郦波诗词大会出丑,郦波为什么不上中国诗词大会了

文史通5年前历史故事知识1581

中国诗词大会郦波的师兄是谁?

中国诗词大会郦波的师兄是康震。

康震,男,1970年3月生,陕西绥德人,著名文化学者,文学博士。现为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2017年12月任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分党委书记。

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古代文学和诗词,是中国李白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王维研究会理事,北京高等教育学会理事,唐代文学学会会员,中国韵文学会会员 。

其多次登上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主讲《唐宋八大家》系列、《诗仙李白》、 《诗圣杜甫》、《李清照》等;担任中央电视台《汉语桥》、《中国诗词大会》 点评嘉宾。

扩展资料:

康震生平:

1970年3月出生于陕西省绥德县。

1997-2000年,在陕西师范大学文学研究所读书,师从著名中国古典文学专家、文艺理论家、一代学术宗师霍松林先生,并获得文学博士学位。

2000年―2002年,在南京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

2002年起在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任教。

2003年―2004年 任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所副所长。

2004年―2006年 任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党总支副书记。

2006年—2010年 任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

2012年11月—2017年12月,北京师范大学党委/校长办公室主任。在继续自己学术道路的基础上,将从事相当的行政管理工作,如今社会上学者向管理者的转型在康教授身上也开始展现。

2017年12月 任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分党委书记。

2010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2016年4月,入选2015年度“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名单。

2017年1月,成为《中国诗词大会》嘉宾中的一位。

北京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康震

中国诗词大会评委郦波和康震的诗,您读懂了吗?

说实话,六甲番人挺佩服中国诗词大会评委们的胆量的,文化类比赛(暂且定义为比赛罢,因为有了冠军)是需要足够的知识积累的,尤其是诗歌类,对诗歌理解不够深刻太容易出错了,或许评委们也知道这一点,所以在点评的时候,经常会将话题引申到自己擅长的领域,毕竟都是大学教授,口才都不错,乾坤大挪移就带大家进入了百家讲坛。

但单靠话术,难免还是有疏漏,于是精心准备的诗终于揭晓了所有的疑团,六甲番人无意抨击任何人,就事论事吧,且看第一首诗:

人间有味是清欢,照水红蕖细细香。长恨此身非吾有,此心安处是吾乡。

这首诗据说是集句,也就是将前人的名句集合成一首新诗,集句类型的也有佳作,比如辛弃疾的《踏莎行赋稼轩集经句》就可以算是集句,一共十句,句句用引用经典,只是略微修改几字,而诗词大会的这首集句确实也都引用了名句,都出自苏轼的词,首句来自《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次句来自《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第三句来自《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改了一字,尾句来自《定风波常羡人间琢玉郎》。之只是,这四句放在一起,究竟想表达什么?用典绝不是堆砌,这里只能说是小孩子垒积木了。

至于格律,那这首诗也是说出律很多,且不说第三句和尾句各有一个“吾”字,重字的毛病不懂格律的朋友都知道不可取。再细说格律,按七绝首句平起入韵的格式,“欢”怎么可以和“香”、“乡”押韵,即便按用韵最宽的中华新韵也押不了韵的,按平水韵就差得更远了。如按首句平起不入韵呢,第5字“是”应平,第7字“欢”应仄,第20字“吾”应仄,多处出律。

再看第二首诗:

大江东去流日月,古韵新妍竟芳菲。雄鸡高歌天地广,一代风流唱春晖。

这首诗看似豪放雄壮,用典明显可见,苏轼的词,伟人或李贺的诗,但是还是弄不清楚想说什么,是在颂诗词大会让诗词雄起?还是号召大家用诗词歌颂新时代?如是,为何用平声五微?五微韵属于窄韵,读音色彩灰暗沉闷,更适宜表达委婉的情绪,以展现阴柔之美。选韵是有讲究的,想表达雄壮的气势,为何不用三江或七阳?

再论格律,也是没法看的,按七绝平起不入韵格律,第6字“日”应平,第13字“芳”应仄,第16字“鸡”应仄,第23字“代”应平,第25字“流”应仄。出律比第一首诗还多,只能算打油诗了。

诗词大会的初衷是好的,但是评委代表着诗词大会的水平,评委们如果实在不擅长作诗,建议还是别作了,不然,让观众们当成标准格律来模仿,问题就大了。

我是六甲番人,致力于传统文化的传播,更多精彩,敬请关注:六甲番人。

中国诗词大会,康震说话的时候为什么总喜欢看

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康震、郦波、蒙曼、王立群四位教授作为点评老师,学者风度当然有目共睹。个人觉得,其中,康震老师的现场点评更加精彩,在点评时,他之所以市场要看下面(桌上),是因为他们对这些诗词的解读都有专门的稿子准备。嘉宾看董卿或选手,我们姑且认为,这是一种礼节吧。

中国诗词大会郦波 师兄

郦波老师比康震老师年龄小一点(郦波1972年出生,康震1970年出生),两人都是师范大学毕业,康震比郦波毕业要早一点,郦波老师本身就是南京师范大学的老师,康震老师也曾在南京师范大学学习和工作过(2000年到2002年,康震老师在南京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因此郦波老师称康震老师为师兄。这个称呼可以说是非常准确。

中国诗词大会这个康震评委为什么一直跟董卿说话不看着答题选手

因为你看到他座位背对百人团,侧面才是主持人,左前方远处是答题选手,有点远,交流起来给出的镜头效果就是和身边主持人交流

标签: 不上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