山同意合作

  (2)实现合作的标志: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3)合作形式:党内合作(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到国民党当中去)

  (4)意义:革命统一战线建立,反帝反封建的工农运动蓬勃发展,国民革命高潮迅速到来。

  2.失 败:(1)根据:没有完成反帝反封的革命任务,中国双半社会性质没有改变。

  (2)失败的原因:主要原因: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根本原因:中国共产党年幼,缺乏经验,没有独立的武装,放弃了革命的领导权。(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

  (3)教训: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必须掌握革命的武装,坚持武装斗争

  国共十年对峙

  一、南昌起义:意 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二、 八七会议

  1、内 容:清算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确定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决定秋收时节发动起义;

  2、意 义:给正处于思想紊乱、组织涣散中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三、秋收起义:失败,证明城市斗争道路不符合中国国情,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四、工农武装割据

  1、土地革命: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农民革命积极性空前高涨;

  2.“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形成:即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

  五、红军长征(1934年10月—1936年10月)

  1、原 因:根本原因——共产党党内“左”倾错误思想的指导; 直接原因—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被迫实行战略转移。

  2、意 义:粉碎了国民但军队的“围剿”,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的种子,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成为激励党和人民继续前进的巨大动力。红军长征一结束,革命新局面就开始了

  3、长征精神的主要内涵:① 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② 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③ 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精神;④ 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

  六、遵义会议

  ① 背景:1934年10月,中央机关和红军八万多人长征开始后,红军损失过半,处于危险中。(长征初期,红军损失严重)

  ② 内容:纠正博古等人的“左”倾军事路线错误,肯定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指挥权。

  ③ 意义: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事实上确立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抗日战争

  一、背景—20世纪30年代,日本全面侵华,民族危机加深

  1、侵华原因

  根本原因: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的困境和摆脱困境的对策;历史原因:从大陆政策到灭亡中国的基本国策 ;现实原因:经济危机的打击,日本法西斯政权的建立;有利条件:中国的国内局势为国共对峙,国民政府尚未作好充分的准备,国际社会绥靖之风盛行。

  2、侵略暴行:南京大屠杀;潘家峪惨案;“七三一部队”

  二、全民族的抗战

  1、一条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2、两条路线:全面抗战路线和片面抗战路线

  3、三个战场:正面战场:国民党——四大会战

  敌后战场:共产党:主要是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把敌人的后方变为抗日的前线。

  国际战场:中国远征军入缅甸

  三、抗战的胜利

  1.原因:正义性;全民族的抗战(根本保证)和中共的中流砥柱作用。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有力配合和世界各国人民的支援。中国是大国,地大、人多、物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

  2.标志:1945.8.15,日本帝国主义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

  3.意义:(国内、国际)P77

  解放战争

  1、重庆谈判

  (1)原因:美国:了自身战略利益,扶蒋反公;国民党:迫于国内外的和平压力,内战准备尚未完成 “假和平、真内战”;共产党:代表人民,努力争取和平民主

  (2)意义:中共在政治上取得主动权, 在人民面前表明了争取和平的诚意。

  2、解放战争的过程

  (1)全面内战爆发(标志):1946年6月,国民党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

  (2)战略反攻的标志:1947.6,刘邓大军(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挺进大别山(序幕)

  条件: ①解放军粉碎敌人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敌我双方力量对比发生了很大变化。②解放区土改的进行调动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积极性,他们踊跃支援前线。

  (3)战略决战阶段 三大战役 (1948.9-1949.1) 辽沈战役: 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4)渡江战役(1949.4.21-23)-4月23日,解放军占领南京,标志着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政府覆灭,接着进军全国,追歼残敌,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胜利。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P80——P81)

  国内意义:标志着中国一百多年屈辱和分裂的历史从此结束,人民企盼已久的独立、统一的新中国即将诞生。 国际意义:是具有世界意义的伟大胜利。它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解放斗争的士气。 思想意义:也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胜利。

  第五单元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的原因(条件)

  1、经济根源: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病日益暴露。2、阶级基础:工人运动的兴起。

  3、理论基础:德意志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4、实践基础:马、恩的革命实践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的标志

  1、标志:1848年发表的《共产党宣言》

  2、意义:《共产党宣言》的问世,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运动更加蓬勃地发展起来。

  巴黎公社

  1、失败的原因

  客观原因:敌人过于强大,普法联合镇压,巴黎公社寡不敌众

  主观原因:缺乏工农联盟,没有争取到广大农民的支持,缺乏统一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

  根本原因:资本主义还处在上升时期,当时还不具备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的社会条件

  2、意 义: 巴黎公社虽然失败了,但它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它的实践,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学说,为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1、背 景(历史条件)

  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一环:俄国是一个落后的帝国主义国家;俄国成为各种矛盾的集合点;、“一战”为俄国造成有利的国内外形势;无产阶级受资本主义、封建主义双重压迫,革命性较强。

  2、过 程

  1、二月革命 (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四月提纲: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以和平方式夺取政权

  3、七月事件:和平夺权已不可能

  4、“十月革命”: 社会主义革命

  3、十月革命历史意义:

  ① 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② 十月革命成功地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上打开了一个缺口,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③ 十月革命将社会主义理论变为现实,开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也为俄国的社会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第六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政治协商制度(识记)

  1、初步建立的标志: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

  2、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后

  (1)性质:1954年前是代行全国人大的职权,1954年全国人大召开后,政协作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组织继续存在

  (2)职能作用: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

  (3)中共八字方针: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4)意义:它标志着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3、重建和进一步完善政协制度:重新召开政协;1982中共十二大提出了中共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提出爱国统一战线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识记)

  1、、标志: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它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两大原则(特点)。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2、意义: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中国民主政治的核心,为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识记)

  1、原因:中国是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为了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

  3、意义:满足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实现了民族平等;维护了祖国的统一,民族团结;推动了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有利于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4、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984颁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一国两制”

  1、含 义:“一个国家”是指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必须完整,不容分割,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两种制度”是在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港、澳保留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

  “一国两制”成功的实践

  1、香港回归

  (1)问题由来:①1842年英国通过《南京条约》割占香港岛②1860年英国通过《北京条约》割占九龙③1898年英国通过《中英拓展香港界址专条》租借了新界99年

  (2)意 义:①香港的回归,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香港被侵占的百年国耻; ②标志着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③为澳门及台湾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2、澳门回归

  (1)由来:1553年葡萄牙侵占澳门

  (2)过程: ①1987年中葡两国政府签署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 ②1999年12月20日中国正式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台湾问题

  1、由来:1949年蒋介石败退台湾,台湾与祖国大陆分离状态。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美国将第七舰队开进台湾海峡,阻挠统一。后将台湾置于美国的“保护”之下

  2、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1)1979年大陆对台政策发生变化: 1979年人大《告台湾同胞书》和邓小平访美时的讲话,主张 “和平统一”方针。同时停止炮击金门,两岸实现真正停火

  (2)1987年历史性的发展:台湾当局允许居民赴大陆探亲,并在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交流,海峡两岸隔绝状态被打破

  (3)1992年历史性的突破: “汪辜会谈”达成一个中国原则的重要共识

  (4)2005年新发展:国民党主席连战访问大陆

  3、不利因素 ①台湾岛内的分裂势力猖獗 ②外国反华势力的干涉

  4、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但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第七单元 现在中国的对外关系

  一、第一阶段:(50年代)

  1、国际背景:社会主义阵营和资本主义阵营的对立和激烈斗

  2.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

  指导思想(基本方针):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内容:另起炉灶;一边倒(核心);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3.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成就

  (1)与苏联等17个国家建交,打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政策

  (2)1953年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目的:发展同邻国以及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友好关系

  过程:首次提出是在1953年中印两国政府就西藏地方关系问题进行谈判,周恩来总理会见印度代表团时;再次提出是在1954年中印、中缅联合声明中;最终完善是在1955年的亚非会议上

  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意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是新中国外交方针的拓展,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在国际上产生越来越广泛的影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3)1954年 参加日内瓦会议

  背景:1953年,朝鲜战争停战以后,美国舰队继续盘踞在台湾海峡,干涉中国内政,并企图从印度支那地区对中国进行军事威胁。

  与会成员:中、苏、美、英、法及有关国家外长

  主题: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

  特点:新中国第一次以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重要的国际会议。

  结果:达成《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公约》

  意义: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进一步缓和了亚洲和世界的紧张局势

  (4)1955年 参加万隆会议

  背景:亚非民族解放运动不断高涨;印度支那地区实现了和平。

  与会成员:有共同遭遇的亚非29个国家政府首脑

  会议主题:讨论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等共同关系的问题。

  主要内容:在周恩来总理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的推动下,通过《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宣言》。

  a、同——指亚非国家团结一致,共同反对殖民主义,谋求发展等。

  b、异——指亚非国家的社会制度和建设道路不同。

  意义:万隆会议,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会后,中国与更多的亚非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第二阶段:(60年代)

  1、国际背景 (1)中美关系紧张 (2)中苏关系恶化

  2、外交方针 : “两个拳头出击”(既反美又反苏)

  第三阶段:(70年代) 对外关系的重大突破和转折

  1、国际背景:70年代的美苏争霸中:苏联处于攻势,美国处于守势。

  2、外交方针 : “ 一 条 线 ”:逐步确定了以联合美国反对苏联霸权主义为基本特征

  3、外交成就

  (1)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原因:中国国力不断上升、国际地位提高;发展中国家在联合国力量加强;是中国长期坚持和平外交的结果;美国霸权地位的衰落时间:

  意义:这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此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中美关系正常化

  ① 原因:中美都有改善关系的共同要求:

  a、美国方面:自身经济实力下降。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地位相对下降;陷入侵越战争的泥潭不能自拔;长期实行“遏制和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不得不调整对华政策。

  b、中国方面:建国二十多年来,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有利于改善中国的国际地位;有利于对付来自苏联的威胁;有利于实现和平解决台湾问题,解决中美之间的长期争端。

  ② 进程:1971.4,美乒乓球队访华,打开了中美两国交往的大门; 1971.7,基辛格秘密访华,为尼克松访华做准备; 1972.2,尼克松总统访华,双方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标志着中美隔绝状态的结束和关系正常化进程的开始;1979.1,中美正式建交,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中美关系的改善直接促进了中日建交

  (3)中日关系正常化

  ① 中日关系改善的原因及条件:中美关系的改善直接促进了中日建交;日本许多对华友好政党和团体的推动,两国民间交流日益加强,日本国内要求中日建交的呼声高涨;日本经济发展的需要;日本经济发展的需要。

  ② 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应邀访华,中日邦交正常化; 1978年,中日缔结《中日友好条约》

  第四阶段:(20世纪八九十年代)

  1、依 据: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党全国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开始实行改革开放,需要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

  2、目 标: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3、政策方针:“无敌国外交”

  独立自主、不结盟的和平外交政策不结盟政策,超越社会制度合意识形态,全方位的对外开放。

  4、新时期外交建树:

  (1)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对世界和平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2)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

  (3)中国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以建设和平的周边环境

  第七单元: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基本框架:

  1、雅尔塔体系的确立:奠定了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框架:

  2、“冷战”开始的标志: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3、标志美苏两极格局形成:欧洲出现了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局面

  4、在两极格局对峙过程中:多极化趋势开始出现和发展

  5、标志着两极格局的瓦解,“冷战”的结束::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6、世界暂时出现“一超多强”的局面,多极化不断加强并已经成为世界格局的发展趋势。

  2、美苏“冷战“的表现有哪些?

  政治 经济 军事

  美国 杜鲁门主义 马歇尔计划 “北 约”

  苏联 成立情报局 成立经互会 “华 约”

  美苏“冷战”的影响有哪些?

  积极意义:两大集团势均力敌,彼此不敢轻易动武,使得近半个世纪没有爆发新的世界大战。消极意义: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全面对抗,进行军备竞赛,使世界处于毁灭性的核战争的威胁之下。两国为争夺势力范围,肆意践踏国际法,干涉别国内政,甚至不惜大举用兵,严重破坏了世界和平。

  促进世界向多极化发展的因素有哪些?(冲击着两极格局的因素有哪些?)

  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 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中国的振兴。

  当今世界多极化趋势发展的特点?

  世界呈现“一超多强”的局面,多极化进一步发展。世界格局的多极化仍然是一个发展趋势,多极化格局的形成将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新的格局形成了吗?为什么?

  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虽然瓦解,但多极化的世界格局也没有最终形成,直到今天,仍处于向多极化演变的过程中。原因: 对国际关系具有重大影响力的政治力量,自身都处在较大的变化之中,一时间难以形成相对稳定的力量对比局面。

  当今世界形势的主流什么?

  当今世界形势的主流是和平与发展。

初中历史总复习

我只有精准的一单元的复习资料,要吗?

1、手工工场最早出现于14世纪的意大利,手工工场的特点规模较大,雇用了很多工人,工人之间实行分工合作,提高了生产效率。

2、西欧早期的手工工场集中在纺织、采矿、冶金、造船等行业中。

3、16世纪以后,西欧各国为了富国强兵推行有利于商人的政策,手工工场出现后发生变化的阶层是商人阶层,新的阶层资产阶级。

4、中国手工工场出现的时间明清时期,地点景德镇。

5、被称做“文艺复兴时代最完美的代表人物”是达•芬奇,代表作《蒙娜丽莎》和《最后的晚餐》;文艺复兴时期英国著名的剧作家是莎士比亚,代表作《罗密欧与朱丽叶》。

6、被称为“教皇的奶牛”是德国人,宗教改革家是路德,提出“知识就是力量”是培根,提出“日心说”的是哥白尼,“日心说”被誉为“科学革命的开端”,牛顿的突出成就是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提倡天赋人权的思想家是伏尔泰,被称为启蒙运动的旗手,提出人民主权思想的是法国的思想家卢梭。

7、首先发现新大陆的是航海家哥伦布,美洲原有的居民是印第安人,是黄色人种,首先发现西欧通往印度的航线是达•伽马,首先完成环球航行是麦哲伦。被称为“海上马车夫”是荷兰人。

8、新航路开辟的原因:

(1)东方各国的黄金成了西欧人梦寐以求的东西。

(2)奥斯曼帝国控制着东西方贸易要道,阻隔了西欧各国通往东方的传统商路;

(3)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根本原因)

(4)基督教传播的需要

总的来说,新航路开辟的直接原因是:追求财富获得利益;根本原因是:商品经济的发展。

产生的影响:

新航路的开辟,推动了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促进全球联系的加强,世界开始走向整体。

9、率先进行殖民掠夺的国家是葡萄牙和西班牙,强占殖民地最多的国家是英国。

10、英国与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夕的国王分别是查理一世和路易十六;领导人分别是克伦威尔和罗伯斯庇尔;英国限制王权的法令中最重要的是《权利法案》,革命后建立起来的政体是君主立宪制。

11、揭开美国独立战争的序幕的事件是来克星顿的枪声,美国独立战争中发表的文件是《独立宣言》,独立战争的领导人是华盛顿。

12、法国大革命爆发的标志是攻克巴士底狱,颁布的文件是《人权宣言》,法国的国歌是《马赛曲》,法兰西帝国的建立者是拿破仑。

13、明朝的建立者是朱元璋,明清时期棉纺织业发达的地区是松江地区,大量进入国际市场的中国产品是丝绸、茶叶、瓷器等。

14、受到乾隆接见的明朝时西迁的蒙古土尔扈特部,18世纪前期,清政府在西藏设立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管理西藏,清政府平定准噶尔部和回部的贵族叛乱,从法律上确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的广大地区为中国领土的条约是《尼布楚条约》。

15、明清朝为加强王权设立的机构分别是厂卫和军机处,清朝时为加强思想控制,大兴文字狱,该时期科举答卷的文体是八股文。

16、反对专制皇权的中国思想家是黄宗羲。

17、绘制《坤舆万国全图》的是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中国宫廷画家并参与圆明园西洋风格建筑设计的意大利传教士是郎世宁。

18、1553年,占领澳门的是葡萄牙,17世纪初占领台湾的是荷兰,成功收复台湾的英雄是郑成功,1793年,英国使臣马戛尔尼率领使团来到中国,其主要目的是扩大英国的海外市场。

第六单元席卷全球的工业文明浪潮

1、18世纪中期,一场以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_的工业革命从英国开始,首先出现的行业是棉纺织业,一种新的动力机器——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将人类社会带入了蒸汽时代。

2、被称为“科学的世纪”是19世纪,世界上最早的工业化国家是英国,工业革命的新阶段最突出的特点是电力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从而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3、对比工业革命的早期阶段和新阶段

工业革命的早期阶段 工业革命的新阶段

主要技术发明成果和发明人 珍妮纺纱机(哈格里夫斯),蒸汽机(瓦特),蒸汽机车(史蒂芬孙) 电动机(格拉姆),电磁感应原理(法拉第),可实际使用的发电机(西门子),电灯(爱迪生),巴黎的电力铁路,电影放映机,电话(贝尔),汽车(福特),飞机(莱特兄弟)

工业发展领先国家 英国 美国,德国

主要工业门类 纺织业,机械制造业,冶金业,采矿业,造纸业,交通运输业 电力工业,钢铁工业,化学工业,

石油工业,汽车工业

4、《摩登时代》里的工厂出现了流水线生产方法,电影放映机发明。

5、世界最终形成一个整体的时间20世纪初,主要表现:

领域 表现

经济 世界基本上形成了统一的市场,各国商品在这个巨大的市场中流动

交通 铁轨在世界各地延伸,一批港口城市在各国发展起来

人口 人口流动加速,出现了海外移民的热潮

文化 文化交流更广泛,工业文明的先进思想、科学技术和生活方式在世界各地传播

体育 出现了一些世界性的活动,如奥运会

6、拉丁美洲第一个独立的国家是海地,日本通过明治维新使自己强大起来,成为亚洲第一个工业化国家。

综 合 题

1、比较郑和下西洋和哥伦布航海

(1)郑和远航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哥伦布航海最远到达:美洲

(2)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远航分别是出自什么目的?

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主要有: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诸国的联系;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珠宝的需求。哥伦布远航的目的在于寻找黄金;是欧洲对东方贸易的需要。

(3)郑和下西洋和哥伦布远航分别对世界产生了什么影响?

郑和下西洋加强了明朝与海外诸国的联系和友好交往,但给明朝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最终导致航海的悄然结束。

哥伦布远航,使欧洲人发现了美洲,加快了对美洲的开发,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但同时也给拉美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灾难。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

材料一: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粤海关志》卷23

材料二:浙民习俗易嚣,洋商错处,必致滋事。————《清高宗圣训》卷281

材料三:此辈(注:华侨和商人)多系不安本分之人,若听其去来任意,伊等益无顾忌,轻去其乡而漂流外国者益众矣。嗣后应定限期,若逾期不回,是其人甘心流移外方,无可悯惜,朕亦不许其复回。如此则贸易欲归主人,不敢稽迟在外矣。—《清文献通考》卷33

(1)材料一中表明“天朝”不愿与外国互通贸易。我们把这种政策称之为闭关政策

(2)结合材料一、材料二,谈谈实行这种政策的原因。

清朝前期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占主要地位,商品经济发展十分有限;统治者自认为天朝物产丰盈,且目光短浅,不屑与外国互通有无;统治者还害怕外商与沿海人民往来会滋生事端,便利洋人侵略中国。

(3)材料三中如此限制沿海人民出海贸易,导致的直接后果是什么?

中国的对外贸易受到阻挠和打击,逐渐丧失对外贸易的主动权,明代以来盛大的航海事业也衰落下去了。

(4)根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说说对实行这种政策所产生的后果的认识。

封闭就要落后,落后就要挨打。

3、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开始走向整体,而新型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发展,为世界联系的加强提供了必要条件,使整体世界最终形成,洋货开始涌入中国市场。而如今,悉尼、东芝、松下等外国彩电和宝马、奔驰、别克等高档轿车已开始进入了平常百姓家。

(1)请你分析一下西欧各国为何不惜巨资化大本钱去开辟新航路?

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欧洲人对黄金的狂热追求;传播基督教的动机;

(2)整体世界的最终形成对人类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但对世界各国的影响一样吗?为什么?不一样, 19世纪初 新的工业革命基本完成,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更强大了,而亚非拉国家更落后了。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为了占领海外时常和原料产地,他们加快了殖民侵略的步伐。到19世纪末,将整个世界基本瓜分完毕,亚非拉国家则沦为其殖民地或半殖民地,遭受其奴役。

(3)“而如今,悉尼、东芝、松下等外国彩电和宝马、奔驰、别克等高档轿车已开始进入了平常百姓家。”这又说明了什么? 经济全球化。

4、归纳明清时期经济、政治发展的特点,与同时期的欧洲相比,有哪些异同点?

不同点:明清时期中国专制皇权不断加强,而西方国家则先后爆发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制度,建立了资本主义共和制度;中国的思想控制十分严密,统治者大兴文字狱,加强思想控制,西方国家则在手工工场产生和工商业发展的基础上,诞生了新的阶级,从而引起思想文化领域的变化,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近代科学的诞生、启蒙运动都是这一时期出现的;这个闭关自守,西方不断想海外探索,开拓海外殖民地。

相同点:手工业发达;商人地位逐渐改变或者说是商人资本十分雄厚;都出现了近代进步的思想家。

第七单元 走向现代世界

1、一战与二战的对比:

战争历时 爆发原因 性质

一战 1914—1918 由于帝国主义国家在政治和经济上发展

不平衡,要求重新瓜分殖民地而引起的。 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掠夺战争

二战 1939—1945 法西斯国家想要称霸世界、转嫁

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

一场法西斯侵略与反法西斯战争,是正义与邪恶的战斗

战争发起国 交战双方 重要战役 新式武器的运用

一战 德国、奥匈帝国 德奥为首的同盟国对英法俄为首的协约国 凡尔登战役 坦克、飞机、潜艇、雷达、远程大炮、

二战 德日意法西斯集团 德意日法西斯集团对中美英苏为首的反法西斯联盟 斯大林格勒战役 原子弹

结果 相同点

⑴一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严重削弱了帝国主义的势力,给人类造成巨大的物质和精神损害; ⑵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 1、战争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的灾难,造成了巨大的物质损失和人员伤亡。

2、大量新式武器运用于战争,使战争更加残酷。

3、都产生了社会主义国家。

⑴热爱和平的国家和人民联合起来,建立了反法西斯联盟,与法西斯进行了殊死的斗争,并终于赢得了胜利;(2)意大利、德国、日本相继投降;(3)1945年10月24日,在美英苏中等国的共同努力下,创立了以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为宗旨的国际组织——联合国;

2、科技应当应用于哪方面?

科技发展本身无害,关键在于把科技用在哪里。我们应该把科学技术用于提高人类抵御灾害的能力,改善人类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一句话: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们应该把科学技术用于造福人类上,用于推动社会发展上,而不是用在毁灭人类上。

3、为什么反法西斯战争能最终取得胜利?

一方面,全世界热爱和平的国家和人民联合起来,建立起反法西斯同盟,与法西斯进行殊死斗争;另一方面,法西斯反人类的本质必然使它走向失败,而正义的反法西斯战争必然取得胜利。

4、1929年~1933年经济危机始于美国纽约,很快波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几乎所有的资本主义国家无一幸免。

5、1929年~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主要表现:银行纷纷倒闭,工商企业大量破产,市场萧条,失业人数激增,人民生活水平下降等。6、1929年~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特点:范围广(全世界资本主义国家)、时间长(1929年~1933年共持续5年时间)、破坏性大(1933年与1929年相比,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业产值下降了三分之一以上,世界贸易总额缩减了三分之二)

7、1929年~1933年经济危机的影响是什么?(1)这场危机给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结束了20年代出现的资本主义相对稳定局面,使资本主义制度的各种矛盾空前激化,是革命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兴起,导致资本主义世界严重的政治危机;(2)各国垄断资产阶级为了摆脱危机,千方百计寻找出路:美国实施了罗斯福新政,暂时缓和了危机,而德意日建立了法西斯专政,成为二战的战争策源地。

8、世界上第一次经济危机是1825年发生在英国的经济危机。

9、经济危机是那个时代资本主义社会特有的现象,其实质是“生产过剩”的危机,这里的“生产过剩”是指相对过剩。

10、比较俄国1917年3月(俄历二月)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即二月革命)和1917年11月(俄历10月)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即十月革命)的不同点。名称 1917年3月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1917年11月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性质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无产阶级革命

革命任务 推翻沙皇统治 推翻临时政府

结果 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并继续参战 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成立一代表工人、农民的苏维埃政府,并宣布退出一战

11、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为什么会得到人民的拥护?

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用社会主义的方式来改造俄国。他们代表了广大人民的切身利益,追求的目标是为了满足工人和农民的愿望,因此得到了人民的支持。

12、十月革命的胜利有何历史意义?十月革命的胜利,不仅改变了俄国历史的发展方向,而且对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开辟了历史的新纪元,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13、十月革命胜利后,苏维埃政府颁布《土地法令》,把土地分配给农民,把银行和大企业收归国有,由工人监督企业生产;颁布《告俄国公民书》庄严宣告:“国家权力全部归苏维埃”1922年,苏维埃俄国和邻近的乌克兰、白俄罗斯等苏维埃共和国联合,成立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

14、土耳其人统治下的奥斯曼帝国曾经是一个地跨欧、亚、非的封建帝国,信奉伊斯兰教。20世纪初,土耳其沦为半殖民地,被称做“西亚病夫”。

15、土耳其凯末尔革命:目的:为了挽救民族危机,意义:赢得国家独立和自由,使土耳其迎来了历史发展的新阶段,经过:土耳其人民在凯末尔的领导下,成立新政府,发表被称为“土耳其独立宣言”的《国民公约》,与侵略军展开武装斗争。1922年,赢得国家独立和自由。

16、土耳其凯末尔改革:目的:使土耳其富强起来;内容:向西方学习,进行彻底的改革,采取各种措施,破除落后的习俗,提高民族文化水平,推动工业发展;意义:使土耳其迎来了历史发展的新阶段。

凯末尔在革命胜利后为什么说真正的工作才刚刚开始?凯末尔认为:获得国家独立是土耳其革命的第一步,接下来就是如何振兴民族经济,使土耳其走上富强之路。只有改革才能使土耳其摆脱西亚病夫的称呼,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在世界面前。

17、罗斯福新政:背景:1929年—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对美国的沉重打击;目的:为了使美国尽快摆脱困境,实现经济复兴;内容:全面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在金融、工业、农业和社会福利等方面,推行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措施;评价:罗斯福积极改革的精神,鼓舞了美国人民。随着新政的实施,美国逐渐从噩梦般的经济危机中走出来。新政中采取的措施,后来被许多资本主义国家所借鉴。

18、面对严重的失业问题,罗斯福政府采取以提供工作机会代替赈济的方法,其中最典型的是田纳西工程。

19、用最简要的语言,概括出十月革命、凯末尔改革、罗斯福新政的突出特点:

十月革命:通过武装起义取得革命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改变了俄过的历史发展方向,开辟了历史的新纪元。

凯末尔改革:向西方学习,破除落后的习俗,提高民族文化的水平,推动工业的发展,迎来了土耳其历史发展的新阶段。

罗斯福新政:为应付危机作的政策调整,减缓了经济危机对美国的经济的严重破坏,使传统的资本主义模式得到改造。

20、新文化运动:

背景:辛亥革命以后,多数中国人的精神面貌没有根本改变,孔子,作为君主统治的精神象征,仍爱到尊崇。但西方自由、平等、博爱等观念,已深深影响了一批进步的中国知识分子,特别受到青年学生的欢迎。

开始时间和标志:1915年,陈独秀创办《新青年》。

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

口号:“民主”与“科学”。(德先生和赛先生)

性质:新文化运动是中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

意义:新文化运动极大地破除了封建主义思想的束缚,形成了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促使人们加紧追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为先进的知识分子接受十月革命的影响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21、新文化运动向儒家学说猛烈开火,宣称要“打倒孔家店”。

22、在新文化运动中,胡适率先提出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他还试做白话诗,

23、《狂人日记》是鲁迅创作的第一篇白话小说。

24、如何看待儒家文化?

对待儒家文化,我们不能简单地否定或肯定,应该一分为二的加以继承——批判地继承儒家文化。

中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在巴黎和会上遭受了什么待遇?这说明了什么?

答:中国在巴黎和会上遭受了不公正待遇,要求收回德国在山东的特权等正当要求遭到无理拒绝,这说明了这次会议是一次帝国主义的分赃会议,也说明了弱国无外交。

25、五四运动:

时间:1919年5月4日

导火线:巴黎和会无理拒绝了中国的正义要求,把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让给了日本。

成果: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汝霖等人的职务,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性质:一次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意义:五四运动是中国革命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中国工人阶级从此登上了政治舞台,五四运动拉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26、思考题:五四新文化运动如何显示了中华民族的进一步觉醒?五四运动从学生罢课到工人罢工、商人罢市,从学生为先锋到工人阶级为主力,说明了什么?

答: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都是制度层面上的改良;五四新文化运动,则是对精神层面上的反思。从制度到精神,表明了中华民族的进一步觉醒。

28、当时的先进的中国人为什么要提出“走俄国人的路”?

答:走俄国人的路既是中国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先后向英法、日本学习受挫后的又一次选择,也是一战前后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各种矛盾充分暴露且继续对华实行不平等外交所导致的后果;当然也与苏俄采取了对华友好的外交政策有关。

29、使中国正在寻求救国真理的先进分子看到了“新世纪的曙光”的是俄国十月革命。

我还有,可字太多,无法复制,还想要就采取我的!(*^__^*) 嘻嘻……

标签: 毛泽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