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是红军,他永远是红军

文史通4年前历史故事问答763

​1920年8月,李光出生在遵义,他从小失去父母,四处流浪,8岁开始给地主家放牛,从未上过学。


14岁那年,李光报名参了军,和5500多名遵义的热血青年一起踏上了漫漫长征路。此后,他参加了强渡乌江、四渡赤水、华北敌后游击战、百团大战、渡江战役、进军大西南等多次战役,荣获三级红星功勋荣誉勋章、三级解放勋章、三级独立自由勋章。


战争最终取得了胜利,可抗战期间发生的一件事,久久萦绕在李光心头无法释怀。


那一次,上级夜间下达“拂晓出发”的指示。作为营长的他不懂“拂晓”的意思,误认为第二天天大亮才出发,结果导致所在部队遭受损失。这成为李光一生最沉痛的教训。


李光说:“我自己没文化,不能让下一代再吃这个亏。”



1985年,李光离休后,开始关注家乡的教育事业,并先后向十多所中小学捐款超过六十万元。


只有李光的家人才知道,老人是如何从退休工资中,把这些钱一点点“抠”出来的。老人多年来不曾添置一件新衣服,一日三餐或是一碗白米饭加一小碟青菜,或是一碗素面条。经历过贫苦,就知道节约的可贵。在李光看来,省的每一分钱,都可能托起一个贫困家庭的希望。


除了在物质上帮助孩子们,李光老人还在思想上关心他们。从2000年起,李光先后被确诊患直肠癌、重症胰腺炎、皮肤癌。但只要有需要,他就去讲革命故事、长征精神,从不推辞。李光说,他要把逝去战友们的故事和精神讲出去、传开来,把理想信念的种子埋入更多孩子的心中。


“只要还活着,就不会放弃帮助孩子”。直到2019年1月12日老人逝世,他许下的承诺,从未食言。


受李光老人感染,如今,三万多名义工散落在遵义的大街小巷,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公益之路,把老人用尽余热播撒下的希望种子和红色精神薪火相传。



李光老人苦了自己一辈子,从打天下,再到帮扶孩子,他用自己义无反顾的奉献,换更多人一个美好未来。


困难和危险面前,若是人人都向后缩,何来中华文明的绵延悠长?人需要有一颗牺牲自己私利的心,我们或许无法做到像李光老人这般极致,可他“一心为公”的精神,应当时刻敲打我们。




编辑 | 樊东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