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怎么控制军权,皇帝是怎么控制军权的

文史通5年前历史故事问答1080

皇帝是怎么控制军权的

通过驾驭武将/制衡朝中势力的过度膨胀,如勋贵和武将共掌一部分兵权,互相掣肘,做帝王的,就是要善于利用臣下的矛盾互相制衡,才能游刃有余。如所有人都联合起来,那他的帝位就不保了。如宋朝,使文官领兵,避免武将夺权。而明朝基本是以太监做监军,因为太监没有生育能力要依赖皇室,希望可以帮到你。

宋代皇帝如何加强对军权的控制

 (1)杯酒释兵权与取消一些禁军高级官职。

  公元961年,宋太祖将禁军最高将领殿前都点检慕容延钊、侍卫亲军都指挥使韩令坤罢为节度使,并取消殿前都点检一职,由赵匡胤亲掌禁军。接着,召集石守信、王审琦等高级将领举行酒会,宋太祖软硬兼施说:“人生如白驹过隙,所谓好富贵者,不过欲多积金钱,厚自娱乐,使子孙无贫乏耳!尔曹何不释去兵权,出守大藩,择便好田宅市之,为子孙立永远不动之业,多置歌儿舞女,日饮酒相欢以终其天年。”(《涑水纪闻》卷1)于是,众人“皆罢军职”(《长编》卷2)。殿前副点检一职也取消。这就是“杯酒释兵权”。改组后禁军领导机构为殿前司和侍卫司,殿前司设殿前都指挥使,侍卫司设步军都指挥使和马军都指挥使,简称“三衙”、“三帅”。他们分统禁军,互不统属。“三衙”主帅和禁军将领都由皇帝任免,只对君主负责。

  (2)统兵权和调兵权分离。

  三衙三帅分掌京师禁军,有统兵权,只负责禁军的日常管理和训练,并无调兵和发兵之权。调发军队之权在枢密院,但它无统兵权,因此二者权力分离。而且,枢密院调发军队必须“御前画旨,下殿前司,然后可发”,即没有皇帝的命令,任何人无权调动军队。这样,统兵权与调兵权的分离,一则使军权集中于皇帝于皇帝之手,不致大权旁落,二则各方面相互牵制,可防止专权和兵变的发生。

  (3)采取“内外相维”(“内外相制”或“守内虚外”)的驻军原则。

  宋的军队分四种:禁军、厢军、乡兵和蕃兵。禁军有二十多万,宋太祖将十万禁军驻扎京城,另十万禁军分散各地驻扎。“京师屯十万,足以制外变;外郡屯十万,足以制内患”(王明清《挥尘录余话》)。这样使京城禁军能控制外地驻军,会合外地禁军又能控制京师禁军,达到内外军队互相制衡的目的。这被称为“内外相维”或“内外相制”。而京城禁军又多于外地任何一处驻军,这反映了宋太祖“守内虚外”的思想。这样,皇帝可牢牢控制全国军队。但我们应看到,各地和边境地区军事力量弱小,造成北宋军队既不能有效地抵御辽、西夏等侵扰,又无法应付各地爆发的农民起义,这是造成宋代军队积弱的原因之一,为其驻军思想原则的失误,是值得深思和检讨的。

  (4)“更戍法”与兵将分离。

  宋统治者规定京城内外禁军都必须经常变换和调动屯驻地点。京城驻军要轮流到外地戍守,而外地驻军也须到京城屯驻,这种轮流驻防的办法称为“更戍法”。其目的是“分遣禁旅,戍守边地,率一二年而更,欲使往来道路,足以习劳苦;南北番戍,足以均劳佚。故将不得专其兵,而兵亦不致骄惰”(《文献通考》卷153)有战事时,将领由皇帝临时委派,士兵则是来自别的兵营。皇帝并亲自制定作战方略,指示将领,甚至授以阵图;兵事完毕,兵即归本兵营,而将还本镇。这样,就使得“兵无常帅,帅无常师”,“兵不识将,将不识兵”,“元戎不知将校之能否,将校不识三军之勇怯,各不相管辖”(《长编》卷30),将与兵的分离,使将领不能在士兵中建立自己的威信,也就无法使军队为将领所私有,因而无法与朝廷和君主对抗。但客观上又造成将领不能灵活地指挥军队,而军队又无法领会将领的作战意图,故在对敌作战中不能克敌制胜,是北宋军队积弱的又一个原因。

古代的大将有兵权,皇帝怎么限制

有四招:

1.打大仗的时候一般不会有叛变的将军,因为如此的话,会让外国占了便宜,将军未必能得到好处。

2.皇帝既然让将军带这么多兵,那么肯定是用的自己很信任的人,当然这个谁也无法保证绝对的不会叛变,但打大仗,绝对不是15万军力都在一起的决战,而往往是有前锋军几万,左路、右路、后路、中军等等分为数个军团互相照应,分批次前进。而派出的将军一般是中军统帅,虽然他的命令可以命令全军,但他直接控制的也就是中军,如果他叛变,其他几路未必会跟着叛变,如此一来就是彼此限制。

3.后勤的限制,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战争打的是后勤,大的战争因为粮草被烧掉而失败的数不胜数。15万大军,你的粮草需要国家给你源源不断的提供,这个不只是军队,还需要民夫驮马这些,但一旦你谋反,这些你就别想了,如果你不能迅速胜利,那么拖都能拖死你。

4.法制的限制,谋反古代是诛九族的大罪,将军外出是不能带家眷的,士兵同样也是,15万大军有多少大大小小的将领,这些人有多少家人,他们也许不怕死,但如果是断子绝孙死全家呢,这样的刑法下,又有多少人会愿意谋反。

古代的大将有兵权皇帝怎么限制?

理论上,有可能.

现实中,很少发生.

原因:

1.古代出征,禁止带家属.不光大将军,所有军官和兵士的家属都不准带.整个兵营中,没有女人.

这些家属,集中居住在都城,由禁卫军重点"保护".如果将军要反,他首先需要说服部下跟他一起反,而攻进首都之前,所有家族成员,早被禁卫军灭三族了.

2.军中,设置"监军",类似于钦差大臣.

3.所有粮草,都有后方提供和护送.如果断绝了粮草,大军人数越多,越是统军将领的噩梦.

4.没有天生就当将军的.99%都是靠军功,一步步升上去的.军功靠的是斩首敌人的首级的多与少.这基本断绝了将军反水,加入敌军阵营的可能.

5.到了宋代和明代,建立起"府兵"制度.士兵由都督府来养.但都督府没有调动的权力.将军只有在有战事时,凭皇帝虎符,才能到都督府调取兵马. 人为造成"兵不识将,将不识兵",缺点是战斗力减弱了,但是安全性提高了.

古代士兵怎样受将军的节制?皇帝怎样控制军权?兵符,兵权指什么?

兵权是将帅统率三军、调动军队的权力。将帅如果失去了这个权力,就不能指挥军队。

兵符古代传达命令或调兵遣将所用的凭证。用铜,玉或木石制成,作虎型,又称虎符。制成两半,右半留存在国君,左半交给统帅。调发军队时,必须在符验合后,方能生效。

为何古代有了军权就可以调动军队?

想问军权,先得了解军队是什么?

军队是一把剑,皇帝是执剑人(调兵权),皇帝执剑杀敌,但如果有一天起来,发现这把剑自己会动(将军拥有调兵权),你说你是皇帝,你怕不怕?

千万不要说武将都是忠臣,武将为了国家打仗,将军都是爱国的这些,不会叛变的,说这些话的不妨看看古代朝代更替的原因,不妨看看唐代那些武将,不妨看看五代的那些武将。。。

军权分为调兵权和领兵权,调兵权由皇帝和文官集团负责,领兵权由将军负责,如果将军同时拥有了调兵权和领兵权,他就成了这只军队的实际主人,这是很可怕的。

将领怎么拥有调兵权呢?

一是长时间总有这只军队的指挥权,就可以让他变成私家军,自然就拥有了调兵权,二是拥有了财政权和人事权,人都是你提拔的,军饷你发的,自然也就为你卖命了。三是大臣本身就拥有一支军队,而这只军队算是政府军对的一部分。

周亚夫、岳飞、蓝玉、袁崇焕、年羹尧死因都是一样的,长时间拥有军队,已经将军队私有化,虽然是国家军队的组成部分,但军队只听将领的,而不听皇帝的。“军中只闻将军令,不知有皇命”,这是非常危险的,因为你已经让军队军阀化了,

“安史之乱”和后期藩镇割据,都是武将拥有人事权和财权,又长期拥有军队指挥权,直接让军队军阀化,成为私家军,

汉末到隋唐,那些军队也都是门阀士族的私人部队,这些部队也都是国家军队的组成部分,但他们只听自己的主人的。

这几种情况,不需要皇帝的命令,不需要圣旨虎符,就能直接调动军队,因为这是私家军,不是皇帝的军队了。

古代那些不能善终的将领,基本都是这几种原因,将军队私有化,不听皇帝的话,谁是皇帝,都必杀这类人。

细柳军营这个故事,势力就注定了周亚夫的命运,皇帝虽然没说什么,但皇帝绝对后背发凉的。

皇帝的权利被外戚,宦官,权臣控制,实质为什么是军权至上的后果

因为所谓的掌握权力就是掌握军队,外戚、太监控制皇帝,实质就是间接控制军队,掌握军权。也就是军权至上

唐朝皇帝什么时候没有军权

唐朝 初期恢复府兵制,较隋朝更为完备。府兵为基本的常备军,平时隶属於皇帝的12卫和皇太子的东宫6率。每卫设大将军1人、将军2人,每率设率1人、副率2 人。平时负责管理府兵轮番宿卫诸事,战时经皇帝任命,率领从各府调集的府兵出征。即“若四方有事,则命将以出,事解辄罢,兵散於府,将归於朝。”(《新唐书□兵志》)重要军机大事由政事堂举行的宰相会议辅佐皇帝商决。尚书省的兵部,主要负责武官的考核、任免,军队的编制、简点和轮番,以及图籍、厩牧、甲仗的管理等。

唐代中期,府兵因负担过重而大量逃亡,折冲府名存实亡,府兵制受到严重破坏。为了补充兵员,就采取了招募的办法。唐玄宗开元十一年(公元723年)招募蒲、同、歧、华、京兆等州逃亡的府兵和白丁充当宿卫,称“长从宿卫”,以代替府兵定期轮流宿卫的旧制度。开元二十五年(公元727年)下令各军镇招募长驻边疆的军防健儿,其家口愿同去的,各给田地屋宅。后来组成边兵,由方镇操纵。这样经历了二百多年的府兵制度基本结束

标签: 军权是怎么

相关文章

田汉生平经历简介田汉是怎么死的?,历史故事

田汉生平经历简介田汉是怎么死的?,历史故事

田汉生平简介:田汉的故事是怎样的?田汉是怎么死的?本文这就为你介绍:田汉生平简介田汉(1898年3月12日—1968年12月10日),乳名:和儿,学名:寿昌,笔名:田汉、陈瑜、伯鸿、汉儿倚声、首甲、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