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元古塔依旧在“忠孝名臣”数梁乔

文史通4年前历史故事头条847

  上杭梁姓源自浙江钱塘梁氏。据《梁氏族谱》记载,浙江钱塘梁氏传至三十郎生三子:长忠、次思、三念。长子忠公讳十九郎,生于浙江钱塘琉璃八角井(今杭州市区青山桥附近)。南宋理宗宝祐二年岁次甲寅间(公元1254年),忠公贸易至闽杭,爱杭山水之胜,风俗淳美,遂开基创业于杭城东门,是为闽杭梁姓始祖。从得姓始祖梁康伯算起,闽杭始祖忠公为八十二代。


  族谱记载,忠公笃行孝友,立志忠厚,轻财重义,善于交处。开基创业于杭城东门之后,娶妻郭氏,生二子:国才、国宝。长子国才任龙岩教谕,娶妻傅氏,生四子:长均惠、次均保、三均德、四均庆,即是当今闽杭梁氏天、地、人、和四大房之肇始。次子国宝,娶杨氏,生一子:均用。均用先娶林氏,又娶吕氏,生五子:仲一郎、仲二郎、仲三郎、仲四郎、仲五郎。此后,闽杭梁氏裔孙人丁兴旺,散播各地,人口甚众,主要居住在上杭白砂、湖洋、临城、南阳、官庄、茶地、泮境,武平岩前、厢店等乡镇。


  梁氏在上杭虽不算大姓,后裔却有忠孝双全的梁乔、同治辛未科状元梁耀枢等名人;上杭的一些著名人文景观还与梁氏紧密相关。


  梁乔,字迁之,号静轩,在城里人,明弘治五年(1492年)举人,弘治十五年(1502年)进士,历任绍兴知府,官至三品。1993年版《上杭县志》载,梁乔在明朝正德初授刑部主事,曾多次与同职官员共同上疏弹劾太监刘谨无果,于是单独面奏,触怒了武宗皇帝,被投入锦衣卫监狱。梁乔高声大喊“如能阻止阉官不法行为,就是死也没有可惜,哪怕入监禁坐牢”。后经保释,任绍兴知府,爱民如子,政绩斐然,深受百姓拥戴。正值壮年官场顺利时,因母亲年高体弱而辞归故里,细心侍奉母亲,20多年后,母殁哀毁成疾。后筑小楼闭门读书,从不干谒公门,淡泊不求名利,60岁病逝家中。乔公为社稷和国家利益,弹劾贪官,死都不怕可谓忠,辞官侍奉母亲可谓孝,后来皇帝下圣旨“忠孝名臣”褒奖梁乔。


  上杭城郊与中都交界处有座三层岭,上面有个塔叫三元塔,它是上杭县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和重要的历史文化景观。1984年,三元塔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上杭县志》记载,三元塔,在县南三层岭,明天启七年(1627年)巡道朱大典相地形胜,捐俸创建。朱大典,字延之,金华进士。天启六年三月,以分巡副使驻杭。在杭期间,赈灾民、捐俸银、整军容、建三元塔、筑濑溪堤、疏通沟渠,颇有政声,邑人怀德祠祀之。


  三元塔为八角形,砖木空筒式结构,高20余米,共七层,木梯相通,层层开窗,飞檐翘角,工艺精细,整座塔显得雄伟壮观。


  传说建此塔的起因与梁氏有很大的关系。据上杭官庄余坊村《梁氏族谱》记述,梁氏闽杭开基始祖梁忠改葬三层岭,当时术士论断此地属风水宝地“天子地”,会出天子。嘱附葬坟时无论丢掉什么东西都不可回头去取。偏偏葬坟回家时发现丢掉了一个簋盖,担簋人不信术士之嘱返回坟地去捡,发现簋盖上爬满了小蜈蚣,于是将簋盖拾起朝坟上摆角石上连敲三下。谁知,这一敲不得了,竟然当朝金銮殿上的金钟也当当作响,惊动了天子。皇上派高明术士查访鸣钟的原因,查访三年,最后查出来了。说是福建上杭将会出真龙天子,生龙口就是三层岭顶上。皇上立即下旨派员在三层岭龙脉穴位上造塔镇之。这便有了三元塔。


  三元塔镇住了天子地,但该塔却成为上杭的“文峰塔”。风水学认为,“凡省府州县乡村,文人不利,不发科甲者,可于甲、巽、丙、丁四字方位上,择其吉地,立一文笔尖峰,或以平地建高塔,皆为文笔峰”。三元塔在上杭县城的南部,按二十四位,正属甲或丁位。事情也巧,自从三元塔建成后,上杭文风鼎盛,科考登甲者接二连三。据统计,从明天启七年(1627年)到清上杭共考取了39位进士,243位举人。特别是清同治十年(1871)年,丁锦堂三元及第,成为福建省唯一的武状元。而梁家虽没有了天子,但十世梁应龙是明弘治戊辰(1628年)科进士,十九世梁才德为清朝进士,曾任汀州府知府。特别值得一说的是梁忠十六世梁耀枢(迁广东顺德),是同治辛未(1871年)科状元,成为梁氏忠公系杰出代表。此后,在各地梁氏宗祠都悬挂 “状元及第”的匾额,以示祖宗的荣耀。


  登上三层岭上的三元塔,上杭县城历历在目,汀江河蜿蜒三折,一城如画;南迁汉人筚路蓝缕来到了这里,从此这里成为客家人的重要祖籍地、发祥地,更成为福地乐土,演绎一个个动人神奇的故事。(县文体旅游局:丘凤青)


  编辑:钟毅康 编审:杨其先 监制:张锋育


来源:上杭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