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它,苏联伞兵对付坦克从此和手雷、燃烧瓶说拜拜

文史通4年前历史故事问答897

我是“保持进攻线”,喜欢我的文章请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谢谢!


二战结束前的苏联空降兵

技术决定战术,武器决定作战理论。一战结束后的十余年恰逢传统战争样式向机械化过渡,坦克与飞机这两种机械化战争的主要元素,催生了苏联红军著名的大纵深作战理论。在大纵深作战理论中,空降兵担负着配合快速集群将战术胜利发展为战役胜利的重要使命。


因此,空降兵在苏联红军中受到了高度重视。从1928年开始,苏联空降兵就开始尝试实现机械化,他们使用TB-3重型轰炸机作为载机,挂载摩托车、汽车、野战炮,甚至T-27、T-37轻型坦克进行空投。


T27超轻型坦克外挂在TB-3重型轰炸机下




TB-3重型轰炸机正在空投T-37两栖坦克




当空降兵机械化正朝良性发展时,突如其来的“大清洗”使空降兵高层损失惨重,空降兵建设马上陷入了停顿。结果在卫国战争爆发后,苏联伞兵们往往只能领到单程票。因为他们即没有坦克、也没有装甲车,这些“精锐轻步兵”落地后,往往在德军装甲部队包围下结局悲惨。


最终的结果就是战前接近5万人的空降兵在战争中损失殆尽,“作风硬朗、装备落后、空有斗志、力不从心”是对他们的最好评价。




战后重建空降兵

1946年,苏联开始重建空降兵。在这次重建中,空降兵得到高度重视,不但脱离了空军直属国防部,同陆、海、空、国土防空军并列为五大军种。到40年代末,苏联已经拥有10个机降师和伞降师,空降兵机械化再一次被提上日程。


空降兵机械化的重中之重就是要为空降兵提供一种能与敌人坦克抗衡的装甲武器,使伞兵能在重重包围中坚持到地面部队的到来。由于坦克受体量限制难以实现空中运输,因此专门为空降兵研制一种反坦克装甲武器迫在眉睫。


通过多种武器的比较,设计师们最终选择了二战中大放异彩的SU-76自行突击炮为母本,进行轻量化改进。SU-76重量轻、车身低矮、机动灵活,由它换装了一门57毫米反坦克炮的ASU-57伞兵突击炮很快便装备了部队。


描绘ASU-57的油画,用这种“小车”对抗坦克确实不理智




但是随着50年代国际形势的变化,军事对峙导致爆发战争的可能性越来越大。ASU-57的用来为伞兵提供下火力支援还行,与坦克肉搏的话就不太理智了。于是苏联又开始研制新一代伞兵突击炮。




ASU-85伞兵突击炮

1958年,新型伞兵突击炮ASU-85研制成功并投入量产,苏联空降兵终于有了“重武器”。


ASU-85车长6.24米,宽2.97米,高1.935米,战斗全重15.5吨,各方面指标都符合苏联标准中型运输机安-12(最大载重20吨)的装载要求。




从安-12运输机里开出来的ASU-85




ASU-85的底盘采用的是改进PT-76水陆两栖坦克的底盘,该底盘结构简单、重量轻,连发动机在内只有3.7吨,成为当时苏联的通用装甲底盘。车体两侧各有6个负重轮,诱导轮在前,主动轮在后,没有拖带轮。动力采用一台155千瓦柴油机,最大公路速度45公里/小时,最大公路行程360公里。


武器是1门改进自ZIS-D-44型师属加农炮的85毫米反坦克炮,备弹40发。该炮左右射界11度,俯仰角-4.5度~+15度,射速6-7发/分。


车组乘员4人,分别是车长、驾驶员、炮长和装填手,全部位于车体中后部的固定战斗室。


ASU-85效果图




刚刚诞生就差点夭折


ASU-85虽然在1958年就投产,却迟迟没有装备部队。原因在于苏联的战争理论根据核武器发生了转变,使用洲际导弹投掷核武器的战略火箭军开始崛起,常规军种的地位直线下降,空降兵在核战争中的价值受到了质疑。


1962年的古巴导弹危机,乘兴而去的苏联人遭到了“羞辱”,最终败兴而归。苏联的新军事理论在美国强大的常规力量面前再次崩塌,这时苏联人才意识到未来战争可能是核战争,也可能是常规战争,核武器不再是那么绝对靠谱了。自此各常规军种的地位又得到了高层的肯定,空降兵的机械化进程重新走上正轨。从这一年开始,ASU-85以每年300辆的产量装备苏联空降师反坦克营,每营31辆,成为伞兵主要的机动反坦克力量。




ASU-85的意义

苏联的军事理论认为,在未来的大纵深作战中,空降突击将广泛实施,成为一种普遍作战模式。以战斗力很强的空降部队从空中大纵深突击,深入到敌人侧后方。空降兵必须得有能力坚持到同正面突破的地面突击群汇合,这样才能保证大纵深作战获得成果。


如此一来,空降兵被敌人重机械化部队包围的命运无可避免。面对蜂拥而至的M48、M60、AMX-30、豹1、百人队长等等“狠角色”,拥有了 ASU-85的苏联空降兵,才有可能依靠自己的力量杀出一条血路,坚持到地面部队的到来。


首先ASU-85有利矛,其装备的85毫米反坦克炮身管长55倍口径,发射次口径穿甲弹初速为1150米/秒,在500米距离上60度着角,可以击穿150毫米钢板装甲。以当时对手普遍装备的主力坦克M48为例,其车体正面装甲厚度为120毫米,侧面为51-76毫米,尾部44毫米。炮塔正面为110毫米,侧面为76毫米,后面为50毫米。ASU-85的反坦克炮可以在任何方向给M48“开罐头”。


美国M48坦克




其次,ASU-85受重量限制,前部装甲只有45毫米,侧面13毫米,其他部位6毫米,防护力看起来感觉远远比不上坦克。但ASU-85只是突击炮而不是坦克,只能算是一门自己带有动力的反坦克炮,它的战术使用方法与坦克截然不同。突击炮的战术使用其实同反坦克炮一样,只是用于狙击和伏击,自行能力只是给了它更大的机动灵活性,不至于像反坦克炮一旦顶不住根本没法转移只能玉石俱焚。因此突击炮并不适合运动作战,永远只能正面接敌。ASU-85仅仅1.9米高的低矮车身,加上配合45毫米装甲的前部大迎角设计,正面迎击坦克时生存能力其实并不弱。


ASU-85车身低矮,隐藏在灌木丛和树林中难以被发现




最后,ASU-85虽然没有炮塔,但是使用了当时最先进的“再生式转向装置”,非常机动灵活。其转向机构有两套,一套是液压差速转向机构,用于缓转向和火炮精瞄,由于液压转向无摩擦损失,功率可再生,从而实现车辆原位转向。另一套是离合制动式转向机构,用于急转向、火炮粗瞄和停车,离合制动通过使一侧履带减速实现原地急速转向,车体转一周只需要2-4秒。


所以说ASU-85虽然是伞兵突击炮,却拥有同当时西方主战坦克一搏的实力。在1967年中东“六日战争”中,装备了ASU-85的埃及部队,成为以色列装甲部队最难啃的“硬骨头”。


布拉格之春中搭载着士兵的ASU-85




因此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反坦克导弹还没普及时,ASU-85可以说构成了苏联空降兵战斗力的核心。从1968年的“布拉格之春”,到后来入侵阿富汗,由安-12“幼狐”运输机尾部舱门缓缓驶出的ASU-85,成为了最能代表苏联空降兵战斗力的经典画面。




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