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十六国,五胡十六国和东晋十六国的区别?

文史通4年前历史故事问答982

五胡十六国和东晋十六国的区别?

五胡十六国和东晋十六国的区别:

1、对象不同。五胡十六国是指自西晋末年到北魏统一中原这一段时期(304-439年),由主要的五个北方内迁民族在中国北部及蜀地建立政权,其中封邦命氏成为战国者有十六国。五胡指匈奴、鲜卑、羯、氐、羌;

东晋十六国是指西晋王朝灭亡后,公元317年,镇守建康(今南京)的司马睿在江南重建晋室,史称东晋;“十六国”史称源出于北魏崔鸿所撰的《十六国春秋》:“五凉、四燕、三秦、二赵,并成、夏为十六”,从公元304年匈奴贵族刘渊建立汉国,316年灭掉西晋,到439年鲜卑拓跋部统一北方,这100多年里,北方各民族相互争战。

先后建立了前赵(匈奴)、后赵(羯)、前燕(鲜卑)、前凉(汉)、前秦(氐)、后秦(羌)、后燕(鲜卑)、西秦(鲜卑)、后凉(氐)、南凉(鲜卑)、西凉(汉)、北凉(卢水胡)、南燕(鲜卑)、北燕(汉)、夏(匈奴)、成汉(巴氐)等政权,总称十六国。

2、概念不同。五胡十六国主要讲的是北方的十六个更替的少数民族政权;东晋十六国是讲的东晋建立后的东晋与与十六国的对抗历史。

3、开始时间不同。五胡十六国是从西晋末年公元304年开始;东晋十六国是西晋王朝灭亡后公元317年开始。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东晋十六国

百度百科-十六国

东晋十六国中的十六国都有哪些国家,有多少皇帝?

十六国分别是成汉、前赵、后赵、前凉、北凉、西凉、后凉、南凉、前燕、后燕、南燕、北燕、夏、前秦、西秦、后秦。

成汉有5个皇帝,前赵有6个,后赵有6个,前凉有8个,后凉有4个,北梁5个,西凉3个,南凉3个,前燕3个,后燕7个,南燕3个,北燕3个,前秦6个,后秦3个,西秦4个,夏3个。

一、成汉

1、国家介绍

成汉(304——349)是十六国之一。

西晋末年,天灾人祸横行,益州蜀郡的巴氐族领袖李特率领难民起兵反晋。297年,李特率领关中流民团南下汉中。

李特之子李雄于304年攻下成都,称成都王,306年称帝,国号成,史称成汉。

334年,李雄病死,遗命其兄之子李班继位,数月后李雄之子李期杀李班自立。338年,李骧之子李寿又杀了李期自立为帝。

347年,东晋的执政桓温率兵攻打成汉,李势投降,成汉的残余势力在2年后也被东晋彻底消灭。

2、皇帝介绍

成武帝李雄(274年―334年),字仲俊,李特第三子,母罗氏,十六国时期成汉开国皇帝,304年―334年在位。

李特在四川起兵时,被封为前将军。303年李特丧身沙场,秦文王李流收拾残兵败将,接管其部,自称大将军、大都督、益州牧。

李雄带兵打败晋建平太守孙阜,大获全胜,声势复振。李流病死后,将军权交给侄子李雄。李雄自称大都督、大将军、益州牧。

不久,攻克成都。304年称成都王,建元建兴,306年称帝,国号“大成”,史称成汉,改元晏平。314年汉中的杨虎和梁州的张咸也先后投奔了李雄,成国疆土达到最大。

334年李雄头顶生疮而死,享年61岁,谥号武皇帝,庙号太宗,葬于安都陵。

二、前赵

1、国家介绍

前赵(304-329),亦称汉赵,五胡十六国时期的“十六国”之一,是西晋晚期由匈奴人建立的政权。

公元328年,二赵大战于洛阳城西,刘曜饮酒过量,兵败被擒,前赵主力被消灭。

329年,后赵军乘胜西进,前赵太子刘熙弃长安而奔于上邽[guī](今甘肃天水)。九月,后赵石虎攻克上邽,杀刘熙及其文武百官,前赵亡。

前赵5主15年,后赵2主11年。一说汉赵传3世5主,凡二十六年。

2、皇帝介绍

刘粲(?-318年),字士光,新兴郡(今山西忻州市)人,匈奴族。十六国时期汉赵君主,昭武帝刘聪之子。

才能出众,文武双全,封为河内王,领兵进入洛阳、杀死司马模、攻取晋阳。建武元年(317年),册立为皇太子。太兴元年(318年),刘聪去世后,正式即位,年号汉昌。

即位之后,沉湎酒色,耽于游乐,诛杀辅政大臣,处死晋愍帝,将军国大事全权委托靳准决断。不久,靳准发动叛乱,历数罪名后,杀死刘粲,谥号隐皇帝。

三、后赵

1、国家介绍

后赵(公元319——352)是十六国时期羯族首领石勒建立的政权,后期改国号为“卫”。历经七帝,享国三十二年。

319年,石勒在襄国(今河北邢台)自立,称赵王,史称后赵。329年石勒灭前赵,次年(330年)称大赵天王,行皇帝事,旋称帝。

太宁元年(349年),石虎卒,其诸子为争帝位互相残杀,石虎养孙冉闵坐大把权,并于350年改国号为“卫”,不久杀皇帝石鉴,并屠杀石氏子孙及羯胡,同时石祗也在襄国称帝,内战全面爆发。

351年,石祗被手下大将刘显所杀,之后刘显也被冉闵攻杀,后赵最终覆灭。

2、皇帝介绍

石勒(274年-333年8月17日),本名㔨(bèi),字世龙,上党郡武乡县(今山西榆社县)人。十六国时期后赵政权建立者,羯族部落首领周曷朱之子,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奴隶皇帝。

石勒壮健有胆力,雄武好骑射,喜欢儒家文化。跟随流民帅汲桑,投靠成都王司马颖部将公师藩。八王之乱后,投靠汉赵国主刘渊。

重用名臣张宾,以襄国为根据地,消灭王弥、幽州王浚、并州刘琨、冀州邵续、辽西段匹磾的割据势力,占据幽并冀州之地。靳准发动平阳政变后,正式与刘曜决裂。

光初二年(319年),自称赵王,定都襄国,西取关中,东擒苟晞和曹嶷,灭亡前赵,南掠晋土,北征代国,令后赵成为北方最强的国家,实行多项措施,推动了文教和经济的发展。

建平四年(333年),石勒患病逝世,享年六十岁,谥号明皇帝,庙号高祖,葬于高平陵。

四、前凉

1、国家介绍

前凉(公元301-376),是东晋十六国中的北方大国,公元301年,凉州大姓汉人张轨被晋朝封为凉州刺史,公元313年封西平公、凉州牧,课农桑、立学校,多所建树。又铸五铢钱,全境通行。

376年前秦天王苻坚对前凉发动全面进攻,张天锡投降,前凉覆灭。

2、皇帝介绍

张茂(278―325),字成逊,安定乌氏(今甘肃平凉)人。十六国时期前凉君主,前凉武王张轨之子,前凉昭王张寔胞弟 。

清静好学,不慕名利。初任平西将军、秦州刺史。建兴六年(320年),兄长张寔遇害后,继任凉州牧。尊奉晋朝,西控诸戎,东攘刘曜。

太宁三年(325年),去世,终年四十八岁,谥号为成。 张祚称帝后,追谥成王 ,庙号太宗。

五、北凉

1、国家介绍

北凉(397年——439年或460年)是十六国之一。由匈奴支系卢水胡族的首领沮渠蒙逊所建立;另有一种看法认为建立者为段业,此说是以蒙逊堂兄沮渠男成拥立段业称凉州牧,并改元神玺为立国之始(397年)。

401年蒙逊诬男成谋反,段业斩男成,蒙逊以此为借口攻灭段业,仍称凉州牧,改元永安,因此亦有人以此为北凉立国之时。

北凉都城先为张掖,蒙逊自称张掖公。412年迁都武威,称河西王,凉州牧。最强盛的时候控制今甘肃西部、宁夏、新疆、青海的一部分,是河西一带最强大的势力。

421年灭西凉。433年蒙逊去世,其子沮渠牧犍继位。439年北魏大军围攻姑臧,沮渠牧犍出降。

之后牧犍弟沮渠无讳西行至高昌重新建国,444年沮渠无讳病故,弟弟沮渠安周继任。460年柔然攻破高昌,沮渠安周被杀,北凉遂亡。

2、皇帝介绍

沮渠蒙逊(368年-433年),临松卢水(今甘肃张掖)人,匈奴族,东晋十六国时期北凉国君,谥称北凉武宣王。天玺三年(401年)到北凉义和三年(433年)在位。

张掖临松(今甘肃肃南东南马蹄镇)匈奴卢水胡人。

后凉龙飞二年(397年)四月,因伯父沮渠罗仇、麴粥被后凉吕光所杀,沮渠蒙逊与诸部会葬者万余人结盟起兵。是月,与从兄沮渠男成共推后凉建康太守段业为大都督、凉州牧。

天玺三年(401年)五月,沮渠蒙逊用计使段业杀沮渠男成,又聚众起兵,斩段业。六月,被众推为大都督、大将军、凉州牧、张掖公,改元永安。

永安三年(403年)七月,与南凉王秃发傉檀联合出兵进攻后凉;八月,与后秦结盟,灭后凉。

永安十一年(411年)二月,攻占魏安人焦朗所据姑臧(今武威),迁都于姑臧、称河西王。此后,与南凉、西凉、西秦连年混战,时胜时败。玄始九年(420年)灭西凉。

玄始十二年(423年)二月,遣使入贡南朝宋,受封为都督凉、秦、河、沙四州诸军事、河西王。后遣使朝贡北魏,受封为侍中、凉王。

义和三年(433年),沮渠蒙逊去世,时年六十六岁,葬于元陵,庙号太祖,谥号武宣王。

六、西凉

1、国家介绍

西凉(400年—421年),河西走廊一带曾先后产生过五个凉政权,史家为区别其他的4个,将中心位于凉州西部酒泉的李氏政权称为西凉。

西凉,今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自西汉建武威郡以来名字换了多次,匈奴族统治河西走廊时称姑臧,西汉占领后建武威郡,东汉称西凉,其疆域也时大时小,大时把大半甘肃都占了,还扩延周围几省,史称凉州。

李广后裔李暠,公元400年建立了西凉王朝, 在敦煌称“凉公”。405年迁都酒泉,逼近北凉。疆域在今中国甘肃西部及新疆部分。

417年,武昭王李暠卒,子李歆嗣位。420年,李歆与北凉交战被杀,其弟敦煌太守李恂在敦煌嗣位。次年北凉军继续围攻敦煌,李恂战败,乞降不成后自杀。西凉就此被北凉攻灭。

2、皇帝介绍

李暠[hào](351年—417年),字玄盛,小字长生,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人,自称西汉将领李广十六世孙 ,十六国时期西凉政权建立者,唐朝李氏认定的先祖。

李暠少年时十分好学,特别擅长文辞。隆安元年(397年),段业自称凉州牧,李暠被授为效谷县令,后升为敦煌太守。

隆安四年(400年),李暠自称大将军、护羌校尉、秦凉二州牧、凉公,改元庚子,建立西凉政权,以敦煌为都城,疆域广及西域。

义熙元年(405年),李暠改元建初,遣使奉表东晋,并迁都酒泉,与北凉长期争战。义熙十三年(417年),李暠去世,享年六十七岁,谥号武昭王,庙号太祖,葬于建世陵。

天宝二年(753年),李暠十一世孙唐玄宗李隆基追尊其为兴圣皇帝。

七、后凉

1、国家介绍

后凉(公元386年~403年)是十六国时期氐族贵族吕光建立的政权。以地处凉州为国号。东晋太元八年(383年)苻坚淝水兵败后前秦瓦解,吕光据有姑臧(今甘肃武威)于386年称大将军、凉州牧

。公元389年吕光称三河王,后改称天王,建立大凉,史称后凉。统治范围包括甘肃西部和宁夏、青海、新疆一部分。

399年吕光卒,子吕绍继位,庶长子吕纂又杀吕绍自立。401年吕隆(吕光弟吕宝之子)又杀吕纂自立,国势益衰。403年,吕隆因后秦、南凉、北凉交相攻逼,降于后秦覆灭。

2、皇帝介绍

吕光(338年-399年),字世明,滑州(今河南浚县)人,东晋十六国时后凉建立者,前秦太尉吕婆楼之子,麟嘉八年(公元396年)六月,吕光即天王位,国号大凉,定都姑臧(今甘肃凉州)。

吕光初为前秦将领,屡立战功,率军征服西域。前秦因淝水之战战败而国乱,吕光回军消灭凉州刺史梁熙,入主凉州,遂在姑臧建立政权。

他在收到苻坚死讯后,驻兵割据,自称使持节、侍中、中外大都督、督陇右、河西诸军事、大将军、凉州牧、酒泉公,改元太安。

386年,复改称天王,国号大凉,改元龙飞。389年,称三河王,改元麟嘉。399年,吕光病死,时年六十三岁,庙号太祖,谥号懿武皇帝,葬于高陵。

太祖吕光创立了后凉,是中国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太上皇” ,年仅22岁就一战成名,在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

八、南凉

1、国家介绍

南凉(397年—414年)位十六国时期16国之列,鲜卑政权。河西鲜卑秃发乌孤所建,都乐都(今属青海),盛时控有今甘肃西部和宁夏一部。

历三主,共十八年。秃发即“拓跋”的异译。汉魏之际,拓跋氏的一支由酋长统率,从塞北迁到河西凉州,被称为河西鲜卑。

在此居住约两个世纪,部众渐盛,务农桑,修邻好,境内安定。至秃发乌孤时期,以廉川堡(今青海民和西北)为中心,势力不断发展,初附于后凉吕光。

公元414年,秃发傉檀率军西掠时,西秦偷袭乐都,南凉灭亡,立国十七年。

2、皇帝介绍

秃发乌孤(?—399年),河西鲜卑人,十六国时期南凉国建立者,397年―399年在位。后凉龙飞元年(396年)后凉王吕光遣使署征南大将军、益州牧、左贤王,乌孤不受。

龙飞五年(397年)正月叛后凉,自称大都督、大将军、大单于、西平王,改年号太初,即出兵代凉,攻克金城,在街亭打败后凉将军窦荀。

明年(398年)改称武威王。太初三年(399年)因酒后坠马伤及肋骨,回宫后不久病情加重,后不治而亡,谥武王,庙号烈祖。其弟秃发利鹿孤继立。

九、前燕

1、国家介绍

前燕(337年 - 370年)是十六国时代由鲜卑族贵族首领慕容皝所建立的政权,其国号为“燕”。

其全盛时的统治地区包括冀州、兖州、青州、并州、豫州、徐州、幽州等部分。历三世三主,共三十四年。

前燕以其所在地为战国时燕国旧地,故国号为“燕”。《十六国春秋》始用“前燕”之名,为区别同期的慕容氏诸燕,历史学家遂袭用之。

又以其王室姓慕容,又称为“慕容燕”,而其他慕容氏诸燕都不用这个称呼,“慕容燕”成为前燕的专称。

337年十一月,辽东公慕容皝自立为燕王。342年,击败了后赵的二十万大军,解除了来自中原的压力,建都于龙城(今辽宁朝阳)。

燕王慕容儁四年(352)十一月,慕容儁称帝,建年号元玺,迁都于蓟(今北京西北)。随后的几年前燕平定了北方的局势。

357年,定都于邺(今河南安阳北)。前燕幽帝建熙十年(369),枋头之战中吴王慕容垂大败桓温。建熙十一年(370)十一月,前秦灭前燕。

2、皇帝介绍

慕容皝(297年—348年10月25日),即前燕文明帝,字元真,小字万年,昌黎棘城(今辽宁义县)人,鲜卑族,西晋辽东公慕容廆第三子,十六国时期前燕的建立者。

慕容皝勇武刚毅且多有谋略,崇尚经学,熟悉天文。建武初年拜冠军将军、左贤王、封望平侯。

太宁末年,慕容皝拜平北将军,封朝鲜公。咸和八年(333年),慕容廆去世,慕容皝嗣辽东郡公,以平北将军行平州刺史,督摄部内,统治辽东。

咸和九年(334年),慕容皝接连派兵攻杀鲜卑木堤和乌丸悉罗侯。咸康二年(336年)正月,慕容皝坚持趁海面结冰而从海路进攻慕容仁,慕容仁被擒后赐死。

咸康三年(337年)十月,慕容皝听从封奕的劝告,自称燕王,建前燕,追慕容廆为武宣王,夫人段氏为武宣后,立世子慕容儁为王太子。

咸康七年(341年),慕容皝获东晋任命为使持节、大将军、都督河北诸军事、幽州牧、大单于,封燕王。慕容皝“雄毅多权略”,崇尚汉族文化。

其在位期间平定内部叛乱,击败宇文部和段部,击退后赵进攻,破高句丽,威震北方,为日后前燕入主中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咸康八年(342年),迁都龙城(今辽宁朝阳)。

永和四年九月丙申日(348年10月25日)慕容皝去世,时年五十二岁。其子慕容儁称帝后,追谥为文明皇帝,庙号太祖。

十、后燕

1、国家介绍

后燕(384—407年)是十六国时期鲜卑慕容氏诸燕之一,建立者为前燕文明帝慕容皝第五子慕容垂,都中山(今河北定州),后迁往龙城(今辽宁朝阳),全盛时有今河北、山东及辽宁、山西、河南大部。

384年,慕容垂在荥阳(今河南荥阳)自称燕王,建立后燕。初期后燕实力强盛,曾打退东晋、击败前秦、攻灭西燕,但后燕在395年的参合陂之战中输给了北魏,396年六月,北魏攻下后燕都城中山。

自此后燕被一分为二,一蹶不振。后燕迁都到龙城,此时的后燕内乱不断,最终在407年被北燕所取代。后燕历七位君主,共23年。

2、皇帝介绍

后燕成武帝慕容垂(326年11月4日—396年6月2日),原名慕容霸,字道明(一说字道业、叔仁),鲜卑名阿六敦,昌黎郡棘城县(今辽宁锦州市义县),鲜卑族。

十六国后燕开国君主、军事家。前燕文明帝慕容皝第五子,母为兰淑仪。

十三岁随父征战,才兼文武,勇猛多谋。慕容皝十一年(344年),参与讨伐鲜卑宇文部逸豆归,从旁拦击,斩其主将涉夜干,导致宇文部散亡。

慕容儁元年(349年),乘着后赵石虎新丧内乱之机,献策攻打后赵,为燕王所采纳,率军攻取幽州等地,力劝燕王勿杀降卒,收服人心。

元玺三年(354年),受封为吴王。建熙六年(365年),随同太宰慕容恪合力攻破洛阳,拜征南大将军、荆州牧。建熙十年(369年),抵抗桓温进攻,大败晋军,威名大振。

不久,前燕内讧,西投前秦,深得苻坚赏识。次年,前秦灭亡前燕,回到邺郡,密图兴复。前秦建元十八年(382年),力劝苻坚进攻东晋。

结果,淝水之战中,前秦惨败,兵力大损。慕容垂屯据郧城(今湖北安陆),实力保存。

建元二十年(384年),起兵反抗前秦,建立后燕,次年称帝。建兴十年(395年),派遣慕容宝进攻北魏,惨败于参合陂。

次年三月,亲率兵马,大败北魏。四月,因病还师,卒于途中, 时年七十一岁,谥号成武皇帝,庙号世祖。

十一、南燕

1、国家介绍

南燕(398年-410年),十六国时期慕容氏诸燕之一,由慕容德所建,398年建都滑台。统治范围包括今山东及江苏的一部分,国号为燕。

慕容德原是后燕宗室范阳王。397年,当后燕君主慕容宝于参合陂之战为北魏所败之后,后燕被截成南北两部分。398年慕容德于滑台(今河南滑县)自称燕王。

次年滑台为北魏攻占,慕容德率众向东,攻取青兖之地,入据广固(今山东青州西北)。400年,慕容德改称皇帝。405年,慕容德病逝,侄子慕容超嗣位。

409年东晋刘裕率师北伐,410年二月广固失陷,南燕亡。历二帝十二年。

2、皇帝介绍

慕容德(336年-405年10月18日) ,后改名慕容备德,字玄明,昌黎棘城(今辽宁义县)人,鲜卑族,前燕文明帝慕容皝幼子,母公孙氏 ,前燕景昭帝慕容儁、后燕成武帝慕容垂皆为其兄,五胡十六国时期南燕开国皇帝。

太和四年(369年),在枋头之战中,随兄慕容垂打败东晋的军队。太元九年(384年),慕容垂建立后燕,任命慕容德为车骑大将军,复封范阳王,居镇护卫,参决政事。

慕容宝继位后,任慕容德为使持节、都督冀兖青徐荆豫六州诸军事、特进、车骑大将军、冀州牧、南蛮校尉,镇守邺城,专统南境。

隆安二年(398年),率众自邺城迁至滑台,自称燕王,史称南燕。隆安四年(400年),慕容德正式称帝,改元建平。

义熙元年(405年),立兄子慕容超为太子,同月去世,时年七十岁,谥号献武皇帝,庙号世宗。

十二、北燕

1、国家介绍

北燕(407年或409年-436年)是五胡十六国时期鲜卑化汉人冯跋建立的政权。

407年,冯跋灭后燕,拥立高云(慕容云)为天王,都龙城(今辽宁省朝阳市),仍沿用燕国号,史称“北燕”。

409年,慕容云被部下离班、桃仁所杀,冯跋平定政变后即天王位于昌黎(今辽宁省义县)。据有今辽宁省西南部和河北省东北部。

436年被北魏所灭。

2、皇帝介绍

北燕文成帝冯跋(?―430年),字文起,小字乞直伐,长乐信都(今河北冀州)人,十六国时期北燕君主,是胡化的汉人。

冯跋为冯和之孙,其父冯安曾任西燕将军。西燕亡,冯安东徙龙城(今辽宁朝阳),居于长谷。慕容宝时,署中卫将军,慕容熙继位后,提升冯跋为殿中左监,后又升为卫中郎将。

慕容熙在位时为政暴虐,且冯跋与其弟冯素弗先前曾因事获罪于其,因此慕容熙有杀冯跋兄弟之意,冯跋兄弟遂逃匿深山。

冯跋、冯素弗、张兴等人发动政变推翻慕容熙,拥慕容云(高云)为天王。高云以之为侍中、征北大将军、录尚书事,封武邑公。

409年高云为近臣所杀,冯跋平定叛乱,自立为天王,改元太平,史称北燕。

冯跋在位期间,振顿朝政,肃清吏治,劝课农桑,省徭薄赋,设立太学,重视教育。平定内乱,外与柔然、契丹、东晋交好,巩固统治,维持偏安局面达20余年。

430年,冯跋病重,命太子冯翼摄理国家大事,未料宋夫人有为其子冯受居图谋王位之意,冯跋之弟冯弘于是带兵进宫平变。仓促间冯跋于惊惧中去世,谥号文成皇帝,庙号太祖。

十三、夏

1、国家介绍

大夏政权是南匈奴屠各种铁弗部族人赫连勃勃建立的,国都统万城,也是十六国时期最后出现的一个政权。中国古代以“夏”为国号的政权颇多,因此史家又称十六国时期的夏政权为赫连夏,又称为胡夏国。

赫连夏政权从赫连勃勃公元407年称天王大单于算起,到431年北魏(拓跋鲜卑)的属国吐谷浑俘赫连定止,仅存在了二十五年。

2、皇帝介绍

赫连勃勃(381年-425年),原名刘勃勃,或字敖云(北魏皇帝拓跋嗣给他取个侮辱性名字“屈孑”,屈孑是卑下之意 ,《晋书》误作为其表字。 ),匈奴铁弗部人,十六国时期胡夏国(又称赫连夏)建立者。

其父刘卫辰曾被前秦天王苻坚任为西单于,督摄河西诸部族。407年,刘勃勃杀没弈干,并吞其部众,自立为天王,大单于,国号夏,年号龙升,定都统万城(今陕西靖边北)。

赫连勃勃为政残暴嗜杀,狂妄自慢,关中人民受害极深。413年,改姓赫连。418年,乘东晋将领刘裕灭后秦急于南归之机,攻取长安,在灞上(今陕西蓝田县)称帝。

不久回师,因统万宫殿完工而刻石于城南,歌功颂德。425年去世,谥号武烈皇帝,庙号世祖,葬于嘉平陵。

十四、前秦

1、国家介绍

前秦(公元350年—394年)是东晋十六国时期的政权之一。公元350年氐族人苻洪占据关中,称三秦王,共历六主,享国四十四年。

370年,前秦灭前燕,擒慕容暐。371年,灭仇池氐杨氏。373年,西南夷邛、筰、夜郎皆归附于秦。公元376年,灭前凉。同年,进兵灭代。前秦统一北方。

东北、西域各国都遣使和前秦建立关系,只有东南一隅的东晋与他对峙,当时朝鲜半岛由高句丽、百济、新罗割据,都接受前秦册封,北方外族有柔然、库莫奚、契丹及高车,西有吐谷浑及白兰。

盛时疆域东起朝鲜,西抵葱岭,南并川蜀,北逾阴山,前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北方的少数民族政权。

2、皇帝介绍

前秦景明帝苻健(317年-355年),初名苻罴,字建业(一作世建),氐族,略阳临渭(甘肃秦安陇城)人,前秦惠武帝苻洪第三子,十六国时期前秦皇帝。

永和六年(350年),苻洪去世,苻健继父位统领部众,并成功入关,定都长安(今陕西西安)。次年(351年),僭称天王,建立前秦,年号皇始。

永和八年(352年),在太极前殿即皇帝位。后屡次作战征服其他反抗前秦的关内势力,更击败北伐的晋军。

永和十一年(355年),苻健去世,时年三十九岁,谥号景明皇帝,庙号世宗(后改称高祖),葬于原陵。

十五、西秦

1、国家介绍

西秦(385年—431年),十六国之一。陇西鲜卑族(一说属赀虏)首领乞伏国仁所建。都苑川(今甘肃兰州西固)。其国号“秦”以地处战国时秦国故地为名。

最盛时期,其统治范围包括甘肃西南部,青海部分地区。历四主,共三十七年。431年被夏国所灭。

2、皇帝介绍

乞伏国仁(?—388年),陇西人,鲜卑族 ,鲜卑乞伏部首领乞伏司繁之子,十六国时期西秦政权建立者,385年―388年在位。

公元376年(太元元年),乞伏司繁去世,乞伏国仁接替其父镇守勇士川。公元383年(太元八年),前秦苻坚任命乞伏国仁为前将军、先锋骑。

元385年(太元十年),乞伏国仁逐叛前秦,自称大都督、大将军、大单于、兼秦河二州牧,建立西秦,年号建义,设置武城、武阳、安固等十二郡,建都勇士城(今甘肃榆中)。

公元388年(太元十三年),乞伏国仁去世,谥号宣烈王,庙号烈祖。

十六、后秦

1、国家介绍

后秦(公元384年~417年)是十六国时期羌人贵族姚苌建立的政权。传三世共三帝,历经三十四年。

义熙十三年(417年)刘裕大军攻破潼关,围攻长安,姚泓举国投降,后秦覆灭。

2、皇帝介绍

后秦武昭帝姚苌(329 ~393年),字景茂,南安郡赤亭县(今甘肃陇西西梁家营村红崖)人。东晋十六国时期后秦开国皇帝(384~393年在位)、军事统帅。羌族首领姚弋仲第二十四子,魏武王姚襄之弟。

年少聪慧,颇有权略,随从姚襄出征,常参大谋。寿光三年(357年)五月,姚襄与前秦交战被俘而死,姚苌被迫投降前秦。苻坚继位后,多次派姚苌出战,屡建大功。

建元十九年(383年),前秦在淝水之战中大败,国力顿衰,内部瓦解。二十年四月,姚苌随同苻坚之子苻叡征讨慕容泓反叛,战败逃奔于渭北马牧。

羌族和西州豪族以为盟主,称大将军、大单于、万年秦王,年号白雀,史称后秦。不久,屯兵北地郡,厉兵积粟,以观时变,羌胡投靠者十余万,联合慕容冲一起反抗苻坚。

白雀二年(385年),苻坚为慕容冲所逼,逃出长安。姚苌遣派兵围擒苻坚,缢杀于新平(今陕西彬县)。三年四月,正式称帝,建都长安。

建初四年(389年),屡次为前秦所败,进逼安定(今甘肃泾川),亲率三万骑兵袭击大界(在安定郡与新平郡之间),夺取前秦储藏辎重,俘虏前秦名将数十人,男女五万余人。

建初八年(393年)十月,病重返回长安。十二月,去世,时年六十四,遗诏令太尉姚旻、左仆射尹纬、右仆射姚晃、将军姚大目和尚书狄伯支辅政,辅助皇太子姚兴。

姚兴秘不发丧,次年发布死讯,谥号武昭皇帝,庙号太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十六国

东晋、西晋过后是什么? 南北朝、五胡十国、十六国是什么关系? 我没分清楚,帮帮忙

公元265年,司马炎篡位建立晋朝,史称“西晋”,西晋是大统一王朝。西晋后为东晋和五胡十六国,东晋在南方,十六国在北方。东晋、五胡十六国后为南北朝时期。南北朝是南朝和北朝的统称,南朝朝代更替为宋、齐、梁、陈,北朝北魏,后分裂为东魏和西魏,后被北齐和北周取代。

一、西晋

西晋(公元266年—公元316年)是中国历史上三国时期之后的大一统王朝之一,另与东晋合称晋朝。若以灭东吴始,则仅立朝37年。为了区别于东晋,史称西晋,两晋又被称为司马晋。

司马炎于公元265年取代曹魏政权而建立新政权,建国号为晋,定都于洛阳,西晋代魏后,期间发生西陵之战,公元280年灭孙吴,结束了三国鼎立的分裂局面,重新统一。

八王之乱后西晋元气大伤,内迁的诸民族乘机举兵,造成五胡乱华的局面,大量百姓与世族开始南渡。西晋是魏晋南北朝长期分裂时期中的短暂统一,所谓“昙花一现”。

二、东晋

东晋(317年-420年),是由西晋宗室司马睿南迁后建立起来的政权,建都洛阳的西晋覆亡,史称东晋,此外,史书中又仿东汉称中汉,称东晋为中晋,寓以晋室中兴之意;又东晋统治地区大部分在江东,古称江左,因此以江左代指东晋。

东晋是门阀士族政治,与北方的五胡十六国并存,这一历史时期又称东晋十六国。

三、五胡十六国

五胡十六国一般指十六国,十六国(304年-439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该时期自304年李雄和刘渊分别在汉地巴蜀建立成国(成汉)、在中原建立汉赵(后称前赵)时起,至439年北魏拓跋焘(太武帝)灭北凉为止。

十六国时期,汉地江南、荆湘地区有东晋控制,而汉地北部和西南部则先后建立了二十多个国家。其中的成汉、前赵、后赵、前凉、北凉、西凉、后凉、南凉、前燕、后燕、南燕、北燕、夏、前秦、西秦、后秦十六个国家实力强劲,北魏史学家崔浩取其中十六个国家来代表这段时期,称这时期为“十六国”。范围大致上涵盖汉地中部、东部、西部,最远可达漠北及西域。

四、南北朝

南北朝(420年—589年)是南朝和北朝的统称。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民族大融合时期,上承东晋十六国下接隋朝,由公元420年刘裕代东晋建立刘宋始,至公元589年隋灭陈而终。

南朝(420年—589年)有刘宋、南齐、南梁、南陈四朝。北朝(386年—581年)则包含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五朝。南北两方虽各有朝代更迭,但长期维持对峙形势,故称为南北朝。

扩展资料

中国古代朝代更迭

夏朝:约公元前2029年-约公元前1559年,共计:471年

商朝:约公元前1559年-约公元前1046年,共计:438年

周朝:约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256年,分为西周、东周,东周又分为春秋、战国,共计:867年

秦朝:公元前221-公元前206年,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首称皇帝,共计:16年

西楚: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共计:5年

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共计:210年

新朝:公元8年腊月-公元23年10月6日,共计:16年

玄汉:公元23-25年,共计:3年

东汉:公元25-220年,共计:196年

三国:公元220-280年,魏、蜀、吴三足鼎立,共计:61年

晋朝:公元265-420年,分为西晋(265-316年),东晋(317-420年)同时期有十六国(304年-439年) ,共计:156年

南北朝:公元420-589年,共计:170年

隋朝:公元581-公元618年,共计:38年

唐朝:公元618-907年,共计:290年

五代:公元907-960年,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共计:54年

十国:公元891-979年,共计:89年

宋朝:公元960-1279年,分为北宋(公元960-1127年)、南宋(公元1127-1279年),共计:320年

元朝:公元1271年-1368年,共计:98年

明朝:公元1368-1644年,共计:277年

清朝:公元1644-1912年,共计:268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历史朝代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魏晋南北朝

东晋十六国谁最强,有哪国统一的吗?

东晋十六国实力相当,最后鲜卑拓跋部统一北方。

西晋王朝灭亡后,公元317年,镇守建康(今南京)的司马睿在江南重建晋室,史称东晋;“十六国”史称源出于北魏崔鸿所撰的《十六国春秋》:“五凉、四燕、三秦、二赵,并成、夏为十六”。

从公元304年匈奴贵族刘渊建立汉国,316年灭掉西晋,到439年鲜卑拓跋部统一北方,这100多年里,北方各民族相互争战。

在十六国时期,除十六国之外,还有汉人冉闵建立的魏、丁灵翟氏建立的魏、武都氐帅杨氏建立的仇池国、鲜卑慕容氏建立的西燕、鲜卑拓跋氏建立的代五个政权,总计先后建立了21个政权。

上述政权中,后赵、前燕、前秦都曾占据过北方的大部分疆域,尤其是前秦曾基本上统一了北方,不过时间都很短,在百余年时间,北方战乱基本上没有停息。

扩展资料

后秦和后燕可以说是五胡序列里汉化最为彻底的两个政权,尤其是姚苌、姚兴的后秦,更是少有地拥有了和平发展的环境,西域高僧鸠摩罗什被请来成为帝师,“观世音菩萨”“阿弥陀佛”等耳熟能详的名字伴随着这位高僧的一篇篇经书进入东土,经、律、论“三藏”体系逐渐形成。

可这样的稳定只是暂时的,无论多少英雄出现,皇帝怎样轮流坐庄,天下的贵族仍然把持着大多数财富。

从曹魏开始实行的“九品中正制”,本身就是为士族世世代代地富贵设置的,“上品无寒门”,这群人不仅拥有土地,还垄断了文化,使得百姓连获得基本教育的权利都没有,只能成为他们征伐的炮灰。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两个边缘人物开始打破了时代的平衡,一方是比汉化的慕容鲜卑民风还淳朴的北方鲜卑——拓跋部。而另外一方,是淝水之战后,谢玄一手在江淮设立的驻地京口(江苏镇江)的“北府军”。

北府军多为南北交战要冲的贫苦流民,他们和还在荆楚称霸的桓温的儿子桓玄,成了东晋最大的两个军阀。而桓玄野心膨胀,一路打到首都建康,篡权夺位,北府军的将军刘裕看到机会,最终举起大旗打败了骄狂的桓玄,成为东晋的实际控制者。

而另外一方,拓跋鲜卑没有那么多条条框框,他们本就是北方草原套马的汉子,建国“魏”,定都平城(山西大同),把汉化的后燕打得一败涂地。而刘裕这个底层出身的农民,更没有江东子弟的骄奢,一举攻入关中,把日渐腐朽的姚氏后秦摧毁。

但刘裕终究没有能力长久占据关中,只是拿下了后燕残留的山东,还是拓跋鲜卑最终统一了北方。统一南方后,刘裕篡权早已是傀儡的司马东晋,建立“宋”,史称“南朝宋”或者“刘宋”。

就这样,北魏、刘宋正式拉开了南北朝的序幕,东晋十六国时代结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东晋十六国

东晋十六国各在哪一年诞生,在哪一年灭亡?

  十六国分别是前凉(301年-376年)、后凉(386年-403年)、南凉(397年-414年)、西凉(400年-421年)、北凉(397年-439年)、前赵(304年-329年)、后赵(319年-351年)、前秦(350年-394年)、后秦(384年-417年)、西秦(385年-431年)、前燕(337年 - 370年)、后燕(384年-407年)、南燕(398年-410年)、北燕(407年-436年)、夏国(407年-431年)、成汉(304年-347年)。

  五胡十六国,简称十六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时期。该时期自304年刘渊及李雄分别建立汉赵(后称前赵)及成汉起至439年北魏拓跋焘灭北凉为止。范围大致上涵盖华北、蜀地、辽东,最远可达漠北及西域。

  在入侵中原众多游牧民族中,以匈奴、羯、鲜卑、羌及氐为主,统称五胡。他们在这个范围内相继建立许多国家,而北魏史学家崔鸿以其中十六个国家撰写了《十六国春秋》(五凉、四燕、三秦、二赵、一成、一夏),于是后世史学家称这时期为“五胡十六国”。实际上这一时期国家数目远多于16。

  东晋(317年-420年),是由西晋宗室司马睿南迁后建立起来的政权,建都洛阳的西晋覆亡,史称东晋,此外,史书中又仿东汉称中汉,称东晋为中晋,寓以晋室中兴之意;又东晋统治地区大部分在江东,古称江左,因此以江左代指东晋。

五胡乱华,五胡十六国,南北朝,这三个时期之间是什么关系?

五胡乱华和五胡十六国是统一时期的不同表达,南北朝是在五胡十六国之后的承接关系。

五胡乱华:从西晋灭亡(316年)开始至公元589年隋灭陈而终。

五胡乱华的时间一般从西晋灭亡(316年)开始算起,一直到鲜卑北魏统一北方(439年)。有的学者也称之为“永嘉之乱”、“中原陆沉”、“中原沦陷”等。这一时期,历史学家普遍认为是汉民族的一场灾难。581年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589年灭陈朝,方使中国结束了300年的动乱和分治。

五胡乱华是由氐族及匈奴族揭开序幕。304年冬天,氐族领袖李雄占成都,自称“成都王”,史称成汉。匈奴贵族刘渊起兵于离石,史称前赵,是五胡建国的开始。

439年,九月,北魏帝拓跋焘率军包围姑臧,沮渠牧犍出降,北凉灭亡。北魏帝国统一华北,135年的五胡乱华时代结束。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第三任),南朝宋文帝刘义隆(第三任),南北对峙,正式进入南北朝时代。

十六国:自304年至439年北魏拓跋焘(太武帝)灭北凉为止。

十六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该时期自304年李雄和刘渊分别在蜀地建立成国(成汉)、在中原建立汉赵(后称前赵)时起,至439年北魏拓跋焘(太武帝)灭北凉为止。

这一期间,中国江南、荆湘地区有东晋控制,而北方和西南则先后建立了二十多个国家。北魏立国后,经过拓跋圭、拓跋嗣及拓跋焘的经营,最后于439年统一华北,进入南北朝时期。

南北朝:由420年刘裕代东晋建立刘宋始,至公元589年隋灭陈而终。

南北朝(420年—589年)是南朝和北朝的合称。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民族大融合时期,上承东晋十六国下接隋朝,由420年刘裕代东晋建立刘宋始,至公元589年隋灭陈而终。

扩展资料

五胡十六国——历史上最混乱的朝代:

五胡乱华时期处于中国被外族侵占、北方沦陷时期,对中国历史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永嘉之乱以后,在胡人的野蛮残暴的统治下,长期陷于战争,民生经济大受破坏,人口锐减,晋室政权南下,改都建康,建立了东晋。

五胡乱华时,又有大量的西北诸胡和北方的鲜卑迁入中原。《晋纪》、《晋书》记录当时永嘉丧乱,中原士族十不存一。唐编《晋书》卷65《王导传》据说:“洛京倾覆,中州士女避乱江左者十六七。”这就是说,南迁的人超过了半数。

留在北方的汉人纷纷建立坞堡以自保。匈奴、羯等族军队所到之处,屠城掠地千里(如《晋阳秋》残本所称的“胡皇”石勒一次就屠杀百姓数十万,诸晋史中也有大量屠杀记录,屠杀在数个州开展)。石勒其侄石虎更加残暴。

原先在中原地区的士族、仕人、农民、手工业者、商贾等也纷纷逃亡到南方去,他们极大地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和文化发展,使江淮和江南地区日渐富庶和繁华,最终在南北朝时期取代中原而成为全国的经济文化中心。

迁到南方的中原部族与当地的人民和百越各族相融合,形成了一种包含江南特质的新兴文化。华北的六族(汉族、匈奴、鲜卑、羯、羌、氐)之间进行了长期混战和厮杀。

五胡乱华的后期,除汉族和鲜卑族仍保持其势力与明显的民族认同外,匈奴、羯(匈奴中的白奴)、羌、氐战败後或被大量屠杀。鲜卑族拓拔部最终获取胜利,建立北魏之后逐渐统治华北地区,遂开始了后来的孝文帝改革。

第3世纪末,当西晋内部爆发了血腥的权力斗争和内战时,朝廷不能有效地控制境内的游牧民族,这些游牧民族藉此起兵反抗中国的统治,引发了长达300年的战争。

在此时期,汉人被驱逐到南方,建立以建康为首都的5个政权,北方留给游牧民族先后建立了超过20个以上的政权。佛教在此时期发展迅速,取代儒家思想的主宰地位。

几乎平均11年便有一次朝代更替,成为秦以后中国古代分裂时间最长、动乱频率最高的历史时期。因此,常被史学家称之为“乱世”。

参考资料来源:五胡乱华-百度百科

参考资料来源:十六国-百度百科

参考资料来源:南北朝-百度百科

标签: 东晋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