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承谟怎么死的,魏承谟生平

文史通5年前历史故事知识1484

魏承谟生平

在历史上没魏承谟其人

是范承谟

范承谟

〔清〕字觐公(一六二四至一六七六),一字螺山,镶黄旗汉军人。大汉奸范文程第二子。顺治九年(一六五二)进士,历官浙江巡抚、福建总督。任上历勘浙江荒田,请免赋三十余万亩,赈灾抚民,漕米改折。“三藩之乱”起,被耿精忠囚禁,后被杀。赠兵部尚书,谥忠贞公。诗宗盛唐,字则骨劲神清,法兼颜、米。卒年五十三。《陆光旭忠贞遗墨跋、频罗庵集》 范承谟,字觐公;汉军镶黄旗人,大学士范文程之次子。年十七,选充侍卫;仍以茂秀得应制科,中顺治壬辰进士,由翰林院编修擢秘书院侍读学士,迁国史院学士。

康熙七年,授都察院副都御史,巡抚浙江。时吴三桂王云南、耿精忠王福建、尚可喜王广东,号三藩王;骄蹇未易控抑,朝廷一示以宽大,恐急激生变。承谟至浙,以固民心为本,劾奏吏之为民害者;及得民间豪猾,除之,务使民安静乐业。浙东诸郡田硗确,积逋年久;承谟请蠲免,得诏行。巡山,农进脱栗饭、瓜果,受食之;与父老童稚相接语。以故悉民疾苦,设施拯恤。八年,嘉、湖二府水灾,疏请漕粮停运十年,请宁海、太平、平阳、石门、乌程五县及温州卫漕粮积逋概行停止;户部核漕粮无豁免例,圣祖特旨下部再议,卒宽恤免徵。承谟在浙四载,前后疏奏,天子悉俞其所请;民无负累,以得安其新业。朝廷知承谟曲体民隐,抚民如食疾子;而福建边疆重地、海氛未靖,加承谟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总督福建军务。承谟未赴任,以病疏辞,不允;请陛见,允之。遂入觐,口陈军食欠阙及需饷急切情状;时康熙十二年七月也。承谟至闽,疏言『闽人活计,非耕即渔。自禁海已来,徙边海之民居,内以台塞为界;民田废弃二万余顷,亏减正供至二十余万。请听民沿边采捕,十取一以充渔课;其所入可接军饷』。又陈军屯有五便,请使受饷之士卒垦辟荒地;六年后,始裁其饷。是时吴三桂反於云南,承谟密上封事,言『功令钱粮考成太重及盗案处分太严,致有司专务催科,共相讳盗,图苟免参劾;请因时制宜,以宽广得民』。会闽藩阴与吴三桂连结,谋逆已成。承谟觇其言貌异常,欲出巡海峤赴漳、泉阅镇兵以遥制之,不果行;乃密檄诸道,将以谒新总督为名,各率健儿前至,用折逆谋。事未集而闽藩反,诈执承谟,承谟仰天大骂,耿精忠素惮承谟威望,杀之重民之怒,乃械系承谟,置守者三十二人。贼进水浆,承谟绝食,八日不死。而巡抚刘秉政已为精忠所得,遣说承谟降;承谟令两卒扶持下床,秉政且进且揖,承谟奋足蹶秉政仆地,骂曰:『诸逆旋当受诛,我先褫其魄』!十七年九月,王师破仙霞关,精忠降;趣遣人刺承谟,以灭反状。同时死者,自幕客至隶卒五十三人。

承谟居械所三载,冠御赐冠、衣辞母时衣,每朔望奉「时宪书」置上几,北面拜跪。及死时,贼夜至,承谟起索冠,贼夺而掷之;承谟以械拉掷冠者头,乃整衣望阙九叩首,竟被害。贼焚其尸,弃之野。泰宁人许鼎,先伏匿,收得烬体;明年,潜行负至京师。天子震悼,赐谥「忠贞」。

以上戴震《范忠贞传》

范文程(附子承谟)

国家肇兴东土、光宅方夏,开国佐命之英,皆天潢贵胄,位列亲藩、勋在册府,未敢援入「先正」之列;即翊运勋臣之侑飨太庙者,若信勇公费英东、宏毅公额亦都、武勋王扬古利等,又皆立功天命、天聪、崇德间,在世祖章皇帝统一区宇之先。故论入关后宣力文臣,必以范文肃公称首。公历事太祖、太宗,当王师入关时,首定大计、劝进兵;诏敕檄谕,皆出其手。终世祖朝,位元辅;经营草昧,用弼成我国家丕丕基。薨於圣祖康熙五年;躬阅四朝,登上寿。子孙继武,为国宗臣。视汉之酇侯、留侯,唐之房、杜,朱之赵中令,元之耶律文正,明之诚意伯,有过之、无不及已。

公讳文程,字宪斗,沈阳人;本宋文正公仲淹后。少颖敏沈毅,读书通大义,为诸生。天命三年,杖策谒太祖高皇帝於抚顺;伟其貌,询其家世,谓诸贝勒日:『此名臣后也』!厚遇之;命直文馆,参预帷幄。天聪三年,我军解大安围,克遵化;五年,招降大凌河城;六年,陈进取秘计;七年,援明将孔有德来归:皆公策也。会初设固山额真,廷议首推公;太宗曰:『此一军职耳。范章京,朕之心膂;其别议之』。时宏文馆尚未有大学士,而公所领皆枢密重事,每召对,夜漏逾数十刻始出;或未及食息,复奉召:率以为常。崇德二年,改六馆为内三院;授公秘书院大学士,加世职二等甲喇章京。每议大政,辄资筹画。

八年,拨隶汉军镶黄旗。是岁,世祖嗣服。明年,为顺治元年;四月,流贼李自成陷明北京,明将吴三桂来乞师。上召公於汤泉,决策进兵;公力疾趋朝,建议曰:『自闯贼猖狂,中原涂炭;近且倾覆京师,戕厥君后:此必讨之贼也。虽拥众百万横行无忌,然揆其败道有三:逼殒其主,天怒矣;刑辱搢绅、拷劫财货,士愤矣;掠民赀、淫人妇女、火人庐舍,民恨矣。备此三败,行之以骄,可一战破也。我国家上下同心、兵甲选练,诚声罪以讨之;恤其士大夫、拯厥黎庶,兵以义动,何功不成』!又言:『好生者,天地之德也。兵者,圣人不得已而用之。自古未有嗜杀而得天下者。今诚欲统一区夏,非乂安百姓不可』!於是大军遂发,公扶病随徵;申严纪律,秋毫勿犯,妄杀者罪之。二十二日,入关大战,败贼兵二十万。我军长驱而西,民多逃匿;公草檄宣谕,言『义兵之来,为尔等复君父仇,非敌百姓也。今所诛者,惟闯贼。官来归者复其官、民来归者复其业,必不尔害』!民心遂大安。五月朔,摄政睿亲王多尔衮帅师入燕京;公建议首先为明帝发丧,易梓宫、备仪卫、议谥号,为文纪其事。十月朔,世祖定鼎,公疏请抚遗黎、起废斥、定册籍、减赋额,尽除明季加派、税饷、厂卫诸弊政。尝昼夜在阙下,事无巨细应机立办;开国规制,公手订者为多。

中原既定,请再行乡、会试,以教人材;国用不足,请兴屯田;又上保举连坐法:诏皆立予施行。累加一等梅勒京章及一等男世爵,赐号「巴克什」。六年,任议政大臣,纂修「实录」;加世爵至一等子,晋少保兼太子太保。以疾乞休,优诏许暂解职调理,病痊即召用;特加太傅兼太子太师。世祖亲调药饵,驰赐。十四年,诏遣画工就第图公象,藏於内府。康熙元年,上谕阁部曰:『原任大学士范文程、希福、宁完我、额色黑,皆太宗文皇帝股肱之臣,勋劳最著;其子宜擢用』。

越四年,公薨。圣祖震悼,辍朝二日;再遣大臣致奠,赐祭葬加等,予谥「文肃」,御制碑文勒墓上。五十二年,御书「元辅高风」,额其祠。公尝言天下治安,惟在得贤。庶官中有一眚不掩者,悉为奏请湔擢,后皆称职;於直臣善类,尤力保全。性廉慎,好施与,器量宏深,人莫测其喜怒焉。雍正中,诏入祀贤良祠。长子承斌,袭一等子爵;四子承烈字彦公,累官户部侍郎。

次子承谟字觐公,顺治九年进士;由编修,累迁国史院学士。

康熙七年,巡抚浙江。故事:督、抚受事,必劾不法吏;两司列状请,公阅而哂曰:『是欲吾舍豺狼而问狐狸也』?还之。一日出片纸,尽列两浙豪恶姓名及墨吏之尤者劾系,置之法;闻者皆悚息。会杭、嘉、湖水灾,奏贷库银八万两买米平粜,并请蠲缓;又许最贫者得附老弱例肩盐自给,全活者多。先是,宁、台、温、处、金、衢诸府属荒田,经前总督赵廷臣请除额赋,有旨命承谟履勘;至是,遍历其地,奏豁荒田地二十九万四千六百亩有奇、水冲田地二万一千九百亩有奇。十年、因疾解任;浙江总督刘兆祺、提督塞白理各据民词吁留,给事中姜希辙、柯耸、御史何元英等亦言其爱民如子,劾贪除猾、杜加耗私派陋规、单骑勘荒、悉心赈恤,浙人爱戴;请旨俯顺民情,留原任。在浙四载,民安其治。每出巡,山农进瓜果、脱粟饭,受食之。日与父老童稚接,以故悉民疾苦,得设施拯恤。

十一年,擢福建总督。以疾辞,不尤;请陛见,许之。明年入觐,上遣御医诊视,赐参药,趣赴新任;解御衣冠及鞍马,赐之。初,福建总督驻漳州;至是,将撤靖南王耿精忠藩属回京,特命移驻福州。抵闽,疏陈军屯之利,请令士卒垦荒地六年,始裁其饷。又言『闽人生计非耕即渔,自海禁严徙沿海民居内地,废民田二万余顷,亏赋额二十余万;请听民沿边捕采,取鱼课以益军饷』。

十三年,吴三桂反云南;承谟密疏,言『功令考成过重、盗案处分过严,致有司专务催科且讳盗;请以宽大系民心』!会精忠阴附三桂,公察其有异志,计督、抚标兵少,又与精忠所部习,不足恃;乃疏请增兵,复旧额。又请巡海峤,赴漳、泉阅镇兵以遥制之。疏上,未及行;客谓公曰:『滇氛以及楚矣,盖以备邻封为辞,出据其上流乎』!公曰:『彼逆犹未发也;我动,彼且得间,谓我据地阴图之,因以怒其下。是我失守而激变,不可为也』。乃密檄诸道,将以谒新听督为名,各率健儿赴行省,用折逆谋;军未集,而精忠叛。是年三月,精忠诡言海寇至,邀与计事;巡抚刘秉政附精忠,促之行。公知有变,左右请擐甲以从;曰:『众寡不敌,备无益也』。乃坦然按辔。至则逆众露刃相胁,公挺身前骂贼。精忠素惮其威望,恐杀之重民怒,乃闭诸土室,置守者三十二人;绝粒八日,不死。精忠遣秉政说降,秉政且进且揖,公奋足蹴之仆地;骂曰:『逆臣不日当就诛,我先褫其魄』!在械所三载,冠御赐冠、衣辞母时衣。每朔、望,奉「时宪书」一帙,北面再拜。间为诗文,以桴炭画壁上。被系时,部曲有张福建者,手双刀、奋呼夺门,连毙贼,力竭而死。蒙古人嘛尼,守者三十二人之一也;感公忠义,谋令出走。事泄,精忠将磔之;大言曰:『吾宁与忠臣同死,不愿与尔逆贼同生』!

十五年九月,王师入仙霞关。精忠将降,翼饰辞免死;惧公暴其罪,遣逆党逼令就缢以减口。时贼以夜至,公起索冠,贼夺而掷之;乃以械抶掷冠者头。寻整衣,望阙九顿首,就缢。幕客无锡嵇永仁、会稽王龙光、华亭沈天成、从弟承谱及亲属家丁隶卒五十三人,并遇害。旧役王道隆以奉使还至延平,闻变自焚死。贼焚公尸,弃之野;泰宁骑兵许鼎预伏宿莽中,乘夜收得烬体。明年,潜负至京师;天子震悼,遣内大臣奠爵。赠兵部尚书,加太子少保;廕一子入监。赐祭葬,谥「忠贞」,御书碑文赐其家。十九年,精忠赴市朝日,公子时崇手矺其肉以祭墓。福建士民立专祠於道山,御书祠额曰「忠贞炳日」。所著有「吾庐存稿」、「蒙谷自序」、「百苦吟」及「画壁遗稿」;时崇以稿进呈,圣祖亲制序。雍正中,诏入祀昭忠祠。

以上摘自李元度《国朝先正事略》

附:

《条陈闽省利害疏》(康熙十三年,范承谟)

窃惟古今之时势,有常必有变;人臣之谋国,有经必有权。兹当滇南告警,变起仓卒,一切关系疆场之事,有斟酌权宜可济时变者,即不得概执引经之说,以疏於事变(先)而忽於未然也。臣且就闽省目前情形,为我皇上陈之。

闽人活计,非耕则渔。一自迁界以来,民田废弃二万余顷,亏减正供约计有二十万之多,以致赋税日缺,国用不足。而沿海之庐舍■〈亩犬〉亩化为斥卤,老弱妇子展转沟壑、逃亡四方者,不计其数;所余孑遗,无业可安、无生可求,颠沛流离,至此已极!迩来人心皇皇,米价日贵;若不安插,倘饥寒迫而盗心生,有难保其常为良民者矣!我皇上停止海界之禁,正万姓更生之会;而闽地仍以台寨为界,虽云展界垦周,其实不及十分之一。且台寨离海尚远,与其弃为盗薮,何如复为民业!如虑接济透越,而此等迁民从前飘流忍死尚不肯为非,今若予以恒产,断无舍活计而自取死亡之理!即钉、麻、油、铁、丝绸、布帛皆奸商巨贾、势豪土棍有力者之所办,穷民亦无此资本,何由而济!如虑逼近沿海,难免寇■〈舟宗〉侵掠;夫「海贼」可以登岸之处不过数所,余皆海潮涌入之小港,时涌时退,不能停泊。若设防兵堵御要害,则寇亦无隙可乘。设立水师,原为控扼岩疆,未有弃门户而反守堂奥之理!目今多事之时,海逆不无窥伺;伏乞皇上允臣相度形势,应仍旧者照旧防备、应更移者奏请更移,务使将领不得偷安,则门户既固而迁民可以开垦复业,无以粮齎寇之忧、无透越接济之虑!兵既卫民,民不失所:此捍外安内之要著也。

从来富国强兵,莫有过於鱼盐之利。闽自禁海以来,利孔既塞,是以兵穷民困。目下青黄不接之际,追呼虽频,输将仍缓,兵丁乏授食之需,引领协济;各省处处添兵、在在索饷,安能及朝协济乎?今惟有请照木筏取鱼事例,容渔户沿海采捕,每十筏联为一甲,行以稽■〈大上旦下〉连坐之法。遇开港之时,止许随带乾粮,不许多携米谷等物;令就近将领率防兵巡哨,督押渔筏朝往暮归,仍照编甲次序湾泊内港,聚集一处,以便稽察。其采捕之鱼,十取其一,以充国课。此项钱粮,或接济兵饷、或借给迁民;如有赢余,或存贮备修船只:一举而数善备焉矣。

事如可行,臣即相机设施;如不可行,决不致贻边疆之患。兵饷裕而国用自足,荒田垦而流离可辑,催科缓而人心共安矣。

博主评曰:范文程、范承谟父子之于清,可谓忠矣。范文程本为明朝诸生,而降虏,对清而言,乃是张元、吴昊一流的人物。承谟为文程子,然事清始终,实不易。

魏承谟、吴启圣、周培功、李光地、伍次友这5位清朝人物尊位更欣赏谁呢?愿听阁下高见。

我更欣赏周培公与李光地。

魏承谟:历史上并无此人,是影视剧杜撰,原型是范承谟,范文程的儿子,后来死于三藩之乱。根据这个人的生平,可以看出十分清正刚直,懂得如何抚顺民心,而且能上疏直言奏明禁海政策的恶果,是个直臣,可惜就因为这份正直折损在三藩之乱里,深刻诠释了“刚过易折”。

吴启圣:谁啊?我只知道姚启圣,正直尚可,头脑不错,适合为政一方,但性格有缺陷,说好听点是豪侠义气,不好听就是冲动任性,因为收复台湾时施琅有康熙密旨,生生把自己呕死了……他只适合当亲近百姓的地方官,不适合居于高位。

周培公:这个人的真实生平与影视剧里并不一样,不过形象近似,有勇有谋,逻辑严谨,是真正的聪明人。能立功却又不贪功,能做官却又不想同流合污,必要时就站出来,毫不迟疑,是真正的“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忧国忧民者,堪为智者典范。

李光地:很难说他到底是怎样的人,只能用一个“伪”字来评价他,如果说周培公是官之道中的白,李光地就是政之势里的黑。在直隶的光辉政绩并不能掩盖他性格中贪婪虚伪的一面。很多人奇怪为什么这样一个人能够深得康熙的欢心,甚至评价他“居官甚好,才品俱优”(康师傅真的很少这么夸人),其实我觉得,康熙重用他,与他君臣相得,是必然的,因为政治就是如此,李光地的污点长眼睛的人都能看到,康熙自然也能,但就是因为有污点,康熙才能放心的重用他,因为李光地有所求,且赤裸而直接,这样把自己的欲望与野心摆在明面上,多疑的皇帝才会放心。如果一位臣子无所求,皇帝会将他树立成为榜样,但绝不会重用。李光地是天生适合政治的人。

伍次友:不想过多评价,康熙王朝把他塑造成光明万丈人见人爱的角色,可是我想说,这样的人当了官基本是死得最快的那种。

魏承谟、吴启圣、周培功、李光地、伍次友这5位清朝人物尊位更欣赏谁呢?愿听阁下高见。

你说的是《康熙王朝》的五位人物.我更欣赏周培公啊,他带着图海为康熙皇帝把三番给平息了,结果最后还因为自己不是满人就贬了盛京去做提督,虽然周培公是有点傻,但是我觉得他的精神太可贵了最后还画了一幅清朝的疆域图,当时演到康熙看完画之后说一定要救活他的时候觉得他这个人真的不容易,很敬仰他。。

为什么《康熙王朝》要以魏承谟打魏东亭作为开头?

这个问题问的很有心呀,我觉得康熙王朝以魏承谟打魏东亭为开头,其实是在呼应结尾。看过康熙王朝的小伙伴都会发现,在康熙王朝的大结局,是康熙皇帝和年老的魏东亭两个人睡在一起,讨论谁是下一个皇帝。那么在康熙王朝的开头就描述魏东亭挨打,跟结尾刚刚好是一个呼应。

纵观康熙皇帝的一生,真正陪伴他从头走到尾的没有多少人,很多人在中途背叛他,然后就被他处死了,而有一些人则是早早的就已经不在了,但是魏东亭却是真正的从康熙皇帝年幼一直到康熙皇帝终老都陪伴在他身边的人。

而且在电视剧的开头,魏东亭挨打也是替康熙皇帝挨了打,这里可以凸显出康熙皇帝对他的信任,以及两个人的感情深厚,可以为后面关于魏东亭的剧情做铺垫,我觉得是一个很不错的设计。但是其实魏东亭这个角色,在历史上是没有的,他是康熙王朝这本小说,或者有小说改编的电视剧,虚构出来的人物。

我觉得康熙王朝这本小说设计的很精妙,一个皇帝本身就应该是孤独的,很少有人能够获得皇帝的真心,而就算有个别的人能够真正的与皇帝真心与共,但是最后一般结局都不好,就比如容妃。

反而魏东亭却陪皇帝走过了一生,尽管在中间魏东亭被皇帝贬做了知县,但这也是对魏东亭的一种保护。从最后魏东亭被升为亲王就可以看出来,魏东亭才是最最后的人生赢家呀。

魏成谟怎么死的,图海跟吴六一是同一个人吗

康熙王朝里魏承谟没有死。

图海和吴六一是同一个演员,但历史上不是同一个人。在小说中吴六一被害死后由图海接替了他的位子。

《康熙王朝》里,魏承谟的原型是谁

魏承漠历史上就有其人,其子就是魏东亭,从小入宫为康熙帝儿时玩伴,后任御前一等侍卫,官至两江总督。

标签: 生平魏承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