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取天骄驰卫霍,笑谈功过唱秋风—汉武帝刘彻8

文史通5年前历史故事问答1028

因此汉武帝在“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同时,还大量启用酷吏治国。实质上两千年中国就是实行外儒内法,法主儒从的统治方法,后世都没有跳出汉武帝这个圈子,只是程度上有深浅罢了。以儒家学说粉饰太平,统一思想;在具体的政治操作上,依然采用法家思想。统治者用儒家的“仁”来安抚老百姓,然后用法家的“法”来统治他们。


当然,我们也不要把中国的法家捧到天上去,虽然它在秦国有比较好的效果。但现在看来,法家着重于对统治者意志的律令体现,而不是为了维护和保护社会各方的利益。因此助长了我国历史上形成权力单极的社会形态,导致政治强盛而民间力量无有。


而且正是由于这一点,以致在君权专制社会中,国民的权力受到极大的压迫和压制。虽然中国缺乏民主自由的传统和概念,但人民肯定有被压迫的意识和感受,因而使得老百姓的国民性极其淡漠。有儒家这么一调和一遮掩,政治至少也不会那么冷冰冰的了。


汉王朝这次影响深远的思想大革命,无疑是和当时的政治形势相辅相成,相互配合进行的。因为当时汉武帝正欲对匈奴用兵,并加强中央集权,打击豪强势力,这些都是有为之举。突然在清静无为的政治生态中引入一串这样的大动作,自然是需要理论的支持,以便取得舆论的主导权。


那么我们就来看汉武帝的第三项历史作为—加强中央集权。


纵观历史,即使包括夏商周,都是沿着加强中央集权,加强君主集权这个方向发展的。这是很好理解的事情,作为君主,谁不希望自己手里的权力越多越大呢?--每个人都是这样的,人性使然罢了。


说到西汉的中央集权,就必然使人想到汉初那林林立立,数目众多的诸侯封国。这是当年刘邦夺得天下以及为拱卫刘氏中央政权不得已为之的政策结果。但这就为他后世子孙们的江山留下了不稳定不和谐的重大隐患。拍拍脑瓜想想就知道,那些小的一点王国就整天想着自己的庄园什么的再大一点,而那些已经很大了的诸侯国呢,他也许就想着我都这么大了,再努力一点—是不是就和天子差不多了呢。


他们这么想很正常,因为在长安城里的皇帝和大臣们也认为他们在这么想。可是皇帝不能容忍他们这么想—这么想对他很危险。可问题是你没办法制止他们这么想啊,他们在下面权力大得很,收税煮盐,炼铁铸钱,皇帝你干的,他们一般都能干。


看到这种情况,不光皇帝急,大臣们也急。假如哪天皇帝失业了,他们估计大多数也得跟着倒霉。汉文帝时,出了一个在历史上大名鼎鼎的有才华忧国忧民的青年才俊,他叫贾谊。我们一般人都读过贾谊的政论文章,那真是气势磅礴,文采斐然。


就如何限制和削弱日益膨胀的诸侯王势力一事,贾谊的观点很明确:“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就是说在那些诸侯国里多分出一些封国来,使他们的力量变小变弱。


汉文帝在一定程度上接受了这一建议,但没有完全解决问题。汉景帝即位后,采纳晁错的建议削藩,一下就捅了马蜂窝。要知道,要这些王不打你长安的主意就已经是阿弥陀佛了,现在中央居然拿他们开刀,那还得了,所以马上就反了七个王。


好在中央还有一些能征善战之将,很快就把这次叛乱镇压了下去。但事情还是没得到完全的解决,这很好理解,分封诸侯是祖宗高皇帝留下来的政策。同时兔子逼急了也咬人,如果朝廷真的要端了他们的老窝,估计那些还比较安分的诸侯都会有不良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