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修的人类历史上第一条高速公路,2000年后仍在使用?

文史通5年前历史故事问答928

公路的重要性对于一个国家来讲是众所周知的,在和平建设时期,发达的交通网可以让一个国家的资源迅速的调配,做到物尽其用,货通其流。在战争时期,可以让一个国家的军队迅速的集结或者分布据点,争取最大的战略优势,所谓的“兵贵神速”就是这个意思。近代的纳粹德国之所以能在《凡尔赛条约》的重重压迫下奇迹般的崛起,希特勒的道路兴国政策起到了关键的作用,近代的第一条高速公路就是在希特勒主政德国时期完成的。但世界历史上的第一条高速公路却是在中国,那就是2000多年前的“秦直道”。


世人提起秦朝,最先想到的是秦始皇的苛政猛于虎,想到的是早已化为灰烬的阿房宫,气势恢宏的兵马俑,连绵万里的长城,还有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灵渠,其中都江堰与灵渠在人们看来是秦始皇唯一惠及后世中华儿女的功绩。殊不知秦始皇修建的人类史上第一条高速公路——秦直道,一直沿用到了清朝。


如果说秦始皇修建的万里长城是华夏民族对草原匈奴的战略防守的话,那么秦直道就是华夏民族对匈奴的战略进攻。考古研究员肖建一曾表示:“如果长城是秦代防御匈奴的弯弓,那么从咸阳林光宫到九原麻池古城的秦直道就是保证秦军迅速,主动出击的箭矢。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结束了中原地区400多年来的诸侯混战的局面,但是北方的游牧民族却一直是秦始皇的心头之患,不只是在秦代,草原民族与中原民族之间的对峙厮杀是历代中央王朝的主要边患,持续了几千年之久。


论秦始皇的雄才伟略,光有万里长城防御当然不行,适当的时候还要主动进攻。于是秦始皇三十五年的时候(公元前212年),秦始皇下令暂缓阿房宫与骊山皇陵的工程,集中物力与人力命大将蒙恬率领30万人修筑国防要道,这条国防要道起点于帝国的首都陕西咸阳,一直到内蒙古的九原,中间穿越14个县,全长700多公里,平均宽度50米,夯土路基厚50 厘米,夯土土方量大约1500万立方米,按照汉代算术书《九章算术》中的比率,取土工程量大约2000万立方米。就是说,秦直道工程取用和移动的土方,如果堆筑成高1 米、宽1 米的土墙,可以绕地球半圈。由于路线的南北大体相直,因而称“直道”,秦朝以后就称之为“秦直道”。


《史记·蒙恬列传》中记载:始皇欲游天下,道九原,直抵甘泉,乃使蒙恬通道。自九原抵甘泉,堑山堙谷,千八百里。


在2000多年前,秦始皇手下的民夫们居然能做到“堑山堙谷”,也就是削山填沟去修建一条大道,当时“人定胜天”的勇气可见一斑,这样的工程即使放到现在也非常不容易。


秦直道的修建大大降低了中原王朝对于游牧部族的国防成本,秦直道修建之前,大军从中原腹地到达长城大约需要三个月的时间,如果运送粮草的话更是惊人的耗费,运送100吨粮草的话,启程时就必须准备至少400吨,路途上的消耗最少要300吨,有运粮官兵马屁吃掉的,有在穷山恶岭与渡河时不小心损失掉的...总之,消耗是惊人的。


但自从有了秦直道,中原王朝的千军万马可在短短3天3夜间赶到长城,其风驰电挚般的速度,对于匈奴人来讲简直就是天降神兵。由此可见,秦直道完全可以配得上“人类史上第一条高速公路的称号”。事实上,在秦始皇修建秦直道的200多年后,欧洲的罗马帝国才修建了平均5米宽的罗马大道,“条条大道通罗马”让欧洲人自豪了一千多年。而秦直道在万里长城的对比下可能显得有些暗淡,所以后世提起的并不多,但如果仔细分析的话,秦直道也应该与万里长城一样,并肩为世界奇迹。


即使到今天,秦直道依然清晰可见,许多路面上2000年来寸草不生,原因有两个。


第一,秦人在修建秦直道的时候,将沙土与盐碱混合在一起,高浓度的盐碱使得植物无法在秦直道上生长。


第二,秦人对秦直道路面的夯实程度时惊人的,据专家介绍,秦直道很多路面坚如岩石,除了少部分裂缝中长了零星的小草外,大多数路面根本不可能让小草落地生根。


在秦朝时期,秦直道与万里长城的配合就如同一个骑士一手举着盾牌(长城),一手握着长矛(秦直道),让秦军可攻可守,从此“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抱怨”。在秦军的攻击下,匈奴退却了700多里。


秦朝灭亡后,秦直道依然发挥着重要的军事作用,西汉时期的李广将军,就经常从秦直道出击,打的匈奴人措手不及,故而被匈奴人称之为“飞将军”。汉武帝也曾亲率18万大军浩浩荡荡沿秦直道北上打击卷土重来的匈奴,对匈奴造成了极大的威慑力。唐朝武德四年,当时身为秦王的李世民也沿着秦直到率10万唐军北征突厥。


秦直道不光是在军事上起作用,在和平时期它也是中原地区连接塞外的重要通道,促进了南北经济的流通,也在漫漫几千年的岁月里促进了民族大融合。它是深刻影响中国历史的“大动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