莪术,郁金、莪术和姜黄这三种药材与它们的植物有什么关系?

文史通4年前历史故事问答1011

郁金、莪术和姜黄这三种药材与它们的植物有什么关系?

这三种药材是来源于以上三种植物,甚至也可能来源于姜黄属其它种植物地下部的不同部位(根茎和块根)。如浙江农民把当地种植的温郁金植物的大根茎叫姜黄,因为体积大,干燥不易,所以纵切成片叫片姜黄;该植物的小根茎叫“蓬术”,即“温莪术”;该植物的纺锤块根叫“姜黄子”,意即姜黄所生之子即为郁金。所以浙江产的郁金、姜黄、莪术,乃是来自同一种植物其地下部的不同部位。其他产区的其他同属植物所产的根和根茎相应也称郁金、莪术和姜黄。由于这些植物的亲缘关系十分接近,不同种的根茎或块根在形态上也十分相似,而中药则是以外观形态来区分的,收购部门的收购就是以形态为依据的。所以郁金(块根)、莪术(主根茎)、姜黄(侧根茎)的药材都是来自相同的数种植物的同一部位。即一种药材都有数种植物来源。由于植物种间的化学成分不同,同一药材随着植物来源不同,品质就有很大差异,而来源于同一植物的郁金、莪术和姜黄却可能有近似的品质(化学成分)。这样不仅药材的质量控制很困难,而且临床疗效也难以保证。所以有必要分别对其进行进一步研究,制订统一的标准规范,以保证药材的质量稳定和临床疗效。

莪术药材2015版药典标准是?

莪术

本品为姜科植物蓬莪术 Curcuma phaeocaulis Val.、广西莪术 Curcuma kwangsiensis S.G.Lee et C.F.Liang 或温郁金 Curcuma wenyujin Y.H.Chen et C.Ling 的干燥根茎。后者习称“温莪术”。冬季茎叶枯萎后采挖,洗净,蒸或煮至透心,晒干或低温干燥后除去须根和杂质。

【性状】 蓬莪术 呈卵圆形、长卵形、圆锥形或长纺锤形,顶端多钝尖,基部钝圆,长2~8cm,直径1.5~4cm。表面灰黄色至灰棕色,上部环节突起,有圆形微凹的须根痕或残留的须根,有的两侧各有1列下陷的芽痕和类圆形的侧生根茎痕,有的可见刀削痕。体重,质坚实,断面灰褐色至蓝褐色,蜡样,常附有灰棕色粉末,皮层与中柱易分离,内皮层环纹棕褐色。气微香,味微苦而辛。

广西莪术 环节稍突起,断面黄棕色至棕色,常附有淡黄色粉末,内皮层环纹黄白色。

温莪术 断面黄棕色至棕褐色,常附有淡黄色至黄棕色粉末。气香或微香。

【鉴别】 (1)本品横切面:木栓细胞数列,有时已除去。皮层散有叶迹维管束;内皮层明显。中柱较宽,维管束外韧型,散在,沿中柱鞘部位的维管束较小,排列较密。薄壁细胞充满糊化的淀粉粒团块,薄壁组织中有含金黄色油状物的细胞散在。

粉末黄色或棕黄色。油细胞多破碎,完整者直径62~110μm,内含黄色油状分泌物。导管多为螺纹导管、梯纹导管,直径20~65μm。纤维孔沟明显,直径15~35μm。淀粉粒大多糊化。

(2)取本品粉末0.5g,置具塞离心管中,加石油醚(30~60℃)10ml,超声处理20分钟,滤过,滤液挥干,残渣加无水乙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吉马酮对照品,加无水乙醇制成每1ml含0.4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通则0502)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30~60℃)-丙酮-乙酸乙酯(94:5: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香草醛硫酸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检查】 吸光度 取本品中粉30m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加三氯甲烷10ml,超声处理40分钟或浸泡24小时,滤过,滤液转移至10ml量瓶中,加三氯甲烷至刻度,摇匀,照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通则0401)测定,在242nm波长处有最大吸收,吸光度不得低于0.45。

水分 不得过14.0%(通则0832第四法)。

总灰分 不得过7.0%(通则2302)。

酸不溶性灰分 不得过2.0%(通则2302)。

【浸出物】 照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通则2201)项下的热浸法测定,用稀乙醇作溶剂,不得少于7.0%。

【含量测定】 照挥发油测定法(通则2204)测定。

本品含挥发油不得少于1.5%(ml/g)。

饮片

【炮制】 莪术 除去杂质,略泡,洗净,蒸软,切厚片,干燥。

本品呈类圆形或椭圆形的厚片。外表皮灰黄色或灰棕色,有时可见环节或须根痕。切面黄绿色、黄棕色或棕褐色,内皮层环纹明显,散在“筋脉”小点。气微香,味微苦而辛。

【含量测定】 同药材,含挥发油不得少于1.0%(ml/g)。

【鉴别】 (除横切面外) 【检查】【浸出物】 同药材。

醋莪术 取净莪术,照醋煮法(通则0213)煮至透心,取出,稍凉,切厚片,干燥。

本品形如莪术片,色泽加深,角质样,微有醋香气。

【含量测定】 同药材,含挥发油不得少于1.0%(ml/g)。

【鉴别】(除横切面外) 【检查】 【浸出物】 同药材。

【性味与归经】 辛、苦,温。归肝、脾经。

【功能与主治】 行气破血,消积止痛。用于症瘕痞块,淤血经闭,胸痹心痛,食积胀痛。

【用法与用量】 6~9g。

【注意】 孕妇禁用。

【贮藏】 置干燥处,防蛀。

莪术的功效与作用简介

莪术的功效:

1、性和味属于经络,苦,暖。回到肝脾经络。功效指征,活血益气,祛积止痛。用于血瘀腹痛、肝脾肿大、心腹肿痛、积淀、女性血瘀闭经、跌伤为痛的饮食停滞,行气止痛。

2、莪术活血化瘀,适用于闭经、胸闷、腹痛及气滞血瘀的症状性团块。它通常有三条边,消化用于胃和腹部因饮食停滞而引起的膨胀和疼痛,常伴有焦麦芽和槟榔。

莪术的作用:

1、主要用于“气血滞、腹胀痛、病、积、不食、跌打痛”,块根被称为“青丝郁金香”,具有益气解闷、化瘀止痛的作用。

2、用于妇女血瘀经闭。

扩展资料

食用注意事项

1、莪术应该严格控制用量,如果一次性食用过多的莪术可能会引起头晕、脸红、恶心、呕吐、胸闷、心慌、浑身乏力的现象,特别是孕妇在服用前应该严格控制用量。

2、由于莪术化淤的能力特别强烈,所以不适合长期的食用,如果有气血两虚、体内没有淤血的话,不适合长期的食用,因而这会出现体内的正气。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莪术-药用价值

莪拼音怎么读

莪的拼音是:[é]。组词:莪蒿、莪术

莪术是什么药

常用中药,具有行气破血、消积止痛之功效。属于活血化瘀药下属的破血消症药

莪术的药用价值

根茎称“莪术”,供药用,主治“气血凝滞,心腹胀痛,症瘕,积聚,宿食不消,妇女血瘀经闭,跌打损伤作痛。”块根称“绿丝郁金”,有行气解郁,破瘀,止痛的功用。

(1)破血行气,消积止痛。用于血瘀腹痛、肝脾肿大、心腹胀痛,积聚,妇女血瘀经闭,跌打损伤作痛饮食积滞。

(2)行气止痛,破血消积:用于气滞血瘀之经闭、胸胁痛、腹痛及症瘕肿块等。常配三棱。

(3)消食化积:用于饮食积滞之胃腹胀痛,常配焦麦芽、焦槟榔。 莪术有耗气伤血之弊,中病即止,不宜过量或久服。月经过多及孕妇忌服。

1.《雷公炮制药性解》:“虚人禁之。”

2.《本草正》:“性刚气峻,非有坚顽之积,不宜用。”

3.《药性通考》:“乃攻坚之药,可为佐使,而不可久用。”

4.《本草害利》:“凡经事先期,及一切血热为病者忌之。” 1.抗肿瘤作用。

2.抗早孕作用。

3.抗菌作用。

4.升高白细胞的作用。

5.对心血管的作用。

6.对胃肠平滑肌的影响。

7.保肝作用。

8.对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作用。

9.抑制血小板聚集和抗血栓形成。

10.抗炎作用。

11.毒性。 1莪术栓

莪术挥发油4ml,乙醇5ml,吐温-80 4ml,冰片0.1g,蜂蜡5g,香果脂适量,并制成100g。取莪术挥发油加吐温-80搅匀;另取冰片溶于乙醇内,将两者充分混匀。另将香果酯置蒸发皿内,在水浴上加热至全部熔化,加入蜂蜡细末,待熔化后搅匀。再将上述混合的药液加入熔化的基质内,搅拌均匀,趁热倾入预先涂上润滑剂的阴道栓模内,冷凝后削去多余栓块。每颗约0.5g。功能行气破血,消积止痛,消瘀。用于治疗宫颈癌及子宫颈糜烂。(《江西省医院制剂规范》)

2莪术油软膏

莪术油65g,亲水性基质适量。取莪术油,加尼泊金乙酯1g与亲水性基质适量,制成1000g。搅匀,即得。本品为亲水性基质的乳白色软膏,有莪术油的特殊香气。含挥发油量不得低于标示量的77.0%。功能消炎,消肿,止痒。用于外阴瘙痒及外阴炎。外涂息处,每日l-2次。《浙江省药品标准》1983年)

3莪术醇注射液

莪术醇7.5g,无水乙醇75ml,苯甲醇30ml,注射用水100ml,丙二醇适量。取莪术醇溶解在无水乙醇中,加苯甲醇及丙二醇,然后慢慢加入注射用水并不断搅拌,最后加丙二醇至1000ml,以3号垂熔滤球抽滤至清,分装成每支5ml,100℃热压灭菌30min,即得。功能抗癌。用于各种癌症。肌内注射,每次-10ml,每日1次。[《药学通报》1980, 15(11):ll] 论莪术行气破血之功

1..缪希雍:“心腹痛者,非血气不得调和,即是邪客中焦所致。中恶疰忤鬼气,皆由气不调和,脏腑壅滞,阴阳乖隔,则疫疬疰忤鬼气,得以凭之。茂气香烈,能调气通窍,窍利则邪无所容而散矣。解毒之义,亦同乎是。其主霍乱冷气吐酸水及饮食不消,皆行气之功也,故多用酒磨。又疗妇人血气结积,丈夫奔豚,入肝破血行气故也,多用醋磨。”(《本草经疏》)

1.贾所学:“蓬术味辛性烈,专攻气中之血,主破积消坚,去积聚癖块,经闭血瘀,扑报疼痛。与三棱功用颇同,亦勿过服。” (《药品化义》)

论莪术益气之功在于疏气:

1.王好古:“蓬莪茂色黑,破气中之血,入气药发诸香,虽为泄剂,亦能益气,故孙用和治气短不能接续。所以大小七香丸、集香丸散及汤内多用此也。”(《汤液本草》)

2.蒋溶:“破气中之血,血涩于气中则气不通,此味能疏阳气以达于阴血,血达而气乃畅,放前人谓之益气。”(《萃金裘本草述录》)

3.高鼓峰:“广茂即莪术,凡行气破血,消积散结皆用之。属足厥阴肝经气分药,大破气中之血,气血不足者服之,为祸不浅。好古言孙尚药用治气短不能接续(《经》)言短气不足息者下之,盖此之谓也。然中气虚实天渊,景宜详审),此短字乃是胃中为积所壅,舒气不长,似不能接续,非中气虚短不能接续也。若不足之短而用此,宁不杀人?”(《医家心法》)

论虚人用莪术宜兼补益之品:

1.缪希雍:“蓬获莪行气破血散结,是其功能之所长,若夫妇人、小儿气血两虚,脾胃素弱而无积滞者,用之反能损真气,使食愈不消而脾胃益弱。即有血气凝结、饮食积滞,亦当与健脾开胃、补益元气药同用,乃无损耳。”(《本草经疏》)

2.黄凯钧:“虚人服之积未去而真已耗,须兼参术,庶几焉耳。”(《药笼小品》) 1.《开宝本草》:“蓬莪茂,生西戎及广南诸州。子似干棋,叶似蘘荷,茂在根下,并生。一好一恶,恶者有毒。西戎人取之,先放羊食,羊不食者弃之。”

2.《植物名实图考》:“蓬莪术,《嘉祐本草》始著录。宋《图经》:江浙或有之。颇类蘘荷,莪在根下,如鸭鸡卵。今所用者即此。昔人谓郁金、姜黄、莪术三物相近,其实性不同,形亦全别。”

标签: 莪术姜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