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乞丐第一人:以乞丐为职业载入正史

文史通4年前历史故事知识1036

说到乞丐,出现在大多人脑海中的形象都是衣衫褴褛,在大街上或坐或跪朝着来往的人乞讨。在了解到这个人的身份履历之前,我从来没有听说过有人行乞攒钱办学校的,武训先生就是这样的一个奇人,即便是生活艰难,仍然心系天下贫苦百姓,他的理想和行为真的令我动容。


说到慈善家,人们脑海里又会浮现出西装革履的成功人士,举手投足之间都充满着自信。武训先生自己吃糠咽菜行乞三十八年,攒钱买地,跪求各地乡绅富商募捐,建立了三所义学堂,又聘请举人、进士任教,免除穷人子弟的一切学杂费,一生无妻儿多年来教育了无数穷苦学子,这样人当之大写的慈善家。


武训先生为什么致力于办义学,要从他的小时候谈起。武训出生在一户贫困人家,在家排行老七,所以也叫武七,他的父亲在他七岁的时候就过世了,加上家里人本来就多,自然没有余钱给他上学,反倒是常常出去行乞。武训十四岁就出走给大户人家做佣人,却不料三年之后老板欺负他不识字,于是作假账说他的三年工资早就用完了,势单力薄又不善言辞的他自然不是老板的对手,武训被气得口吐白沫,卧床三天,醒来之后就立誓要办义学,立志不让穷苦之人受文盲之罪。


办义学的一般都是富贵人士,或是知名的读书人凭借自己的名气来募集财物,他一个乞丐办学是前所未闻的,但旁人的白眼和冷嘲热讽反而使他坚定了要办学教育穷人的决心,二十一岁的武训就此踏上了乞讨办学的路。


乞讨路上他为了博取别人的同情心,不仅剪掉了自己的头发,还穿着最破旧的衣服,吃着最粗杂的粮食,一边走一边唱:“吃杂物,能当饭,省钱修个义学院”。就这样,每每遇到好的衣服和食物,都会想着去换钱而不是自己独自享用,每天晚上看着自己一天收获的时候是他一天最开心的时候。他的攒钱之路不仅仅是依靠行乞,他还像江湖人士一般,做着杂耍的工作,最终积少成多修成了学堂。


其实在他办第一座学堂的时候已经不再是穷人了,那时的他有良田二百三十多亩,钱财千吊,早就是个富豪了,但是为了办学他依旧是吃着残羹剩饭穿着最残破的衣服。山东巡抚在得知武训先生的故事之后,不仅免除了学堂的赋税请奏光绪皇帝为他求得了黄马褂的赏赐和“乐善好施”的牌匾。


光绪二十二年,时年五十九岁的武训先生死在了书院郎朗的读书声中,出殡之日,前来送行观看的人占满了街道,哭声震天。武训先生作为一个普普通通的小人物,却不求报酬几十年如一日办学解救贫苦之人,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一生致力于奉献的人生,总是更受人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