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宫廷画师都是如何选出来的?平时又画些什么呢?

文史通4年前历史故事问答946

北宋宫廷画师都是如何选出来的?平时又画些什么呢?



央视出品的《国家宝藏》栏目令人震撼,其中有很多珍宝都是让人惊叹不已。最具特色的宝物之一就有宋代画作——《千里江山图》图中的江山锦绣。图中山水纵横如梦如幻,这就是出自宋代宫廷画师之手,那么宋代的宫廷画师又是怎么样一个群体?如何选拔?平时又都画一些什么呢?




一.北宋绘画领域的“清华北大”

绘画一直以来就是我国古代帝王所重视的文化项目。历代开国皇帝往往把开国功臣的样貌画在图上用于纪念,所以才有了所谓的“凌烟阁功臣”“紫光阁功臣”等等,而在中国的绘画历史上,宋代绘画有着不可逾越的辉煌成就,郑午昌在其《中国画学全史》中对宋代绘画概括道:


期间图画之情形,与前代殊异:一一道释人物画,比较所推,南宋尤甚;花鸟山水,则并称盛;凡有制作,往往与释文为缘,盖已入文学化时期矣。




要说宋朝绘画为何这么牛?主要就是离不开宋朝的画院制度,北宋画院是中国古代史上建制最完善、成就最辉煌的皇家画院,它把中国的院画艺术推向了极致。




宫廷画院制度起源于混乱的五代十国,明德元年(934)孟知祥在成都称帝,史称后蜀,他接过前蜀雄厚的绘画班底,首次创建了翰林图画院。


这是中国绘画史上有正式意义的宫廷画院的开始。南唐中主李憬非常热衷文艺,恩宠善于画画的人才,在前代的基础上,将流散的画家召集到宫中,仿效西蜀画院,于保大元年(943)建立了翰林图画院。




北宋宫廷画院,正式创于雍熙元年(948年)隶属翰林院。宫廷画院自五代起发展至宋,可以说规模更大,人才济济。绘画这门艺术和人们的生活那是息息相关。从经济发达的汉代和唐朝可以看到,绘画的存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人们的生活需求。




汉代画像石、画像砖的繁荣是和当时崇尚厚葬的民风是分不开的,因此就有孟李、孟卯兄弟开设的刻石作坊。唐代的佛道寺观在经济生活中,保证了一些人以建筑、雕塑和绘画的行会为生活之源,同时也促进了建筑、雕塑和绘画艺术的发展。




宋代的绘画如此繁荣,与市民文化的空前兴盛有很大关系,因为绘画艺术活动不再只是少数世族豪门享受的生活,还有很多有一定文化程度的普通百姓也参与其中。


在宋代,各行各业的行会都集中在人口众多、交通便利的商业中心,如当时汴梁的皇家寺院大相国寺就是其中最热闹的场所。那里经常有庙会,在大殿后、资圣门前就有买卖图画、书籍的摊位,而后廊则专门有经营画像的生意。




因此他们要求要不断有新鲜画样问世。激烈的竞争使绘画题材变得非常精细和专业。因此有长于画儿童的“杜孩儿”,长于画宫殿建筑的“赵楼台”,他们都根据人们的审美需要,批量制作图画,这也说明了当时人们的购买力非常旺盛。


购买者来自全国各地,推动了时新样式的普及。还有一些绘画被销售到宋朝以外的地区,比如日本越南等等。




在这种社会风气之下,皇家对于绘画的要求自然也是非常的高,所以北宋的宫廷画师基本都是出自宫廷开办的画院之中,由于整个宋朝都狂热的喜爱绘画,所以宋廷的画院也可以说是卧虎藏龙,成为了北宋绘画领域的“清华北大”。




二.卧虎藏龙的北宋画师

既然北宋的画院这么厉害,那么画院里面的画师又是从何而来呢?北宋画院最初的画师其实可谓融合百家之长。


初期画院的画家多来自于西蜀画院、南唐画院与中原画家三方面。宋太祖攻灭西蜀、南唐,西蜀画院画家如黄荃父子、高文进父子以及袁仁厚、夏侯延佑等和南唐画院画家徐熙等随之归宋至汴京,成为北宋初期宫廷画院的主要骨干力量。




北宋画院中还有一些画家是五代后期中原较著名的画家,如高益、王真道、燕文贵等。北宋画院初期是以黄签父子的画风为代表,端庄富丽,工整细腻、逼真为主的华贵画风,适应了宫廷建筑装饰的需求,为宋初朝廷所欣赏。此外,南唐画家如徐崇嗣、徐祟矩、董羽等也有一定地位:以高文进为代表的中原画家也有一定的影响。




总之,黄鉴父子的画风成为北宋初期画院的规范和品评标准,正如《宣和画普》卷三《花鸟》记载,“黄荃、居突画法,自祖宗以来,图画院为一时标准,较艺者,视黄体为优劣去取”。


因而形成了一种明确的画风,即宫廷画风;既符合时代要求又符合皇家的审美取向的风格。自此,黄氏体制开始左右画院风气、标志着北宋院体画风的初步形成。


到了宋神宗和宋哲宗时期,北宋的画院就开始更上一层楼了。尤其元丰年间,出现了一场真正的画院大变革,史称“元丰改制”。宫廷画院中,黄体风格的统治地位发生了动摇,当时宫廷画风开始了变化和创新。


“祖宗以来,图画院之较艺者,必以黄鉴父子笔法程式,自崔白及吴元瑜出,逐变其格”。


在史料中也有关于吴元瑜的记载:“武臣吴元瑜,画师崔白,能变世俗之气,所谓院(画院)者,而素以院体之人,亦因元瑜革去故态,稍稍放笔墨以出胸意,回手之盛,追踪前辈,盖元瑜之力也”。


这位吴大师因为出身武人,所以画风里面非常的雄浑刚健,一扫之前的软玉温香,可以说让北宋的绘画变得更加大气磅礴。




这种变格,在花鸟画中尤为突出,他们力求改变黄家画派的端庄端庄端庄、细腻写实的单纯绘画手法;把表现作者感情的写意与工笔手法结合起来,形成和谐统一的新风格。直接影响了后来宋徽宗时期宫廷绘画的发展。




宋徽宗即位之后,不断改变原有的画院制度,提高了画院画家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按照宋朝旧制,这些画家都是只能画画,不得从事别的活动(专业嘛),这项规定在宋初一直是执行严格的.


而到了徽宗时期,画家被授予外官的则陆续有所出现,有的还参与了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的重要活动,据王明清《挥座录》记载,画院画学正陈尧臣在征辽战争中有功,遂受赐巨万,官职迁至侍御史。




当时宋徽宗为了能够网罗到最好的绘画人才,居然使用了一个绝招:考试。进入画学要通过考试,然后才能进入画学进行系统的学习,一学习内容包括文化、书法、经义,要他们能通晓文义,提高绘画


立意的深度,“以不仿前人,一而物之情态形色俱若自然,笔韵高洁为工。多以古诗为题。如“踏花归去马蹄香”。所取第一名,画的是群蜂,彩蝶翩翩起舞,追逐着马蹄,似逐香而来,巧妙地体现了画题。“深山藏古寺”。


被徽宗评为第一的是这样一幅画,画面上没有呈现出古寺,而是青山深处,有和尚打水,蟠竿若隐若现,以合藏意。可见宋徽宗虽然皇帝当的不咋地,但是在艺术品味上真是冠军古今,他当个画家才是本行啊。




被选拔出的人才已经是百里挑一,为了让他们快速成长,徽宗赵估常常亲自教授绘画。如王希孟,在刚刚考入的时候画画水平一般,徽宗知其性可教,于是亲自教授,不过半年便创作出了《千里江山图》的千古绝唱。可见这种当时宋徽宗教学方法的成功。




三.北宋绘画,精雕细琢

北宋绘画的特点就是精雕细琢。北宋初期,政治相对稳定,经济也取得了迅猛的发展。。人民己经拥有了一个可以满足于现存生活,希望保持长久的闲暇、舒适的生活环境。


在这样的环境下,他们沉溺于声色犬马、寄情于花鸟林木、陶冶于山光水色。因此在他们的笔下,早已失去了竞争的拼搏、奋发的激昂、压抑的怒吼、进取的精神。


他们用他们的笔传达了一种安然舒适的生活,以希望这种生活能保持长久。因此当他们看到“缘物于情”的花鸟画、“天人合一”的山水画、反映现实生活繁荣的风俗画时,怎能没有愉悦感呢。




宋徽宗赵信对精工细腻、与皇家富贵气息正相吻合的花鸟画风推崇备至。他的《芙蓉锦鸡图》轴,通过细致的描绘,浓艳的赋色,塑造出了一只富贵、安逸、心满意足的锦鸡形象。


赵估把自己的人生哲学、伦理道德、审美意趣等赋予锦鸡,来宣传他所提倡的人生哲学、伦理道德、审美意趣。借物抒情,并形成一种“物化”的意境,使其所推从的思想精神、言行举止广泛传播于社会,影响社会。因此,一时之间,宫廷内外,精工富丽的花鸟画风盛极一时。




然而宋朝一直安逸的生活美梦在金国人的铁蹄之下终归化为尘土,这也告诉我们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灿烂的文明和强大的国力要相辅相成,才能真正的享受文明。




参考文献


[1]王伯敏《中国绘画史》


[2]李泽厚《美学三书》


[3]杨恩寰《美学引论》


[4]杨恩寰 梅宝树《艺术学》


[5]彭修银《中国绘画艺术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