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存瑞不止一个!25岁战士飞身炸碉堡,埋骨广西留名青史

文史通4年前历史故事问答705

董存瑞舍身炸碉堡,这是一个家喻户晓的英雄故事,曾经感动和激励了无数中国人。


但是很多人并不知道,同样壮烈的故事,在广西也曾经发生过,这位和董存瑞一样名留青史的英烈,叫做徐汉林。


这是邕宁区新江镇的汉林村,而远在3000公里之外的内蒙古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天山镇,也有一个汉林村,英雄徐汉林究竟创造了什么样的功绩,能让两个村子都以他的名字来命名呢?追寻英雄的足迹,要从内蒙古的“汉林村”开始。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邕宁汉林村




内蒙古自治区阿鲁科尔沁旗汉林村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天山镇汉林村,原名张家店村, 1947年,解放军来到了这里。一位名叫徐汉林的22岁贫苦农民,在土改中分到了土地之后,便加入了解放军,仅过了半年,他又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作为第四野战军45军134师400团的一名战士,徐汉林相继参加了辽沈战役、平津战役、衡宝战役、解放广西战役。在一场又一场的战斗中,他渐渐成长为一名优秀的解放军战士,并当上了400团6连7班的副班长。


1950年2月广西全境解放后,徐汉林跟随部队驻防龙州,但是,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很快就被愈演愈烈的匪患打破了。


1950年,国民党向广西派遣了大量特务,组织国民党残余势力和反动地主武装,向新生的人民政权发动反扑,为消除匪患,广西各族人民和解放军团结作战,进行了激烈的剿匪斗争。


当时,离南宁仅有40多公里盘古村,被一伙名为“反共救国军”19师74团的土匪占据。土匪们不断劫掠村庄、残杀革命群众,给新生的人民政权带来了严重威胁,驻防南宁的134师派出警卫营前往剿匪,不料却打了一场败仗。




1950年9月16日,134师400团奉命进剿盘古村的土匪,然而刚到盘古村外围,团长董占林就发现敌人并非乌合之众,而是经过精心训练的悍匪。董占林在回忆录中说:“敌人在盘古村里、村外都构筑了地堡、堑壕,还有铁丝网、鹿砦等副防御设施,看来这股匪徒不同一般。”


经过缜密侦查之后,董占林制定了南北围攻的战术,9月23日,400团以2营佯攻、3营主攻,从南北两面向匪军展开攻击,战斗进行了6个多小时,北面的敌军招架不住,开始往南面转移,随着敌人的增加,徐汉林所在的2营面临着巨大的压力。敌军在南坡上设置了一个碉堡,给解放军带来了很大的损失。




为打掉碉堡,六连长王开来带头发起了冲锋,但却不幸牺牲,指导员杨景尧和一排长王森也相继倒在了冲锋的路上。这时,身为共产党员的七班副班长徐汉林挺身而出,拿起了炸药包冲向碉堡。他冒着枪林弹雨来到了碉堡下,却发现炸药包的导火索不知何时遗失了。


时任134师400团政治处干部 张尚仁(86岁):这个时候他毫不犹豫地把身上的四个手榴弹拔出了一颗,塞进了炸药包,拧开了手榴弹的盖。


一声巨响之后,徐汉林与敌人同归于尽,献出了年仅25岁的生命。悲痛的战友们冲上山头,将顽抗的敌74团全部消灭。战斗结束后,战友们将徐汉林、王开来等23位烈士合葬在盘古村。


中南军区通令全军嘉奖徐汉林为“伟大的爱国主义典型”,当地政府把盘古村改名为汉林村,徐汉林的家乡、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也把他出生的张家店村改名为汉林村,并为他修建了一座纪念碑,碑上镌刻着原国家副主席乌兰夫题写的碑文“徐汉林烈士永垂不朽”。每年的清明节、七一、国庆节等节日,都有许多人前往陵园进行拜祭,在9月23日徐汉林牺牲的这一天,邕宁区汉林村还会自发组织各种纪念活动。


(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邕宁区新江镇汉林村徐汉林烈士陵园 )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徐汉林烈士纪念碑)




青山巍峨,忠魂永铸,松柏常青,英灵不朽,在烈士墓前,孩子们唱起了当地流传60多年的山歌《人民英雄徐汉林》,用广西人熟悉的方式,纪念不朽的英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