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中作乐的诗句,关于“苦中作乐”的诗词有哪些?

文史通4年前历史故事问答1570

关于“苦中作乐”的诗词有哪些?

1、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出自:唐·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译文:提一壶美酒摆在花丛间,自斟自酌无友无亲。举杯邀请明月,对着身影成为三人。明月当然不会喝酒,身影也只是随着我身。我只好和他们暂时结成酒伴,要行乐就必须把美好的春光抓紧。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出自:唐·刘禹锡《陋室铭》。

译文: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住屋的人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长到台阶上的苔痕颜色碧绿,草色青葱,映入帘中。到这里谈笑的都是知识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古琴,阅读佛经。

3、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出自:春秋·孔子《论语·雍也》。

译文:一碗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不能忍受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不改变他爱好学习的乐趣。

4、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

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

出自:清·出王士祯《题秋江独钓图》。

译文:戴着一顶斗笠披着一件蓑衣坐在一只小船上,一丈长的渔线一寸长的鱼钩。高声唱一首渔歌喝一樽酒,一个人在这秋天的江上独自垂钓。

5、一樽齐死生,万事固难审。

醉後失天地,兀然就孤枕。

不知有吾身,此乐最为甚。

出自:唐·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其三》。

译文:酒杯之中自然死生没有差别,何况世上的万事根本没有是非定论。醉后失去了天和地,一头扎向了孤枕。沉醉之中不知还有自己,这种快乐何处能寻。

关于苦中作乐的诗句或名言有什么?

苦中作乐的诗句

1、《苦中作乐》

作者:欣慰

人生就是旅行的列车

我们都无法再次的选取

这是我们心中的不如意

人皆有梦,并非全实现

职责在己,无权受与人很好的句子

还不如放于心中的某个角落

现实是改变不了的熔岩

我们只能改善其化身英文名字翻译

天降磨难负身上,日子难熬

闯将南北,苦伴左右

历经打击,苦尽甜来

一笑而过,方是乐

2、《苦中作乐》

寻梦人

昨夜骂声起,

爱妻发脾气。

祖宗掘三代,

声明必分离。

今日亲戚来,

愁苦无欣喜。

多年未动炊,

饭菜难调理。

夫忙书菜单,

驱车奔妻家。

岳母身危重,

我心多悲戚。

妻娘似家母,

孝敬有真意。

祝愿病中人,

康健保贵体!

3、《苦中作乐》

彷徨挣扎者

六月细雨丝缠绵,

瓦阁滴泪若师厌。

几日奔波如映画,

点点滴滴入心间。

雨中走访群众忙,

不为无室无餐烦。

午睡难寻无人地,

只因新局起步艰。

外界已是新社建,

缘何此中恁艰难。

苦求之中无多路,

开创事业志必坚。

临末借用主席句,

来抒心中苦闷怨。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4、《苦中作乐-打油诗》

杨:浓雾朦胧罩

炊烟隐其中

鸡犬闲庭戏

农夫田中耕

路边走学女

陌上我独行

此中有诗意

浓醇乡土情

夏:晚霞如坠幕

徐徐染乾坤

幽幽乡间道

谈笑两三人

狂迈放高歌

自在论古今

意尽将归时

方觉夜深沉

杨:初来禾苗新萌

今已拔高齐胸

朝霞装点凝露

晨风摇舞树丛

陌间惬意散步

满怀飘逸闲情

夏:初来孤单一人

今已好友成群

美酒配以佳肴

微笑迷醉心神

现欲暂归故里

竟却黯然销魂

杨:晨雾树裹纱

凝露扮庄稼

田间束小道

小溪闻鸣蛙

夏:朝起田陌间

露坠青草尖

嫩叶裹细枝

薄雾罩远山

常叹年华逝

蝴蝶梦日边

今遇鲍叔牙

愁苦只等闲

夏:昨日齐欢聚

今夕各分离

明月寄相思

柳河与孔集

夏:烈阳似火,心急如焚,矮蓬帐下无趣;静寂中,雀鸣三声,声声清脆,不知愁苦为何物!

夏:乌云急聚,狂风乍起,似是有雨天气;粮车渐疏,窗外骤静,恐惹思乡情绪!

苦中作乐地诗词有哪些

1、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出自:唐·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译文:提一壶美酒摆在花丛间,自斟自酌无友无亲。举杯邀请明月,对着身影成为三人。明月当然不会喝酒,身影也只是随着我身。我只好和他们暂时结成酒伴,要行乐就必须把美好的春光抓紧。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出自:唐·刘禹锡《陋室铭》。

译文: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住屋的人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长到台阶上的苔痕颜色碧绿,草色青葱,映入帘中。到这里谈笑的都是知识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古琴,阅读佛经。

3、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出自:春秋·孔子《论语·雍也》。

译文:一碗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不能忍受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不改变他爱好学习的乐趣。

4、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

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

出自:清·出王士祯《题秋江独钓图》。

译文:戴着一顶斗笠披着一件蓑衣坐在一只小船上,一丈长的渔线一寸长的鱼钩。高声唱一首渔歌喝一樽酒,一个人在这秋天的江上独自垂钓。

5、一樽齐死生,万事固难审。

醉後失天地,兀然就孤枕。

不知有吾身,此乐最为甚。

出自:唐·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其三》。

译文:酒杯之中自然死生没有差别,何况世上的万事根本没有是非定论。醉后失去了天和地,一头扎向了孤枕。沉醉之中不知还有自己,这种快乐何处能寻。

有谁知道一些体现孤独但苦中作乐洒脱的那种诗句

1、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出处:唐代:李白《月下独酌》

译文:在花丛中摆上一壶美酒,我自斟自饮,身边没有一个亲友。举杯向天,邀请明月,与我的影子相对,便成了三人。明月既不能理解开怀畅饮之乐,影子也只能默默地跟随在我的左右。暂且以明月影子相伴,趁此春宵要及时行乐。

我吟诵诗篇,月亮伴随我徘徊,我手足舞蹈,影子便随我蹁跹。清醒时我与你一同分享欢乐,酒醉以后各奔东西。我愿与他们永远结下忘掉伤情的友谊,相约在缥缈的银河边。

2、谁伴明窗独坐。和我影儿两个。灯烬欲眠时,影也把人抛躲。无那。无那。好个恓惶的我。

出处:宋代:向滈《如梦令·谁伴明窗独坐》

译文:谁能陪我在月下独坐窗边呢?只有我的影子与我相伴。灯灭准备睡觉时,那影子也抛弃我躲开了去。无奈啊,无奈!好一个惶恐不安的我。

3、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出处:唐代:杜甫《饮中八仙歌》

译文:天子在湖池游宴,召他为诗作序,他因酒醉不肯上船,自称是酒中之仙。

4、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出处:唐代: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释义:提一壶美酒摆在花丛间,自斟自酌无友无亲。举杯邀请明月,对着身影成为三人。明月当然不会喝酒,身影也只是随着我身。我只好和他们暂时结成酒伴,要行乐就必须把美好的春光抓紧。

我唱歌明月徘徊,我起舞身影零乱。醒时一起欢乐,醉后各自分散。我愿与他们永远结下忘掉伤情的友谊,相约在缥缈的银河边。

5、溪边照影行,天在清溪底。天上有行云,人在行云里。高歌谁和余,空谷清音起。非鬼亦非仙,一曲桃花水。

出处:宋代:辛弃疾《生查子·独游雨岩》

白话文释义:人在溪边行走溪水映照出人影,蓝天倒映在清清的溪水里。蓝天上有飘动的白云,人正行走在那飘动的白云里。我放声高歌,谁来应和?只听空幽的山谷清音响起。那响声不是来自鬼怪神仙,而是桃花旁的流水声悦耳无比。

有没有关于苦中作乐的诗句或名言?

苦中作乐的诗句

1、《苦中作乐》

作者:欣慰

人生就是旅行的列车

我们都无法再次的选取

这是我们心中的不如意

人皆有梦,并非全实现

职责在己,无权受与人很好的句子

还不如放于心中的某个角落

现实是改变不了的熔岩

我们只能改善其化身英文名字翻译

天降磨难负身上,日子难熬

闯将南北,苦伴左右

历经打击,苦尽甜来

一笑而过,方是乐

2、《苦中作乐》

寻梦人

昨夜骂声起,

爱妻发脾气。

祖宗掘三代,

声明必分离。

今日亲戚来,

愁苦无欣喜。

多年未动炊,

饭菜难调理。

夫忙书菜单,

驱车奔妻家。

岳母身危重,

我心多悲戚。

妻娘似家母,

孝敬有真意。

祝愿病中人,

康健保贵体!

3、《苦中作乐》

彷徨挣扎者

六月细雨丝缠绵,

瓦阁滴泪若师厌。

几日奔波如映画,

点点滴滴入心间。

雨中走访群众忙,

不为无室无餐烦。

午睡难寻无人地,

只因新局起步艰。

外界已是新社建,

缘何此中恁艰难。

苦求之中无多路,

开创事业志必坚。

临末借用主席句,

来抒心中苦闷怨。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4、《苦中作乐-打油诗》

杨:浓雾朦胧罩

炊烟隐其中

鸡犬闲庭戏

农夫田中耕

路边走学女

陌上我独行

此中有诗意

浓醇乡土情

夏:晚霞如坠幕

徐徐染乾坤

幽幽乡间道

谈笑两三人

狂迈放高歌

自在论古今

意尽将归时

方觉夜深沉

杨:初来禾苗新萌

今已拔高齐胸

朝霞装点凝露

晨风摇舞树丛

陌间惬意散步

满怀飘逸闲情

夏:初来孤单一人

今已好友成群

美酒配以佳肴

微笑迷醉心神

现欲暂归故里

竟却黯然销魂

杨:晨雾树裹纱

凝露扮庄稼

田间束小道

小溪闻鸣蛙

夏:朝起田陌间

露坠青草尖

嫩叶裹细枝

薄雾罩远山

常叹年华逝

蝴蝶梦日边

今遇鲍叔牙

愁苦只等闲

夏:昨日齐欢聚

今夕各分离

明月寄相思

柳河与孔集

夏:烈阳似火,心急如焚,矮蓬帐下无趣;静寂中,雀鸣三声,声声清脆,不知愁苦为何物!

夏:乌云急聚,狂风乍起,似是有雨天气;粮车渐疏,窗外骤静,恐惹思乡情绪!

以“苦中作乐亦心宽”作为七言格律诗第一句,作一首诗

苦中作乐亦心宽,怎奈情缘已枉然。

他日入佛物皆空,寻得芳心似金钟。

有关苏轼乐观的事例及诗句

  举一些诗句为例吧:

  一、“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定风波》),这是苏轼因为“乌台诗案”差点送命后被贬黄州后所作,当时正好出行遇雨,一行人被雨淋得很狼狈,唯有苏轼发出了也无风雨也无晴的人生感慨,这绝对不是遇雨的感受,而是经历无数人生挫折与磨难后的感悟,这真是一种对人生超然的乐观!

  二、“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初到黄州》)单看字面,这黄州真是居住的胜地呀,鱼美、笋香。可这是苏轼生平第一次被贬,初到贬地的感受。换作常人,初到贬所,一定是愁眉不展,一定感觉到寂寞无助,但苏轼不然,无论到哪里,无论境遇如何,他都能看到希望,他都能乐观地面对,他都能随遇而安。就是在这个被贬之地——黄州,苏轼安然而居,开垦“东坡”自耕,从而为中国文学史增添了一个传奇的“苏东坡”,为后人留下了传诵千古的“三赤”名篇(《念奴娇-赤壁怀古》、《前赤壁赋》、《后赤壁赋》)。

  三、“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六月二十日夜渡海》)。一贬再贬的苏轼,直到将老才从海南渡海回中原,在“夜渡海”之际,他回首这一路的贬谪生涯,唱出了这两句人生感悟。贬到惠州(今广东)已经是大陆的尽头了,新党还未死心,再将其贬到儋州(今海南),而苏轼对那样一个蛮荒瘴疬之地的生活的总体评价是“兹游奇绝”,这真是一种大胸怀、大乐观。

  四、“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自题金山画像》)。这是苏轼去逝之年对自己事业的总结与评价,回首一生,他更多地想到的是黄州、惠州、儋州三个被贬之地,在贬谪生活中,他感受更多的不是痛苦,而是充实,是实实在在的生活,是实实在在的为民服务,所以一生的功业都放在了三地。在是贬谪文化的最强音,是九死不悔的执着,更是大乐观!

水浒传中的诗句,葬花吟中的哪些诗句,苦中作乐的

  脂砚斋对黛玉葬花十分欣赏,曾欲请人画出《葬花图》,但誓不遇仙笔不写,过了八年,虽遇到了善于描美人的余集,仍未画成,最终只能感慨“恨与阿颦结一笔墨缘之难若此”可见黛玉葬花之美丽动人,绝非一般画家能描绘得出的。

这首诗并非一味哀伤凄恻,其中仍然有着一种抑塞不平之气。“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就寄有对世态炎凉、人情冷暖的愤懑;“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岂不是对长期迫害着她的冷酷无情的现实的控诉?“愿侬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杯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则是在幻想自由幸福而不可得时,所表现出来的那种不愿受辱被污、不甘低头屈服的孤傲不阿的性格。这些,才是它的思想价值之所在。

  这曾诗的另一价值在于它为我们提供了探索曹雪芹笔下的宝黛悲剧的重要线索。甲戌本有批语说:“余读《葬花吟》至再,至三四,其凄楚憾慨,令人身世两忘,举笔再四,不能下批。有客日:‘先生身非宝主,何能下笔?”即字字双圈,批词通仙,料难遂颦儿之意,俟看玉兄之后文再批。’噫唏!阻余者想亦《石头记》来的,散停笔以待。”

  值得注意的是批语指出:没有看过“玉兄之后文”是无从对此诗加批的;批书人“停笔以待”的也正是与此诗有关的“后文”。所谓“后文”毫无疑问的当然是指后半部佚稿冲写黛玉之死的文字。如果这首诗中仅仅一般地以落花象征红颜薄命,那也用不着非待后文不可;只有诗中所写非泛泛之言,而大都与后来黛玉之死情节声切相关时,才有必要强调指出,在看过后面文字以后,应回头来再重新加深对此诗的理解。由此可见,《葬花吟》实际上就是林黛玉自作的诗谶。这一点,我们从作者的同时人、极可能是其友人的明义《题红楼梦》绝句中得到了证明。诗曰:

  伤心一首葬花词,似谶成真自不如。

  安得返魂香一缕,起卿沉痼续红丝?

  “似谶成真”,这是只有知道了作者所写黛玉之死的情节的人才能说出来的话。

  《葬花吟》的第一节,写暮春之景。花儿急急地凋谢了,经风一吹变成了漫天的花雨,褪尽了娇艳的红艳,消逝了醉人的芳香,有谁去怜惜她们呢?柔弱的蛛丝飘荡在春日的台榭前,几时被风吹散呢?还有那飘零的柳絮扑进绣帘,是在乞求闺中人的怜惜么?

  自古以来花便是女性的象征,以花喻人,以人喻花,诗词中常用此手法。《红楼梦》中的花与人也是对应的,牡丹对应宝钗,芙蓉对应黛玉,海棠对应湘云,杏花对应探春,老梅对应李纨,并蒂花对应香菱,桃花对应袭人,另外晴雯号称“芙蓉仙子”。由此诗中的花当指大观园的女儿们,花儿的凋谢也预示着她们的逝去。世人对待她们的消逝也如同对待花儿一样,谁会来惜取将残的红颜呢?这是一个时代的悲剧,女性的生命不过昙花一现,花开过后便要迅速飘落,任那些曾欣赏她们的人践踏,芳魂艳魄都将不存,留下的只是一缕尘香。

  “有谁怜”隐含了一段答语,世人春风都不懂得怜惜落花,对她们的逝去都是冷眼旁观,置之不理,懂得怜惜落花的只有黛玉了,自称绛洞花主的宝玉也不懂,将残红付与无情的流水,岂知流出大观园后便会被糟蹋,甚至比被人践踏更为悲惨。

  游丝之软,游丝之弱,不禁让人联想到黛玉的身世,出身于诗书之家,幼年丧母,父亲死后益发无依无靠,一个孤苦伶仃的女孩像浮萍一样寄居贾府生命之软弱,不正如檐下飘荡游丝么,随时都有可能被风斩断。仅凭贾母的疼爱和宝玉的那份爱情维系着生命,怎经得日日夜夜的风吹雨打。

  王国维说“人生只似风前絮,欢也零星,悲也零星,都作江心点点萍”。落絮的人生,落絮的命运,天意如此,无可奈何。

  “落花”“游丝”“落絮”,同样的飘零,同样的忧伤,同样的命运,同样的还有那花下的葬花人。

第二节转而写人。暮春是个忧伤的季节,弹指间红颜衰老,百花凋零,无可奈何,惟有惋惜。黛玉本就多愁善感,加之对宝玉的误解,更是满怀忧郁惆怅。许多版本的“无处诉”作“无释处”或“无着处”,笔者认为不妥。第三十七回黛玉《咏白海棠》中“娇羞默默同谁诉”,第三十八回黛玉《咏菊》中“片言谁解诉秋心”,《菊梦》中“醒时幽怨同谁诉”,皆用“诉”而不用“释”或“着”,此处亦是。最后一句写黛玉不忍心践踏落花,同时也暗含其他人却在落花上走过的意思。

  第三节又转回写景。柳叶和榆荚只知道炫耀自己的芳菲,却不管桃花的飘零,李花的纷飞,等到来年春回大地,桃李又含苞吐蕊,只是闺中却无昔日的葬花人。读至这里,不禁萌生对柳絮榆荚的厌恶之情,只是天地不仁,世道无情,我们又何必去怪罪柳丝榆荚呢?在这个世道上,多数人都是只顾自己能够芳菲百年,哪管别人的死活。王熙凤说得好“‘坐山观虎斗----坐收其利’,‘借剑杀人----不露痕迹’,‘引风吹火----费力不多’,‘站干岸儿----不沾事’,‘推倒油瓶子不扶----懒到家了’,都是全挂子的武艺”,锦上添花的不少,雪中送炭的难寻。此节连用两层对比,前两句柳丝榆荚的芳菲与桃花李花的飘零对比,后两句将人与桃李对比,层层递进,环环相扣。另外笔者疑此节为后文埋下伏笔,“柳丝榆荚”可能暗指李纨和贾兰。

  第四节转写燕子。前一节已言桃李不如柳丝榆荚,人不及桃李,悲已至极,因此将视角植物转向梁间飞燕。燕巢飘香,这本是可喜之事,黛玉却恼燕子无情,本节之妙正在于此。此节虚写燕子,实写惜花,燕巢已然生香,自是衔花筑巢的结果,怎能不让惜花的黛玉生恨。情由景发,景由情生,黛玉又想到了明年的自己,回答上节之问,重拾上文之悲。

  第五节写花之境遇。一年三百六十日的风霜无情地摧残花枝,艳丽的芳华能有几时呢?一旦飘落便化作香尘,再也无处寻觅。风似刀,雪如剑,最后着一“逼”字,尤显残酷无情。这样的日子令人望而却步,更何况一年三百六十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日日如此,岁岁不改。此节明写花,实写人,黛玉寄居贾府,陷于孤立无援的处境,这句正是反映了她所受的痛苦和煎熬。因为风刀霜剑无孔不入,所以她才步步留神,时时警惕,即便如此,黛玉仍逃脱不了命运之剑,最终还是伤痕累累地逝去。

  第六节写葬花之人。黛玉独自一人,手把花锄,边哭边葬,读来无限悲伤,最后一句“洒上花枝见血痕”更是断肠之语。许多版本将“花枝”误作“空枝”,所谓“花之颜色人之泪”,花之颜色乃泪染成,不必洒上“空枝”后见血痕。这日本是饯花节,大观园的其他女孩都在庆祝,而黛玉避开他人,独自至花冢前默默洒泪,这本已悲,竟又血泪,令人心痛。想当年娥皇女英哭于九嶷,血泪洒于青竹之上,故有斑竹,其后又于潇湘之间投水自尽,号为湘夫人。黛玉潇湘妃子,竟亦哭出血泪,染红花枝,想至黛玉死时,其院内亦尽是斑竹,笔者心亦滴血。

第七节转而写景。日已黄昏,杜鹃无语,青灯照壁,冷雨敲窗,初睡之人,未温之被,尽是黛玉想象之境,如此凄凉之境恐怕也只在想象中才有。传说周朝末年,蜀地君主望帝,国亡之后甚是悲痛,死后魂化为杜鹃鸟,悲鸣是滴出血来。这里黛玉自比杜鹃,紧应上节之血泪,亦叹自己命运之悲惨。等光弱故青,心寒故雨冷,此时此境怎能入眠?黛玉由情生景,自景见情,传情入景,自景悟情,情景反复,循环不绝。

第八节是黛玉的自问自答。

问曰:“什么事这么伤神呢?”答曰:“半为怜春半恼春。”

问曰:“为什么既怜又恼呢?”答曰:“怜春忽至,恼春忽去。”

问曰:“有来就有去,自然之理,有什么可恼呢?”

答曰:“来时不告诉自己,去时也不打声招呼。”

  短短四句,三问三答,十分精练,却用口语写出,清新自然,不加雕饰,平白如话,妙不可言,大有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贾岛《访隐者不遇》)之风。此节终于跳出了前面愁惆悲惨的氛围,微微带些伤愁,更多的则是黛玉的活泼,让人稍稍有点喘息之机。另外,许多版本将口语“奴”作书面语“侬”,不妥,“奴”显小女儿随口成句之口吻,“侬”则带文人之酸气。

第九节写幻境。在怜春恼春之后,黛玉又回忆起了昨晚之事,所谓的悲歌只是自己的心在沉沉低吟而已,花儿哪有灵魂,鸟儿哪有精灵,黛玉怎能听到它的悲歌呢?在庭外悲歌的只是自己的孤魂。花魂与鸟魂都难以挽留,自己的灵魂又怎能挽留呢?问鸟儿,鸟儿默默无语,问花儿,花儿低头含羞。他们虽然无语,却已给出了答案,悲歌的是自己,无法挽留的亦是自己。

  第十节写心愿。笔者幼时亦常想变成一只小小鸟,飞向蓝天,不想黛玉亦有此意。前两句豪情万丈,要生出双翼,随花飞出禁锢自己的大观园,飞到那无愁的天尽头。后两句笔锋顿转,一落千丈,只可惜那天尽头哪有埋葬鲜花的坟丘,哪有埋葬自己的坟墓。在黑暗痛苦中的黛玉终于想到了逃避,欲逃离苦海飞向无忧怎么可能呢?只能用云天尽头无香丘来蕴藉自己。

  第十一节以死明志。这一节是对“风刀霜剑”的控诉,是宁肯葬身黄土也不愿随波逐流,同流合污的挣扎和抗拒。一个弱不禁风的小女子竟以死来保卫自己的真率纯洁,免受玷辱,足以对她致以崇高的敬意。自前一节以来,激情一路高涨,至此达到巅峰,格调十分悲壮。“质本洁来还洁去”便是黛玉的一生,真一“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芙蓉。

  第十二节葬花葬奴。花儿飘落尚有葬花人收以锦囊,掩以净土,葬花人死时会有谁来收葬呢?人不如花,这就是宿命吧。“痴”乃是黛玉一生的概括,因为痴,在污淖前坚贞不屈,因为痴,以泪还恩,至死不悔。

第十三节花落人亡。此节是对上节的回答,未卜侬身何日丧?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他年葬侬知是谁?那时花已落人已亡,什么都不知了,还问这个干什么呢?

  

  《葬花吟》全文如下:

  花谢花飞飞满天,红绡香断有谁怜?

  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处诉;

  手把花锄出绣帘,忍踏落花来复去。

  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

  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岁闺中知是谁?

  三月香巢初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

  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杀葬花人;

  独把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

  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

  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

  怪侬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

  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语去不闻。

  昨宵庭外悲歌奏,知是花魂与鸟魂?

  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语花自羞;

  愿侬此日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标签: 诗词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