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国景熳太子,五代十国可有太子和皇帝是兄弟的

文史通4年前历史故事头条1413

五代十国可有太子和皇帝是兄弟的

五代十国时期,南唐李璟的弟弟李景遂是皇太弟,但是没继位。

五代十国的历史事件及时间分别是什么,可否详细的说明一下?

1、洛阳兵变

洛阳兵变是发生在中国五代十国后梁时期的一场兵变。乾化二年(公元912年),朱温病重,欲立养子朱友文即位,其子朱友珪得知后,杀死朱温,秘不发丧,矫诏监国,令均王朱友贞杀友文。

后朱友珪赶赴洛阳称帝,群臣不服,均王朱友贞见状趁势起兵,与掌握重兵的杨师厚击禁军。乾化三年(公元913年)二月,朱友贞兵至洛阳,数千禁军倒戈,突入宫中。

朱友珪见大势已去,与妻子张氏一起自杀。朱友贞返回开封即皇帝位,是为梁末帝。朱梁王朝在晋军压境之际,同室操戈,逐使国力日衰,不久便为后唐取代。

2、郭威灭汉

郭威灭汉,是五代最後一个王朝後周建立的事件,发生於950年,历时1年。后汉隐帝刘承祐继位,拜郭威为枢密副使。

948年三月河中(今山西永济)的李守贞、永兴(今陕西西安)的赵思绾和陕西凤翔的王景崇相继起事,郭威成功地平定这些乱事,结果李守贞和王景崇自焚,赵思绾投降。同一时间郭威又体贴手下,因此深受自己军队的爱戴。

但后来隐帝觉得顾命大臣的权力太多,因此开始消灭这些顾命大臣。郭威正在外领兵,闻讯後立刻以「清君侧」的名号起兵。

隐帝为此於950年四月下令将开封内的郭威、柴荣和王峻的一切亲属杀尽。而愤怒的郭威於数日内就攻入开封城,刘承祐被杀。郭威的军队在开封大掠。

郭威首先表面上欢迎徐州的刘贇为后汉皇帝,自己却借攻打契丹为借口北上,而他暗地里派手下将刘贇杀死,然后又令自己的军队拥戴自己为新皇帝,并装出迫不得已的模样。在这样的状态下他仍然以「监国」之名登基,其后一个月才正式称帝。

郭威灭汉导致后汉灭亡,及五代最后的一个王朝——后周的建立。郭威灭汉也致使北汉正式代替后汉。郭威灭汉也象征五代十国踏入一个新的阶段:后周时期。后周是个比较强大的王朝,这都为未来宋朝的统一打好根基。

3、高平之战

高平之战,指的是后周显德元年(954年),北汉、契丹联军与后周在泽州高平城(今晋城高平市)一带进行的一次关键性战役,此战中,后周初战不利,柴荣冒着矢石亲临战场,终于扭转战局,此战以后周的大获全胜告终,中原王朝从此由弱转强。

高平之战是后周和北汉、契丹联军之间进行的一次关键性战役。也是五代十国时期最为重要的一次决战。

4、陈桥兵变

陈桥兵变又称陈桥驿兵变,是赵匡胤发动的取代后周,建立宋朝的兵变事件,此典故又称黄袍加身。

959年,周世宗柴荣崩,七岁的周恭帝柴宗训即位。殿前都点检、归德军节度使赵匡胤,与禁军高级将领石守信、王审琦等掌握了军权。

960年正月初一,传闻契丹联合北汉南下攻周,宰相范质等未辨真伪,急遣赵匡胤统率诸军北上御敌。周军行至陈桥驿,赵匡胤和赵普等密谋策划,发动兵变,众将以黄袍加在赵匡胤身上,拥立他为皇帝。

随后,赵匡胤率军回师开封,京城守将石守信、王审琦开城迎接赵匡胤入城,胁迫周恭帝禅位。

赵匡胤即位后,改国号为“宋”,仍定都开封。石守信、高怀德、张令铎、王审锜、张光翰、赵彦徽皆得授节度使位号。

5、白藤江之战

白藤江之战(越:Trận Bạch Đằng)指的是938年中国南汉政权与静海地区(今越南北部)军阀吴权之间的战争,因发生在白藤江而得名。

930年,南汉君主刘龑派李守鄘、梁克贞讨伐交趾,擒静海节度使曲承美而归。但不久曲氏的部将杨廷艺就驱逐了南汉军队,自称静海节度使。

937年,杨廷艺为牙将矫公羡所杀。938年,杨廷艺的女婿吴权在爱州(今清化)起兵,反对矫公羡。矫公羡见吴权势力强大,于是向南汉求救。

刘龑早已有吞并交趾的野心,趁机任命儿子刘弘操为静海节度使,封交王,以支援矫公羡的名义,率水军出兵交趾。刘岩自己则屯兵海门(今广西省博白县),为刘弘操的后应。

南汉崇文使萧益认为此节气多雨且又道路难行,劝谏刘龑暂时放慢进兵的速度,多用乡导带路。但刘龑不听,仍命令刘弘操率水军进兵,从海口(下龙湾)进入白藤江。

此时,吴权已经攻破大罗城(Cổ Loa),杀死矫公羡。在得知南汉军队到达白藤江之后,命令手下的军士砍伐树木,制造木桩,并在木桩顶端包上锋利的铁皮。吴权将这些木桩插在白藤江入海处的险要的江心里,同时在河岸一带设下伏兵。

白藤江江水因涨潮而上升,淹没了这些木桩。吴权当即命令部下率水军向南汉军挑战。南汉水军向前攻击,吴军佯败而退。刘弘操果然命令南汉军追击,到达了吴军的埋伏地点。

败退的吴军返回死战。不久以后,江水退潮,江水下面的木桩全部暴露了出来。许多南汉的大船被刺穿了底部,相继纷纷沉没,不少士兵也溺水身亡。吴权的伏兵四起,趁机驾小船袭击南汉军,与之展开白刃战。

南汉军大败,损失过半,主将刘弘操阵亡。在得知刘弘操阵亡后,南汉君主刘龑恸哭,率残部回国。

吴权击败南汉军后,在939年称王,建立吴朝,都城古螺(Cổ Loa)。从此以后,南汉不再南下攻打交趾。而越南(交趾)开始走向自主独立发展道路,至968年丁朝建立,越南(交趾)正式从中国独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洛阳兵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郭威灭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高平之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陈桥兵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白藤江之战

五代十国的名人

1、刘钧(北汉睿宗)

刘承钧性格孝顺恭谨,喜欢读书,擅长书法。后周广顺元年(951年),刘承钧的父亲刘旻登基称帝,建立北汉政权,任命其子刘承钧为太原尹。

北汉乾祐七年(954年),刘旻去世,刘承钧为辽国册封为帝之后继位,不改年号,改名刘钧。上表于辽帝时都自称“男”,辽帝下诏时,都称呼他“儿皇帝”。

刘钧继位后,勤政爱民,礼敬士大夫,任用郭无为为相,并减少南侵,因此境内还算安定。然而刘钧并不像其父事奉辽国之恭敬,以致在位后期辽国援助渐少。

刘钧于957年,改元天会。天会十二年(968年)忧郁而死,谥号“孝和”皇帝,庙号睿宗,刘钧的外甥同时也是养子的刘继恩继位。

2、景延广

景延广(892-947)五代时后晋大臣。他字航川,是陕州(今河南三门峡市)人。父亲景建,精于箭术,常对儿子说:“如果射箭不能射进铁中,那就不如不射。”所以父亲对景延广从小就要求很严,在父亲的言传身教之下,景延广的箭术也很出众,而且臂力过人,用的都是硬弓。

初仕后梁

后来,景延广和当时其他人一样也投入军队中谋求前途。他开始进的是后梁的军队,在驻守陕州的朱友诲的部队里任职,但后来朱友诲因为谋反引祸上身,景延广为了躲避灾难,就赶忙逃走了。

开始在华州将领尹皓手下做属将,不久又到了大将王彦章的部队里,在后梁和后唐黄河岸边的激战中后梁军队大败,景延广身上也几处负伤,最后逃回了后梁首都汴州。

3、朱温

唐宣宗大中六年(852年)十二月二十一日夜,朱温出生在宋州砀山县午沟里。他的父亲和祖父是学者和教师,但从未当过官。可是,他们的地位很重要,以致能和本地一个更有名望的地方官员家族通婚。

长兄朱全昱,二兄朱存,朱温排行三。由于父亲早死,家贫,其母王氏就带着他们兄弟佣食于萧县刘崇家。朱温长大成人后,不从事生产,以豪雄英勇自许,乡里人多数对他很反感,刘崇同样不喜欢他,只有刘崇的母亲善待他。

唐僖宗乾符年间,山东地区连年饥荒,成群的盗贼呼啸相聚,黄巢趁机崛起于曹州、濮州地区,饥民们自愿追随他的共有数万人之多。乾符四年(877年),朱温与二兄朱存辞别刘崇家,一起投入黄巢军中。黄巢军转战岭南时,朱存战死,朱温则因功补为队长。

4、仇士良

仇士良(781年—843年),字匡美,循州兴宁(今广东兴宁)人,唐朝宦官。宪宗、文宗时任内外五坊使,后升左神策军中尉兼左街功德使。甘露事变后,加特进、右骁卫大将军。

他乘皇帝昏庸、朋党相争之机,玩弄权术,稳步高升,从一个侍候太子的一般太监,历任监军、内外五坊使、左神策军中尉、骠骑大将军、观军容使兼统左右军、知内侍省事等要职,封楚国公,死后追赠扬州大都督。

有《内侍省监楚国公仇士良神道碑》,载其曾被赐上柱国、进封南安县开国男,食邑三百户。次年因被检举家藏武器,下诏削官爵,籍没其家。

仇士良檀权揽政20余年,一贯欺上瞒下,排斥异己,横行不法,贪酷残暴,先后杀二王、一妃、四宰相,使当时朝政变得更加昏暗和混乱。

5、段思平

段思平(893年—944年),即大理太祖,白族,大理喜睑(今喜洲)人 ,一说为剑川永旁人,大理国的缔造者、开国皇帝。

段思平家族世代为南诏武将,父段保隆为南诏布燮。后晋天福二年(937年),任通海节度使,因受大义宁国主杨干贞迫害,遂以减尔税粮半,宽尔徭役三载为号召,联合奴隶和农奴为主的起义队伍。

举行起义,攻破太和城(在今大理城北),灭杨干贞的大义宁国,建大理国,年号文德,以羊苴咩城(今大理城)为都。即位后,厉行改革,尽逐杨氏邪臣。

更易制度,损除苛令。建立了一整套封建制度,于是远近归心,咸奉约束,把南诏末朝以来分裂、战乱的局面重新统一起来。大行分封,笃信佛教,在位8年,年年建寺,铸佛万尊。逝世后由子段思英继位,谥号神圣文武皇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段思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仇士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朱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景延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刘钧

关于北汉太子刘连城在五代十国的原型

没有原型,是影视剧虚构人物。

刘连城,电视剧《倾世皇妃》男主角之一,在剧中为北汉太子,后登基为北汉国君。痴情温柔的北汉太子刘连城对楚国公主马馥雅一见倾心。

为了得到爱情,不惜设计倾覆楚国,更不惜国力与蜀国废太子孟祈佑兵戎相见,最终为自己的爱情付出生命。一生对爱痴情,至死不渝,性格复杂却至真至性。

扩展资料:

人物出处:

《倾世皇妃》是一部改编自慕容湮儿的同名小说的古装剧,林心如首次担任制片,梁辛全与林峰联合导演,林心如、严屹宽等主演,霍建华特别出演,

该剧主要讲述了五代十国时期楚国亡国公主马馥雅与蜀国大皇子孟祈佑、北汉大皇子之间的恩怨情仇。

在五代十国这个战祸连绵、杀戮成风的乱世,马馥雅身为楚国最受宠爱的公主,却是个妙手仁心,悬壶济世的医者。这个动荡的年代,所有人都在杀人,而馥雅一直在救人。

因为仁德之心她得到了北汉皇帝连城的关注,更是在大殿上一支凤舞九天让连城惊为天人,当场便要求和亲,馥雅大胆拒婚,可事情远没有结束。

就在当晚皇叔马义芳密谋造反,他亲手将匕首刺进了父皇的体内,父亲的鲜血迷溅了她的双眼,瞬间国破家亡的她立誓要复国,为父母报那血海深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刘连城

五代十国前蜀高祖王建有哪些事迹

 王建(847年—918年),字光图,许州舞阳(今河南舞阳)人,五代时期前蜀开国皇帝。王建于唐末加入忠武军,成为忠武八都的都将之一。因救护唐僖宗有功,成为神策军将领。后被排挤出朝,任利州刺史,此后不断发展势力,逐渐壮大。

  早年经历王

  建年轻时是个无赖之徒,以杀牛、偷驴、贩卖私盐为业,被乡人称为“贼王八”。 后来,王建犯罪入狱,被狱吏偷偷放走,藏匿在武当山上。武当山僧人处洪遇到王建,指点他前去投军。王建于是到忠武军从军,后逐渐升为队将。

  护驾有功

  中和元年(881年),黄巢起义军攻陷长安,唐僖宗逃往巴蜀。忠武军监军杨复光率八千兵马击退黄巢,并将部队分为八都,任命鹿晏弘、晋晖、王建、韩建、张造、李师泰、庞从等八人为都头。中和三年(883年),杨复光病逝,鹿晏弘率八都前往巴蜀迎驾,沿途扩充兵力。鹿晏弘行至兴元(今汉中)后,驱逐山南西道节度使牛丛,自称留后。中和四年(884年),唐僖宗任命鹿晏弘为山南西道节度使,王建等人皆领刺史。不久,鹿晏弘率部东归,而王建则与晋晖、韩建、张造、李师泰四人入蜀,面见唐僖宗,被十军观军容使田令孜收为养子。唐僖宗将五人的部队并入田令孜麾下,赐号“随驾五都”。光启元年(885年),唐僖宗返回长安,命王建等人统领神策军,宿卫宫中。不久,河中节度使王重荣因与田令孜争盐池,联合河东军进犯长安,唐僖宗逃往凤翔(今陕西凤翔)。光启二年(886年),唐僖宗又逃往兴元。王建被任命为清道使,并负责保护玉玺。逃亡途中,山中栈道被烧毁,王建拉着僖宗的马,冒着烟火突围而出。在休息时,唐僖宗枕着王建的腿睡着了,睡醒后,又将自己的御衣赐给王建。

五代十国时期的名人有哪些?

1、韦庄(约836年- 约910年),字端己,汉族,长安杜陵(今中国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晚唐诗人、词人,五代时前蜀宰相。文昌右相韦待价七世孙、苏州刺史韦应物四世孙。

韦庄工诗,与温庭筠同为“花间派”代表作家,并称“温韦”。其诗多以伤时、感旧、离情、怀古为主题;其律诗圆稳整赡、音调浏亮,绝句情致深婉、包蕴丰厚,发人深思;其词多写自身的生活体验和上层社会之冶游享乐生活及离情别绪,善用白描手法,词风清丽 。

所著长诗《秦妇吟》反映战乱中妇女的不幸遭遇,在当时颇负盛名,与《孔雀东南飞》、《木兰诗》并称“乐府三绝”。有《浣花集》十卷,后人又辑其词作为《浣花词》。《全唐诗》录其诗三百一十六首。

2、欧阳炯(896-971)益州(今四川成都人),在后蜀任职为中书舍人。据《宣和画谱》载,他事孟昶时历任翰林学士、门下侍郎同平章事,随孟昶降宋后,授为散骑常侍,工诗文,特别长于词,又善长笛,是花间派重要作家。

欧阳炯(896-971),益州华阳(今属四川成都市)人。他生于唐末,一生经历了整个五代时期。在前蜀,仕至中书舍人,国亡入洛为后唐秦州从事。后蜀开国,拜中书舍人、翰林学士承旨,六十六岁时官至宰相。

广政二十八年(965)后蜀亡国,入宋为翰林学士、左散骑常侍,以本官分司西京卒,时年七十六岁。欧阳炯性情坦率放诞,生活俭素自守。他颇多才艺,精音律,通绘画,能文善诗,尤工小词。今存文两篇,见《全唐文》、《唐文拾遗》。诗五首,见《全唐诗》、《全唐诗外编》、《全唐诗续拾》。词四十七首,见《花问集》、《尊前集》。

3、冯延巳 (903年—960年),又作冯延己、冯延嗣,字正中,五代江都府(今江苏省扬州市)人。五代十国时南唐著名词人、大臣,仕于南唐烈祖、中主二朝,三度入相,官终太子太傅,卒谥忠肃。他的词多写闲情逸致,文人的气息很浓,对北宋初期的词人有比较大的影响。宋初《钓矶立谈》评其“学问渊博,文章颖发,辩说纵横”,有词集《阳春集》传世。

冯延巳的词集名《阳春录》,有的题作《阳春集》,北宋时就有传本,但宋代的本子早就失传。现存最早的本子,是明人吴讷的《唐宋名贤百家词》抄本,清代抄刻本也有不少。但各本收词不尽相同,有的收有伪作。中华书局1999年出版的曾昭岷、曹济平、王兆鹏和刘尊明编著的《全唐五代词》,收录冯延巳词112首。

4、李璟(916-961年8月12日),即南唐元宗,初名景通,曾更名瑶,字伯玉。徐州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烈祖李昪长子,五代十国时期南唐第二位皇帝,于943年嗣位。后因受到后周威胁,削去帝号,改称国主,史称南唐中主。

李璟秉性庸懦,爱好文学,比较喜欢阿谀奉承。“时时作为歌诗,皆出入风骚”,具有较高的文学艺术修养。经常与其宠臣如韩熙载、冯延巳等饮宴赋诗,于是适用于歌筵舞榭的词,便在南唐获得了发展的机会。

他的词,感情真挚,风格清新,语言不事雕琢,对南唐词坛产生过一定的影响。存词五首,其中《南唐二主词》收四首,《草堂诗余》收一首。他的诗词十分有名气,书法也很不错。其中他的“小楼吹彻玉笙寒”是流芳千古的名句。

5、李煜(937年8月15日―978年8月13日),南唐元宗(即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生于金陵(今江苏南京),祖籍彭城(今江苏徐州铜山区),南唐最后一位国君。

李煜精书法、工绘画、通音律,诗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李煜的词,继承了晚唐以来温庭筠、韦庄等花间派词人的传统,又受李璟、冯延巳等的影响,语言明快、形象生动、用情真挚,风格鲜明,其亡国后词作更是题材广阔,含意深沉,在晚唐五代词中别树一帜,对后世词坛影响深远。

李煜多才多艺,工书善画,能诗擅词,通音晓律,尤以词的成就为最大。李煜的词,存世共有三十余首,在内容上,可以亡国降宋为界分为前后两期:

前期词主要反映宫廷生活和男女情爱,风格绮丽柔靡,虽不脱花间派习气,但在人物、场景的描写上较花间词人有较大的艺术概括力量,在部分词里也流露出了沉重的哀愁(如《清平乐·别来春半》);后期词反映亡国之痛,哀婉凄凉,意境深远,极富艺术感染力。

6、顾闳中(910~980),江南人,五代十国中南唐人物画家,曾任南唐画院待诏,用笔圆劲,间以方笔转折,设色浓丽,擅描摹人物神情意态,与周文矩齐名,唯一传世作品为《韩熙载夜宴图》。

《韩熙载夜宴图》描绘了官员韩熙载家设夜宴载歌行乐的场面。据《宣和画谱》卷七记载,此画是顾闳中奉后主之命,与周文矩、高太冲潜入韩熙载的府第,窥其放浪的夜生活,仅凭目识心记,所绘成。

此画绘写的就是一次完整的韩府夜宴过程,即琵琶演奏、观舞、宴间休息、清吹、欢送宾客五段场景。整幅作品线条遒劲流畅,工整精细,构图富有想象力。 作品造型准确精微,线条工细流畅,色彩绚丽清雅。不同物象的笔墨运用又富有变化,尤其敷色更见丰富、和谐,仕女的素妆艳服与男宾的青黑色衣衫形成鲜明对照。

五代十国为啥是那么多电影的背景?

因为五代十国是历史上的乱世时期,一般拍电影、写小说都喜欢用乱世做背景。

十国

唐朝灭亡之后,中国历史再一次进入了大割据时代。在北方广大地区,军阀混战的结果是先后出现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五个较强大的王朝。与此同时,南方各地又陆续并存过九个较小的割据政权,即:吴、南唐、吴越、楚、前蜀、后蜀、南汉、南平及闽等九国;北方河东地区则有北汉势力。史称:“五代十国”。后唐末年,石敬瑭将燕云十六州献给契丹,对中原北部边防造成极大的威胁。

五代十国时期,大小统治者激烈角逐,兵燹不断,社会经济、文化受到颇大影响。但在周世宗时,采取了许多改革措施,发动了北伐战争,为北宋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十国

吴 南唐 吴越 楚 北汉

南汉 前蜀 后蜀 南平(荆南) 闽

吴国(902~937)是五代时十国之一。杨行密所建。

唐昭宗景福元年(892)杨行密为唐淮南节度使,据扬州。天复二年(902)受封为吴王。建都广陵(即扬州),称江都府。杨行密注意招集流亡,奖励农桑,使江淮一带社会经济有所恢复。

吴最强盛时,有今江苏、安徽、江西和湖北等省的一部分。唐天佑二年(905)杨行密死,其子杨渥继位,大权旁落。吴天祚三年(937)为南唐所灭。吴共历4主,36年。

南唐

五代十国之一。李昪所建。都金陵(今江苏南京),称江宁府。盛时疆域三十五州,约为今江西全省及安徽、江苏、福建、湖北等省的一部分。历三主,前后约三十九年。

吴自杨隆演嗣位后,大将徐温独掌大权。后梁贞明四年 (918)起,徐温养子徐知诰开始掌管杨氏政权,他进用人才,作了一些改革,收取人心,有步骤地取代杨氏。吴天祚三年(937)徐知诰废吴帝杨溥,自称皇帝,国号大齐,年号昪元。次年,改姓名为李昪,改国号为唐,史称南唐(见南唐前主李昪)。

李昪即位后,继续保境安民,不轻用兵。在相对安定的条件下,社会生产有所发展。商人以茶、丝与中原交换羊、马,又经海上与契丹贸易。与同时割据诸国相比,南唐地大力强;由于兴科举、建学校,文化也比别国昌盛。昪元七年 (943)李昪死,子李景(初名景通)继位,改名李燝(916~961),有保大、中兴、交泰三个年号。保大三年 (945),南唐乘闽内乱,出兵灭闽,俘王延政。当时,吴越出兵与南唐争地,战争的结局是:南唐得建(今福建建瓯)、汀(今福建长汀)、漳(今属福建)三州;吴越得福州(今属福建);闽旧将留从效得泉州,南唐授留从效为清源军节度使,承认其割据。保大九年,南唐乘楚内乱,派兵灭楚,马希崇降。但不久,楚国故地为周行逢所据,南唐未能巩固所占之楚地。 “都省坊”铜镜南唐保大十一年(953)

保大十三年至交泰元年(955~958),后周连续进攻南唐,李献江以北、淮以南十四州,对后周称臣,去年号,后迁都洪州,称南昌(今属江西)府,自此国力低落。

宋建隆二年(961)李死,子李煜(初名从嘉,937~ 978)继位,复都金陵。李煜善文词,工书画,知音律,但政治上昏庸。开宝八年十一月二十七日(976年1月1日), 宋军攻陷金陵,李煜被俘,南唐亡。

吴越国

吴越国(907年-978年)是五代十国时期的十国之一,由钱镠所建。都城为杭州。强盛时拥有十三州疆域,约为现今浙江全省、江苏东南部和福建东北部。吴越国共有五位君主。

吴越国的历代君主

太祖武肃王・钱缪,(字具美 852年-932年 在位907年-932年)

世宗文穆王・钱元瓘(字明宝 887年-941年 在位932年-941年)

忠献王・钱佐(字符佑 928年-947年 在位941年-947年)

忠逊王・钱倧(字隆道 929年?-971年 在位947年)

忠懿王・钱俶(字文徳 929年-988年 在位948年-978年)

吴越国的建立与灭亡

吴越国为五代十国时期十国之一。其创建人钱镠为杭州人,少时无赖,曾以贩盐为盗;后应募为兵,渐由偏将而升掌一州之兵。他在翦除刘汉宏、薛朗、董昌等势力的过程中,占有了两浙之地。唐昭宗天复二年(九○二年),封其为越王。九○四年,改封吴王。及朱温建梁,始封其为吴越王。吴越地域狭小,极盛时,只辖有杭、越、湖、苏、秀、婺、睦、衢、台、温、处、明、福十三州;另又设有镇海、镇东、中吴、宣德、武胜、彰武等节镇。由于地狭兵少,实力不足,因此吴越一直以效忠于中原王朝为主要军略。在唐亡之前,钱镠忠于唐朝;在朱温篡唐建梁以后,他又效忠于后梁,由是亦从后梁得到了吴越国王、诸道兵马都元帅的头衔。后唐灭梁以后,钱镠又向后唐上表称臣,不仅得到了吴越国王、天下兵马都元帅的头衔,而且还得到了玉册金印,以示恩宠。凭此,吴越便有效地防御了周边割据势力对吴越国的侵扰。时钱镠一面向中朝称臣,一面则自为小朝廷;其府署不仅称朝廷、僚属称臣,而且还自立年号,共有天宝、宝大、宝正等三个年号,直到其子钱元瓘继位,才改用中朝年号。同时,他还自行与新罗、渤海等国往来,又给他们行制册、加封爵,俨然中朝一皇帝。虽然如此,钱镠勤于政事,了解民间疾苦,如筑捍海塘等水利工程,就颇得民心。九三二年,钱镠以八十一岁高龄去世,子元瓘嗣,勤政仍有其父之风。公元九四一年,元瓘死,子弘佐、弘倧先后嗣位。九四七年,吴越将胡进思废其主倧,以其主弟钱弘俶嗣位。九七八年,钱俶(因避宋讳,去弘俶之“弘”字)上版籍于宋,吴越亡。从公元八九三年钱镠为镇海节度使算起,至灭亡前后存八十六年。

楚国,五代十国时期的十国之一,湖南历史上唯一以湖南为中心建立的王朝,史称马楚,又称南楚、马楚国、马楚政权,长沙为王都。楚国创始人马殷,许州鄢陵(今河南鄢陵)人。楚全盛时,辖域包括潭、衡、永、道、郴、邵、岳、朗、澧、辰、溆、连、昭、宜、全、桂、梧、贺、蒙、富、严、柳、象、容共24州,下设武安、武平、静江等5个节镇,即今湖南全境和广西大部、贵州东部和广东北部。楚自896年马殷任命节度使到951年楚国灭亡,共存世56年,在湖南历史上产生重要影响。通过战争,消灭了湖南境内割据势力,实现了湖南的统一。马殷政权时期,政治上采取“上奉天子、下抚士民”、内靖乱军、外御强藩等政策,使百姓获得了一个相对安定的环境。经济上,采取兴修水利、奖励农桑、发展茶业、提倡纺织、通商中原等措施,使社会经济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历史

896年,唐朝朝廷任马殷为武安军节度使,奠定了他在湖南立足的根基。

907年,后梁封马殷为楚王。

927年,后唐天成二年,正式册封马殷为楚国王,楚国正式成立。马殷仿效朝廷体制,改潭州为长沙府,作为国都,并在长沙城内修宫殿,置百官,建立了一个名符其实的独立王国,成为五代时期10个封建割据国家之一。

930年马殷死,马殷次子马希声继位。

932年马希声死,马殷子马希范继位。

947年马希范死,马希广继位。

950年马希萼攻打长沙,马希广兵败被杀。于是马希萼自立楚王。

951年11月,南唐图乘马楚内乱,派大将边镐率军进入楚国,占领长沙,楚灭亡。南唐还未站稳脚跟,马殷旧将刘言又起兵击败了南唐军,继续据有湖南。947年到951年的这段争夺王位的战争,被称为众驹争槽。

952年,王逵杀刘言控制湖南。

955年,部将潘叔嗣又杀了王逵;潭州军府事周行逢又进军朗州杀了潘叔嗣,湖南全境遂为周行逢所控制。

962年,行逢死,子周保权继位,手下大将张文表起兵反叛。经过恶战,周保权杀了张文表。此时赵匡胤已发动陈桥兵变即帝位,趁机挥军南下攻占潭州。

963年,湖南完全并入宋的版图。

楚之重商政策

据史料记载,马殷“土宇既广,乃养士息民”,由于政治上采取上奉天子、下抚士民的保境息民政策,同时奉行奖励农桑、发展茶叶、倡导纺织、重视商业贸易。马楚利用湖南地处南方各政权中心的地理优势,大力发展与中原和周边的商业贸易,采取免收关税,鼓励进出口贸易,招徕各国商人。《十国春秋·楚武穆王世家》载:“是时王关市无征,四方商旅闻风辐。”

茶税为当时楚国主要税收来源,因此政府每年税收“凡百万计”。为促进茶叶的生产与贸易,马楚政权采取“令民自造茶”、“听民售茶北客”的宽松政策,让百姓自己制造茶叶“以通商旅”。同时,马楚政权全国各地设置商业货栈(回图务),组织商人收购茶叶(茶商号“八床主人”),销往中原地区的商人,换回战马和丝织品。

由于马楚政权重商政策,那时的潭州已成为南方最大的茶市,城市化水平有了较大的发展。当时手工业和矿冶业也比较发达,其时采取“命民输税者皆以帛代钱”后“民间机抒大盛”,长沙棉纺业也始于马楚时期,其时楚地已种棉,故有胡三省之“木棉,今南方多有焉。于春中作畦种之,至夏秋之交结实,至秋丰其实之外皮四裂,中踊出自如绵。土人取而纺之,织之以布,细密厚暖,宜以御冬。”矿冶业方面,楚时潭州境内丹砂矿的开采风行一时,据说州的东境山崩,“涌出丹砂,委积如丘陵”,主要用于作为涂料之用,楚王马希范丹砂涂壁,“凡用数十万斤”。

铸造钱币

为了发展商业,马殷采纳大臣高郁的建议,铸造铅、铁钱币在境内流通。由于铅铁钱币笨重,携带不便,商旅出境外贸易,大都“无所用钱”,往往在楚就地购买大量产品销往各地,这样楚地境内生产的产品通过“易天下百货”,楚而变得富饶。当时楚国茶叶为与周边的主要贸易产品。

君主列表

五代十国之楚国君主(907年-951年,沿用后唐年号)

顺序 谥号 姓名 统治时间

无 文肃王 马筠 无

无 庄穆王 马正 无

无 景庄王 马元丰 无

1 武穆王 马殷 897年4月~930年11月

2 衡阳王 马希声 930年11月~932年7月

3 文昭王 马希范 932年8月~947年5月

4 废王 马希广 947年5月~950年12月[1]

5 恭孝王 马希萼 950年12月~951年9月

6 无 马希崇 951年9月~10月

备注:楚国之建立者马殷实际自897年开始地方割据

注释[1]:马希广于后汉乾佑三年(950年)十二月十二日被马希萼所擒,合阳历951年1月22日,两日后,马希萼登楚王位。

楚国灭亡后的武平节度使

姓名 在位时间

刘言 951年—953年

王逵 953年—956年

周行逢 956年—962年

周保权 962年—963年

北汉

五代时十国之一。一称东汉。刘崇所建。都晋阳(今山西太原南),称太原府。盛时疆域十二州(一作十州),约为今山西省中部和北部。历四主,共二十九年。

刘崇(895~954)先世为沙陀部人。他是后汉高祖刘知远的弟弟。后汉隐帝时,刘崇官至河东节度使、太原尹。隐帝年少,大臣专权,刘崇见后汉政权不巩固,便在军事和财政上作了准备。乾□三年(950)十一月,枢密使郭威于邺都(今河北大名东北)起兵。十一月二十一日(951年1月1日),隐帝兵败为人所杀。郭威迎立刘崇子□。广顺元年(951)正月,郭威称帝,改国号为周,史称后周,杀刘□。刘崇即据河东十二州称帝,改名□,仍用后汉乾□年号(直到刘□次子承钧嗣位三年后,始改乾□十年为天会元年,957),国号汉,史称北汉或东汉。北汉是十国中唯一在北方之国。

北汉地瘠民贫,国力微弱。刘崇结辽为援,奉辽帝为叔皇帝。北汉曾联合辽兵,两度进攻后周,但先败于晋州(今山西临汾);乾□七年又败于高平(今属山西),后周世宗柴荣乘胜进围太原达月余。后周兵退后,刘崇卒。其子承钧(后改名刘钧,926~968)继立,奉辽帝为父皇帝。此后,后周、北宋频频向北汉进攻。北汉势蹙,屡靠辽兵增援才得以幸存。

河东十二州之地,盛唐时有二十七万九千一百余户。北汉建立后,战事频繁,兵役繁重,统治者强征十七岁以上男子为兵;又滥征赋税以输贡辽,人民被迫逃亡以避战乱和苛敛。北汉亡时,在籍仅三万五千二百余户,为盛唐时的八分之一。

太平兴国四年(北汉广运六年,979),宋太宗赵□ 率军亲征北汉。宋军先击溃辽援军,而后猛攻太原,北汉主刘继元(?~992)被迫出降,北汉亡。

南汉

五代时十国之一。曾称大越国。刘隐、刘岩兄弟所建。都广州番禺(今广东广州),称兴王府;盛时疆域有六十州,约为今广东、广西两省及云南的一部分。历五主,共六十七年。

刘隐(874~911)原籍上蔡(今属河南),一云彭城(今江苏徐州)人,迁居泉州。父刘谦,唐末为封州(今广西梧州东南)刺史,拥有上万人的军队和成百的战舰。乾宁元年(894)刘谦卒,不久,刘隐继任封州刺史。天□ 二年(905),唐任刘隐为清海军(岭南东道)节度使。后梁开平元年(907)朱温封刘隐为大彭郡王;三年,改封南平王;四年,又进封南海王。

唐末,岭南士人云集,有的是为了避战乱,有的是被流放岭南的名臣后裔,还有因战乱阻隔不得北返的任满地方官。刘隐收用这三类士人为辅佐。他遣其弟刘岩 (889~942)率兵平定岭南东西两道诸割据势力,控制了岭南;西与楚争容桂之地,攻占了容、邕两管(今广西西部、南部及广东部分地区)。乾化元年 (911)刘隐卒。刘岩继立,先后改名为陟、龚、□。后梁贞明三年(917) 刘岩称帝于番禺,国号大越,次年改为汉,史称南汉。刘岩有乾亨、白龙、大有三个年号。大有十五年 (942)刘岩卒,年五十四。其子刘玢(原名洪度,920~943)嗣位,年号光天。次年,玢弟刘晟(原名洪熙,920~958)杀玢自立,有应乾、乾和两个年号。乾和六年(948)刘晟乘楚国内乱,派兵攻楚,至九年,得楚十余州。十六年 (958),刘晟卒,年三十九。其子刘□(原名继兴,942~ 980)嗣位,年号大宝。

刘岩在位时依靠士人治政,尽任士人为诸州刺史,还通过科举,每年录用进士、明经十余人为官,避免了武职官据地称雄之患。但刘岩及其继任者均为荒淫残暴之君,广聚珠宝珍玩,大兴土木。刘岩造昭阳殿时,以金为顶,以银铺地,还耗费大量珍珠、水晶、琥珀作装饰。为了课敛重赋并镇压人民的反抗,南汉统治者滥用酷刑,民众不堪其苦。光天元年(942)七月,刘岩死后不久,博罗(今属广东)人张遇贤在循州(今广东龙川西南)揭竿而起,自称“中天八国王”,年号永乐。起义军多次打败南汉官军,并自岭南向北挺进到南唐的虔州(今江西赣州),以白云洞为根据地,拥众十余万人。次年,因敌我力量悬殊及叛徒出卖,被南唐军所镇压。

刘□即位后,宦官垄断了大权,朝政更加腐败。宋开宝四年(即南汉大宝十四年,971),宋兵攻占广州,刘 □降,南汉亡。

前蜀

五代时十国之一。王建所建。都成都(今属四川)。盛时疆域约为今四川大部、甘肃东南部、陕西南部、湖北西部。历二主,共三十五年。

王建原为唐忠武军将领, 后入为禁军, 光启二年 (886),出为壁州(今四川通江)刺史。大顺二年(891) 攻占成都,据西川。乾宁四年(897),占有东川梓(今四川三台)、渝(今四川重庆)诸州,遂有全蜀之地。天复二年(902)取山南西道(今陕西汉中)。三年,唐封王建为蜀王。后梁开平元年(蜀仍称天复七年,907)王建称帝,国号蜀,史称前蜀。前蜀永平五年(915),王建又取秦(今甘肃秦安北)、凤(今陕西凤县东)、成(今甘肃成县)、阶(今甘肃康县)四州,扩境至大散关。天汉元年(917),王建改国号为汉。次年,复号为蜀(见前蜀高祖王建)。

唐末大乱,不少世族、文人投奔蜀土,王建多加录用,有的被任为宰相,但实权常由宦官和王建养子掌握,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尖锐,有时互相厮杀。永平三年,太子元膺便在一场斗争中被杀。光天元年 (918),王建死,子王衍(899~926)继位。

前蜀建立后,很少有大规模战争,社会生产基本上能正常进行,但王建统治时赋税已很繁重。王衍奢侈荒淫,营建宫殿,巡游诸郡,耗费大量财力,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太后、太妃卖官鬻爵,臣僚也贿赂成风,政治十分腐朽。同光三年 (925),后唐庄宗李存□发兵攻蜀,王衍降,前蜀亡。后来,王衍被送赴洛阳,中途被杀。

后蜀

五代时十国之一。孟知祥所建。都成都(今属四川)。盛时疆域约为今四川大部、甘肃东南部、陕西南部、湖北西部。历二主,共四十年。

同光三年(925)后唐灭前蜀,以孟知祥(874~934)为西川节度使。次年正月,孟知祥入成都,整顿吏治,减少苛税,境内渐安。长兴三年(932),知祥杀东川节度使董璋,得东川地。四年,封为蜀王。后唐闵帝应顺元年 (934)知祥称帝,年号明德,国号蜀,史称后蜀。同年,孟知祥死,子孟昶(919~965)继位,仍用明德年号,明德五年(938)改元广政。

契丹灭后晋时,秦(今甘肃秦安北)、成(今甘肃成县)、阶(今甘肃武都东)三州附后蜀。后蜀又攻取凤州(今陕西凤县东),疆士遂与前蜀相同。广政十八年(后周显德二年,955),秦、阶、成、凤四州又为后周攻占。北宋乾德三年(965)发兵攻蜀,孟昶降,后蜀亡。同年,孟昶卒。

蜀地富庶,在孟知祥、孟昶统治时期,境内很少发生战争,社会经济有所发展。后蜀与南唐同为五代时期经济文化较发达的区域。后蜀宰相毋昭裔与赵崇祚辑唐、五代词五百首为《花间集》,对后世影响很大。毋昭裔还曾出私财百万营学馆,并奏请雕版刻印“九经”,蜀主从之,“由是蜀中文学复盛”。当时节度使往往兼领禁军,住在成都。孟昶嗣立后,命文臣出任这些地区的知节度事,这一措施,开宋代削弱藩镇的先例。

荆南国

荆南又称南平、北楚,五代时十国之一。高季兴所建。

后梁开平元年公元907年高季兴任荆南节度使。当时荆南所辖的10州为邻道侵夺,只有江陵一城。高季兴到任后,招集流亡,民渐复业,又收用一些文武官作辅佐,暗中准备割据。后唐同光二年公元924年受后唐封为南平王,史称荆南或南平。后唐灭前蜀以后,高季兴得到了归、峡二州。他本欲夺取夔、忠、万等州,终不敌后唐而作罢。

荆南虽地狭兵弱,但却是南北的交通要冲。其时南汉、闽、楚皆向后梁称臣,而每年贡奉均假道于荆南;因此高季兴便邀留使者,劫其财物。至南汉、闽、楚各称帝后,高氏对南北称帝诸国,一概上表称臣,以获取赏赐和维持商贸往来,由是被诸国视为“高赖子”。公元929年,高季兴死,后唐明宗追封他为楚王,故南平又称北楚。据有今湖北江陵、公安一带,建都荆州(今湖北江陵)。其子高从诲继立,后经高保融、高保勖,直到第五主高继冲,于宋太祖建隆四年公元963年纳地归降。

由高季兴公元907年担任节度使至荆南公元963年亡国,前后历五十七年。

闽国

闽国是五代时十国之一。王审知所建。

唐昭宗景福二年(893年)王潮、王审知兄弟攻占福州,并逐渐据有福建全地。王潮被唐政府授职为福建观察使,不久升为威武军节度使。乾宁四年十二月(阳历为898年1月)王潮死,其弟审知受封为琅琊王。后梁太祖开平三年(909年),王审知受后梁封为闽王。王审知称臣中原,交好邻国,提倡节俭,减轻赋役,以保境息民为立国方针,他还建立学校,奖励通商。在他在位期间,闽地的经济、文化都得以迅速发展。后唐长兴四年(933年)审知子王延钧称帝,建都长乐(今福建福州),国号闽,年号龙启。延钧弟王延政于943年在建州(福建建瓯)称帝,国号殷,年号天德。天德三年(945年)王延政复国号为闽。不久,闽即为南唐所灭。闽共历6主37年。

五代十国大事年表及介绍

907(唐哀帝天佑四年、后梁太祖开平元年)

朱温逼唐哀帝禅位,称帝,建立后梁,定都开封,封割据湖南的马殷为楚王,封割据两淅的钱镠为吴越王,封割据荆南的高季兴为荆南节度使。

王建在四川称帝,国号蜀,史称前蜀。

卢龙镇内变,刘守光自称节度使,囚其父刘仁恭。

5月,后梁康怀贞攻晋潞州,晋将李嗣昭死守潞州,梁军久攻不克。

908(天佑五年、后梁太祖开平二年、吴越太祖天宝元年、前蜀高祖武成元年)

割据河东的晋王李克用死,其子李存勖继位称晋王。

晋军自晋阳南下援救潞州,在上党大破梁军。

909(天佑六年、后梁太祖开平三年、吴越太祖天宝二年、前蜀高祖武成二年)

1月,后梁迁都洛阳。

6月,忠武节度使刘知俊据同州反梁,归附岐王李茂贞,后梁太祖朱温派杨师厚、刘鄩击败刘知俊,刘知俊逃至岐国。

抚州刺史危全讽割据抚、信、袁、吉四州,并派兵进攻吴国洪州,被吴军击败,吴军乘胜追击,俘虏危全讽,吴国尽占江西。

910(天佑七年、后梁太祖开平四年、吴越太祖天宝三年、前蜀高祖武成三年)

后梁借口助赵抗燕,派兵进占深、冀二州,赵王王镕向晋求救。

晋军南下援赵,晋将周德威率军在柏乡大破后梁王景仁军。

911(天佑八年、后梁太祖乾化元年、吴越太祖天宝四年、前蜀高祖永平元年)

7月,歧军攻蜀,败前蜀军于青泥岭,前蜀派兵增援,在明珠曲大破歧军,后连败歧军于斜谷、金牛、黄牛川,歧军被迫撤退。

912(天佑九年、后梁太祖乾化二年、吴越太祖天宝五年、前蜀高祖永平二年)

1月,晋王李存勖派周德威出飞狐口援救易、定二州,晋军入歧沟关,攻克涿州,直指幽州。

3月,后梁攻晋,以牵制在幽州作战的晋军,被晋将李存审击败。

5月,晋军击败困守幽州的燕军。

6月,朱友珪杀后梁太祖朱温自立。

913(天佑十年、后梁郢王凤历元年、后梁末帝乾化三年、吴越太祖天宝六年、前蜀高祖永平三年)

2月,后梁朱友贞杀朱友珪,即位为后梁末帝。

9月,吴越王钱镠派其子钱传瓘进攻吴国常州,被吴国大将徐温大破于无锡。

11月,晋军攻破幽州,俘虏刘守光,燕亡。

11月,后梁大将王景仁进攻吴国庐、寿二州,被吴国镇海节度使徐温击败于霍邱。

914(天佑十一年、后梁末帝乾化四年、吴越太祖天宝七年、前蜀高祖永平四年)

耶律阿保机平定契丹内乱。

1月,荆南主高季昌进攻前蜀夔州,被蜀将王成先击败。

11月,南诏进攻前蜀黎州,被蜀军击败。

12月,前蜀军连败南诏军于武侯岭和大渡河。

915(天佑十二年、后梁末帝贞明元年、吴越太祖天宝八年、前蜀高祖永平五年)

耶律阿保机设计杀死反对他的酋长,确保其汗位。

916(天佑十三年、契丹太祖神册元年、后梁末帝贞明二年、吴越太祖天宝九年、前蜀高祖通正元年)

耶律阿保机称帝,国号契丹,年号神州,封述律平为后,耶律倍为皇太子。

契丹进犯幽州,被晋军击退。

917(天佑十四年、契丹太祖神册二年、后梁末帝贞明三年、吴越太祖天宝十年、前蜀高祖天汉元年、南汉高祖乾亨元年)

契丹进攻幽州,围城200余天,晋王李存勖派大将李嗣源率军前往救援,大败契丹军,斩首万计。

7月,刘岩称帝,国号大越,建元乾亨。

11月,晋军渡黄河南下进攻后梁,攻克杨刘城,俘虏梁将安彦之。

918(天佑十五年、契丹太祖神册三年、后梁末帝贞明四年、吴越太祖天宝十一年、前蜀高祖光天元年、南汉高祖乾亨二年)

6月,前蜀主王建死,其子王衍继位。

7月,晋王李存勖率军屯于魏州,与后梁军贺环、谢彦章部对峙。

11月,吴军攻克虔州,俘虏割据虔州的谭全播。

11月,越主刘岩改国号为汉,史称南汉。

12月,晋军在胡柳坡大破后梁军,晋将周德威阵亡,晋军乘胜攻克濮阳。

919(天佑十六年、契丹太祖神册四年、后梁末帝贞明五年、吴宣帝武义元年、吴越太祖天宝十二年、前蜀顺正公乾德元年、南汉高祖乾亨三年)

4月,吴越钱传瓘攻吴,在狼山口击败吴将彭彦章。

7月,吴将徐温在海门大破吴越军。

920(天佑十七年、契丹太祖神册五年、后梁末帝贞明六年、吴宣帝武义二年、吴越太祖天宝十三年、前蜀顺正公乾德二年、南汉高祖乾亨四年)

8月,梁将刘鄩围朱友谦于同州,朱友谦向晋求救,晋将李存审南下救援同州,大破梁军。

921(天佑十八年、契丹太祖神册六年、后梁末帝龙德元年、吴睿帝顺义元年、吴越太祖天宝十四年、前蜀顺正公乾德三年、南汉高祖乾亨五年)

赵将张文礼杀赵王王镕自立,晋王派阎宝攻赵,晋军攻克赵、深二州,进围镇州。

922(天佑十九年、契丹太祖天赞元年、后梁末帝龙德二年、吴睿帝顺义二年、吴越太祖天宝十五年、前蜀顺正公乾德四年、南汉高祖乾亨六年)

1月,晋王李存勖率军北上,在新乐大破契丹军,再败契丹军于望都,契丹军北退。

4月,晋将李嗣昭进攻镇州,阵亡。

5月,晋将李存进进攻镇州,击败守军,阵亡。

晋将李存审攻克镇州。

8月,梁将段凝袭破晋卫州,乘胜连克共城、新乡。

923(天佑二十年、契丹太祖天赞二年、后梁末帝龙德三年、后唐庄宗同光元年、吴睿帝顺义三年、吴越太祖天宝十六年、前蜀顺正公乾德五年、南汉高祖乾亨七年)

4月,晋王李存勖在魏州称帝,即后唐庄宗,建元同光,建立后唐(923——936)。

4月,唐将李嗣源攻克郓州。

5月,梁将王彦章、段凝进攻杨刘。

6月,后唐庄宗率军南下,击败梁军,梁军退守德胜,梁将王彦章进攻郓州。

9月,唐将李嗣源击败梁军王彦章部。

10月2日,唐军攻克中都,俘虏梁将王彦章。

10月3日,唐将李嗣源率军夜袭梁都大梁,后梁末帝朱友贞自杀,唐军攻占大梁,后梁灭亡。

924(后唐庄宗同光二年、契丹太祖天赞三年、吴睿帝顺义四年、吴越太祖宝大元年、前蜀顺正公干德六年、南汉高祖乾亨八年)

契丹征服漠北。

1月,契丹攻扰幽州,后唐大将李嗣源率兵援救,击退契丹军。

8月,契丹军攻扰后唐幽州、易州、定州。

11月,契丹军攻扰后唐蔚州、岚州。

925(后唐庄宗同光三年、契丹太祖天赞四年、吴睿帝顺义五年、吴越太祖宝大二年、前蜀顺正公咸康元年、南汉高祖白龙元年)

9月,后唐庄宗派魏王李继岌、郭崇韬、李绍琛率军伐蜀,攻克威武城,蜀将王承捷以凤、兴、文、扶四州降唐。

唐将李绍琛率军连克绵州、鹿头关和汉州,直逼成都,蜀王王衍出降,前蜀灭亡。

926(后唐明宗天成元年、契丹太祖天显元年、吴睿帝顺义六年、吴越太祖宝正元年、南汉高祖白龙二年)

2月,辽灭渤海国。

2月,后唐内乱,唐将赵在礼率叛军攻克邺都,唐将李绍崇招抚失败,退回澶州,后唐庄宗派李嗣源率军征讨。

3月,李嗣源在邺都招兵,派石敬塘率兵向大梁进军,后唐庄宗率军自洛阳东进,至万胜镇,得知大梁失守,乃回兵洛阳。

4月,后唐发生兵变,后唐庄宗中流矢身亡,李嗣源入洛阳,称帝,即后唐明宗。

李绍琛反唐,被唐将任圜、董璋、李延厚、李仁罕平定。

927(后唐明宗天成二年、契丹太祖天显二年、吴睿帝干贞元年、吴越太祖宝正二年、南汉高祖白龙三年)

辽太后述律平废太子耶律倍,另立次子耶律德光为帝,称辽太宗,并软禁耶律倍。

928(后唐明宗天成三年、契丹太宗天显三年、吴睿帝干贞二年、吴越太祖宝正三年、南汉高祖大有元年)

4月,后唐义武节度使王都据定州反唐,唐将王晏球攻克定州北城,王都向契丹求救。

3月,楚军进攻荆南,在刘郎洑大破荆南军,荆南主高季兴请和,楚军撤退。

929(后唐明宗天成四年、契丹太宗天显四年、吴睿帝大和元年、吴越太祖宝正四年、南汉高祖大有二年)

2月,定州叛军开城投降后唐,王都自焚,秃馁被擒杀。

930(后唐明宗长兴元年、契丹太宗天显五年、吴睿帝大和二年、吴越太祖宝正五年、南汉高祖大有三年)

辽国东丹王耶律倍经海路投奔后唐,改名李赞华。

东川节度使董璋、西川节度使孟知祥起兵反唐。

11月,后唐大将石敬塘反攻两川,收复剑州。

12月,唐将石敬塘在剑门被川军击败。

931(后唐明宗长兴二年、契丹太宗天显六年、吴睿帝大和三年、吴越太祖宝正六年、南汉高祖大有四年)

1月,后唐从两川撤军,川军乘机攻占利州,后唐对两川的征讨以失败告终。

932(后唐明宗长兴三年、契丹太宗天显七年、吴睿帝大和四年、南汉高祖大有五年)

4月,割据东川的董璋进攻西川孟知祥,被孟知祥击败,董璋被杀,孟知祥占有两川。

933(后唐明宗长兴四年、契丹太宗天显八年、吴睿帝大和五年、闽王延钧龙启元年、南汉高祖大有六年)

11月,后唐明宗死,其子宋王李从厚继位,即后唐闵帝。

934(后唐闵帝应顺元年、契丹太宗天显九年、后唐末帝清泰元年、吴睿帝大和六年、后蜀高祖明德元年、闽王延钧龙启二年、南汉高祖大有七年)

2月,后唐潞王李从珂以清君侧为名在凤翔起兵,唐闵帝派王思同、安彦威率兵征讨。

3月,安彦威、张虔钊等五节度使进攻凤翔,各镇军队皆降潞王李从珂。

后唐闵帝李从厚北走,潞王李从珂进入洛阳,称帝,即后唐末帝,改元清泰。

936(后唐末帝清泰三年、契丹太宗天显十一年、后晋高祖天福元年、吴睿帝天祚二年、后蜀后主明德三年、闽康宗通文元年、南汉高祖大有九年)

5月,石敬塘反后唐,后唐张敬达围攻晋阳,石敬塘派心腹桑维翰向辽国求援。

9月,契丹军南下救援石敬塘,在虎北口大破后唐军,围唐军残部于晋安。

10月,契丹立石敬塘为大晋皇帝,建立后晋(936——946)。

后唐末帝李从珂自焚身亡,石敬塘进入洛阳,后唐灭亡。

937(后晋高祖天福二年、契丹太宗天显十二年、吴睿帝天祚三年、后蜀后主明德四年、闽康宗通文二年、南汉高祖大有十年、南唐烈祖升元元年)

6月,临清郡王范延光据魏州反晋,被晋将杨光远、杜重威、侯益击败,范延光困守广晋。

后晋迁都开封。

徐知诰废吴帝杨溥,称帝,国号齐。

938(后晋高祖天福三年、契丹太宗会同元年、后蜀后主广政元年、闽康宗通文三年、南汉高祖大有十一年、南唐烈祖升元二年)

后晋将燕云十六州割让给辽国。

辽国以皇都为上京,称临潢府,升幽州为南京,改南京东平郡为东京,称辽阳府。

辽太宗开始“一国三制”改革。

徐知诰改名李昪,改国号为唐,史称南唐,李昪为南唐烈祖。

939(后晋高祖天福四年、契丹太宗会同二年、后蜀后主明德二年、后蜀后主广政二年、闽景宗永隆元年、南汉高祖大有十二年、南唐烈祖升元三年)

闽国内乱,闽主王昶被杀,王延羲自立为闽王,改名王曦。

940(后晋高祖天福五年、契丹太宗会同三年、后蜀后主广政三年、闽景宗永隆二年、南汉高祖大有十三年、南唐烈祖升元四年)

闽王王曦派潘师逵、吴行真进攻建州王延政,吴越派兵救援王延政。

3月,王延政击败闽军,杀闽将潘师逵,乘胜击败闽军吴行真部,占领永平、顺昌。

4月,吴越军至建州,被闽军击败。

941(后晋高祖天福六年、契丹太宗会同四年、后蜀后主广政四年、闽景宗永隆三年、南汉高祖大有十四年、南唐烈祖升元五年)

后晋成德节度使安重荣反晋,被晋将杜重威击败于宗城,安重荣退守镇州。

942(后晋高祖天福七年、契丹太宗会同五年、后蜀后主广政五年、闽景宗永隆四年、南汉殇帝光天元年、南唐烈祖升元六年)

1月,后晋军攻入镇州,平定叛乱,安重荣被杀。

6月,闽国王延政进攻汀州,闽主发兵抵御,并准备袭击王延政的建州。

7月,王延政围攻汀州不克,撤军,在龙口大破闽军,杀闽将黄敬忠。

943(后晋出帝天福八年、契丹太宗会同六年、后蜀后主广政六年、闽景宗永隆五年、闽王延政天德元年、南汉殇帝光天二年、南汉中宗应乾元年、南汉中宗乾和元年、南唐元宗保大元年)

南唐烈祖死,其子李景通继位,改名李璟,即南唐中主。

王延政在建州称帝,国号大殷。

后晋高祖石敬瑭卒,侄石重贵继位,即后晋出帝。

944(后晋出帝开运元年、契丹太宗会同七年、后蜀后主广政七年、闽景宗永隆六年、闽王延政天德二年、南汉中宗乾和二年、南唐元宗保大二年)

2月,契丹军围后晋天平节度使高行周于戚城,被后晋出帝石重贵率援军击败。

12月,南唐派查文徽率军进攻殷王王延政。

945(后晋出帝开运二年、契丹太宗会同八年、后蜀后主广政八年、闽王延政天德三年、南汉中宗乾和三年、南唐元宗保大三年)

1月,王延政继位为闽王,派黄仁讽镇守福州,并派兵赴建州抵御南唐。

2月,南唐派祖全恩、姚凤率军增援查文徽,南唐军击败闽军,占领福州。

8月,南唐军攻克建州,闽王王延政出降,闽国灭亡。

946(后晋出帝开运三年、契丹太宗会同九年、后蜀后主广政九年、闽延政天德四年、南汉中宗乾和四年、南唐元宗保大四年)

10月,后晋军进攻契丹,败于瀛州,晋将杜威、李守贞投降契丹。

契丹军南下进攻后晋,连败晋将高行周、符彦卿、景延广于澶州、河阳。

947(后汉高祖天福十二年、辽太宗大同元年、辽世宗天禄元年、后蜀后主广政十年、南汉中宗乾和五年、南唐元宗保大五年)

1月,契丹军进入晋都大梁,俘虏晋出帝石重贵,并将其迁往塞北黄龙府,后晋灭亡。

2月,河东节度使刘知远称帝于太原,国号汉,即后汉。

南唐派陈觉说降福州李弘义,未成,陈觉发汀、建、抚、信四州军队进攻福州,李弘义向吴越求救。

3月,吴越援军在福州大破南唐军。

4月,辽太宗死.耶律倍之子耶律阮在镇阳即位,即辽世宗。

948(后汉高祖干佑元年、辽世宗天禄二年、后蜀后主广政十一年、南汉中宗乾和六年、南唐元宗保大六年)

3月,后汉护国节度使李守贞、赵思绾、王景崇三镇起兵叛乱。

后汉军围李守贞、赵思绾、王景崇于河中,三镇向后蜀求救,后汉军多次击败后蜀军,赵思绾投降。

949(后汉隐帝乾佑二年、辽世宗天禄三年、后蜀后主广政十二年、南汉中宗乾和七年、南唐元宗保大七年)

1月,辽世宗平定萧翰叛乱。

7月,后汉军攻克河中外城,李守贞自焚而死。

12月,后汉军攻克凤翔,王景崇自焚而死,三镇叛乱平定。

950(后汉隐帝乾佑三年、辽世宗天禄四年、后蜀后主广政十三年、南汉中宗乾和八年、南唐元宗保大八年)

后汉郭威因全家被杀而在邺都起兵反汉。

郭威在刘子坡击败后汉军,后汉隐帝死于乱军之中,郭威进入开封,称帝,建立后周(951——960),后汉灭亡。

楚国朗州刺史马希萼攻克长沙,擒楚王马希广,自立为楚王。

951(后周太祖广顺元年、辽穆宗应历元年、干佑四年、后蜀后主广政十四年、南汉中宗乾和九年、南唐元宗保大九年)

9月,察割弑辽世宗。

9月,辽国北院大王耶律屋质平定察割之乱,立辽太宗长子耶律璟为帝,称辽穆宗。

9月,楚国大将徐威废马希萼,立马希崇为楚王。

南唐大将边镐率军攻楚,兵至长沙,楚王马希崇出降,楚国灭亡。

原后汉河东节度使刘崇在晋阳称帝,建立北汉(951——979)。

952(后周太祖广顺二年、辽穆宗应历二年、干佑五年、后蜀后主广政十五年、南汉中宗乾和十年、南唐元宗保大十年)

1月,慕容彦超据兖州反后周,南唐发兵于下邳应援。

5月,后周军攻克兖州,慕容彦超自杀。

9月,刘言据朗州反南唐。

10月,刘言击败南唐大将边镐,占领除郴、连二州外的湖南全境。

953(后周太祖广顺三年、辽穆宗应历三年、干佑六年、后蜀后主广政十六年、南汉中宗乾和十一年、南唐元宗保大十一年)

6月,刘言被部将王逵囚杀。

954(后周太祖显德元年、辽穆宗应历四年、干佑七年、后蜀后主广政十七年、南汉中宗乾和十二年、南唐元宗保大十二年)

北汉联合辽军进攻后周潞州,后周军在高平大破北汉军,乘胜直取晋阳。

4月,辽军驻屯燕、代,声援北汉,被后周符彦卿击败,后周军围攻晋阳,不克而退。

后周太祖死,其养子柴荣继位,即后周世宗。

955(后周世宗显德二年、辽穆宗应历五年、干佑八年、后蜀后主广政十八年、南汉中宗乾和十三年、南唐元宗保大十三年)

5月,后周伐蜀,周军击败后蜀军李廷珪、高彦俦、吕彦珂等部,攻克秦、成、阶、凤四州,后蜀主孟昶请和。

后周进攻南唐,南唐将刘彦贞、皇甫晖率军增援寿州,后周军攻寿州不克。

956(后周世宗显德三年、辽穆宗应历六年、干佑九年、后蜀后主广政十九年、南汉中宗乾和十四年、南唐元宗保大十四年)

1月,后周世宗亲征南唐,破唐军于正阳,后周军赵匡胤、杨令坤等部连克滁州、扬州、泰州。

后周赵匡胤在六合大败南唐李景达,进围寿州。

8月,南唐大将林仁肇援救寿州,被后周大将张永德击败于下蔡。

957(后周世宗显德四年、辽穆宗应历七年、后蜀后主广政二十年、南汉中宗乾和十五年、北汉孝和帝天会元年、南唐元宗保大十五年)

2月,后周大将李重进率军围攻南唐寿州,南唐大将刘仁赡带病死守寿州,周军未能破城,刘仁赡病危,部将献寿州出降。

11月,后周世宗亲征南唐,击败南唐军于濠州,攻占泗、泰、濠三州。

958(后周世宗显德五年、辽穆宗应历八年、后蜀后主广政二十一年、南汉后主大宝元年、北汉孝和帝天会二年、南唐元宗中兴元年、南唐元宗交泰元年)

1月,后周军攻克楚州,南唐中主李璟献江北四州,向后周求和。

959(后周世宗显德六年、辽穆宗应历九年、后蜀后主广政二十二年、南汉后主大宝二年、北汉孝和帝天会三年)

4月,后周世宗亲征辽国,攻克宁州、瓦桥关、淤口关、莫州、瀛州、易州等地,后周世宗因病撤军。

6月,后周世宗死,其子柴宗训继位。

960(宋太祖建隆元年、辽穆宗应历十年、后蜀后主广政二十三年、南汉后主大宝三年、北汉孝和帝天会四年)

陈桥兵变,后周殿前都点检赵匡胤代周称帝,建号建隆,建立北宋(960——1126)。

北宋昭义节度使李筠在晋南联合北汉反宋,被宋将石守信、高怀德连败于长平、泽州,李筠退守泽州,6月,宋太祖亲征,李筠兵败自焚,北汉军退回晋阳,宋朝平定晋南。

北宋淮南节度使李重进反宋,宋太祖亲征,大破李重进,占领扬州,李重进兵败自杀。

标签: 可有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