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响第一枪!百色起义背后的那些红色故事令人动容

文史通4年前历史故事头条710

1929年10月28日这天,恩隆县平马镇百谷村格外热闹,村里的一对新人韦天生和蒙秀娥正在举办婚礼。堂哥韦天恒一边喝着喜酒,一边貌似不经意地跟弟弟说:“把鞭炮放得再响一点。”


鞭炮的声音越来越响,然而渐渐地,鞭炮声中似乎夹杂了其他的声音——是枪声!


后知后觉的人们这才发现,韦天恒早已率领婚宴上的小伙子们向着当地驻军冲了上去。


这一天,由邓小平、张云逸、雷经天等指挥的恩隆、思林、奉议等县农民军300余人,配合广西警备第四大队第三营,于当天下午围歼广西警备第三大队安扎在平马的大队部和两个营,同时活捉了恩隆县政府的主要官员,史称“恩隆暴动”,由此打响了百色起义第一枪。


恩隆,便是今天的田东。这是一座位于河谷平原地带的县城。右江开阔的江面在县城中徐徐展开。流淌了千万年的江水,在群山之中冲积成富饶的谷地,形成两岸平坦的耕作高产区,也孕育了红色革命历史上的7个“第一”。


近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战胜险阻、取得胜利、重铸辉煌,人民群众是中国共产党的根基、血脉和力量源泉。党和人民的紧密联系宛如一条不竭的江河,推动着中华民族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二牙码头的第一级台阶


1929年,邓小平、张云逸率部从南宁押运军械经右江到达田东县二牙码头上岸。图为二牙码头与邓小平率部押运军械的船,以及码头上的红军亭。


就在韦天恒和自家兄弟韦天督、韦天昌等率领农民自卫军冲向反动军队的时候,敌军的长官熊镐却正在赴宴。百色东胜街公兴当铺,张云逸以右江督办的名义,红帖邀请熊镐“商谈公务”,熊镐刚一落座,腰眼上就被枪口顶住,就此缴械。


据说这个熊镐有一身好武艺,所以在当时复杂的情况下敢于赴宴,他没想到会有人敢用枪顶住他,更没想到敢用枪顶住他的人是个只有15岁的少年。


特别报道组在采访中见到了一级青石台阶。这级石阶来自田东县城右江河畔的二牙码头,早年间因为水位上涨,被人们取下来珍重收藏,作为历史的见证。


“10月17日邓小平率领载满军械物资的船队从南宁到右江准备武装起义,这就是他上岸时踏上的第一级台阶。”讲解员叶怡芳指着陈列柜介绍道。


1929年10月20日,邓小平抵达田东,从二牙码头第一次踏上了右江的土地。从此,右江大地风雷激荡,革命烈火映红南疆。


一级斑驳的石阶,烙印了广西革命斗争的第一步。同样在田东,15岁的李天佑也踏出了革命生涯的第一步。


在此之前,李天佑只是个出身贫寒的农家子弟,为了找条活路在一年前报名加入了桂系名将李明瑞的部队。14岁的年纪,只能算个半大孩子,被安排去当勤务兵。由于李天佑能吃苦,作战勇敢,很快被提升为上等兵,不久又被送到由中共党员张云逸领导创办的南宁教导总队当了学兵。在张云逸等共产党人的教育启发下,李天佑变得善于思考,懂得了只有跟着共产党“闹革命”,才能摆脱贫穷和饥饿。


1929年10月17日,张云逸带领南宁教导总队的大多数人和广西警备第四大队组成一支革命队伍开赴田东。途中,李天佑正式宣誓加入中国共产党。


参军才一年,入党不足半个月,只有15岁的李天佑,就这么传奇般地一举制服了熊镐。此后,这个小小少年带头冲锋陷阵,专打硬仗恶仗,两次带伤战斗,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先后担任军部特务连排长、副连长、连长,在他因伤住院的时候,邓小平到野战医院看望伤员,对院长说:“你知道吗,他叫李天佑,百色起义前,熊镐就是他用枪顶死的。”


共产党人来自于人民群众,共产党的军队是人民的军队——李天佑就是最好的例子。1933年,19岁的李天佑出任红三军团13团团长,20岁被任命为红三军团5师师长。1937年在平型关打响第一枪。从广西转战到江西,又从江西转战到陕西,再由陕西转战到山西,最后从东北打回广西。1949年11月,第四野战军十三兵团政委莫文骅、副司令员李天佑率领西路三十八、三十九、四十九3个军由湘西入桂,1949年12月5日解放田东县。1955年,在人民军队第一次评授军衔时,李天佑被授予上将军衔。


百谷村的合唱团


百谷红军村里,村民几乎都是红军的后代,村民们身着红军装唱红歌欢迎玉林采访组的到来。


恩隆暴动的枪声响起的那一刻,还有一个少年加入了革命的队伍。


17岁的壮族青年朱金棋出生于平马镇百谷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因为家境贫寒,直到11岁才能读私塾,只读了4年就辍学做苦工。1926年,百谷村青年韦如山从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回乡,开展革命活动,年轻的朱金棋就此接触到了革命的真理。


当百谷村婚礼上的鞭炮声连绵不绝的时候,朱金棋站到了韦天恒身边,机警地为广西警备第四大队和农民自卫军带路,包围了驻平马镇的广西警备第三大队一个营及县警备队,收缴敌军数百人的武装,为百色起义扫清了障碍。


朱金棋,就是后来华东野战军战功赫赫的第七纵队第二十师师长朱鹤云,新中国成立后投身于装甲兵的建设事业,先后担任中国驻越南军事顾问团团员、解放军第一战车编练基地司令员、南京军区装甲兵副司令员、司令员。1964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今天的百谷村似乎和其他的村庄没有什么不同,宁静的村路两旁是一栋栋村民自建的楼房。右江从村口缓缓流过,江岸上人来人往,花开正红。


可是在九十年前那个激动人心的时刻,百谷村全村86户人家,除了1户地主逃走之外,有85户共131人参加了赤卫队和红军。之后又有69人随红七军北上江西,先后有16名优秀儿女为中国革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在革命的烽火中用生命演绎了党和人民紧密联系的鲜活故事。


韦家兄弟中,韦日山(原名韦天昌)任县农民协会的政治指导员,1927年因积劳成疾殉职;韦天恒曾任红七军21师的连长,1935年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韦天督曾任红七军右江苏维埃政府第一特务营一连特务长,1931年在江西的一次战斗中牺牲。


英雄们如同一朵朵洁白的浪花,随江河流过大地,那些澎湃的声音却始终回荡在右江两岸。


“跟着小平闹革命,拿起刀枪斗劣绅;右江大地风雷起,壮乡来了红七军;老区不忘好儿子,时刻怀念在心田……”这是一曲百谷村合唱团排练的红歌。在百色起义期间,赤卫队和红七军战士自己创作和传唱了许多壮、汉语红军歌曲,这些红军歌曲在百谷村广泛流传,妇孺皆知。合唱团成员谈志玲感慨地说:“红军当年留下的歌曲应该有50多首,红军走后,老一辈人仍然偷偷记住,后来凭着回忆写出来。因为一些老人去世了,所以现在只剩30多首。”


这些振奋人心的红色之歌在百谷村口口相传,即便最黑暗的时刻也从未断绝。为了能抢救性地保护这些红歌,百谷村于2004年成立了百谷村老年合唱团,团员全是红军后代或亲属。“红军歌曲天天唱,革命传统代代传”是团员们演唱红军歌曲的初衷,他们通过忆唱的方式将红军歌曲继续传播。


从2004年成立以来,合唱团到今年已经走过15个年头,为了使红军精神得到进一步弘扬,让红军歌曲得以代代相传,合唱团又不断注入新鲜血液,现在全团共有团员30多人。


按照合唱团成员韦天朋的话说,村里几乎家家都是红军的后代,“红军的精神永远不能忘”。


如今,为了传承红军光荣的革命传统、红军精神,百谷村内建有了红军村石碑、红军村陈列室、红军路、红军村大门、红军村部、红军学校、红军烈士纪念碑等。还组建了百谷红军村“中青年文艺队”。百谷红军村的红军后代们曾多次受到历届中央领导的接见。


经正书院里的人民政权


邓小平领导百色起义时,经正书院开辟成为右江工农民主政府,是右江地区革命的指挥中心。


右江长流,英气长存。田东县在革命史上铸就了闪耀着光芒的7个“第一”:右江地区的第一个共产党员(滕德甫),第一个党支部(中共恩奉特支),第一个村级党小组(第三国际林凤小组),邓小平踏上右江土地第一脚(二牙码头),打响百色起义的第一枪(恩隆暴动),全国少数民族地区第一个革命根据地、广西第一个红色革命政权(成立右江苏维埃政府,并建立了右江地区最早的兵工厂、铸银厂、造币厂和医疗站)。


百色起义后,为什么不在百色而是在田东建立右江苏维埃政府?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田东的群众基础好。


1929年12月11日也就是百色起义的当天,右江工农兵第一次代表大会在田东县平马镇经正书院的会议大厅召开。大会一致通过《关于成立右江苏维埃政府的决议》,并通过《施政纲领》,大会决定建立右江工农民主政府,选举雷经天、韦拔群、陈洪涛等13人为右江工农民主政府委员,雷经天当选主席。当时右江苏维埃政府的办公地点就设在经正书院里。


右江工农民主政府宣告成立后,中共右江特委在平马镇北广场召开庆祝大会,庆祝右江工农民主政府的成立和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的诞生。与会群众达两万多人。从此,这里成为指导右江革命的指挥部。新生的右江工农民主政府辖18个县,共100多万人口,成为当时全国瞩目的革命根据地之一。


纵观土地革命时期的全国地图,革命根据地大多集中在中东部地区,右江苏维埃政府是西部少数民族地区高高擎起的唯一的革命火种。


一张仅存的1929年12月18日《右江日报》,刊登了一篇题为《赤色的平马》的报道,生动详尽地描述了当时田东县的革命气氛:“平马各界自筹备纪念广州暴动二周年大会发生后,各团体、各机关、各乡村……皆纷纷来平马各商铺购买红布红纸,以制标语、小旗、横额等,不一时就把平马一市十年留下之红布、红纸等争买净尽……此时平马一市,可说是全红世界了。”


在经正书院采访的过程中特别报道组遇到了在中石化百色石油分公司工作的黄鸳恒,她已经多次参观纪念馆,“我想知道红军是如何发展壮大起来的,为什么人民群众会那么支持红军。”


人民群众拥护共产党,右江大地心系红军,是因为只有共产党人才真正和人民同甘苦、共命运。


在百色起义纪念馆的讲解中特别报道组了解到,当时在右江的部分地区实行的是土司制度,人们的生活非常艰苦,在那个时候很多农民被迫签下卖身契约,靠卖儿卖女艰难度日,卖掉一个孩子仅得200毫正。当地的方言当中,1毫正就等于1毛钱,200毫正只相当于20块钱。


玉林特别报道组在经正书院(右江工农民主政府旧址)采访。


百姓身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而共产党人从一开始就和百姓站在一起。1922年,韦拔群在自己的家乡东兰县秘密组织农民自卫军,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斗争,1925年韦拔群前往当时革命的中心广州,进入了广州第三届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于同年4月回到自己的故乡东兰创办了当时广西第一届农讲所,第一届学员就达到了276人,来自右江地区的11个县。1926年时候,余少杰同志来到右江地区,创办了右江地区的第一个党支部——恩奉特支,他是第一位来到右江地区工作的共产党员,年仅19岁。1929年,25岁的雷经天也来到右江地区,从此广西特委成为引领广西农民运动的旗帜。


百色起义之后,作为中共右江特委书记和右江苏维埃政府主席,雷经天带领干部深入发动群众,先后建立了9个县委和18个区委、16个县革命政权,建立了右江赤卫军总指挥部和15个县赤卫军,约1.5万人,还建立了5个县总工会、7个县妇女组织和青年组织。1930年1月,右江苏维埃政府发出《土地问题决议案大纲》;5月颁布《土地法暂行条例》和《共耕条例》,在条件成熟的东兰、凤山、奉义、恩隆、思林、果德等县,开展分田、分地、分山场,切实照顾贫苦瑶民和高山汉民的利益。在领导建设右江革命根据地过程中,雷经天坚持党的民族平等政策,注意培养任用少数民族干部。苏维埃政府还吸收先进妇女参加党政军工作,给妇女婚姻自由的权利,使右江各族妇女真正获得了解放。


韦梅彩是韦天生和蒙秀娥的女儿,她曾经听父母回忆,在那场几乎是和历史进程同步的婚礼之后,恩隆暴动取得成功,婚宴一下子变成了庆功宴,全村的年轻人喜气洋洋地喝起了庆功酒。从那以后,百谷村的婚礼有了个约定俗成的规矩——鞭炮响起,才能开席。


大江大河,奔腾向前,那是党和人民的血脉相连。


九十年来,右江上澎湃的精神始终润泽着这片丰饶的土地。田东县先后获得中国西部百强县、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中国民间文艺之乡、全国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全国第一个“信用县”、全国扶贫开发综合改革试点县、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全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创新试点县、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等100多项国家级、自治区级殊荣。今年前三季度,全县财政收入19.58亿元,同比增长14.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39亿元,同比增长10.7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184元,同比增长9.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704元,同比增长6.5%。


(玉林日报记者 陈津远/文 林声远/图)


责编:钟丹丹|主编:刘海东


玉林日报社新媒体中心 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