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三传,什么是春秋三传?

文史通4年前历史故事知识867

什么是春秋三传?

由于《春秋》文字过于简练,仿佛大事记,如隐公八年(前715年),在一条记事中,只记了一个“螟”字,是指这年发生了螟虫灾害,但具体在什么地方,灾情多大,却没有写。后人不易理解,所以诠释之作相继出现。现有以叙事为主的《春秋左氏传》和解经为主、侧重阐发微言大义的《春秋公羊传》、《春秋毂梁传》,合称为“春秋三传”。

《春秋左氏传》:西汉时称《左氏春秋》,东汉以后改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据西汉史学家司马迁说,作者是鲁国的左丘明。但许多学者认为此说不可信。据杨伯峻考证,大约作于公元前403~前386年之间。

《春秋公羊传》:又称《公羊春秋》,简称《公羊传》。旧题战国时齐人公羊高撰。据何休《公羊传序》、徐彦《疏》引戴宏《序》说,该书系由孔子弟子子夏传给公羊高,公羊高子孙继续口耳相传,到汉景帝时始由公羊寿与胡母生(子都)写定。

《春秋毂梁传》:又称《毂梁传》,是“春秋三传”中成书最晚的一部书,其学说大抵出于鲁儒,注重传扬经义,处处谨守《春秋》书法,阐明义例。但在记载史料方面,不及《左传》详尽,且问有因不明史实而心臆断来自抒其见的地方。

春秋三传分别是指什么

《春秋三传》:是《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的合称。《春秋》经文言简义深,如无注释,则无法理解。注释《春秋》的书,有左氏、公羊、谷梁三家,另有邹氏、夹氏二家,早在汉朝即已失传。所以自汉至今,学者仅仅凭借“三传”研读《春秋》。

(1)《左传》原名《左氏春秋》,汉代改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旧时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左传》实质上是一部独立撰写的史书。它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止于鲁悼公十四年(前453年),以《春秋》为本,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

(2)《公羊传》亦称《春秋公羊传》、《公羊春秋》,是专门解释《春秋》的一部典籍,其起止年代与《春秋》一致,即公元前722年至前481年,其释史十分简略,而着重阐释《春秋》所谓的“微言大义”,用问答的方式解经。

(3)《谷梁传》又称《谷梁春秋》、《春秋谷梁传》。是为《春秋》作注解的儒家经典。传说孔子的弟子子夏将这部书的内容口头传给谷梁赤(一名谷梁俶,字元始),谷梁赤将它写成书记录下来,但实际上这部书的口头传说虽然早已有了,但其成书时间是在西汉。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用这种方式来注解《春秋》,它是研究儒家思想从战国时期到汉朝演变的重要文献。

扩展资料

读《春秋》,必须读《春秋三传》,然三传文辞不加注解也读不明白。自汉至清,注解传文,或研究其要义者,多得不胜枚举,但基本的注解应该是十三经里的注疏。左传,晋杜预注,唐孔颖达疏。公羊传,汉何休注,唐徐彦疏。谷梁传,晋范宁注,唐杨士勋疏。

《春秋三传》注疏各有凡例,依例研究经传,自得其便,但不能偏执一家,自以为是。一部春秋是孔子的杰作,孔子的学问包罗万象,春秋的含义何尝简单。所以,研读春秋,不但不能以今古文任何一家自限,更应探求于易礼诗书,始能窥测圣人的真意。

《春秋三传》今古文之争,自汉代到近代,仍然得不到结论。四库简目综评,左氏褒贬或有不确之处,但所述事实,都是根据古代正史,如果不明事迹的始末,何能臆断是非,所以,研读春秋,必以左传为根柢。公羊传自子夏到公羊寿,经过六传,皆是口耳授受,又加经师附益,难免不失圣人之意,然而大义相传,究竟有其所受之本。谷梁子与公羊同师,文比公羊更少,但有些精义,或为公羊所不及。此论可谓公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春秋三传》

“春秋三传”指的是哪三本书?

《春秋三传》:是《左氏春秋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

《公羊传》是专门解释《春秋》的一部典籍,其起迄年代与《春秋》一致,即公元前722年至前481年。其释史十分简略,又叫做《春秋公羊传》、《公羊春秋》,它着重阐释《春秋》所谓的“微言大义”,用问答的方式解经。

《谷梁传》是《谷梁春秋》的简称,它是一部对《春秋》的注解,是儒家经典之一。其作者相传是子夏的弟子,战国时鲁人谷梁赤。起初也为口头传授,至西汉时才成书。文体是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研究的是儒家思想从战国时期到汉朝时期的演变。

《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简称,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第一部较为完备的编年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也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它以《春秋》为本,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

扩展资料:

读《春秋》,必须读三传,然三传文辞不加注解也读不明白。自汉至清,注解传文,或研究其要义者,多得不胜枚举,但基本的注解应该是十三经里的注疏。左传,晋杜预注,唐孔颖达疏。公羊传,汉何休注,唐徐彦疏。谷梁传,晋范宁注,唐杨士勋疏。

三传注疏各有凡例,依例研究经传,自得其便,但不能偏执一家,自以为是。一部春秋是孔子的杰作,孔子的学问包罗万象,春秋的含义何尝简单。所以,研读春秋,不但不能以今古文任何一家自限,更应探求于易礼诗书,始能窥测圣人的真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春秋三传

春秋三传是哪三传

《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春秋公羊传》(简称《公羊传》)、《春秋谷梁传》(简称《谷梁传》)

《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的编年史,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迄于鲁悼公十四年(前454年),《左传》传文比左氏《春秋》经文多出11年,实际记事多出26年,以《春秋》记事为纲叙事,其中有说明《春秋》书法的,有用实补充《春秋》经文的,也有订正《春秋》记事错误的。这些都说明《左传》与《春秋》的密切关系。《左传》既是中国古代史学名著,也是文学名著。

《春秋公羊传》,儒家经典之一。上起鲁隐公元年,止于鲁哀公十四年,与《春秋》起讫时间相同。相传其作者为子夏的弟子,战国时齐人公羊高。起初只是口说流传,西汉景帝时,传至玄孙公羊寿,由公羊寿与胡母生(子都)一起将《春秋公羊传》着于竹帛。《公羊传》有东汉何休撰《春秋公羊解诂》、唐朝徐彦作《公羊传疏》、清朝陈立撰《公羊义疏》。

《谷梁传》是《谷梁春秋》、《春秋谷梁传》的简称,是为《春秋》作注解所著,为儒家经典之一。传说孔子的弟子子夏将这部书的内容口头传给谷梁俶(亦名谷梁赤,字元始),谷梁赤将它写成书记录下来,但实际上这部书的口头传说虽然早已有了,但其成书时间是在西汉。《谷梁传》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用这种方式来注解《春秋》,它是研究儒家思想从战国时期到汉朝演变的重要文献。

春秋三传是哪三传

《春秋三传》即《左氏春秋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介绍下《春秋》:是古代中国的儒家典籍,被列为“五经”之一。《春秋》是鲁国的编年史,据传是由孔子修订的。后来出现了很多对《春秋》所记载的历史进行详细记录的“传”,较为有名的是被称为“春秋三传”的《左传》、《公羊传》和《谷梁传》【此乃答案】

《左传》原名为《左氏春秋》,汉代改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旧时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

《公羊传》亦称《春秋公羊传》、《公羊春秋》,是专门解释《春秋》的一部典籍,其起讫年代与《春秋》一致,即公元前722年至前481年,其释史十分简略,而着重阐释《春秋》所谓的“微言大义”,用问答的方式解经。

《榖梁传》是《榖梁春秋》、《春秋榖梁传》的简称,是为《春秋》作注解所著,为儒家经典之一。传说孔子的弟子子夏将这部书的内容口头传给榖梁俶(亦名榖梁赤,字元始),榖梁赤将它写成书记录下来,但实际上这部书的口头传说虽然早已有了,但其成书时间是在西汉。

《榖梁传》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用这种方式来注解《春秋》,它是研究儒家思想从战国时期到汉朝演变的重要文献。

注释《春秋》的书,有左氏、公羊、谷梁三家,另有邹氏、夹氏二家,早在汉朝即已失传。

求采纳

春秋三传是哪三传?

《公羊传》作者:公羊高

《谷梁传》作者:谷梁赤

《左传》作者:左丘明

孔子的《春秋》是什么体史书,解释《春秋》的春秋三传

《春秋》是记事的,后多散佚,仅留下经孔子整理的鲁国的《春秋》,汉代有重新编撰整理的“春秋三传”,即《公羊传》、《谷(榖)梁传》、《左传》.现仅存左丘明编写的《左传》.《春秋》和《左传》是编年体史书.

春秋经文,言简义深,如无注释,则无法了解.注释春秋的书,有左氏,公羊、谷(榖)梁三家,称为春秋三传.另有邹氏夹氏二家,早在汉朝即已失传.所以自汉至今,学者只藉三传研读春秋.《春秋》是鲁国的编年史,经过了孔子的修订.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的历史,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

春秋三传就是注释《春秋》的书,有左氏、公羊、谷梁三家,称为“春秋三传”.另有邹氏、夹氏二家,早在汉朝即已失传.《汉书·艺文志》,《史记·十二诸侯年表》,将春秋三传的渊源说得很详细.晋范宁评《春秋》三传的特色说:“《左氏》艳而富,其失也巫(指多叙鬼神之事).《谷梁》清而婉,其失也短.《公羊》辩而裁,其失也俗.”

《尚书》和《春秋》∶“左史记言,右史记事,言为《尚书》,事为《春秋》.”这是中国古代有记载的(甲骨文)最早的两部书.

春秋三传的“传”有什么不同?

  《春秋》是孔子编订的鲁国编年体史书,后世有很多注释《春秋》的书籍,最著名的三部合称“春秋三传”。《左传》全名《春秋左传》,是“春秋三传”之一。

  《春秋》:即《春秋经》,又称《麟经》或《麟史》,中国古代儒家典籍“六经”[1] 之一。第一部华夏民族编年史兼历史散文集。作为鲁国的编年史,由孔子修订而成。《春秋》成为经书比《诗》、《书》、《礼》、《乐》这四经为晚。李学勤先生强调:“我们不说《易》、《春秋》进入经的时间一定和《诗》、《书》、《礼》、《乐》一样早,可是不会像很多人说的那么晚。因为他们认为《易》、《春秋》之所以进入‘经’,是因为孔子晚年好《易》,他修《春秋》,后来《易》、《春秋》才成为经。

  《春秋三传》:是《左氏春秋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的合称。《春秋》经文言简义深,如无注释,则无法理解。注释《春秋》的书,有左氏、公羊、谷梁三家,另有邹氏、夹氏二家,早在汉朝即已失传。所以自汉至今,学者仅仅凭借“三传”研读《春秋》。《春秋》是记事的,后多散佚,仅留下孔子整理的鲁国《春秋》,汉代有重新编撰整理的“春秋三传”,即《公羊传》《谷梁传》《左传》,且都是编年体史书。

标签: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