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佗,赵佗到达佗城的原因

文史通4年前历史故事问答974

赵佗到达佗城的原因

赵佗,秦朝平定岭南名将,龙川首任县令,南海郡尉,南越国王,誉为“开发岭南第一功臣”。

赵佗生平

约公元前218年赵佗随任嚣率军征伐百越;公元前214年被秦始皇诏令为首任龙川县令;公元前208年接替任嚣任南海郡尉;公元前204年吞并桂林、象郡,建立南越国,自封南越武王;公元前196年汉高祖刘邦封赵佗为南越王;公元前183年因吕后政策之故叛汉,自称南越武帝;汉文帝时归汉,复称南越王;公元前137年赵佗去世。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公元前218年,秦始皇令尉屠睢发卒五十万,为五军,“一军塞镡城之岭,一军守九疑之塞,一军处番禺之都,一军守南野之界,一军结余干之水”。20岁刚刚出头的赵佗作为其中一路的副帅与主帅任嚣同征南越。

在精兵利器的秦军铁蹄声中,任嚣、赵佗平定岭南。公元前214年,秦始皇在岭南设置桂林郡(今广西大部分地区)、象郡(今越南北部与广西一部分)与南海郡(今广东大部分地区),把岭南纳入版图,任嚣任南海尉,赵佗任龙川令。由此,任嚣、赵佗留在了南越。

在这场惊心动魄、旷日持久的秦定岭南之战中,赵佗在战火中得到淬炼。在任龙川令期间,年轻的赵佗更是显示出了他的才能。

《晋书》载,(南海郡)非三十六郡之限,乃置南海尉以典之,所谓东南一尉也。岭南三大家、清初屈大均亦说,胡北越南,乃秦之所最畏,故视他尉为尊,非三十六郡之比。

秦始皇如此重视的南越之地,让任嚣、赵佗等戍守治之,也正说明了秦始皇对任、赵等人的信任与重用。自此,赵佗创造了属于他的历史、岭南的历史。

龙川县是秦南海郡目前所知的四个县之一,而只有赵佗是唯一留在历史名册上的县令。公元前214年,赵佗选择现在的佗城筑治所。赵佗选定佗城治所,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佗城优越的地理条件。佗城三面环山,东临大江,江水如龙流动,群山似虎眈眈,且处于古龙川中心地带,可利用水道到达龙川所辖的绝大部分地区。

佗城是广东最早的县城之一,后人为纪念赵佗,把其修筑的龙川县城称之为佗城。佗城作为龙川的县府所在地,从立县以来一直到1949年,历经2000多年从来没有改变过,今天龙川佗城镇政府仍然建在这块古老的县府遗址上。这个龙川古城,已被列入广东省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后人为纪念赵佗开发龙川的功绩,兴建南越王庙,以祀赵佗。此后,又把赵佗汲水井、老隆营寨、龙川城分别命名为越王井、越王营寨、佗城,以表纪念。

赵佗的墓地到底在哪?

赵佗原为秦朝将领。秦朝末年,中原动乱,赵佗在岭南建立了割据政权一南越国,自命为南越武王,他治国有方,不久,岭南一带便逐渐繁荣起来。

公元前137年,赵佗逝世,终年100岁。他在生前就对自己的后事做了十分周密的安排,选择了迥异于当时习俗的方法——秘密埋葬。为防盗墓,还设了许多疑冢,因为在赵佗的墓中,埋藏了大量他生前喜好的奇珍异宝。

由于赵佗的墓地十分神秘,其确切地点一直说法不一,而其墓中的宝藏更令许多人心驰神往。三国时期,吴主孙权为找南越王的宝藏,派特使吕瑜带兵数千人,到岭南一带,凿山破石,掘地三尺,几乎刨遍了广州附近的大小山冈,结果一无所获。此后,历朝历代又有不少人,根据各种记载,前来岭南寻宝,但都是枉费心机。

近30多年来,随着现代考古学的发展,赵佗墓成为考古工作者的重点考察对象,他们在广州找到了数百座南越王国的墓葬,出土了不少有价值的文物,但仍然找不到赵佗之墓的影踪。1983年6月,考古工作者在广州约北象岗,发现了赵佗之孙南越文王的大型石室墓,此墓凿山为陵,深藏于象岗腹心20米处。

这一重大发现,极大地鼓舞了考古工作者,增添了他们对寻找赵佗墓的信心。以前大家一直以为,赵佗墓会离广州城很远,通过此次发现,大家又有了新的认识,推测南越王之墓也可能就在广州城附近越秀山下。我们期待着南越王的宝藏,得以早见天日。

赵佗为什么在广州建立南越国,赵佗归汉是在公元纪年的哪一年

赵佗归汉是指南越王赵佗两次接受汉朝印绶,臣服汉朝中央政权的事件。赵佗归汉的明智之举,使岭南避免了一场战争,维护了中华民族的统一。清人屈大均也说赵佗此举“明哲炳于机先”,极有远见卓识。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于公元前219年,派屠睢统率号称50万大军进攻岭南,失利。3年后,又派任嚣率赵佗等领军,出动楼船进攻岭南。任、赵吸取了屠睢的教训,步步为营,恩威并用,终于在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平定了岭南。秦始皇在岭南设置南海、象、桂林3郡,命任嚣为南海尉、赵佗为龙川令。任嚣当时在南海郡治所番禺(古广州名)筑城,世称任嚣城。这是广州建城之始。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出巡途中病死。中原反抗秦苛政的起义四起。任嚣看到秦失人心、早晚覆灭的形势,也看到岭南有可拥兵自重的地势,遂萌割据之念。无奈病魔缠身,未能遂愿。病危之际,委托赵佗代理南海尉,并把割据岭南的计划告诉他,赵佗欣然受命。

赵佗,巨鹿郡东桓县(今河北正定县)人,不但有治军之才,还有治政之才。任嚣去世,他即堵塞通岭北的陆路,以防北兵南来;同时,清洗不听号令的秦朝官吏,安插亲信贤能任重要职务,为割据称王打下基础。公元前206年,刘邦称帝,建立汉朝,秦亡。次年,赵佗利用武力及笼络越族首领等手段,逐步统一了岭南,约在公元前204年建立了南越国,定都番禺,迁扩建任嚣城,世称为“赵佗城”。

公元前196年,汉高祖刘邦已平定天下,实行与民休养生息,对赵佗采取和平招抚政策,派陆贾为专使,携带南越王玉玺等南来,册封赵佗为南越王。当时陆贾循水路来到番禺城外登陆,但赵佗初时对刘邦的和平政策不理解,迟迟不与接洽。陆贾于是在此处“筑城以待”——这地方便称“泥城”,后人又称“陆贾城”(在今环市西路)。后经晓以大义,赵佗遂臣服于汉,双方贸易合法化,岭南于是进一步得到发展。汉高祖称赞赵佗治理岭南“甚有文理”。至汉惠帝时,双方相安无事。

汉惠帝死后,吕后执政,歧视南越,断绝把铁器等生产必需品供应南越,供应马牛羊也不给母的。赵佗三次上书申述都得不到答复,还风闻原籍父母坟茔遭拆毁,兄弟宗亲被害。赵佗认为这是长沙王的诡计,想借此吞并南越。于是一怒之下,自尊为“南越武帝”,发兵攻打长沙边县,小胜而返。吕后派兵攻打南越,却攻不进来。不久,吕后死了,汉文帝即位,赵佗即上书求和。汉文帝重修赵佗祖坟,又派陆贾再次南来。陆带来汉文帝的《赐南越王赵佗书》,宣布恢复其封号。此书词情恳切,令赵佗十分感动,与陆贾相谈甚欢。陆贾还朝时,赵佗向汉文帝进贡了一千多件珍品、珍禽,还请陆带回《报文帝书》。信中解释了自己以前称帝及征讨长沙的原因,并说“老臣妄窃帝号,聊以自娱,岂敢称王哉”,表示撤去帝号、永远向汉皇称臣之意。赵佗还在城西建起朝汉台(地近今中国大酒店),每月登台朝北遥拜汉帝,以表臣服之心。

赵佗墓在哪里?

赵佗是西汉时期的南越国的开国之王。他本是秦朝的大将。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统一岭南以后,设立了桂林、南海和象3郡。赵佗被委任为南海郡龙川令。秦末战乱四起,已做南海尉的赵佗也趁机控制了桂林和象两个郡,在岭南建立了第一个封建蕃国——南越国。他始称“南越武王”,后来又改称“南越武帝”。开国之始,他就下令断绝了和中原联系的所有通道,实行闭关自治,他奉行“和集百越”的民族政策,尊重越人的风俗,鼓励汉、越杂处,任用越人首领。他的这种治理方式促进了岭南越地的发展,南越国逐渐强盛起来。西汉在长达百年的时间里奈何不了它。在南越国近百年的历史中,赵佗本人就在位67年。他近百岁时才逝世,死后被安葬在南越国的国都——番禹,也就是今天的广州。

据有关史料记载,赵佗在世时搜刮了大量奇珍异宝,死后又将它们都带入了坟墓。而且,他在世时,就对自己的后事做了缜密的安排。所以,他的墓藏是一个极大的秘密。

他没有随中原和岭南的习俗使自己的陵墓外观雄伟显赫,而是利用山势暗造地穴,在地面上没有留下丝毫痕迹。他还大设疑冢,为避免被掘坟盗墓而做到万无一失。甚至连他的死后出葬都做了精心布置,灵柩车从四门而出。至于入土地点,在当时就是个高度机密,几乎没有人知道他的墓在哪儿。看来,秦始皇陵被掘使他顿悟许多。不过,这样一来,后人寻找他的墓真的是太难了。

传世的各种史料对他的陵墓的位置的记载大多来自推测,所以各不相同。明代《广东通志》中说“赵佗墓在县东北八里”,又说“在禹山”;《南越志》中记载“赵佗墓就在自鸡笼岗起至广州附近的连冈山岭之地”;晋代的《广州记》中却又说“赵佗墓在城北,墓后有马鞍岗”;在各个时期的地方志中,有的说它在白云山上,有的写它在越秀山下,真是众说纷纭,使人无所适从。

由于赵佗墓的考古价值甚高,加上巨大的奇珍异宝墓藏的吸引,从东汉末的三国时候起,2000多年来一直有无数的人倾力于寻找赵佗墓。史料中记载:“三国时的东吴之主孙权,就曾派吕瑜带领着几千兵卒访掘赵佗墓,想要找到巨额珍宝。他们在岭南凿山破石,掘地三尺,几乎挖遍了广州附近的大小岗岭,最终都一无所获。”不过,也有史料记载:“孙权当时并非一无所获,他的手下找到了赵佗之孙,直越明王赵婴齐之墓。从中获得了珠孺玉匣三具,金印三十六枚,还有一枚皇帝信玺和一枚皇帝行玺以及私印三枚,还出土了三把铜剑,就是著名的纯钩、干将和莫邪剑。它们都装在杂玉制成的剑匣内。”只是由于年代久远,这些文物后来又去向何方,已经无法查寻。所以,也不知此记载的真伪。

不过,1983年,我国考古工作者在广州象岗发掘出了南越国第二代王赵昧的陵墓,墓中出土了众多罕见的文物,堪称“中国之最”。这使人们更加相信史料对赵佗墓藏的描述绝不会是捕风捉影。同时,也表明史料对赵婴齐墓被发现的记载很可能是真实的。因为在赵昧墓中出土了3枚金印,其中一枚象征着权力威望的龙钮“文帝行玺”重达148.5克,印钮是一条传神生动的游龙。它是目前所见最大的一枚西汉金印。而赵昧下葬时也身穿“丝缕玉衣”,是用丝带把2291多片玉片编织到一起制成的。这和婴齐墓中,“珠孺玉匣三具,金印三十六枚”等记载十分相似,可见古人所言不虚。

赵昧墓中出土的文物中,还有许多堪称中国文物之最的瑰宝。作为南越国的开国之君,赵佗的墓藏可能会给我们带来更大的惊奇。可是,历代的寻墓人已经踏遍了广州附近的白云山、鸡笼岗、马鞍岗等无数山岗,赵佗墓仍然深藏地下不为世人所识。这个谜谁能有幸解开呢?

赵佗的后裔是谁

赵佗的后裔有:赵始、媚珠、赵诞、赵胡、赵婴齐、樛氏。

赵佗在公元前240年出生于恒山郡的真定县,他原本是秦朝时期的以为将领,曾经和任嚣一起攻打了百越。

但是在秦朝末年的时候,由于天下大乱,赵佗便割据了岭南,并且建立了南越国,是为南越武帝。在汉高祖到建元四年的时候在位。

公元137年,赵佗在南越去世,享年大约一百岁,在赵佗去世以后,他的后代延续了四代以后,南越国被汉朝所灭。

扩展资料:

秦始皇死后, 秦二世 继位,由于他的暴政激起了前209年的陈胜吴广起义,接着就是刘邦和项羽的楚汉相争,中原陷入了一片混乱状态。

前208年,南海郡尉任嚣病重,他临死前把时任龙川县令的赵佗召来,向他阐述了依靠南海郡傍山靠海、有险可据的有利地形来建立国家。

以抵抗中原各起义军队的侵犯;并当即向赵佗颁布任命文书,让赵佗代行南海郡尉的职务。不久,任嚣病亡。

赵佗向南岭各关口的军队传达了据险防守的指令,防止中原的起义军队进犯,并借机杀了秦朝安置在南海郡的官吏们,换上自己的亲信。

秦朝灭亡后,赵佗起兵兼并桂林郡和象郡,在岭南地区建立南越国,自称南越武王。南越国的疆土,北至南岭,西至夜郎,南至海,东至闽越。都城在番禺。

经过多年征战,刘邦建立了西汉政权,并平定了中原包括项羽在内的其余军事势力。而此时的中原,已经兵乱多年,百姓生活劳顿困苦,所以刘邦决定不用军事剿灭的方式来对付南越国。

前196年,汉高祖刘邦派遣大夫陆贾出使南越,劝赵佗归汉。在陆贾劝说下,赵佗接受了汉高祖赐给的南越王印绶,臣服汉朝,使南越国成为汉朝的一个藩属国。

此后,南越国和汉朝互派使者,互相通市,刘邦成功的通过和平的方式,使得赵佗归顺,没有成为汉朝南边的敌对势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赵佗(亲属成员)

赵佗简介200字

赵佗 - 个人简介

秦始皇三十年(公元前214年),秦始皇遣任嚣为主将,赵佗为副将,平定南越,置桂林、南海、象郡。任嚣为南海尉(郡的最高长官)。南海郡设博罗、龙川、番禺、揭阳四县。以龙川地理重要,故委赵佗为龙川县令。龙川建制自赵佗始。

赵佗到龙川后,选中现在的佗城为县署之所,掘井筑城。其时,秦从关中谪徙了一批犯人到越与土著杂居。这些犯人中,有的是六国贵族后代,他们带来了比较先进的北方文化。赵佗利用这些人开发龙川,对龙川经济、文化的发展起了一定的作用。后来,赵佗上表,请求从北方迁三万名少女到龙川,为士卒洗补衣服,实际上以此令士卒与这些女子结合,在龙川成家立业,不再回北方去,秦始皇给了一万五千女子。这些士卒、女子及其后代对开发龙川作出了贡献。

秦朝灭亡在即,赵佗为何按兵不动?

秦始皇巡视天下的过程中,突然在沙丘暴病而亡。此时,赵高、李斯之流沆瀣一气,与始皇帝的小儿子胡亥一起密谋,最终矫诏命公子扶苏自杀,同时逼死大将军蒙恬,扶胡亥登上了帝位,史称秦二世。可是,秦二世根本不是经天纬地的帝王之料,被赵高玩弄于股掌之上。不仅残害了自己兄弟姐妹,而且连自己最亲近的秦国宗室也不放过,大肆屠戮,不仅让老秦人寒心,也让全天下愕然。

面对胡亥这样的二货,秦国到处弥漫着反叛的气氛。不久,在陈胜、吴广的迷信策动下,大泽乡发生了戍边农民起义。这些起义军杀死押送他们的秦官吏,迅速占领地盘,打着公子扶苏、楚国项燕的名号,没想到天下云集响应。很快这支农民起义军,就攻打到了秦都咸阳不远的地方。面对突如其来的反叛,秦二世命令少府章邯将70万修建秦始皇陵墓的囚徒,迅速武装起来,直接剿灭叛军。

在少府章邯的率领下,秦国迅速组建起了平叛军队,虽然这支军队是由囚徒组成的,但是在秦国军功激励下,这些放下锄头、铁锨的囚徒,穿上盔甲、拿起刀枪剑戟弩弓之后,迅速化作了天兵天将,很快就一举击败了农民军。叛军首领吴广、陈涉均被杀。看似天下又回到了秦国手中,但是人算不如天算。这个时候,以楚国大将军项燕的侄子项羽,为代表的原六国贵族趁机也煽动复国运动,很快就占据了大量地盘。原秦国最小的官吏泗水亭长刘邦,也趁机拉起队伍反叛。

由于秦国的良将已经被秦二世诛杀殆尽,由修建皇陵的主事少府章邯所率领的平叛秦军,其实成分复杂,战斗力远不及正规秦军。可是,当时国家尚有80万主力秦军,为什么不回师救援呢?原因很简单,北方秦军主力正在督造长城,主将蒙恬被逼死后,将领们对秦二世、赵高、李斯等恨透了,不愿轻松地回来平叛。而南方的50万秦军,刚刚拿下百越,按照秦始皇的命令,积极驻守,与当地人通婚杂居,不得回去。作为岭南50万秦军的主帅赵佗,积极封锁关隘消息。趁机吞并三郡,自立为南越武王。这样,赵佗按兵不动,眼睁睁看着秦帝国土崩瓦解。

赵佗墓找到了吗

赵佗是西汉时期的南越国的开国之王。他本是秦朝的大将。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统一岭南以后,设立了桂林、南海和象3郡。赵佗被委任为南海郡龙川令。秦末战乱四起,已做南海尉的赵佗也趁机控制了桂林和象两个郡,在岭南建立了第一个封建蕃国——南越国。他始称“南越武王”,后来又改称“南越武帝”。开国之始,他就下令断绝了和中原联系的所有通道,实行闭关自治,他奉行“和集百越”的民族政策,尊重越人的风俗,鼓励汉、越杂处,任用越人首领。他的这种治理方式促进了岭南越地的发展,南越国逐渐强盛起来。西汉在长达百年的时间里奈何不了它。在南越国近百年的历史中,赵佗本人就在位67年。他近百岁时才逝世,死后被安葬在南越国的国都——番禹,也就是今天的广州。

据有关史料记载,赵佗在世时搜刮了大量奇珍异宝,死后又将它们都带入了坟墓。而且,他在世时,就对自己的后事做了缜密的安排。所以,他的墓藏是一个极大的秘密。

他没有随中原和岭南的习俗使自己的陵墓外观雄伟显赫,而是利用山势暗造地穴,在地面上没有留下丝毫痕迹。他还大设疑冢,为避免被掘坟盗墓而做到万无一失。甚至连他的死后出葬都做了精心布置,灵柩车从四门而出。至于入土地点,在当时就是个高度机密,几乎没有人知道他的墓在哪儿。看来,秦始皇陵被掘使他顿悟许多。不过,这样一来,后人寻找他的墓真的是太难了。

传世的各种史料对他的陵墓的位置的记载大多来自推测,所以各不相同。明代《广东通志》中说“赵佗墓在县东北八里”,又说“在禹山”;《南越志》中记载“赵佗墓就在自鸡笼岗起至广州附近的连冈山岭之地”;晋代的《广州记》中却又说“赵佗墓在城北,墓后有马鞍岗”;在各个时期的地方志中,有的说它在白云山上,有的写它在越秀山下,真是众说纷纭,使人无所适从。

由于赵佗墓的考古价值甚高,加上巨大的奇珍异宝墓藏的吸引,从东汉末的三国时候起,2000多年来一直有无数的人倾力于寻找赵佗墓。史料中记载:“三国时的东吴之主孙权,就曾派吕瑜带领着几千兵卒访掘赵佗墓,想要找到巨额珍宝。他们在岭南凿山破石,掘地三尺,几乎挖遍了广州附近的大小岗岭,最终都一无所获。”不过,也有史料记载:“孙权当时并非一无所获,他的手下找到了赵佗之孙,直越明王赵婴齐之墓。从中获得了珠孺玉匣三具,金印三十六枚,还有一枚皇帝信玺和一枚皇帝行玺以及私印三枚,还出土了三把铜剑,就是著名的纯钩、干将和莫邪剑。它们都装在杂玉制成的剑匣内。”只是由于年代久远,这些文物后来又去向何方,已经无法查寻。所以,也不知此记载的真伪。

不过,1983年,我国考古工作者在广州象岗发掘出了南越国第二代王赵昧的陵墓,墓中出土了众多罕见的文物,堪称“中国之最”。这使人们更加相信史料对赵佗墓藏的描述绝不会是捕风捉影。同时,也表明史料对赵婴齐墓被发现的记载很可能是真实的。因为在赵昧墓中出土了3枚金印,其中一枚象征着权力威望的龙钮“文帝行玺”重达148.5克,印钮是一条传神生动的游龙。它是目前所见最大的一枚西汉金印。而赵昧下葬时也身穿“丝缕玉衣”,是用丝带把2291多片玉片编织到一起制成的。这和婴齐墓中,“珠孺玉匣三具,金印三十六枚”等记载十分相似,可见古人所言不虚。

赵昧墓中出土的文物中,还有许多堪称中国文物之最的瑰宝。作为南越国的开国之君,赵佗的墓藏可能会给我们带来更大的惊奇。可是,历代的寻墓人已经踏遍了广州附近的白云山、鸡笼岗、马鞍岗等无数山岗,赵佗墓仍然深藏地下不为世人所识。这个谜谁能有幸解开呢?

标签: 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