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翻译夫人必自悔,人必自悔,然后人悔之是什么意思??

文史通4年前历史故事头条1546

人必自悔,然后人悔之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人必定是有自取侮辱的行为,才有他人来侮辱他。

1、原文

孟子曰:不仁者可与言哉?安其危而利其菑,乐其所以亡者。不仁而可与言,则何亡国败家之有!有孺子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

孔子曰:小子听之:清斯濯缨;浊斯濯足矣。自取之也。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太甲曰: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此之谓也。

2、译文

孟子说:不仁的人怎么能与他谈仁呢?别人有危险,他无动于衷,别人遭了灾,他却趁火打劫,高兴于别人所遭受的惨祸。不仁的人如果可以与他交谈,那怎么会有亡国败家的事呢?有个孩子唱道:‘清澈的沧浪水啊,能用来洗我的冠缨;浑浊的沧浪水啊,能用来洗我的双脚。’

孔子说:‘弟子们听着!清的水洗冠缨,浊的水洗双脚,这都是取决于水的本身。’人必定是有自取侮辱的行为,才有他人来侮辱他;家必定是自己招致毁坏,才有他人来毁败它;国家必定是自己遭致讨伐,才有他人来讨伐它。

《太甲》说:‘上天降灾,还可躲避,自己作孽就无法活了。’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3、出处

出自《孟子·离娄上》

扩展资料

1、《孟子》介绍

《孟子》一书共七篇,是战国时期孟子的言论汇编,记录了孟子与其他各家思想的争辩,对弟子的言传身教,游说诸侯等内容,由孟子及其弟子(万章等)共同编撰而成。

《孟子》记录了孟子的治国思想、政治策略(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和政治行动,成书大约在战国中期,属儒家经典著作。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主张德治。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

自从宋、元、明、清以来,都把它当做家传户诵的书。就像我们的教科书一样。《孟子》是四书中篇幅最大的部头最重的一本,有三万五千多字,从此直到清末,“四书”一直是科举必考内容。《孟子》这部书的理论,不但纯粹宏博,文章也极雄健优美。

《孟子》是记录孟轲言行的一部著作,也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篇目有:(一)《梁惠王》上、下,(二)《公孙丑》上、下,(三)《滕文公》上、下,(四)《离娄》上、下,(五)《万章》上、下,(六)《告子》上、下,(七)《尽心》上、下。

《孟子》行文气势磅礴,感情充沛,雄辩滔滔,极富感染力,流传后世,影响深远,成为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史记·孟荀列传》:“孟轲所如不合,退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谓《孟子》七篇由孟轲自作,赵岐《孟子题辞》曰:“此书孟子之所作也,故总谓之《孟子》。”

又曰:“于是退而论集,所与高弟弟子公孙丑、万章之徒,难疑答问,又自撰其法度之言,着书七篇。”此亦主孟子自撰。清阎若璩《孟子生卒年月考》亦以孟子自作是,且曰:“《论语》成于门人之手,故记圣人容貌甚悉。七篇成于己手,故但记言语或出处耳。”

但考诸《孟子》,孟轲所见时君如梁惠王、梁襄王、齐宣王、邹穆公、滕文公、鲁平公等皆称谥号,恐非孟子自作时所为也;又记孟子弟子乐正子、公都子、屋卢子皆以“子”称,也断非孟子之所为,其编定者极可能是孟子的弟子。成书大约在战国中期。

《孟子》的主要注本有《孟子注疏》,《四部备要》本14卷;《孟子集注》,《四部备要》本7卷;《孟子正义》,《四部备要》本30卷。另有今人杨伯峻《孟子译注》(中华书局本)。

2、作者简介

孟子(约前372年—前289年),姬姓,孟氏,名轲,字号子舆,战国时期邹国(今山东济宁邹城)人。

战国时期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地位仅次于孔子,与孔子并称“孔孟”。宣扬“仁政”,最早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

韩愈《原道》将孟子列为先秦儒家继承孔子“道统”的人物,元朝追封孟子为“亚圣公·树宸”,尊称为“亚圣”,《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完成,倡导“以仁为本”。

代表作有《鱼我所欲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富贵不能淫》和《寡人之于国也》被编入中学语文教科书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孟子·离娄上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孟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孟子

夫人必先自辱,而后人辱之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请指点!

“夫人必先自辱,而后人辱之”意思:人必定是有自取侮辱的行为,才有他人来侮辱他。

出自孟子、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所著《孟子·离娄上》第八章,原文如下:

离娄上·第八章

孟子曰:「不仁者可与言哉?安其危而利其菑,乐其所以亡者。不仁而可与言,则何亡国败家之有!有孺子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孔子曰:『小子听之:清斯濯缨;浊斯濯足矣。自取之也。』

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太甲曰:『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此之谓也。」

译文:

孟子说:「不仁的人怎么能与他谈仁呢?别人有危险,他无动于衷,别人遭了灾,他却趁火打劫,高兴于别人所遭受的惨祸。不仁的人如果可以与他交谈,那怎么会有亡国败家的事呢?有个孩子唱道:‘清澈的沧浪水啊,能用来洗我的冠缨;浑浊的沧浪水啊,能用来洗我的双脚。’孔子说:‘弟子们听着!清的水洗冠缨,浊的水洗双脚,这都是取决于水的本身。’

人必定是有自取侮辱的行为,才有他人来侮辱他;家必定是自己招致毁坏,才有他人来毁败它;国家必定是自己遭致讨伐,才有他人来讨伐它。《太甲》说:‘上天降灾,还可躲避,自己作孽就无法活了。’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扩展资料

《孟子》的语言明白晓畅,平实浅近,同时又精炼准确。作为散文,《孟子》长于论辩,更具艺术的表现力,具有文学散文的性质。其中的论辩文,巧妙的运用了逻辑推理的方法,孟子得心应手地运用类比推理,往往是欲擒故纵,反复诘难,迂回曲折的把对方引入自己预设的结论中,如《梁惠王下》。

气势浩然是《孟子》散文的重要风格特征。这种风格源于孟子人格修养的力量。具有这种浩然之气的人,能够在精神上压倒对方,能够做到藐视政治权势,鄙夷物质贪欲,气概非凡,刚正不阿,无私无畏。《孟子》中大量使用排偶句、叠句等修辞手法。来增强文章的气势,使文气磅礴,若决江河,沛然莫之能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孟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孟子·离娄上

"人必自侮而后人侮之"是什么意思?

1、“人必自侮,而后人侮之。"意思是:一个人必定是有自取侮辱的行为,然后别人才得以侮辱。

2、这一句话出自《孟子·离娄上》第八章:孔子曰:『小子听之:清斯濯缨;浊斯濯足矣。自取之也。』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意思是:孔子说:‘弟子们听着!清的水洗冠缨,浊的水洗双脚,这都是取决于水的本身。’人必定是有自取侮辱的行为,才有他人来侮辱他;家必定是自己招致毁坏,才有他人来毁败它;国家必定是自己遭致讨伐,才有他人来讨伐它。

语句目的是告诫我们要时刻反省自己,端正言行,‍就一定会赢得大家的尊重。

3、《孟子·离娄》简介

离娄,原指雕镂交错分明貌,这里意思是传说中的视力特强的人。

《孟子·离娄》是一本古籍,分上下篇,作者是孟子。《孟子·离娄》以短章居多,内容涉及政治、历史、教育和个人立身处世等诸多方面。全篇原文共33章。

人必自悔然后人悔之,家必自毁然后毁之,国必自伐然后人伐之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一个人必然是自己招致侮辱,人家才来侮辱他;一个家必然是自己招致毁败,人家才来毁败它;一个国家必然是自己招致讨伐,别人才来讨伐它。

“人必自悔,然后人悔之。”蕴涵道理

原文应为: “人必自侮,而后人侮之。”

译文,一个人一定是先侮辱自己,然后别人才侮辱他 。

意思是,做人要自尊,才能获得别人的尊重 ,不自尊自爱的人,就放弃了自己的人格尊严 。

维护人格尊严,要从自身做起 。

出自《孟子》(离娄章句上·第八节),全文如下:

孟子曰:“不仁者可与言哉?安其危而利其菑,乐其所以亡者。不仁而可与言,则何亡国败家之有?有孺子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孔子曰:‘小子听之!清斯濯缨,浊斯濯足矣,自取之也。’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太甲曰:‘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此之谓也。

孟子在这里阐明的道理,如同水的用途有贵有贱(“濯缨”与“濯足”),是因为水有清有浊造成的,人的尊卑贵贱也是由于自身原因造成的。不仅个人如此,一个家庭,一个国家,都莫不如此。所以,人应自尊,家应自睦,国应自强。祸福贵贱都由自取。

人必自辱而后人辱之 什么意思

这句话的原话是:“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语出《孟子·离娄上》

一个人总是先有自取其辱的行为,然后才会招到别人的侮辱

夫人必自侮,然 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所以,一个人总是先有自取其辱的行为,别人才侮辱他;一个家 庭总是先有自取毁坏的因素,别人才毁坏它;一个国家总是先有 自取讨伐的原因,别人才讨伐它。

孟子曰:"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太甲》曰:‘天作孽,

你好楼主,逐条回答如下所示:

A,用的是排比句的修辞手法。

B,人必先有自取侮辱的行为,别人才侮辱他; 家必先有自取毁坏的因素,别人才毁坏它,国必先有自取讨伐的原因,别人才讨伐它。

此句说的是人的相处之道;人的行动有内因及外因,内因为主,外因为辅。

C,商太宗太甲,商朝第四位国王,商汤的嫡长孙,太丁子,叔仲壬病死后继位,共在位23年。

D,上天降下的灾害还可以逃避;自己造成的罪孽无处可逃。

E,孟夫子主张“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主张“仁政”。

"人必自辱而后人辱之”出自哪里

这句话的原话是:“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语出《孟子·离娄上》:孟子曰:“不仁者可与言哉?安其危而利其灾,乐其所以亡者.不仁而可与言,则何亡国败家之有?有孺子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孔子曰:‘小子听之!清斯濯缨,浊斯濯足矣.自取之也.’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太甲》曰:‘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此之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