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子当时错翻译,采桑子•当时错赏析

文史通4年前历史故事问答574

采桑子•当时错赏析

而今才道当时错,心绪凄迷。红泪偷垂,满眼春风百事非。

情知此后来无计,强说欢期。一别如斯,落尽梨花月又西。

这首《采桑子》便是一例。“而今才道当时错”,劈头道来,恍如禅师的当头一棒。但细想想看,这一句又有什么特别的呢?如果翻译成白话,无非就是“现在才知道当时错了”;或如“人生若只如初见”,也不过是“人和人之间要是都能保持最初见面时的感觉就好了”;“当时只道是寻常”,就是“当初拥有的时候不觉得有什么特别,直到失去了以后才知道珍贵”;这样的句子如果拿到现在,恐怕就连《读者》和《青年文摘》这样的杂志都不会刊登,要登大雅之堂就更别想了。

不过,从词的正根来说,本来就是登不了大雅之堂的东西,当初的知识分子去填词,就好比现在的部长、局长和大学教授们去写流行歌曲的歌词,作为闲情逸趣倒也无妨,但毕竟不是个正经东西。但是,词的魅力其实也正在这里,正因为“不是个正经东西”,才更能够直抒胸臆、不必遮遮掩掩,才可以放下“文以载道”的黄金帽子,才可以扯开“诗以言志”的西服硬领,自由自在,无拘无束。于是,最普遍不过的情感,最平常不过的言语,经过容若那浸淫着绝世之天资与学养的喉咙,不经意地流露出来,遂成千古的名句。这,就像莫迪里阿尼在酒醉之中、在狂欢之后,匆匆几笔散淡的勾勒,便可以在拍卖会上赢得一个天价。

“而今才道当时错,心绪凄迷”,另一种美,就在于语言的歧义。“当时错”,现在才明白了、才后悔了,可是,当时“错”的究竟是什么呢?是我当初不应该与你相识,还是当初我与你不该从相识而走得更近,还是当时我应该牢牢地抱住你、不放你离去?——“错”,可以是此,可以是彼,词中并没有交代清楚,也不需要交代清楚,那个宽敞的空间是留给读者的想像力的,作者不应该去侵占、去剥夺,也不能够去侵占、去剥夺。

“红泪偷垂,满眼春风百事非”,这句是设想那个女子,她在偷偷垂泪,她是在为我伤心,还是在为自己伤心?是在为失去的伤心,还是在为得到的伤心?

红泪,形容女子的眼泪。当初,魏文帝曹丕迎娶美女薛灵芸,薛姑娘不忍远离父母,伤心欲绝,等到登车启程以后,薛灵芸仍然止不住哭泣,眼泪流在玉唾壶里,染得那晶莹剔透的玉唾壶渐渐变成了红色。待车队到了京城,壶中已经泪凝如血。

红泪,形容女子的伤心,一般用来作为泛指,但容若用这个典故,不知道有没有更切合一些的涵义呢?——有情人无奈离别,女子踏入禁宫,从此红墙即银汉,天上人间远相隔。这,是否又是表妹的故事?说不清。

“满眼春风百事非”,这似乎是一个错位的修辞,要说“百事非”,顺理成章的搭配应该是“满眼秋风”而不是“满眼春风”,但春风满眼、春愁宛转,由生之美丽感受死之凄凉,在繁花似锦的喜景里独会百事皆非的悲怀,尤为痛楚。此刻的春风和多年前的春风没什么两样,但此刻的心绪却早已经步入了秋天。

“情知此后来无计,强说欢期”,回想当时的分别,明明知道再也不会有见面的机会了,但还是强自编织着谎言,约定将来的会面。那一别真成永诀,此时此刻,欲哭无泪,欲诉无言,唯有“落尽梨花月又西”——情语写到尽处,以景语来作结;以景语的“客观风月”来昭示情语的“主观风月”;这既是词人的修辞,也是情人的无奈。正是:无限愁怀说不得,却道天凉好个秋。

采桑子的翻译

采桑子的翻译:

百花虽已零落,唯西湖景色依然,

花瓣随风四散,落红遍地。

岸边柳絮在濛濛毛毛雨中飞扬。

垂柳在栏外随风终日摆动。

欢歌渐消失,游人也随著散去,

这时才感受到春真正逝去。

轻轻的把窗帘放下。

从帘缝看著一双双燕子,

冒著细雨飞回巢中。

这是词人欧阳修晚年退居颍州时写的十首《采桑子》中的第四首,抒写了作者寄情湖山的

情怀。虽写残春景色,却无伤春之感,而是以疏淡轻快的笔墨描绘了颍州西湖的暮春景

色,创造出一种清幽静谧的艺术境界。而词人的安闲自适,也就在这种境界中自然地表

现出来。情景交融,真切动人。词中很少修饰,特别是前后两结,纯用白描,却颇耐寻

味。

纳兰词:采桑子(而今才道当时错)解释赏析

一、《采桑子·而今才道当时错》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所写的一首词。译文如下:

现在才知道那时我错了,心中凄凉迷乱,眼泪默默落下,满眼看到的都是春风,事物却非于从前。

明知从此再也无法见面了,勉强说后会有期,像这样别离,梨花落完了,月亮已经在天的西方。

二、赏析如下:

“而今才道当时错,心绪凄迷。”

“心绪凄迷”是这首词抒情的重心。这里的“心绪凄迷”,正是由上面的“错”而引发出来,但而今才明白的“当时错”,究竟是当初不应相识,还是当初不该从相识而走得更近,或是当时应该牢牢把握住机会、不放你离去,作者所谓的“错”是什么词中并未交待清楚,也不需要交待清楚,这个空间是留给读者自己想像的。

“红泪偷垂,满眼春风百事非。”

设想那个女子正在偷偷垂泪,这里似乎是一个错位的修辞,要说“百事非”,应该搭配“满眼秋风”才是,但春风满眼,春愁宛转,由生之美丽而感受死之凄凉,在繁花似锦的春景里独会百事皆非的悲怀,尤为痛楚。此刻的春风和多年前的春风并没什么两样,而此刻的心情却早已步入秋天。

“情知此后来无计,强说欢期。”

“强说”一词让这份期待中的欢期变得难以预见,明明知道再也不会有见面的机会了,但还是强自编织着谎言,约定将来的会面。那一别真成永诀,此时此刻,欲哭无泪,欲诉无言。

“一别如斯,落尽梨花月又西。”

风动梨花、淡烟软月中,翩翩归来的,是佳人的一点幽香,化作梨花落入手心。情语写到尽处,以景语来作结:以景语的“客观风月”来昭示情语的“主观风月”,这既是词人的修辞,也是情人的无奈。正是那无限愁怀说不得,却道天凉好个秋。

容若几笔淡淡的勾勒,令整首词跃然纸上。这些千古名句如同一轮圆月,在漆黑的夜里闪着清冷的光芒。

三、原文如下:

而今才道当时错,心绪凄迷。红泪偷垂,满眼春风百事非。

情知此后来无计,强说欢期。一别如斯,落尽梨花月又西。

扩展资料:

该词具体创作年份未知。自从纳兰的表妹进宫之后,词人便对她怀念不已。几年之后,在某一个春光明媚、心情本该最好的日子,痛定思痛,突然发现这场思念或许就不该开始,即便开始也本该早早结束。

在悔悟之后,当初的情景再次浮现眼前,容若心中还是有着挥之不去的无限惆怅,于是词人写下了这首词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惆怅与思念。

该词上片描写自己与表妹之间只是一种错,抒发了自己凄迷的心情。下片开始写无可奈何的心境,表达了词人内心的无奈之情。全词以懊恼之意写分离之苦,语少而意足,辞新而情悲,有跌宕摇曳之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采桑子·而今才道当时错

采桑子·当时错

而今才道当时错,心绪凄迷。红泪偷垂,满眼春风百事非。情知此后来无计,强说欢期。一别如斯,落尽梨花月又西。...

纳兰容若《采桑子》全文

《采桑子·当时错》

清代:纳兰性德

而今才道当时错,心绪凄迷。

红泪偷垂,满眼春风百事非。

情知此后来无计,强说欢期。

一别如斯,落尽梨花月又西。

译文:现在才知道那时我错了,心中凄凉迷乱,眼泪默默落下,满眼看到的都是春风,事物却非于从前。后来知道这是没有办法的,勉强说后会有期,像这样别离,梨花落完了 ,月亮已经在天的西方。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康熙二十三年,在顾贞观的介绍下,纳兰结识了江南才女沈宛。他们一见如故,但沈宛是一风尘女子,在当时清朝的环境下,他们是不能成婚的。在沈宛经过长时间的煎熬之后,她提出了分手,纳兰极力挽留,却未能留住。

《采桑子》率直平白,词人把对爱人的深情以及被迫分离永难相见的痛苦与思念表现得淋漓尽致。“而今才道当时错,心绪凄迷。”首句直抒自己的心意“当时错”,“心绪凄迷”是本篇抒情的重心。

而作者的“心绪凄迷”正是由上句“错”引发出来的,但如今才明白“当时错”,可作者所谓“错”是什么呢?错在不该相识,还是错在没有牢牢地把握与爱人在一起的时间呢?“错”字留给了读者无尽的想象空间与余地,值得每一位读者去慢慢咀嚼。

“红泪偷垂,满眼春飞百事非。”一个美丽的女子偷偷地垂泪,“百事非”明明与“满眼秋风”更搭,可为什么是满眼春风呢?满眼春风,应呈现一片欢快,生机之景。可春愁无限,在繁花似锦的春景中独会百事皆非的悲哀,而作者此时的心情是步入了秋天。

“情知此后来无计,强说欢期。”“强说”让这份期待见面的欢期变得难以预见,明知是谎言,但还亲自编制。约定好的见面,却不知一别竟成了永远。此时此刻,诗人的内心是悲凉的,无奈的,欲哭无泪,欲诉无言。

“一别如斯,落尽梨花月又西。”梨花在风地吹拂下,带着淡淡的幽香落入词人的手中。以景结情,以景语“客观风月”昭示着诗人“主观风月”,这既是作者的修辞,也是他的无奈。

《采桑子》 全诗

【采桑子】白衣裳凭朱栏立[1]

凉月趖西[2]

点鬓霜微

岁晏知君归不归残更目断传书雁[3]

尺素还稀

一味相思

准拟相看似旧时[4]【注释】:[1]王次回《寒》词十六首之一:从来国色玉光寒,画视常疑月下看。况复此宵兼雪月,白衣裳凭赤栏干。

[2]趖:走。

[3]传书雁:据汉书苏武传,汉武帝时苏武出使匈奴,被拘不屈,徙居北海上牧羊。后匈奴与汉和亲,汉求苏武等回国,匈奴诡言武已死。苏武属吏常惠夜见汉使,教汉使谓单于言汉帝射猎于上林苑中,射得一雁,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使者责问单于,单于谢罪,放苏武回国。唐郑渥塞上诗:帐前影落传书雁,日下声交失马翁。

[4]晏几道采桑子词:秋来更觉销魂苦,小字还稀,坐想行思,怎得相看似旧时。【采桑子】拨灯书尽红笺也,[1]

依旧无聊。

玉漏迢迢,[2]

梦里寒花隔玉箫。[3]几竿修竹三更雨,

叶叶萧萧。[4]

分付秋潮,

莫误双鱼到谢桥。[5]【注释】:

[1]红笺:红色的信纸。

[2]玉漏:玉制的计时器。秦观《南歌子》:"玉漏迢迢尽,银潢淡淡横。"

[3]唐司空曙《送王尊师归湖州》诗:"金阙乍看迎日丽,玉箫遥听隔花微。"梦里寒花:喻所爱的女子。隔玉箫:表示音尘隔绝。

[4]温庭筠《更漏子》词:"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5]文选古乐府之一:"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人因以双鲤鱼、双鱼指书信。杜甫《送梓州李使君之任》诗:"五马何时到,双鱼会早传。"谢桥:旧时词中常称所爱女子(或妓女)为"谢娘",因而称其居之处为"谢家"、"谢家庭院"、"谢家池阁"、"谢桥"。晏几道《鹧鸪天》词:梦魂惯得无拘检,又踏杨花过谢桥。【采桑子】而今才道当时错[1]

心绪凄迷

红泪偷垂

满眼春风百事非[2]情知此后来无计

强说欢期

一别如斯

落尽梨花月又西[3]【注释】:[1]才:一作"谁",昭代作"谁"。才道:才知。宋刘克庄《忆秦娥》词:"古来成败难描摸,而今却悔当时错。"

[2]宋赵彦《减字木兰花》词:"满眼春风,不觉黄梅细雨中。"

[3]唐郑谷《下第退居二首之一》:"落尽梨花春又了,破离残雨晚莺啼。"【采桑子】

塞上泳雪花[1]非关僻爱轻模样,[2]

冷处偏佳。

别有根芽,

不是人间富贵花。[3]谢娘别后谁能惜,[4]

漂泊天涯。

寒月悲笳,

万里西风瀚海沙。[5]【注释】:[1]此词有"万里西风瀚海沙"之句,作者冬季出塞,一次是康熙二十一年八月至十二月去梭龙侦察,但不经过沙漠。另一次是康熙十七年十月扈驾巡视北边(清实录,康熙十七年十月,"癸未,上巡视北边。"时间和地点与启中描述比较接近,姑系于此年。

[2]宋孙道绚《清平乐-雪》词:"悠悠扬扬,做尽轻模样。"

[3]富贵花:指牡丹或海棠。宋周敦颐《爱莲说》牡丹,花之富贵者也。"陆游《留樊亭三日王觉民检祥日携酒来饮海棠下比去花亦衰矣》诗:"何妨海内攻名士,共赏人间富贵花。"

[4]谢娘:指谢道蕴。有咏雪句"未若柳絮因风起"

[5]瀚海:指沙漠。唐陶翰《出萧关怀古》诗:"孤城当瀚海,落日照祁边。"

【采桑子】冷香萦遍红桥梦,[1]

梦觉城笳。[2]

月上桃花,

雨歇春寒燕子家。[3]箜篌别后谁能鼓,[4]

肠断天涯。

暗损韶华,

一缕茶烟透碧纱。【注释】:

[1]红桥:指一般的赤栏桥,不是杨州的红桥。

[2]"城笳"原校:一作"闻鸦"。

[3]陆游《东离杂书》诗:巷陌秋千梦,帘栊燕子家。

[4]箜篌:一种似琵琶的乐器。鼓:弹奏。【采桑子】凉生露气湘弦润[1]

暗滴花梢

帘影谁摇

燕蹴风丝上柳条舞鹍镜匣开频掩

檀粉慵调[2]

朝泪如潮

昨夜香衾觉梦遥【注释】:

[1]湘弦:屈原《远游》:"使湘灵鼓瑟兮,令海若舞冯夷。"因此称琴瑟的弦为湘弦。

[2]檀粉:浅红色的脂粉。【采桑子】明月多情应笑我,[1]

笑我如今,

孤负春心,

独自闲行独自吟。近来怕说当时事,

结编兰襟。[2]

月浅灯深,[3]

梦里云归何处寻?[4]【注释】:

[1]苏轼《念奴娇》词:"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2] 兰襟:香洁的衣服。结编兰襟:谓情分深切。晏几道《采桑子》词:"别来长西楼事,结编兰襟。遗恨重寻,弦断相如绿绮琴。"

[3]晏几道《清平乐》词:"犹记那回庭院,依前月浅灯深。"

[4]梦里云归:宋贺铸《更漏子》词:"恨不如今夜,明月多情,应待归云。"【采桑子】谁翻乐府凄凉曲[1]

风也萧萧

雨也萧萧[2]

瘦尽灯花又一宵不知何事萦怀抱

醒也无聊

醉也无聊

梦也何曾到谢桥[3]【注释】:

[1]乐府:汉武帝时定郊祀礼,立乐府,掌管宫廷、巡行、祭祀所用的音乐,兼采民歌配以乐曲。后来作为一种诗体的名称。翻:按旧曲制作新词。刘禹锡《杨柳枝》词:请君幕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

[2]蒋捷《一翦梅》词: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3]谢桥:旧时词中常称所爱女子(或妓女)为"谢娘",因而称其居之处为"谢家"、"谢家庭院"、"谢家池阁"、"谢桥"。晏几道《鹧鸪天》词:梦魂惯得无拘检,又踏杨花过谢桥。【采桑子】桃花羞作无情死

感激东风

吹落娇红

飞入窗间伴懊侬[1]谁怜辛苦东阳瘦[2]

也为春慵

不及芙蓉

一片幽情冷处浓[3]【注释】:

[1]懊侬:烦闷,烦恼。

[2]东阳:地名,在浙江省,此指沈约。《南史-沈约传》:"隆昌元年,除吏部郎,出为东阳太守。"

[3]王次回《寒》词:"个人真与梅花似,一片幽香冷处浓。"此句谓摆脱一切闲想,心静不下来了,而思念之情却更加强烈。【采桑子】土花曾染湘娥黛,[1]

铅泪难消。[2]

清韵谁敲,

不是犀椎是凤翘。[3]只应长伴端溪紫,[4]

割取秋潮。[5]

鹦鹉偷教,

方响前头见玉箫。[6]【注释】:[1]土花:器物被泥土侵蚀后留下的斑点。湘娥:指舜妃娥皇、女英。此处作为女子的代称。黛:指女子眉黛。此句暗指所爱女子已死去。

[2]铅泪:指眼泪。

[3] 犀椎:犀牛角所制之锤。击物能应声回响,亦称响犀。

凤翘:妇女所佩凤形首饰。二句谓传来清韵,不是响犀声,乃是凤翘的震颤声,令人怀疑彼女子固未死也。

[4] 端溪紫:以广东德庆县(今肇庆市)端溪产石所制的紫石砚,即端砚。

[5]秋潮:犹秋波,指女子美目。用潮字以趁韵。李商隐《房中曲》:"枕是龙宫石,割得秋波色。"以上二句谓彼女不该死去只应常在桌伴我。

[6]方响:以十六枚厚薄不同的铁片制成的打击乐器。玉箫:人名。唐"韦皋"少游江夏,馆于姜氏。姜令小青衣"玉箫"只侍,因浙有情。韦归,七年不至,"玉箫"遂绝食死。后再世,仍为韦侍妾。见《云溪友议》。这里指死去女子。二句回忆过去,令人产生睹物思人的悲痛。【采桑子】谢家庭院残更立[1]

燕宿雕粱[2]

月度银墙

不辨花丛那瓣香[3]此情已自成追忆[4]

零落鸳鸯

雨歇微凉

十一年前梦一场【注释】:

[1]谢家:旧时词中常称所爱女子(或妓女)为"谢娘",因而称其居之处为"谢家"、"谢家庭院"、"谢家池阁"、"谢桥"。宋向子烟《满庭芳》词:谢家庭院,争道絮因风。

[2]唐李中《燕》诗:喧觉佳人画梦,双双犹在雕梁。

[3]元稹《杂忆五首》之三:寒轻夜浅绕回廊,不辨花从暗辨香。

[4]李商隐《锦瑟诗》: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采桑子】严宵拥絮频惊起,[1]

扑面霜空。

斜汗朦胧,[2]

冷逼毡帷火不红。香篝翠被浑闲事,[3]

回首西风。

数盏残钟,

一穗灯花似梦中。[4]【注释】:

此词有:香篝翠被浑闲事,回首西风。之语,可能作于康熙十六年妻子卢氏死后不久,姑系于十六年九月扈驾巡视沿边内外时。

[1]"宵"原校:一作"霜"。通本、张本、袁本、昭代作"霜"。

[2]"斜汗"原校:一作"斜汉",谓银河。

[3]香篝,薰笼。周邦彦花犯词:香篝薰素被。

[4]穗:谷类结实的顶端,喻灯花

背诵古诗《采桑子》

《采桑子》 欧阳修

而今才道当时错,心绪凄迷。

红泪偷垂,满眼春风百事非。

情知此后来无计,强说欢期。

一别如斯,落尽梨花月又西。

[译文] 百花过后的暮春,西湖风景依然美好,凋残的落红,任游人踏得狼藉遍地,漫天飘飞的柳絮迷迷蒙蒙,垂柳拂着栏杆,整日里暖风融融. 喧闹的笙歌散尽,游人离去,我才顿然发觉西湖之春的空静,心中感到很失落,回到屋中,我垂下窗帘,一双燕子穿过细雨蒙蒙,翩翩回到巢中。

标签: 采桑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