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隆基帝号,唐玄宗为什么 叫唐明皇

文史通4年前历史故事问答909

唐玄宗为什么 叫唐明皇

唐玄宗李隆基的庙号为玄宗,又因其谥号为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清朝时期,为避讳康熙帝的名字玄烨,多称其为唐明皇,另有尊号开元圣文神武皇帝。

唐玄宗在位前期,在政治上很有作为。他勤于政事,从各方面采取措施,巩固和发展了唐朝政权。唐玄宗注意拨乱反正,任用姚崇、宋璟等贤相,励精图治,开创了唐朝的极盛之世——开元盛世。

但是在位后期逐渐怠慢朝政、宠信奸臣李林甫、杨国忠等;且宠爱杨贵妃,加上政策失误和重用安禄山等塞外民族试图来稳定唐王朝的边疆,结果导致了后来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为唐朝中衰埋下伏笔。天宝十五载(756年)太子李亨即位,尊其为太上皇。

扩展资料:

人物评价:李隆基在位前期重用贤臣,励精图治,社会经济继续发展,出现了封建社会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但他在位的后期,沉湎酒色,荒淫无度,重用奸臣,政治腐败,终于爆发了安史之乱,唐朝由此转衰。所以说,李隆基是一位功过都很突出的历史人物。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李隆基

唐朝皇帝李隆基是如何登上皇位的

李隆基是唐太宗李世民的曾孙,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嫡孙,唐睿宗李旦的三儿子。李隆基出生的时候正是武则天主政要做女皇的时候,

李隆基幼时聪明伶俐,很得祖母武则天的喜爱,一岁半即被封为楚王。他五岁时,武则天废唐睿宗,自立为皇帝,改国号周。他九岁时,母亲窦氏被武则天秘密处死。公元705年,张柬之、桓彦范等臣乘武则天身患重病之时,发动政变,迫使武则天将皇位传于唐宗。

所以李隆基时候经历了如此错综复杂的宫廷变故,这促使他形成了意志坚定的性格。他时候就很有志,在宫里自诩为阿瞒,虽然不被掌权的武氏族人看重,但他一言一行依然很有主见。

他七岁那年,一次在朝堂举行祭祀仪式,当时掌管京城守卫的金吾将军武懿宗声训斥侍从护卫,李隆基马上怒目而视,喝道:这里是我李家的朝堂,干你何事?竟敢如此训斥我家骑士护卫!弄得武懿宗看着这个孩儿目瞪口呆。武则天得知后,不但没有责怪李隆基,反而对这个年志高的孙子备加喜欢。到了第二年,李隆基就被封为临淄郡王。

唐中宗即位之后,立韦氏为皇后,韦后野心勃勃,她总想和武则天一样,尝尝做皇帝的滋味。在武则天死后,唐中宗懦弱无能,结果朝政权渐渐落到了韦皇后和她的女儿安乐公主之手,可韦皇后并没有多少才能,她和安乐公主以及武则天的侄儿武三思等人相互勾结、狼狈为奸,朝政腐败不堪。原来发动政变恢复唐朝的功臣、宰相张柬之被他们贬官驱逐,太子李崇俊被杀。韦皇后效仿原来武则天的做法,让自己的兄长韦温掌握权,对于女儿安乐公主的违法卖官鬻爵也不加制止,反而更加纵容。

708年,李隆基出任潞州(今山西长治)别驾,积极网罗人才,为以后发动政变做准备。不久,罢潞州别驾,返回京城,这时他更是广结禁军首领,暗地里结交各种有识之士,培养亲信党羽,等待发动政变的时机。

710年,唐中宗被韦皇后和安乐公主合谋毒杀。然后,韦皇后便想学习婆婆武则天,做第二个女皇。她立时年16岁的李重茂为帝,自己则临朝称制,掌握实权。这时一直静观时变的李隆基和姑姑太平公主便抢先发动了兵变,率领御林军万余人攻占了皇宫,处死韦后、安乐公主及其党羽,迫使李重茂退位,拥立父亲李旦复位,李隆基因功被立为太子。

唐睿宗李旦得以复位,他妹妹太平公主也出了不少力。。由于太平公主善弄权术,议政处事能力甚至超过睿宗,所以她逐渐掌握了朝政权,当时的7位宰相,有4位是她的心腹同党。而睿宗李旦也和宗一样是个软弱的皇帝,不愿和太平公主发生正面冲突,总是忍让。但太平公主却认为是自己给了他做皇帝的机会,功劳巨,所以她越发居功自傲、飞扬跋扈起来。随着自己势力的强,太平公主的野心也膨胀起来,她渴望像母亲那样也做做女皇。这时她的最对手便是太子李隆基,开始她并没有把李隆基放在眼里,觉得他还年轻,但后来了解了李隆基的英勇果断之后,就开始防范他。她制造舆论说,李隆基不是长子,没资格做太子,更不能继承皇位。太平公主的目的是要废除李隆基的太子身份,另立一位软弱无能、老实听话的人为太子,为自己以后做女皇帝开路。她在李隆基身边安插了不少耳目,要他们暗监视李隆基的行动,随时向她汇报,因此当时李隆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太平公主都了如指掌。

太平公主还在睿宗李旦面前搬弄是非,挑拨他和李隆基的父子关系,没有主见的睿宗不由得有些怀疑李隆基了。而这时又有人禀报,说五日内有急兵入宫,睿宗召集臣商议此事时,臣张说指出:这一定是有人要离间陛下与太子的关系,如果陛下令太子监国,则君臣分定,谣言自然不攻自破。睿宗觉得此言有理,于是在711年2月2日,命太子监国,从此由太子李隆基代行皇帝的某些职权。

712年,天空出现了彗星,太平公主指使亲信向睿宗报告说:从天象的变化看,皇太子要当天子了。太平公主的本意是挑拨睿宗与太子的关系,没想到却事与愿违,弄假成真,睿宗立即决定把皇位传给李隆基。

唐睿宗的让位加剧了李隆基和太平公主的矛盾。此时太平公主的势力有增无减,她甚至准备发兵攻打皇宫,处死唐玄宗。面对如此危急的情况,唐玄宗亲自率领兵马除掉了太平公主和她的手下骨干几十人,将倾向太平公主的官员全部罢官废黜。唐玄宗终于掌握了皇帝应有的权力。29岁的唐玄宗开始亲政。12月1日,唐玄宗下令赦天下,改元开元,表明了自己励精图治,再创唐朝伟业的决心。

唐玄宗在清除太平公主之后,为了巩固皇权,不再发生祸变,将政变功臣贬为州郡任刺史,诸王也令出刺外州;同时整顿禁军,处死其首领王毛仲,组建北门四军,并设立由宦官高力士亲自指挥的飞龙禁军,保证了皇帝的安全。

李隆基之后的皇帝是谁

李隆基之后的皇帝是李亨

李亨(唐朝皇帝唐肃宗)

唐肃宗李亨(711年—762年),初名李嗣升、李玙,唐玄宗李隆基第三子,唐朝第七位皇帝(不算武则天和殇帝李重茂),756年—762年在位。

初封忠王。公元738年被立为太子,改名李亨。安史之乱起,被玄宗任为天下兵马大元帅,领朔方、河东。平卢节度使,负责平叛。唐玄宗西逃,他在马嵬坡为百姓所留,与玄宗分道,北上至灵武。

公元756年七月十二日,李亨在灵武即位,史称肃宗。先后于至德二年(公元757年)6月、10月收复京城长安、东都洛阳。唐肃宗曾与回纥兵约定:“克城之日,土地、士庶归唐,金帛、子女皆归回纥。”致使洛阳遭受很大的破坏。

唐肃宗命郭子仪与李光弼等讨安史,使唐朝危而复兴。在位7年,762年在宫廷政变中惊忧而死,终年51岁。唐肃宗死后,宦官李辅国、程元振杀张皇后等,拥太子李豫即位,是为唐代宗,将肃宗葬于建陵(今陕西省礼泉县东北18里的武将山)。

唐玄宗为什么不避康熙的名讳

为了避讳当今皇帝的名字,而给古人改名确有其事

例如:

1、三国时期,蔡邕的女儿叫蔡琰,字昭姬;到了晋朝,司马炎登基做了皇帝,为了避讳其父司马昭的“昭”自,从此以后,所有的记载中蔡琰的字都改成了“文姬”

2、唐太宗李世民有个弟弟叫“李玄霸”,但到了康熙当皇帝的时候,为了避讳“玄烨”的“玄”字,在记载中就改为了“李元霸”

可见,给古人改名避讳当今皇帝的“名称”的,确有其事,就是康熙也把“李玄霸”给改了,但他为什么不改“唐玄宗”呢?

很显然,唐玄宗可不是人名,他的名字叫“李隆基”,“玄宗”只是李隆基死后后人给他的“庙号”,是后人对皇帝一生作为的评价(而且庙号能用哪些字都是大体固定的),这个是不能乱改的,否则说不定哪天康熙死后的庙号也被人改了,好好的“圣祖”要是被改成“献帝”“炀帝”那岂不是功过颠倒了吗

简单来说,只有人名避讳,其他的东西是不避讳的,否则岂不是每一个皇帝登基,全国能用的字就要少一两个了吗?

这些方面有些皇帝比较开明,自己名字是两个字的,只有两个字都相同才避讳,重名一个字不用避讳(当然了,这种皇帝比较少);而清朝的皇帝就更聪明了,皇帝起名不用寻常字,这样就减少了避讳的麻烦(清朝入关后才出生的皇子,从雍正的“胤禛”开始,没一个正常的字,玄烨在入关前就起名了,不算)

唐玄宗是唐朝第几个皇帝?

从高祖李渊算起,包含武后,唐代有28帝,唐玄宗算是第9个皇帝。

唐玄宗之前的皇帝:

1、高祖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李渊。

2、太宗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李世民,高祖第二子。

3、高宗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李治,太宗第九子。

4、中宗大和圣昭孝皇帝李显,高宗第七子。

5、睿宗玄真大圣大兴孝皇帝李旦,高宗第八子。

6、则天皇后武曌。

7、中宗大和圣昭孝皇帝李显复辟。

8、睿宗玄真大圣大兴孝皇帝李旦复辟。

9、玄宗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李隆基,睿宗第三子

扩展资料

唐玄宗生平:

唐垂拱元年(685年)八月,李隆基生于东都洛阳。生性英明果断,知晓音律,仪表雄伟俊丽。初封楚王,后改封临淄王,历任卫尉少卿、潞州别驾。

唐隆元年(710年)六月庚子日申时,李隆基与太平公主联手发动“唐隆政变”,诛杀韦后集团。先天元年(712年),李旦禅位于李隆基,李隆基于长安太极宫登基称帝 。

唐玄宗在位前期,在政治上很有作为。他勤于政事,从各方面采取措施,巩固和发展了唐朝政权。唐玄宗注意拨乱反正,任用姚崇、宋璟等贤相,励精图治,开创了唐朝的极盛之世——开元盛世。

但是在位后期逐渐怠慢朝政、宠信奸臣李林甫、杨国忠等;且宠爱杨贵妃,加上政策失误和重用安禄山等塞外民族试图来稳定唐王朝的边疆。

结果导致了后来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为唐朝中衰埋下伏笔。天宝十五载(756年)太子李亨即位,尊其为太上皇。

宝应元年(762年)病逝于长安神龙殿,终年78岁,葬于金粟山,名为泰陵。庙号玄宗,又因其谥号为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清朝为避讳康熙帝之名玄烨,多称其为唐明皇,另有尊号开元圣文神武皇帝。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李隆基

武则天称帝到李隆基登基这中间发生了什么?

武则天称帝到李隆基登基中间发生了神龙政变、中宗即位、中宗遭受毒杀、殇帝即位、唐隆政变、睿宗李旦复位、睿宗禅位给李隆基。

1、武皇登基

690年,武则天平定徐敬业反叛,废唐睿宗,御则天门(紫微城正南门)即皇帝位,改国号为周(史称武周),定都洛阳,降李旦为皇嗣,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2、神龙政变,唐中宗李显即位

神龙元年(705年),敬珲和宰相张柬之等发动神龙政变,逼迫武则天退位,李显复位,恢复了大唐国号,社稷、宗庙等恢复永淳以前旧制,神都洛阳改回东都,李旦被立为相王。

3、唐中宗毒杀身亡,唐殇帝即位

景龙四年(710年)韦皇后和安乐公主合谋毒杀唐中宗,韦皇后立温王李重茂为帝,是为唐殇帝,并欲加害相王李旦。

4、唐隆政变,睿宗李旦复位,睿宗禅位给李隆基

李旦之子,当时是临淄王的李隆基,在太平公主协助下发动唐隆政变,诛杀韦皇后、安乐公主及武氏残余势力,拥立李旦复位。延和元年(712年),唐睿宗让位于李隆基,是为唐玄宗。

扩展资料

唐玄宗在位前期,在政治上很有作为。他勤于政事,从各方面采取措施,巩固和发展了唐朝政权。唐玄宗注意拨乱反正,任用姚崇、宋璟等贤相,励精图治,开创了唐朝的极盛之世——开元盛世。

在位后期逐渐怠慢朝政、宠信奸臣李林甫、杨国忠等;且宠爱杨贵妃,加上政策失误和重用安禄山等塞外民族试图来稳定唐王朝的边疆,结果导致了后来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为唐朝中衰埋下伏笔。天宝十五年(756年)太子李亨即位,尊其为太上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唐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李隆基

唐玄宗的谥号是明 那为什么叫他唐明皇而不叫他唐明帝 另外现在很多人都叫唐朝皇帝的庙号

因其谥号为“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清朝为避讳康熙皇帝之名「『玄』烨」,多称其为唐明皇。另有尊号“开元圣文神武皇帝”。

我想还有一个,应该是他喜欢戏曲的原因,“明皇”二字显示他的文治武功,而且戏曲中也有很多玉皇大帝类的仙神。后面的人用来纪念他,就一直这样沿用下来了。

“唐明皇选曲部伎,子弟三百,教于梨园。声有误者,帝必觉而正之。号“皇帝梨园子弟”。宫女数百亦为梨园弟子,居宜春北院。斯为梨园发轫之始”。

李隆基(685-762),即历史上著名的唐玄宗(庙号为“玄宗”),亦称唐明皇。西元712年至756年在位。唐睿宗李旦第三子,母窦德妃。谥为“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故亦称为“唐明皇”。清朝为避讳康熙皇帝之名(玄烨),故而多称其为唐明皇。李隆基在位期间开创了唐朝乃至中国历史上的最为鼎盛的时期,史称“开元盛世”。但是唐明皇在位后期(天宝十四年)爆发安史之乱,使得唐朝国势逐渐走向衰落。

唐明皇就任以后,在皇宫里设教坊,“梨园”就是专门培养演员的地方。唐明皇极有音乐天份,乐感也很灵敏,经常亲自坐镇,在梨园弟子们合奏的时候,稍微有人出一点点错,他都可以立即觉察,并给予纠正。(相当于现在一个好的指挥家!)唐明皇还很喜欢舞蹈,相传著名的《霓裳羽衣舞》的曲调,就是唐明皇根据河节度使杨敬述将从印度传进来的《婆罗门曲》来润色改编,又称有月宫的神仙托梦与他创作而成的,且不管如何传说,但《霓裳羽衣舞》确实是不可多得的传世佳作。唐明皇个人能够演奏多种乐器:琵琶、二胡、笛子、羯鼓,无一不通、没有不晓。因此,我们说,唐明皇除了是个政治家还是一位杰出的音乐家,对艺术的普及,尤其是在人才的培养,以及和各地、各国的艺术交流方面都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工书,尤善八分、章草,是中国书法史上著名的帝王书家之一。

标签: 玄宗唐明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