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容恪:十六国第一名将 一生百战,未尝一败 是让韩国人惧怕了上千年

文史通4年前历史故事问答772

慕容恪是十六国时期前燕宗室大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十六国十大名将之一。性格谨慎大度,十五岁开始掌握军队,多次以弱胜强,稳固了慕容氏的辽东霸主的地位。临终前,仍然为前燕未来妥善安排,成为“古之遗爱”的名臣良将。可惜,未能改变前燕低等的社会结构。死后不久,前燕为苻坚所灭。

\

他是一个相对冷门的人物,知名度甚至比不上他的后代、《天龙八部》里的慕容复。他是一个胡人,却得到汉人大咖们的高度评价,说他“夷中铮铮”、“古之遗爱”,把他比作霍光。他就是有十六国第一名将之称的慕容恪。

在国内相对冷门的慕容恪,在朝鲜半岛上却有着偌大的名气,甚至被视为“大韩民族”历史上最危险的敌人之一。这缘于慕容恪早期参与和指挥的两场摧枯拉朽的扫荡之战。慕容恪所在的前燕政权崛起于辽西,为了向中原发展,必须扫清后顾之忧,于是,高句丽和扶余两个棒子国倒霉了。

公元341年,慕容恪的老爸、燕王慕容皝亲征高句丽,老慕容玩了一招声东击西,用佯攻吸引敌军主力,而燕军的主力部队则突袭防守空虚的高句丽国都丸都城,高句丽国王高钊单骑出逃。燕军挖掘高句丽王陵,将高句丽前任国王高利的棺木挖出,又一把火烧毁高句丽王宫,拆除城墙,带着高钊的母亲和妻子、大量珍宝,以及五万多高句丽人,满载而归。

倒霉的高钊,无奈之下只好向燕国称臣,然后从剩余的领土上搜刮了大量珍宝奉送,才换回了死老爹。20岁的慕容恪镇守辽东,高句丽人不敢越雷池半步。

\

五年后,慕容恪统帅一万七千骑兵,奔袭东北地区的的最后一个劲敌——扶余国。又是一场酣畅淋漓的大胜,扶余国王没有高句丽国王的好运气,和五万多扶余人一起成了慕容恪的俘虏。从此之后,燕国有了稳固的大后方,势力开始向中原渗透,并一举成为当时最强的国家。大约在十年前,国外一个论坛搞了一个世界200名将的投票评选,结果,在众多韩国网民的推荐下,慕容恪排名139位,在入选的中国名将中排名第十,超过了项羽、孙武、孙膑这样的超级大牛。如果中国人自己选,慕容恪恐怕前三十就未必进得了吧。慕容恪的威名在韩国人心中留下了挥之不去的阴影。

慕容恪最具威名的一战是燕魏廉台之战,对阵的是颁布“杀胡令”的冉闵冉天王。公元352年,冉闵忙着接手后赵的地盘,慕容恪南进中原,两人在河北定州一带对上了。冉闵一向以勇猛见称,有过多次以少胜多的战例,其核心精锐是一支少见的重装骑兵,而慕容恪率领的主力基本上都是轻骑兵。

在战事之初,两军进行了10次小规模的战斗,慕容恪所部全败。冉闵的部队从数量上来说,以步兵为主,慕容恪的部队则主要是骑兵,双方使尽浑身解数,都想把战场选到对自己有利的地方。慕容恪假装败退,把冉闵军吸引到利于骑兵冲击的平地上,以自己所在的中军为诱饵,引诱冉闵用重装骑兵冲击。

冉闵果然出动王牌,直扑慕容恪,早有准备的慕容恪拿出了自己的杀手锏——连环马,铁锁相连的骑兵方阵果然大大阻碍了重装骑兵的突进。在这里,连环马并不是冲锋阵型,更多的是充当障碍物,即使骑兵和战马都死了,仍然可以阻挡在敌军的进攻路线上。当重装骑兵失去冲击力后,慕容恪两翼的部队同时侧击敌军,冉闵部大败。

战斗中,冉闵的个人武勇发挥到极致,“左杖双刃矛,右执钩戟,顺风击之,斩鲜卑三百余级。”冉闵眼看众寡不敌,突围而去,但胯下战马“朱龙”力尽而亡,冉闵束手就擒后被杀。

\

慕容恪成名的时候只有17岁。当时,控制中国北方的后赵皇帝石虎亲率数十万大军攻打燕国,在棘城久攻不下,师老兵疲,被迫撤军,年仅17岁的慕容恪率领两千骑兵奔袭撤退中的赵军,击溃几十万赵军,斩首三万多级。从那时起,慕容恪参与或指挥了燕国几乎所有的战役。攻打高句丽、攻打段氏鲜卑、攻打扶余、攻打宇文氏、统一河北、平定山东、攻占洛阳……密云山之战、野王之战、鲁口之战、广固之战……

慕容恪戎马一生,从战役层面上来说,几乎完全没有败绩,称得上是百战百胜。虽然慕容恪是个胡人,但连一向鄙视胡人的王夫之都对他赞不绝口,“恪可不谓夷中之铮铮者乎!”不被列入正统王朝、而是效力于僭伪政权,最后却能入选武庙的名将仅有两人,其中一个就是慕容恪。

有着如此骄人的战绩,身为攻必取、战必胜的大燕军神,却是一个难得一见的“以慈掌兵”并且成功的名将。慕容恪对自己的军队采取的是“放羊式”的管理,并不注重军令军纪,甚至当士兵违反军法时,他网开一面,私下秘密把人放走,另外抓个坏人砍头冒充。奇怪的是,这样的军队看似吊儿郎当,却攻防俱佳,战斗力出色。这里,发挥作用的完全是慕容恪本身的个人威望和魅力。

慕容恪在很多时候,表现得并不像一个杀伐果断的铁血军人,而更像一个羽扇纶巾、悲天悯人的儒者。慕容恪对手下将士极为爱护,能用其他方式解决问题的,绝对不用人命去堆。面对困守坚城的敌人,慕容恪围而不攻,生生耗死对手,广固之战围城近一年,野王之战围城半年,洛阳之战面对区区五百守军,也围城一个月之久。这其中固然有燕军以骑兵为主不擅攻城的缘故,但更多的是慕容恪爱惜士兵生命的菩萨心肠。就连他的敌人王猛都夸赞慕容恪“可谓古之遗爱矣!”

\

公元359年,慕容恪的哥哥、燕王慕容儁去世,慕容恪对王位的诱惑毫不动心,忠心耿耿扶保自己年仅11岁的侄子慕容暐。慕容恪尽心尽力,平定内乱,稳定国家,实践了自己在哥哥临死前许下的承诺“陛下若以臣堪荷天下之任者,宁不能辅少主乎!”

北魏宰相崔浩这样评价慕容恪:“慕容恪之辅少主,慕容暐之霍光也。”公元365年,慕容恪攻克洛阳,把燕国的领土扩大到历史最高位。

公元367年,慕容恪病重,慕容暐亲临慕容恪府,向他询问后事,慕容恪再次推荐慕容垂继任,言终而卒。然并卵,慕容恪死后,慕容评就以太傅主政。

此时,前燕已错失了强化自身根基的大好时机。慕容恪刚去世才多久,前燕就从当世第一强国,沦落到被桓温几万军马欺上门来,竟对此束手无策,差点卷铺盖回辽东。

好不容易由慕容垂出马,在枋头大败桓温,挽回局面,慕容暐和慕容评却又将其逼走,转瞬就被苻坚王猛一战灭国。”

标签: [db:TAG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