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的五虎将,五虎上将

文史通2年前历史故事知识1308

内容导航:
  • 蒋介石的“八大金刚”中,谁的能力最强谁又是垫底的
  • 国民党五虎上将是哪5个
  • 蒋介石的五虎将是谁
  • 梁山五虎将排名是怎样的呢
  • 一、蒋介石的“八大金刚”中,谁的能力最强谁又是垫底的

    蒋介石此人心思太重,八大金刚中,“最强的金刚”,后来的老蒋不敢重用;至于“最弱的金刚”,从来没有过像样的战绩。

    说到这里,很多人可能已经猜到了,“最强”和“最弱”是哪两个人。

    我们暂时不公布结果,我们先对比对比,然后公布最强和最弱。

    蒋介石的八大金刚中,最强PK,胜出是他

    所谓的八大金刚是:何应钦、顾祝同、钱大钧、蒋鼎文、陈诚、刘峙、张治中、陈继承。

    这八人各有特点,从黄埔军校开始,他们就追随蒋介石,在国民党的党政军等方面握有重权。

    这八人中,到底谁最强呢?

    说到最强,我们定个评判标准:一看战绩,二看影响力,三看军事生涯的持续性。

    (刘峙)

    1、从战绩来看 ,先把陈继承淘汰,没什么可圈可点的仗,没几个人知道他,而且军衔最低。

    其次,把刘峙淘汰,内战时被称为“常胜将军”,西安事变后,就没有打过一场像样的仗。

    淮海战役,他担任剿总,被粟裕打得快哭了,差点跑不及。

    刘峙被称为猪将军,说他打仗没战略;又说他是长腿将军,意思是擅长逃跑。

    和日本鬼子打,跑!和解放军打,继续跑!

    这样的人和“最强”是不沾边的。

    (蒋鼎文)

    2、从军事生涯的持续性来看 ,先把蒋鼎文淘汰,他是内战时的猛将,是蒋介石的五虎将,瞿秋白被杀,就是他的命令。

    在抗日战争时期,蒋鼎文的表现一塌糊涂,在1944年的豫湘桂战役中,用了鬼子三四倍的兵力,打了大败仗,可谓溃不成军,连丢38座城池,20多万大兵损失,中原战败,全国震动。

    如此丢人,蒋鼎文引咎辞职,从此,流连于政治边缘,纵横于商界,再没起势。

    看军事生涯持续性,再把钱大钧淘汰,这家伙,也是打内战时比较猛,从南昌起义开始,就没少出“围追堵截”的“馊主意”,给红军造成了很大的损失。

    抗日战争时期,钱大钧指挥了武汉空中保卫战,算是不错,损失9架飞机,干掉了日本21架飞机。

    之后,就泯然众人矣!抗战胜利后,当上海市市长,当总统府顾问,至于军事生涯,几乎是断了。

    (张治中)

    3、从国军中的影响力来看 ,张治中先要被淘汰,这是国民党中的清流,反对内战,对共产党和解放军充满了好感,从来没有和红军或解放军对战过。曾经力劝蒋介石“国共合作”。

    1945年抗战胜利后,张将军任国民党政府西北行营主任兼新疆省主席,受周恩来委托(国民党还没有开启内战),解救了在新疆被关押的100多名共产党员。

    后来,在担任西北军政长官时,不旗帜鲜明地反对中共和解放军,于是被下课。就此,乘势加入了我方,还劝导陶峙岳、包尔汉等进行起义,促进了新疆的和平解放。

    这简直就是“身在曹营心在汉”的杰出代表。

    虽说张治中将军有着一颗红心,但在国民党队伍中的影响力还是相当有限,毕竟,他和国民党主流是方向相反的。

    从影响力来看,顾祝同也进不了前两位的。

    (顾祝同)

    这老顾虽说官位显赫,在抗战胜利后,担任了国民党陆军总司令,还担任了国防部总参谋长,但他就是蒋介石的传声筒,对蒋介石那是“百依百顺”。

    而最恶心的是,1941年的皖南事变,就是顾祝同操纵的,这和蒋介石一样“坏”。

    一个傀儡总司令,完全说不上影响力有多大。

    说到这里,就剩下两位未被淘汰了,谁能力更强呢?

    4、何应钦和陈诚,谁的能力更强?

    (何应钦)

    这两人是绝对的蒋介石的左膀右臂,左膀就是何应钦,右臂就是陈诚。

    不过,从发展来看,蒋介石的左膀更像是个“假肢”。

    何应钦曾经留学日本振武学校,后在日本士官学校上学,是个喝了洋墨水的人。在日本,何应钦认识了孙中山、蒋介石等人,并加入了同盟会,这对他以后的职业生涯影响非常之大。

    回国之后,何曾在贵州担任讲武堂总教官,导致名声在外。

    黄埔军校开始后,孙中山和蒋介石等人四处招揽人才,于是,何应钦就来了。因为何应钦能力较为出色,就此成为了黄埔军校第二号人物,担任战术总教官。

    在其后的东征和北伐中,何应钦也是可圈可点。此人长期是国民党政府的二号人物,影响力颇大。虽然,在一线指挥作战的并不多,但战略眼光不错,而且有了自己的一方势力。

    何应钦是有野心的,多次对蒋介石的位置感了兴趣,第一次是在1927年蒋介石下野的时候,蒋介石希望得到何应钦的支持,但何并没有做,因为本来他就和李宗仁他们串通好的,这让蒋介石伤心。

    西安事变的时候,何应钦再次有了野心,蒋介石还在关押,何应钦组织大队人马,准备去攻打陕西,丝毫不怕张学良撕票。

    在何看来,也许撕票最好,他可以直接上位了。这次事件,让蒋介石非常惊讶,何应钦的影响力如此之大。

    此事之后,蒋介石没有和何应钦撕破脸,继续任用,但不再给予实权,不再重用。

    因为,如果和何应钦完全撕破脸,国民党又是一次大动荡,伤不起,何应钦一方的人,他还是要用的。

    (陈诚)

    我们再看陈诚,这是蒋介石真正的心腹,被誉为小委员长,打仗一般,但很会用人,他的土木系将领们,在国民党中的影响力非常高,是蒋介石绝对的嫡系。

    虽然军事能力不如何应钦,但陈诚的政治手腕挺高,在大陆时日子过得不错,到了台湾,一样是重臣,当行政院长,当副总统,除了蒋氏父子,风头一时无两。

    何应钦和陈诚,到底谁更强?还挺难选。

    不过理智的分析,何应钦应该更强一些,军事能力有,影响力也有,还敢于坚持自己的一些观点,敢于关键时刻做决策。

    只是,既生瑜何生亮,蒋介石在,何应钦也就只能这样了。

    蒋介石的八大金刚中,最弱对比,一定是他

    很多人说,蒋介石的八大金刚中,最弱的人就是刘峙,我不这么看。

    刘峙曾经是蒋介石的五虎将(刘峙、顾祝同、蒋鼎文、陈诚、卫立煌),而且是五虎之首,被誉为“常胜将军”。

    但是,西安事变让刘峙从此泯然众人。

    因为,他站错队了。

    当时,是何应钦组织大家杀向陕西,名义上是去解救蒋介石,但实际上,大家都懂,这是要干什么。恰好,这次刘峙冲到了最前面,俨然何应钦的马前卒,先锋官。

    老蒋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回到南京后,刘峙就被严重批评了。

    后来,看似,蒋介石依然在用他,但刘峙的表现大不如前,判若两人,估计有了心理阴影了,失误频出,接连不断。

    淮海战役的时候,谁来当剿总?最后,蒋介石还是选择了刘峙,因为,一不能选地方军的长官,放水咋办?二是战区内的将领都是中央军,要放一个有资历的嫡系将领,因此,刚好有空档期的刘峙被选了过来。

    不能说刘峙太差,是粟裕等人太猛了,实在招架不住。杜聿明来了,不也活捉了吗?那可是名声在外的名将啊!

    不是刘峙不厉害,而是粟裕太厉害!

    再看陈继承,有官职,无突出战绩;有官位,没太大影响力;职业生涯不短,大多平平庸庸。只是,人家大腿抱得好。

    看军衔:何应钦一级上将,陈诚一级上将,顾祝同一级上将,蒋鼎文死后追封一级上将,张治中二级上将,刘峙二级上将,钱大钧先是中将,后来加上将衔,陈继承陆军中将。

    挑出非同类项,就是明显的中将陈继承。

    客观说,蒋介石的八大金刚里,陈继承就是最弱的那一个。

    (陈继承)

    回到开头的题目,在下以为:八大金刚中,最强就是何应钦,最弱就是陈继承。

    你怎么看?


    1948年6月,老蒋为加强华东和中原地区的军事指挥,决定将徐州绥署和郑州绥署合并成立“徐州剿总”,在物色总司令人选时,老蒋深深陷入了“选择恐惧症”,所纠结的核心问题在于,在当时的蒋军高级将领中有个特殊的现象:能打的不听话,听话的又不能打。

    (刘峙剧照)

    要说能打,其实白崇禧(桂)、薛岳(粤)、傅作义(绥)等若干将领还算可以的,可惜前述老几位都是杂牌而非嫡系,领兵打仗很有主见并且还经常抗命,肯定做不到“听话”。而徐州剿总作战序列内的部队,多为嫡系中央军,比如邱清泉兵团、李弥兵团、孙元良兵团等等,一群骄兵悍将,杂牌哪里压得住?

    况且将几十万嫡系部队交给杂牌将领“守江必守淮”,老蒋也实在不放心,那就还得找听话的,哪怕不那么能打。放眼望去,哪些人比较听话呢,还是早年纠集起来的“八大金刚”和中原大战期间用出来的“五虎上将”靠谱,然而老蒋掰指头一算,真正可用的人选几乎没有了,先拔拉所谓的五虎上将:

    (顾祝同剧照)

    “飞将军”蒋鼎文抗战末期因为豫湘桂大败已经彻底失宠,当时已经离开军界做买卖去了;陈诚因为东北惨败,已经辞去参谋总长、东北行辕主任职务,正猫在上海养病不方便出来;顾祝同继任参谋总长留在身边离不开,况且他之前在华东战场的表现也不咋地;卫立煌在东北担任剿总司令;只剩一个赋闲在“总统府战略委员会”当委员的刘峙,又确实水平堪忧。

    再拔拉所谓的“八大金刚”呢?这是老蒋在黄埔军校时期密结的心腹团队,以总教官何应钦为首,其它七人皆为黄埔军校的战术、兵器或者炮兵教官等,计有何应钦、蒋鼎文、钱大钧、顾祝同、刘峙、张治中、陈诚和陈继承等八人,其中有四个人是与“五虎上将”名单重合的,所以不再赘述,说说其他几位。

    (何应钦剧照)

    何应钦时任南京政府“国防部长”,且与老蒋渐行渐远,已经不适合外放领兵;钱大钧因为好财好色贪污腐败,被踢出侍从室后担任淞沪警备司令,且已长时间不带兵打仗,肯定不是合适人选;而张治中被誉为“和平将军”,躲在西北不肯掺合内战;另外一个陈继承基本不会打仗,又正在华北剿总担任副总司令监视傅作义。

    所以两份名单综合一起,怎么算也只有刘峙能够勉强一用,于是终于被任命为徐州剿总总司令,这也就是“派一只猪”守南京大门的传说由来。而淮海战役刚一打响,刘峙就慌了手脚,求爷爷告奶奶把杜聿明请了回来,自己带上亲随跑到蚌埠,最终免遭兵败被俘的下场,而抗战期间的糟糕表现有目共睹,所以在八大金刚当中评选能力最强一位的话,刘峙肯定出局。

    (张治中剧照)

    所以到解放战争时期,八大金刚仍被重用得只剩下何应钦、顾祝同、陈诚等三人,其它蒋鼎文、钱大钧、张治中、陈继承、刘峙因各种原因,都已经拿不上台面。纵观北伐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期间的表现,顾祝同完全就是个没有主见的“顾百顺”,就任参谋总长以后立即沦为老蒋的“大传令兵”,毫无建树,能力实属一般。

    因此还可以比较的其实只有何应钦和陈诚,也是黄埔系中央军的两大“军头”。何应钦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军事能力其实不弱,东征北伐皆有不俗表现,但缺点是性格不够鲜明,另外始终有觊觎老蒋的宝座之心,政治上的野心必然影响到实际行动,进而逐渐失去了老蒋的绝对信任。

    (陈诚剧照)

    而期间几次小动作的失败,证明何应钦的政治手腕确实偏弱,由此迅速被后起之秀陈诚追平。陈诚是保定军校炮科毕业,被称为“小委员长”,战略眼光尚可(不如参谋总长何应钦),战术水平垃圾,但是政治能力和施政能力很强,所以能够带出势力庞大的“土木系”,抗战期间在湖北、败亡大陆以后逃台,都证明治理民政的水平不错。

    总体而言,评估“八大金刚”的战略和战术能力,应该还是何应钦为首,其实从1945年的湘西会战就能够看得出来,何应钦把握战局的能力是可以的。问题在于,西安事变以后他失去了绝对信任,老蒋着意扶植陈诚抗衡之,使他失去了统兵权和指挥权,所以也没有什么机会施展能力,一定程度上给历史爱好者造成了错觉。

    陈诚倒是始终重兵在握,从第18军的军长到集团军总司令,抗战期间先后是三个战区的司令长官、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解放战争时期的参谋总长、海军总司令、东北行辕主任,军事主官没少干。可是翻遍战史,有一次他指挥得比较出彩的战役吗?几乎为零,倒是他举荐的罗卓英、薛岳等人偶有对日战果,所以其军事能力,真心不能排在何应钦的前面。

    至于“八大金刚”中能力最弱负责垫底的,倒是很容易就评选出来了,简单标准是看军衔。在大陆期间,何应钦、陈诚都混到了一级上将,蒋鼎文、顾祝同、刘峙、张治中先后晋升为二级上将,钱大钧也搞了个中将加上将衔,唯独陈继承,混来混去都是个中将。有人肯定不服,军衔就能够代表能力和水平吗?

    拜托,以老蒋对亲信的偏爱程度,但凡陈继承有点能力和拿得出手的战功,怎么能忍心看着他一直挂着两颗星?


    老蒋手下的八大金刚,分别是: 何应钦、陈诚、顾祝同、刘峙、张治中、钱大钧、蒋鼎文、陈继承。

    之所以称他们为老蒋旗下的八大金刚,是因为他们从黄埔军校时期,就已经跟着老蒋后面混了,后来凭借各自的军功,更是成为了老蒋嫡系部队中举足轻重的人物。

    其实除了老蒋的八大金刚,其他派系的头目也是有称呼的。比如说:

    1. 桂系有三巨头,分别是: 李宗仁、白崇禧、黄绍竑。
    2. 川军有四巨头,分别是: 刘湘、刘文辉、邓锡侯、田颂尧。
    3. 冯玉祥的十三太保,分别是: 孙良诚、孙连仲、佟麟阁、刘汝明、韩复榘、石友三、张维玺、过之纲、闻承烈、程希贤、葛金章、赵席聘、韩多峰。
    4. 西北军有五虎将,分别是: 张之江、李鸣钟、宋哲元、鹿钟麟、刘郁芬。

    所以说,老蒋的嫡系手下被称为八大金刚,其实并不过分。不过这八大金刚也不都是很厉害的角色,其中也不乏浑水摸鱼之人。

    一、何应钦。

    何应钦这个人很特别,他压根就不是从基层做起来的,所以就没怎么带过兵,始终都处于运筹帷幄的那个位置。

    由于他资历比较老,是同盟会老一批的成员,而且担任黄埔军校的总教官,所以称得上是老蒋身边的二号人物。

    曾经担任过老蒋政府里的国防部长,虽说是嫡系,却也有过多次打算自立的情况。比如西安事变的时候,张学良还没表态,何应钦就打算武力“救”蒋,这等于是要逼着张学良宰了老蒋,也只有这样,他何应钦才能上位。

    由于何应钦身边团结了一大帮军政要员,所以就算他有二心,老蒋还是得重用他,靠的就是他的资历深厚。所以论军事成就上的掺水,老何称第一,没人敢称第二了。

    二、陈诚。

    陈诚是正儿八经的炮兵出身,可谓是从基层做起的。黄埔军校建立以后,保定军校炮兵科出身的陈诚,便成为了该校的炮兵科教官,这是陈诚上位的重要事件。

    东征期间,陈诚作为炮兵连长,曾经三炮定乾坤,因此深得老蒋赏识。 北伐时期,陈诚担任中校参谋,带领一个团的人马和敌军三个师打了很长时间。他主动带兵偷袭了敌军司令部,终于扭转局面,使得北伐军吞并浙江。

    攻占苏州的时候,陈诚的六十三团也做了最大的贡献,因此升任少将师长。可以说陈诚是正儿八经的实力派,在八大金刚中至少排名前三。

    三、顾祝同。

    顾祝同是老蒋的师弟,大家都是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毕业的。在老蒋成为黄埔军校校长以后,顾祝同成为了该校的中校战术教官。

    不过北伐之后,顾祝同基本上就没出来带过兵了,他也属于运筹帷幄的人才。不过这家伙抗日没什么本事,打内战倒是一把好手。

    尤其是震惊世界的皖南事变,更是顾祝同一手操办的。不过解放战争时期,也没看出他有什么特别的才能,深得老蒋信任,这倒是真的,毕竟是他一手提拔起来的嫡系。

    四、刘峙。

    刘峙在抗日战争的时候,被称为长腿将军。这是啥意思?也就是跑得比谁都快。到了解放战争的时候,刘峙更是被称之为蠢猪将军。

    虽说在北伐战争和中原大战中,刘峙的表现可圈可点。但是1937年以后,刘峙的脑子就更换了一样,完全不在线上了。

    在指挥淮海战役的时候,刘峙虽说是总司令,可是真正指挥战斗的是杜聿明。结果我们都知道,对方一溃千里,惨不忍睹。所以说论带兵能力,刘峙在八大金刚里,真的可以垫底了。

    五、张治中。

    张治中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一位将军,他跟我党的关系也比较好。由于能力比较突出,所以张治中深受老蒋器重。

    他人生中的高光时刻,就是在淞沪会战的时候,曾经以第五军军长的身份,痛击日军,挽回了我中华军人的颜面。

    不过张治中一直被大家称之为和平将军,因为他最反感的就是打内战。因此他总是主张两党联合起来共同抗日。

    在他的努力之下,曾经促成了两次国共和谈。他也是唯一一位没有跟我党交锋的高级将领。所以说他的在第二次和谈后,留在了大陆。

    六、钱大钧。

    钱大钧是黄埔军校中校兵器学教官,早年担任何应钦身边的副师长、参谋长,中原大战时期,钱大钧曾担任过南方前线总指挥。

    他也是打内战的行家,基本上可以称得上是老蒋的智囊,多种围追堵截我军的方案,都是钱大钧的作品。甚至连桂系小诸葛白崇禧,对钱大钧都是称赞有加。

    抗战时期,钱大钧就比较低调了,他主要负责空军。曾经在武汉指挥了一场空中保卫战。以9架飞机的损失,击落了日军21架飞机。

    第一次光顾日本本土的飞机,可不是老美的飞机,而是钱大钧派去的宣传飞机。为了宣传反战,钱大钧特地派遣两架轰炸机从汉口飞往日本,散发了20万张反战宣传单。他的军事才能,在抗战时期其实看不出来,主要体现在当初打内战的时候。

    七、蒋鼎文。

    蒋鼎文是老蒋正儿八经的嫡系,军阀混战时期,蒋鼎文被称之为飞将军,更是老蒋的五虎上将之一。

    几乎参加了老蒋的所有战争,包括讨伐陈炯明、北伐、蒋桂之战、中原大战等等,而且也参加了内战。

    可以说蒋鼎文还是比较有眼光的,黄埔军校成立以后,他就立刻辞去肥缺,担任了上尉军事教官,成为了老蒋的心腹。

    他的作战经验的确很丰富,不过在1944年的豫湘桂战役中,蒋鼎文带着40万人马,与日军10万大军交战,却连续丢了38座城池,折损兵马20多万,天下为之哗然。可以说蒋鼎文这一战,把此前所有的业绩都给打没了,从此淡出军政界。

    八、陈继承。

    陈继承曾经两次参加东征,在黄埔军校中担任中校教官。北伐战争时期,是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二师师长。

    虽说也参加了不少战争,可是战绩不咋地,所以名气也就不大了。不管是内战还是抗日战争,都看不出陈继承有多大的本事,姑且让他给八大金刚垫底好了。

    总结:最厉害的陈诚,垫底的陈继承。

    在我看来,基本上就是这么个排序。说陈诚排名前三,或许是谦虚了。论军事能力,他在八大金刚里排第一其实问题不大。

    当然了这背后还有不少摇鹅毛扇的战略家,所以不好说那么满。不过陈继承排名垫底,这个应该问题不大,毕竟最没有名气的就是他了。


    所谓“八大金刚”即:“何顾钱蒋、二陈刘张”这八人,早期的他们有着一个共同的联系,那就是黄埔军校。

    不仅如此,他们还都是蒋介石的追随者,随着蒋介石在国民党内地位的提高,他们作为蒋介石的亲信,也渐渐分掌了当时的军政重权。不过,虽然都号称“金刚”,但从客观的角度来看,这八人的能力还是有差距的。

    既然这八人都是军事将领,那么在评定其能力高低时,自然是绕不过军事战绩、军事生涯、军事影响力这三个方面的。

    从战绩来看,陈继承可以说是这八个人中最弱的了,他几乎没怎么上过战场,也没有什么突出的战绩,军衔也是八人中最低的,甚至连他这个人都可以说是“知者甚少”。

    接下来淘汰的就是刘峙,他在早些年的军阀混战中倒也创下了一些“突出战绩”,甚至还有“常胜将军”的名号。但是,自打西安事变之后,刘峙便再也没有什么像样的战绩了。不论是与日军交战,还是后来与解放军作战,他的部队都鲜有胜利,而且遇敌擅长逃跑,因此人们送外号“长腿将军”。这样的人,显然也算不上是能力强。

    再看他们的军事生涯。从时间长短上看,最先淘汰的应是蒋鼎文。与陈继承的表现有些类似 ,蒋鼎文在早期内战时也是比较勇猛的,特别是在迫害进步革命人士方面,蒋鼎文表现得相当积极,瞿秋白就是他下令杀害的。

    然而,到了抗战阶段,蒋鼎文的战绩却一塌糊涂。1944年,在蒋鼎文的指挥下,豫湘桂地区的国民党军队,在多于鬼子三四倍兵力的情况下节节败退,连丢38城,最终以损失数十万兵力的代价宣告惨败,震惊全国。蒋鼎文或许也深感耻辱,自此引咎辞职,由政转商,军事生涯至此告终。

    另外,还有一位军事生涯较短的“金刚”也应被淘汰,他就是钱大钧。这位也是个“内战老将”,在围剿红军方面,没少给老蒋出主意,从南昌起义到西安事变,钱大钧的“围追堵截”给红军造成了很大的麻烦。

    到了抗战阶段,钱大钧在打鬼子方面倒也不算含糊,最突出战绩就是武汉空中保卫战,在他的指挥下,国民党方面以损失9架战机的代价,成功击毁了日军的21架战机,保住了武汉。不过在此之后的钱大钧,也再没打过什么拿得出手的胜仗了,在抗战结束之后,他出任上海市市长,军事生涯也到此为止了。

    再来看看剩余几位在国军中的影响力。论在军中的影响,张治中是余下几位“金刚”中最弱的。原因也很简单,张治中虽身在国民党,但是却是其中最具典型的清流,他对共产党很有好感,还旗帜鲜明地反对“国共”内战,坚决不与共产党的军队交战。不仅如此,张治中还曾力劝蒋介石停止内战、达成“国共合作”。

    在抗战结束之后,国民政府任命张治中为新疆省主席,兼管西北行营。不久之后,张治中接到了周恩来的委托,将一百多名正在新疆遭受国民党关押迫害的共产党人成功解救了出来。然而,在之后的国共内战当中,张治中因为一如既往地坚持不与解放军对抗,而被下课。此后,张治中被顺势加入了解放军,为之后新疆的和平解放作出了重要贡献。

    不过,虽然张治中在民族大义面前一向清醒,也为之后的全国解放作了不少贡献,但是在当时他在国民党内的影响力还是比较有限的,毕竟他的政治主张是与国民党主流所倡导的不大一致的,也是因为他一直以来较为明显的政治偏向,使得他在国民党内的影响力受到限制。

    除了张治中之外,顾祝同的影响力也是排不到前两名的。虽说顾祝同在“八大金刚”中的官职不算太低,甚至还在抗战结束之后被任命为国军陆军总司令,同时还兼任国防部参谋长,但是实际上,他能坐到如此高位,并非是他能力多强,主要是“听话”,听老蒋的话。

    顾祝同也清楚这一点,因此为了保住自己的高官厚禄,他也是十分投入地扮演着老蒋的“传声筒”。顾祝同对待老蒋那叫一个“百依百顺”,在国共合作时期发生的皖南事变就是他一手操纵的。不过,哪怕是后来混到了总司令的位置上,他也只是唯老蒋命令是从的傀儡罢了,因此也算不上是有多大的实际影响力。

    按照这样的思路一轮轮淘汰下来,现在“八大金刚”中就只剩下何应钦与陈诚两个人了。这两人的军事能力都比较突出,可谓是蒋介石四处征战时的左膀右臂,如果说何应钦是老蒋的左膀,那陈诚就是老蒋的右臂。不过,越到后面,老蒋就越发觉得自己的这个左膀像一个“假肢”。

    何应钦资历和能力都很突出,在当时的军政两界的名声都是相当大的。早年间,何应钦留学日本,上的是士官学校,也是个喝过洋墨水的军人,而且,在日留学期间,他还幸运地结识了孙中山等人,这也对他之后的职业和革命选择产生了巨大影响。

    学成归国之后,何应钦来到贵州,在讲武堂担任过总教官,声名远扬。之后,受到孙中山、蒋介石的邀请,何应钦来到了新开办的黄埔军校,并担任战术总教官,成为了当时黄埔军校内仅次于蒋介石的二号人物。

    何应钦的战绩也是可圈可点的。在之后革命军的东征、北伐当中,何应钦所率军队战斗力颇强。也是凭借自己超强的军事能力,何应钦一直位居国民党政府的二把手,在当时的军队中也颇具影响力。虽然何应钦不经常到一线指挥作战,但是他的战略眼光一直都很毒辣,而且在长期的掌权过程中,已然形成了一股自己的军政势力。

    有能力有威望的何应钦显然也是不甘心一直屈居人后的,他不止一次地表现出想要将老蒋取而代之的野心。在1927年,蒋介石下野后想要得到何应钦的支持,然而,何应钦却背地里与李宗仁串通好了,对老蒋的期望视若无睹,这让蒋介石很尴尬。

    之后突发的西安事变,又一次将何应钦的野心点燃了。当时,蒋介石被关押在西安城内,何应钦在得知消息之后,却大张旗鼓地组织人马,扬言要攻打西安,丝毫不顾忌在西安的张学良会不会把老蒋“撕票”。遗憾的是,后来老蒋还是平安出了西安城,何应钦想要趁机“上位”的愿望又一次落空了。

    不过,在这次突发事件中,何应钦所表现出来的野心和影响力,让老蒋不得不对他刮目相看。在经此一事之后,老蒋可以说是被恶心坏了,不过,考虑到何应钦在军中势力不小,而当时又是用人之际,两人终究还是没有撕破脸。但是自此之后,老蒋对何应钦多加提防,虽说没有削何应钦的官,但是也不再将实权交付给何应钦了。

    与何应钦不同,陈诚是老蒋真正的心腹。虽然陈诚的军事指挥能力一般,但是此人善于用人,他提拔了许多有能力的将领,因此也在军队中获得了很高的声望,他的“土木系”将领们可谓是蒋介石的嫡系,陈诚甚至也有“小委员长”的称号。哪怕是到了台湾,陈诚凭借自己突出的政治手腕和影响力,照样在国民党当中混得如鱼得水,又是出任行政院长,又是担任副总统的,风光无限。

    不过,要说陈诚比何应钦能力更强,似乎也有些牵强。陈诚的军事能力实在算不得突出,他的军事影响力主要是在其政治影响力的加持之下取得的。而何应钦则不同,当时军界对于他的军事能力都是有目共睹的,他的军事洞察力和决断力都是超群的,其影响力也全都是凭借自己在军界多年奋斗积累而来的。所以,客观来看,何应钦才是“八大金刚”中能力最强的。

    何应钦能力最强,那能力最差的是哪个呢?有人可能会认为是常被老蒋“批评”的刘峙,但从客观角度来看,“八大金刚”中能力最差的,恐怕当属陈继承。

    刘峙在作战能力上看还是曾经猛过的,当初也曾是赫赫有名的“常胜将军”,只不过在西安事变时,刘峙错站到了何应钦一队,之后才“泯然众人”了。说到底,可能还是起兵攻西安的事成为了刘峙与老蒋心中的刺,虽然之后老蒋对刘峙照用不误,但是刘峙可能因此有了心理阴影,常常指挥失误,战绩大不如前。

    然而,就算刘峙后期总是失守,但单就军事能力来看,他还是要比陈继承稍强一些的。陈继承虽然不像刘峙那样常被老蒋批评,但是却毫无亮点,而且在八人当中,军衔最低的就是陈继承,可见,陈继承能力确实一般,否则就凭老蒋对亲信的偏爱,他也不会只有两颗星。


    何应钦被称为“何婆婆”,凡是在老蒋那里受了委屈的,都能在何应钦那里获得安慰,某种程度上说老蒋和何应钦经常唱双簧,并且配合默契。如果何应钦没有仅次于老蒋的地位,这双簧戏就唱不成。

    陈诚到黄埔军校时,教官员额已满,被编入预备教官,因凌晨五点还在攻读“三民主义”而被老蒋赏识。陈诚也是第一个发起对老蒋个人崇拜的带头人,连说话都模仿老蒋,一时号称“小委员长”。说实话陈诚的能力都是干出来的。在东北军政一把抓,因反腐操之过急导致军事失败,成为陈诚一生的败笔,应该说陈诚军政俱佳,其政治才能更突出,军事上只是遇到了更强的共产党对手,并且国民党腐败已经深入骨髓,无可救药了。

    顾祝同被称为“军中圣人”、“军中长青树”、“军中不倒翁”,顾祝同在黄埔军校时因晚起跑操迟到被老蒋罚跪,老蒋处罚命令下完就带队跑操去了,结果顾祝同硬是跪了一天一夜,老蒋发现后大为感动,从此怀疑任何人都不怀疑顾祝同的忠诚度。

    刘峙,字经扶,因剿共有功,大别山的一个县被命名为经扶县(和他一同享有此殊荣的还有卫立煌,大别山有一县被命名为立煌县)并被任命为河南省主席,妥妥的封疆大吏。是“孤儿励志”的典型。在重庆任城防司令,热衷于讨姨太太,日军轰炸重庆造成防空洞大死亡,被老蒋追责一撸到底。淮海战役中被起用,被嘲为“猪将军”,战役失败后,与三夫人一起逃亡到马来西亚当了小学教员,老蒋逃到台湾听说后,感到有失国体,派人把刘峙接到台湾。

    张治中品德能力俱佳,只在淞沪战场上秀了一把,从此后成为老蒋的高级幕僚。后来竟阴差阳错的成了国共两党的润滑剂。最后被强行扣留,很有点庾信的经历和心路历程。

    钱大钧非常传奇,被人津津乐道的有两点:娶了欧阳姐妹花,因太会弄钱被人把名字从左到右念成“钩大钱”。美国援助的空军经费被他当成福利分给身边几个人,老蒋震怒,最后由宋美龄出面摆平。

    蒋鼎文被人称为“花柳将军”,在抗战时期任第一战区司令长官,被后起之秀汤恩伯挤兑得只能寻花问柳。后由第一战区司令长官转任陕西省主席(算是降级了)时长期嫖娼而得花柳病,被一江湖郎中看好,为了感恩,竟任命江湖郎中为少将总医官,一时舆论大哗,这种扰乱官场秩序的行为被老蒋追责,最后赶紧进行危机公关,胡宗南曾是他的学生,最后通过胡宗南摆平。

    陈继承被称为“勋章将军”,有好事者统计,在国民党阵营里陈继承的勋章是最多的。可是陈继承却根本没有当过独当一面的军事主官,也是奇葩。在八大金刚中,只有陈继承是中将军衔,何应钦是第一批(1936年)一级上将,陈诚是抗战胜利后补授的一级上将,其他几个都是二级上将。


    老蒋的八大金刚谁最强?谁最瓤?

    老蒋治国不行,花样很多。比如身边的干吏,名号还挺多,有什么五虎上将,八大金刚,十三太保之类。最为人津津乐道的就是八大金刚,其实他的八大金刚,有几名还真不是金刚,不是有意使坏,就是无能气蒋,倒不如说他们是黄埔军校的八大金刚。

    我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金刚原本是佛教教职全称是金刚护法,就是手持金刚杵护持佛法的力士(大神),其主要任务就是守护《金刚经》。一共有八个金刚,他们分别是:

    青除灾金刚、辟毒金刚、黄随求金刚、白净水金刚、赤声火金刚、定持灾金刚、紫贤金刚、大神金刚。

    这八大金刚像葫芦娃兄弟,又像八仙,他们各有所长,不分高下,而又尽职尽忠。老蒋的这八大金刚,不是所有人能尽职尽忠,谈不上各显神通,只要比较,老蒋最强与最瓤的金刚,也就高下立判。

    老蒋的八大金刚是:

    何应钦、陈 诚、顾祝同、刘 峙、张治中、钱大钧、蒋鼎文、陈继承

    看到这八位,很多人都有自己的答案,我也来分析分析,看看咱们的答案一样不。

    第一、八大金刚谁最强?

    这得综合三个指标来看,不过三个指标最后一个最重要。

    1、谁的战功最高?

    说起战功,何应钦、陈继承的战功等于零。

    别看何应钦又是那时国内战区的陆军总司令,又参与了远征缅甸的指挥。

    可何应钦位高权重鲜有直接指挥,而且在何应钦总负责的作战中,很难看到有什么亮点。至少给我的感觉是平凡又平庸。

    (何应钦)

    而且何应钦曾经畏日如虎,和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何梅协定》,进一步承认《塘沽协定》,让华北有了成为伪满第二的危险。

    何应钦哪有什么功劳?别看在接受日本投降时,何应钦翻了身,长了脸,成为接受日本投降的受降人;不过,依然洗不掉他签订卖国协定的历史;更何况他作为受降人,感觉有摘桃甚至洗白的嫌疑。

    至于陈继承,尽管他久经战阵,大大小小的战争,参与无数,可他既无大功,也没大错。作为一名将领,这种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心态,实在不可取。不过,也不能排除他不是心态问题,而是能力问题。当然,他也不是没亮点,比如他练兵很有一套,恭维他的人称之为中国的巴顿。

    (陈继承)

    至于刘峙先是虐人的福将再被人打得找不到北,变成了名副其实的猪将。这连刘峙,他不是最差的也不是最幸运的,其他将领也是有赢有输,只是没有他这个糟糕的。不过,只有一人没有明显的败绩,这个人就是张治中。唯一痛心的是长沙大火案,虽也是执行老蒋的政策,可他毕竟烧错了地点?他打赢淞沪会战、平定十九军,战功赫赫。

    (刘峙)

    2、谁的资历最老?

    论资历没谁能比过何应钦,而且何应钦是八大金刚中年龄最大、寿命最长、官衔最高,出道最早的。其实张治中资历也不错,他只比何应钦小半年,但他参加过辛亥革命,也是一位“老革命”了。

    3、谁的选择最好?

    选择大于努力,正确的选择就是成功的一半。他和周恩来关系很好,积极抗日,并取得胜利。他是这八人中唯一一个没参加内战的金刚,不仅如此他还解救了新疆100多名党员,并促进了新疆解放。

    其他七名金刚都去小岛,只有他留在了内地,不得不说他有先见之明,是识时务者的俊杰,故而我们认为八大金刚,张治中最强。

    (张治中)

    第二、八大金刚谁最弱?

    我认为最弱的不是一直平庸没有存在感的陈继承,也不是先是无往不胜的福将,后是一战就败的刘峙,而是蒋鼎文。

    说起来蒋鼎文,打仗有一套,在福建事变、西安事变中也有一套,尤其是西安事变,他像信鸽一样,护主心切,勤勉给力,“中美合作”的夫妻俩感激不尽,称之为飞将军。这可比陈继承好多了,怎么能说他最弱呢?

    (蒋鼎文)

    您听我说完,您就知道了。这蒋鼎文简直是刘峙第二,刘峙先“福”后“猪”,蒋鼎文先“飞”后“废”。“飞”是“飞将军”,“废”就是“渣”,主要表现有二:

    其一、战渣。 刘峙后来是长腿将军,这蒋鼎文在豫湘桂会战中,一溃千里,败得让刘峙都汗颜。37天丢38城,合一天丢一个多城,如果这不算最弱,那什么叫最弱?

    其二、人渣。 豫湘桂会战的惨败,蒋鼎文没像韩复榘一样被杀,但肯定不能再指挥打仗了。您猜对了,他引咎辞职了。开启了第二人生,他弃军从商,打仗不咋地,经商还有一套,还真赚了一些钱。自然而然就过上了逍遥、潇洒、销魂的纸醉金迷生活。

    蒋鼎文非常好色,这点连同样好色的顾祝同自愧不如。因为蒋鼎文热衷于留恋烟花之地,成为第二个柳永,只不过他不会作词。这还不算丢人,更丢人的是还感染了花柳病,成为了笑谈。您说他都活成了一个笑话,还不够弱吗?

    一言以蔽之,老蒋的八大金刚最强的姓张——张治中,最瓤的姓蒋——蒋鼎文。我之所见,与君之所见,所见略同否?欢迎点评。


    就个人能力而言,大局观最强的非何应钦莫属,最能打的应当是人称小诸葛的白崇禧,感觉最弱的应当是陈继承,因为他历史上名气最小[呲牙][呲牙][呲牙]


    蒋介石麾下有“五虎上将”、“八大金刚”、“十三太保”,五虎上将和十三太保的人选说法不一,倒是八大金刚比较统一,分别是:何应钦、陈诚、钱大钧、刘峙、顾祝同、蒋鼎文、张治中、陈继承。

    垫底无疑是陈继承,单论军事方面最强是何应钦,综合能力最强要属陈诚。

    高起步、低成长

    此八人自黄埔军校开始,就追随蒋介石,在国民党的党政军等方面属于手握重权。但要说到能力垫底,小王认为陈继承当之无愧。

    陈继承毕业于保定军校后,到黄埔时是中校战术教官。看同一时期其他几人,何应钦少将副总教官、钱大钧中校兵器学教官、顾祝同中校战术教官、刘峙中校战术教官、陈诚上尉教育副官、蒋鼎文上尉军事教官。

    1925年4月,黄埔军校教导第1、第2团合编为党军第一旅时。八大金刚中,地位最高属旅长何应钦,陈继承与蒋鼎文、顾祝同同任营长。

    刘峙只是陈继承第二营的党代表,陈诚、张治中还要低些。可见,陈继承起点不低、加入蒋介石集团的初始状态不错,但随后的发展一言难尽。

    在第一旅扩编成第一师、第一军过程中,刘峙、钱大钧、顾祝同、陈诚都先行升任师长一职,陈继承和蒋鼎文、张治中的发展速度相对慢了一步。1931年7月,陈继承接替顾祝同任第一军长,但此时第一军只是一个番号而已。

    正是由于他的军事指挥能力实在一般,曾被黄埔一期的骁将陈明仁当面挖苦攻打石友三时“胆小怕事,打小算盘”。1935年4月,获任陆军中将后衔级停滞,到死都是八大金刚里唯一的中将,其他人都是中将以上,钱大钧好歹也是个中将加上将衔。

    另外,陈继承参与了东征、北伐、围剿中的很多战事,却没什么出彩的战役,也就意味着没有立过什么大功。抗战时期也基本被闲置,担任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教育长、军事委员会军事训练部次长等职务,负责组建补充兵训练总处等事务。
    对比之下,陈继承在八大金刚中属于高起步、低成长的类型。如果能力突出,也不至于军衔相差其他七人一截。所以,陈继承是八人之中能力垫底的。

    快速成长的“二号”人物

    从地位和作用看,何应钦远超其他人之上。早在黄埔军校建校时,他就出任副总教官。在黄埔系当中,有“蒋何”之称,早期位于蒋介石一人之下,在东征、北伐、中原大战、乃至抗战各阶段均战功显赫,比较出彩的有棉湖战役、龙潭大战、湘西会战、桂柳反攻战。

    但小王认为陈诚虽然早期能力、地位不如何应钦,但拉长时间跨度来看,陈诚的能力要在何应钦之上,一些何应钦解决不了的烂摊子,蒋介石都是派陈诚去解决。到后期,在蒋介石集团内已由“蒋何”变成“蒋陈”。
    从上面陈继承的相关介绍可以看到,陈诚在黄埔时的上尉教育副官一职,相对其他人而言起步较低。在第四次围剿红军之前,任军职也比其他金刚要慢一拍。

    只是在第五次围剿中由于战绩突出,才开始加速跃升。第五次围剿中,陈诚被任命为第三路总指挥兼北路军前敌总指挥,他命薛岳率领五个师占领东坪墟,切断了中央苏区和闽浙赣苏区联系,分别重创红一、红三、红七、红九军团,占领广昌、建宁、瑞金等要地。

    为何第五次陈诚能翻身?因为他在庐山军官训练团上下了功夫。陈诚是团长,军训团的重要事务、军事训练均由陈诚负责。为了破解红军的诱伏、腰击、正面突破、抄后路这四种主要战术,着重进行侦察、警戒、搜索、联络等方面训练,针对性较强。

    特别是射击、爬山和炮兵的运用,减少地形限制,便于对抗红军的游击战术,加上李德的“御敌于国门之外”的错误战术使用,让陈诚撞上好运。红军在阵地消耗战上根本拼不过,随着中央苏区最后一道防线——石城被陈诚攻陷,红军被迫提前长征。

    抗战阶段,陈诚逐渐成为蒋介石最重要的心腹干将,先后担任集团军司令官、武汉卫戍司令、湖北省主席、战区司令官、远征军司令官和军政部长等要职。蒋介石曾说:“中正不可一日无辞修”,辞修就是指陈诚,国民党内部称他是"蒋介石的替身"、"第二号人物"。

    “万金油”

    提问问的是能力,这些金刚有些主政一方,除了军事能力外,还有政治、经济方面的能力。小王说陈诚比何应钦高,是政治经济方面加了分。

    要说军事方面,陈诚是赶不上何应钦的,抗战到解放战争时期也没有什么较为出彩的战役,几次关键性的大战都是败战连连。只不过蒋介石有意打压何应钦、提拔陈诚,才让陈诚居于高位。

    政治方面,陈诚善于网罗人才、靠着人脉关系组建壮大了“土木系”,这土木系是指起家部队第十一师和第十八军,巅峰时期实力一度扩展到7个军:18军、54军、75军、79军、87军、94军和99军;搞政治运动、学习红军的革命作风,身体力行、带头与官兵同吃同住。

    经济方面,主政湖北时期,发展经济、惩治腐败,推行公费教育和计划教育,这种战时计划经济的方式,对于推动分配资源很有作用。

    可见陈诚像个“万金油”,各方面能力不错,特别政治经济管理方面高于军事,何应钦限于蒋介石的打压,没有太大发挥空间。

    所以,综合能力陈诚最高,单说军事能力是何应钦最高。


    蒋介石的所谓八大金刚,是他手下的八个将领,包括何应钦、顾祝同、钱大钧、蒋鼎文、陈诚、刘峙、张治中、陈继承。

    这些人有个共同特点,就是他们追随蒋介石比较早,从黄埔建军开始,就是蒋介石的得力干将,之后一直被蒋介石所重用。这些人在不同的时期发挥过不同的作用,有些人长期得到重用,有些人是阶段性的得到重用,有些人是发挥特殊用途。

    这些人里,相对而言地位比较高的就是何应钦、顾祝同和陈诚。相比之下,陈诚受重用的时间最长,一直到台湾时期,都受到蒋介石的信任和重用,何应钦则是早在黄埔时期就已经得到重用,最早接替蒋介石出任第一师师长、第一军军长,在当时的蒋介石嫡系中,几乎相当于二把手。

    但蒋介石和何应钦的关系也出现过比较多的问题。一个是在西安事变时,蒋介石被扣押,宋美龄、宋子文等人力主通过和谈来解决问题,这样才能保住蒋介石的性命,但何应钦此时力主强硬应对,派中央军部队进逼陕西,空军已经开始对西安附近进行轰炸。当时在外界看来,何应钦是有意逼张杨杀蒋,然后他再取而代之。

    另一个问题是何应钦出身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在日本关系较多,所以在外交上长期主张亲日。在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何应钦也一直主张对日妥协,1935年更是奉命签订了何梅协定,承认所谓的华北自治,丧权辱国,受到全国唾骂。七七事变后,蒋介石已经开始转变态度,主张全面抗战,何应钦仍然主张对日妥协。

    抗战后期的雪峰山会战时,作战主力为王耀武的二十四集团军,蒋介石指定负责此次战役指挥的是何应钦,但在日军战败后撤退时,包括十八军在内的国军已经转入全面反击,正在追击日军,并包围了一部分日军,何应钦却关照前线将领,让他们放日军一条生路。战后,何应钦代表中国接受日军投降并签字。

    正因为如此,蒋介石对何应钦一直是不得不用,又并不完全信任。从三十年代开始,蒋介石就一直在极力提拔和培养陈诚,等到抗战后期,陈诚羽翼已成,何应钦逐步失去信任,被蒋介石边缘化处理。先是从总参谋长调任陆军总司令,之后又奉命担任外交职务,离开了军队,这都是蒋介石在让他为陈诚腾位置。

    解放战争时期,何应钦正在美国出使,陈诚担任总参谋长,主持国军指挥事务,连国防部长白崇禧都被蒋介石挂起来,靠边站。结果是陈诚指挥之下连战连败,到莱芜战役陈诚亲自跑到徐州进行微操,非要让李仙洲南进,等到王耀武发现李仙洲南进就要掉到粟裕布的口袋里,赶紧让李仙洲北撤的时候,已经来不及了。

    这还不算完,杜聿明在东北前期很顺利,之后因为战线较长,兵力不足,分散驻守,吃了几次败仗,蒋介石也不满意了,要撤换杜聿明,陈诚以为是去摘桃子,就赶紧请求去东北收拾残局,并且夸口三个月结束东北战事。到了东北之后党政军大权一把抓,大肆扩编军队,结果到了1948年初,新五军被解放军全歼,他又不干了,以胃病复发为由,坚持要出国治疗,甚至不惜让他老婆去求宋美龄。

    蒋介石看着战局越来越糟糕,感觉陈诚也hold不住了,于是又免掉陈诚总参谋长的职务,让他去台湾整顿党政军,把何应钦调回来担任国防部长,将顾祝同升任总参谋长,准备与解放军进行战略决战。其实个中原因也不难理解。如果准备在淮海地区与解放军决战,是必须要让杜聿明指挥的,而杜聿明在中央的靠山就是何应钦。

    结果到了最后的战略决战阶段,国军的中央领导层出现了一个很尴尬的局面,公认军事才干最强的白崇禧在华中剿总担任总司令,陈诚在整顿台湾,留下来指挥战略决战的是何应钦和平庸无能的顾祝同。顾祝同先去沈阳督促廖耀湘出兵,廖耀湘置之不理,到淮海战役,黄维被围后请求先向东南方向突围,顾祝同又让他不要动,站稳脚跟,坚守待援,结果又把黄维兵团也送了。

    虽然说在豫东战役之后,以当时国共双方的实力对比而言,国军已经是必败之局,但在最后关头,国军统帅部却是这样一群人在指挥,也是一大奇观。尤其是顾祝同,在整个战略决战阶段,几乎没有贡献过什么重要的意见,看起来忙忙碌碌,东奔西走,但没有能够解决一个实际问题,实在不行了只好蒋介石亲自出面微操。

    蒋介石倒台之后,何应钦甚至还在李宗仁担任总统的时期,当过两个月的行政院长,但这时候国民党大势已去,何应钦也发挥不了什么作用。到台湾之后,何应钦基本上就靠边站了,虽然看上去仍然位望隆重,但实际上已经远离军队,只担任一些有名无实的虚职,安享尊荣而已。不过,他倒是很长寿,一直活到1987年才去世,已经将近百岁高龄。


    民国时期,各派军阀先后登上政治舞台。各派军阀若想获得更多权力,自然需要手中有兵有将。蒋介石发迹的起点在黄埔军校,依靠校长的威望和地位逐渐积累了自己的政治资本。

    蒋介石发迹过程中,曾经有八位得力干将,他们分别是何应钦、顾祝同、钱大钧、蒋鼎文、陈诚、刘峙、张治中、陈继承。这八个人合称为“八大金刚”。

    八大金刚自黄埔军校开始,就追随蒋介石,成为蒋介石嫡系部队中的心腹干将。这八个人跟随蒋介石一步步发迹,成为国民政府和国民革命军的骨干力量,也成为蒋介石集团的骨干力量。“八大金刚”在一定程度上是蒋介石最值得依赖的心腹干将。

    毋庸置疑的是“八大金刚”都有一定才能。如果能力不够,即使蒋介石再器重他们,也不可能位列八大金刚。那么八大金刚中,谁的能力最强,谁的能力又垫底呢?

    从地位上来说,何应钦的地位最高,陈诚次之。何应钦长期是蒋手下的二号人物,历任陆海空三军总参谋长,军政部长。抗日战争之后,陈诚后来居上,逐渐取代了何应钦在蒋介石心中的地位,成为实际上的二号人物。陈继承的地位最低,何应钦等人都早就已经是上将,陈继承只是一个陆军中将。

    若想知道八大金刚谁的能力最强,谁的能力最弱,不仅要看他们的军事能力,也要看他们的政治、经济等综合能力。我觉得八大金刚中,何应钦的能力最强,陈继承的能力最弱。

    八大金刚的整体才能都不弱,都有独当一面的能力,何应钦、陈诚、顾祝同、张治中应该处于上半段,钱大钧、蒋鼎文、刘峙、陈继承处于下半段。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之后,刘峙的军事生涯开始败多胜少。刘峙曾经获得北伐的“福将”、中原大战的“常胜将军”、抗日战争的“长腿将军”和解放战争的“猪将军”等称号。

    此前刘峙是有名的福将,多次立下战功,成为蒋介石五虎将之首,风头一度超过了陈诚等人。但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刘峙军事上的无能全部显现出来,尤其是淮海战役期间。若不是刘峙无能,国民党军队也不会败得如此惨。刘峙的才能远远比不上副手杜聿明。虽然刘峙在解放战争和抗日战争期间表现拙劣,但还是打了不少胜仗,有过表现机会。

    蒋鼎文也是内战内行外战外行,国内战争期间曾经多次立下战功,成为蒋介石的五虎上将,深得蒋介石器重。但是抗日战争期间,却败得一塌糊涂,豫湘桂战役中丧师失地,一溃千里。

    蒋鼎文、刘峙等人虽然抗日战争之后表现拙劣,但是多少有闪光点,曾经依靠军功一步步晋升,成为蒋介石集团的高级将领。刘峙、蒋鼎文、钱大钧都是二级上将。陈继承则没有多少闪光点,最拿得出手的军事才能也没有特别突出。陈继承的起点并不低,进入黄埔军校之时就已经是中校军官。但是后来的发展却非常一般,被许多学生后来居上。

    陈继承曾经担任洛阳卫戍司令、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教育长、军政部次长、重庆卫戍副总司令、第六战区和第十一战区副司令长官、北平前进指挥所主任、保定绥靖公署副主任,北平警备总司令部总司令、华北剿匪总副司令、南京卫戍司令等。

    同时期的其他七位金刚的官职都比陈继承更高,陈继承的战功也远远比不上其他七位金刚。从陈继承的军事生涯来看,没有多少闪光点,他的能够担任戍卫司令、副司令长官,在一定程度上不是靠军功,而是靠资历。陈继承几十年军事生涯,最终也只是一个中将军衔,所有金刚中军衔最低。

    军衔和军功并不能和能力直接挂钩,但是却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反映才能。做为蒋介石集团的早期功勋,只要不是特别不懂得交际,都能有不错发展,不是陆军上将,也是军政大员。陈继承并不缺少机会,但是他既没有身居高位,也没有多少拿得出手的军功,唯一的解释就是他的能力不足。由于陈继承的能力相对较弱,所以逐渐落后于其他金刚,军事上的建树较少,政治上也没有多少功绩,其他领域也没有表现机会。

    何应钦能够身居高位,除了有善于交际的因素之外,才能是支撑其地位的最重要因素。黄埔军校成立之前,何应钦在其他派系军队中就有一定表现。黄埔军校成立之后,被授予少将军衔,担任黄埔军校副总教官。如果何应钦没有一定才能,不可能受到孙中山的青睐。东征期间,何应钦率军作战的表现甚至好于蒋介石。北伐战争期间,何应钦表现也算勇敢,而且建立不少军功。

    土地革命战争期间,何应钦已经身居高位,既是高级军事将领,也是国民政府的政治要员。何应钦曾经担任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会委员、陆海空军总司令部参谋长、军政部长、第四战区司令长官、军事委员会参谋长、中国战区总参谋长、中国陆军总司令等职位。抗日战争期间,何应钦实际上已经成为仅次于蒋介石的国民政府第二号人物。

    何应钦不仅拥有一定军事才能,还具有一定政治才能。蒋介石对何应钦的政治才能也比较肯定,也比较忌惮何应钦。抗日战争结束之后,蒋介石开始有意打压何应钦,让陈诚取代何应钦的位置。如果何应钦只是一个靠交际能力登上高位之人,蒋介石也不会如此忌惮他。如果何应钦没有真才实学,他也不可能威胁到蒋介石的地位。

    正是由于何应钦有一定才能,才逐渐成为仅次于蒋介石的二号人物,并且能够威胁到蒋介石。综合起来看,我觉得何应钦是八大金刚中最有能力的一个,陈继承是综合能力最弱的一个。

    二、国民党五虎上将是哪5个

    国民党五虎上将:刘峙、顾祝同、蒋鼎文、陈诚、卫立煌。蒋介石麾下还有一个“五虎上将”之说,指北伐和中原大战中能征善战、战功显赫的五——名嫡系将领:刘峙、顾祝同、蒋鼎文、陈诚、卫立煌。这五名上将,刘峙赫然居于首位。扩展资料蒋介石“五虎上将”之首刘峙:刘峙是闻名遐迩的“猪”将军,长期传为不会打仗,但其实多为误传。抗日战争以前,他在蒋介石嫡系将领里可谓战功赫赫,是地位仅次于何应钦的黄埔教官。刘峙1892 年6 月生于江西吉安,穷苦农家出身,父亲早亡,母亲几度改嫁,他少年时代颠沛流离,遍尝人间疾苦、世态炎凉。1920年,刘峙担任援赣军第四军四支队一名营长,与广西军阀陆荣廷部队作战时,他身先士卒,所向披靡,受到第二军前敌总指挥蒋介石的赏识。淡水战役中,当教导二团团长王柏龄临阵脱逃,战线岌岌可危之际,刘峙奉何应钦之命连夜率领二营官兵赶来增援,毅然下令全营上刺刀,进行猛烈反冲锋,将正为胜利欣喜的敌军杀得狼狈逃窜,一举扭转危局。1930年3月,蒋介石与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之间的中原大战爆发后,刘峙担任第二军团总指挥,率部转战东西,斩关夺隘,屡败对手。后来还打败了阎锡山麾下有名将之称的傅作义,重占济南,再次扭转了战局。1932年6月,刘峙担任中路军副司令官(司令官为蒋介石),“围剿”中共的鄂豫皖根据地,与他的黄埔一期学生、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对敌。他指挥所部步步为营,最终拿下了鄂豫皖根据地的首府新集和金家寨,迫使徐向前与张国焘匆匆千里长征。参考资料:人民网—蒋介石"五虎上将"之首参考资料:人民网—刘峙:位居蒋介石"五虎上将"之首却被称"猪"将军

    三、蒋介石的五虎将是谁

    五虎将:卫立煌、戴安澜、杜聿明、张灵甫、王耀武“五虎上将”:刘峙、顾祝同、蒋鼎文、陈诚、卫立煌有两种说法,不过第二种比较多。

    四、梁山五虎将排名是怎样的呢

    答:NO.5双枪将董平梁山五虎上将之中军大将排名:坐第15把交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