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凤智将军早年的三句话

文史通4年前历史故事知识682

名将,顾名思义,首先要是知名度很高的将领;一代名将,顾名思义,自然是在同时代将领中出类拔萃、卓尔不群之人。难得的是,聂凤智就是这样一位知名度很高,又在同时代人民军队将领中出类拔萃、卓尔不群之人:他领导过的部队,涌现出了许许多多闻名全国的英雄集体和个人——“济南第一团”、“十人桥”、“渡江第一船”……他指挥的许多战役,被拍成了电影,几乎家喻户晓,如《侦察兵》《渡江侦察记》《战上海》《长空比翼》等。




“拜过黄埔军校的神”




  聂凤智,乳名麒麟,曾用名聂敏,1913年9月出生于湖北礼山县(今大悟县)禹王城,少时读过几年私塾。1927年11月,不满14岁的聂凤智就手举红缨枪,跟着农民队伍庆祝黄麻起义胜利。1929年1月,王树声领导红十一军第三十一师在黄麻“扩红”,聂凤智踊跃报名参加了红军。


  1930年4月,鄂豫皖边区红军统一整编为红一军,正副军长分别是许继慎、徐向前(同为黄埔一期毕业)。原红十一军第三十一师改编为红一军第一师(师长徐向前兼),聂凤智所在的连队被编入红一师的一团(团长王树声),他成了七连的勤务员。


  许继慎(曾经在叶挺独立团当过营长)、徐向前带兵有道,治军有方,指出练兵主旨有五:一练胆量,二练技术,三练战术,四练行军,五练作风。他们认为,作风就是战斗力,要求干部战士必须奋勇当先,英勇顽强,敢于手榴弹开花、刺刀见红,要能“硬着头皮顶住”、“坚持最后五分钟”,在他们的严格要求和培养下,鄂豫皖红军部队形成了“狠、硬、快、猛、活”的战斗作风。在开创鄂豫皖斗争新局面的“黄埔双杰”徐向前、许继慎言传身教下,聂凤智日益向“狠、硬、快、猛、活”迈进,成为黄埔军校的“再传弟子”,他自己幽默地说过:“我没有进过黄埔军校的门,但我拜过黄埔军校的神(指许继慎、徐向前)。”


“累坏了”




  1933年初,红四方面军这时已经从鄂豫皖转战到川陕边,机智勇敢的聂凤智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被提拔为红九军第二十五师七十三团交通队(负责收集情报、上传下达)指导员,随即参加了著名的反“三路围攻”。


  1933年2月,四川军阀田颂尧组织了38个团向红四方面军发起“三路围攻”。根据蒋介石“防匪西窜”的指令,兵分左、中、右三个纵队,以左纵队为主攻方向,中、右纵队为助攻方向,妄图乘红军立足未稳而全力消灭之,恢复其反动统治。大敌当前,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成竹在胸:“根据川北的地形条件,我们决定采取收紧阵地、积极防御的作战方针。要求各部队和地方武装、人民群众密切配合,利用险要地势,构筑工事,在积极防御中节节抗击、消耗、迟滞敌人,逐步诱敌深入,待机反攻歼敌,彻底粉碎敌人的围攻。”他命令红七十三师、红十一师联手抗击敌人左纵队,步步迟滞消耗敌人。


  收紧阵地阶段,聂凤智组织和带领交通队的战士,穿梭于深山老林之间,进行频繁的通信联络,保障本团和师部及兄弟部队的联系,为达成红四方面军总部的意图立下汗马功劳。


  经过3个多月的收紧阵地,徐向前命令红军主力“集中在方圆不及百里的空山坝地区,像一支收回的拳头,握得紧紧的,准备给敌人以致命打击”,并决定以冒进到空山坝西南的敌左纵队13个团,作为反攻的首要打击对象。5月17日,红四方面军在通山县空山坝总部驻地召开军事会议,会议由徐向前主持,传达了反攻作战方案:红十师、红十二师担负向敌右侧进攻的任务;红七十三师继续坚守通向空山坝的咽喉之地大骡马、小骡马及小坎子等阵地,伺机转为正面进攻。


  聂凤智所在的红七十三师,最受徐向前关注。因为红七十三师阵地是敌左纵队攻击最猛烈的地方,也是关系到决战成败的最紧要之点。那里如果被敌突破,红军反攻部署将付诸东流,全局会陷于极为不利的境地。所以徐向前特意对王树声说:“你那里可是要命的地方噢!伤亡再大,也得顶住。你们顶得住,胜利就有希望。”战斗中,聂凤智和红七十三师官兵顽强抗守、沉着应战,多次与冲上来的敌人展开肉搏,把大批敌人消灭在阵地前沿。经五昼夜激战,阵地屹然未动,同时也为红军反攻部队集结运动,赢得了时间。徐向前对聂凤智的表现非常满意。


  到了5月21日拂晓前,徐向前下达了总攻击令。经三昼夜激战,全歼敌7个团,溃敌6个团,缴敌迫击炮50余门。徐向前遂命令乘胜扩大战果、向逃敌猛烈追击。聂凤智随红七十三师主力奋勇当先,与敌人展开体能比赛。红七十三师、十一师向南江方向追击,由于部队奋勇追击,连饭也顾不上吃,快到南江附近时,已经连翻了40里的大山。徐向前下山后感到“头疼得厉害,两手抱着脑袋,坐在个院子里,话都说不出来,第二天才好些”。部队停止追击后,连精力充沛的聂风智也坦言自己“累坏了”。


“没有功劳,有点苦劳”




  从1933年2月至6月反“三路围攻”的日子里,聂凤智在短短4个月时间里,由七十三团团交通队指导员节节晋升为副营长、营长、教导员、副团长。


  1933年7月,红四方面军将4个师扩编为4个军,聂凤智调任红三十一军第九十一师的二七一团副团长,4个月后他参加了著名的反“六路围攻”作战。


  从1933年11月到1934年8月,四川军阀刘湘对红四方面军发动了“六路围攻”,徐向前的应对之策是通过四个阶段的诱敌深入、收紧阵地,待敌人疲劳沮丧时再大举反击。


  二七一团是红四方面军主力团,时任团长是湖北广济人王友钧。作为二七一团副团长,聂凤智在反“六路围攻”中的光芒被同样出色的团长王友钧掩盖了,但从王友钧的光芒中,我们也可以想见聂凤智的风采。徐向前曾特别褒奖王友钧是全军著名的“夜摸将军”,他所带领的二七一团,善长夜摸、夜袭,神出鬼没,经常出敌不意,出奇制胜。在川陕苏区反“六路围攻”时,他带着30多名手枪队员,夜间从西线偷渡小通江,攀越几丈高的悬崖,摸入敌后方牛角嵌团部阵地,砍死敌团长,摧毁敌团部,带着缴获的武器、文件、俘虏,安全返回。据考证,由于聂凤智是二七一团的副团长,他比王友钧更多地带领队伍夜摸、夜袭。


  在王友钧、聂凤智的锤炼下,二七一团还特别擅长防守和钳制敌人。徐向前给予他们以充分肯定。在“四期收紧阵地”过程中,二七一团集中于西线,控制要点,节节御敌,达到了大量消耗敌人,保存红军有生力量的目的。


  由于对二七一团的建设起到重要作用,聂凤智逐渐成为该团顶梁柱。1935年4月,升任该团团长,1936年4月,改任该团政治委员(红军时代,政治委员有最后决定权)。曾有人问起聂凤智的这段战斗经历,他一本正经地回答说:“没有功劳,有点苦劳!”


  (来源:《人民政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