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姜女哭长城:从传记中的原型到现代昆剧,聊聊这出戏的千年嬗变

文史通4年前历史故事知识959

孟姜女哭长城这个传说,对于中国老百姓来说,应该是童叟皆知的老故事了,小编今天开篇斗胆再用加粗黑体字来重复一遍“千年传说始皇版”,还望各位饱读史书的看官哥哥轻喷哦:话说秦始皇当政时,有一对新婚夫妇,丈夫叫范喜良,妻子叫孟姜女。结婚燕尔刚三日,小范就被征调到修筑长城的工地扛石头搬瓷砖去了,不久便因过劳死而亡故。其妻孟姜女历尽艰辛,万里寻夫来到长城,得知丈夫已经去世,孟姜女悲痛欲绝于是放声恸哭。哭声惊天地泣鬼神,竟然使万里长城为之崩塌断裂。


千年传说版的男主角:秦始皇


可是千载百年流传下来的故事真的是如此这般吗?万乘之君秦始皇为此背负了几千年的骂名真的经得起推敲吗?让我们翻开浩瀚史书,慢慢解读,一一道来吧。


孟姜女哭长城的时代大背景

毫无疑问,每个历史传说的发生和演绎都是有他自身的时代背景,而孟姜女发生的时代背景,毫无疑问也绕不开当时诸如大型工程的开筑,统治者的横征暴敛,和微末草民的束手无策这几个重点元素。


而从最权威的历史资料《史记》中,我们稍微注目,便可以很直观的发现很多相关元素。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


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调发流亡人口以及身份低下的赞婿和商人等到西北和匈奴作战。并修筑长城以迫使匈奴向北退却。还命令征发罪人和有过之人迁徒到新设的郡县定居。


始皇三十四年(公元前213年),下令官吏中司法不公正的,派作劳役修筑长城以为惩罚。


始皇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修筑从关中直通长城防线的道路—直道,又征发罪人迁徙到长城沿线。


从《史记》的相关叙述中可以看到,秦始皇为了巩固国防,派大将蒙恬强化长城防务,修筑了西起临洮,东至辽东的长城,据说长达一万余里,和同为世界七大奇迹的金字塔一样,长城使用的民间劳动力数量极其庞大。当时全国都在为此调发劳役,长途跋涉,前往北部边疆参与长城的建造。即便长城的修建,对于开发边牧区,发展农牧业经济,也起到了一定的积极的作用。


反映劳动人民修筑长城的现代造型展览


后世的史学家和文学家都对秦朝大肆修建长城给百姓带来的疾苦予以了猛烈的抨击。


东汉学者班彪曾经沿长城考察途中,作《北征赋》,赋中写道:


“越安定以容与兮,遵长城之漫漫。剧蒙公之疲民兮,为强秦乎筑怨。


东汉文学家和天文学家张衡在他的《东京赋》中,也对秦朝修筑长城导致的民生艰难表达了极大的愤懑:


“秦政利觜长距,终得擅场,思专其侈,以莫己若。乃构阿房,起甘泉,结云阁,冠南山。征税尽,人力殚。然后收以太半之赋,威以参夷之刑。其遇民也,若薙氏之芟草,既蕴崇之,又行火焉!惵惵黔首,岂徒跼高天,蹐厚地而已哉?乃救死于其颈!敺以就役,唯力是视,百姓弗能忍,是用息肩于大汉而欣戴高祖。”


正解如此:孟姜女“哭倒”的其实是齐国长城,始皇为此背锅千年

然而,史料有据可查的是,孟姜女哭长城中的长城并不是秦长城,而是齐长城,齐国才是这则传说的真正策源地。而孟姜女的原型,早在春秋《左传》中就有详细记载了。《左传·襄公二三年》记载到,齐国人杞梁在发生于莅(今山东胶县)的一次战役中阵亡。战后,杞梁的妻子坚持按照礼法的规定,让齐庄公亲自到自己家中吊唁。


齐庄公吊唁杞梁


《左传》中讲述的杞梁妻哭夫反应的是当时民间婚丧习俗中的哀哭,而当时的“哭之哀”是没有哭出声音的。由于孟姜女的原型是齐人杞梁妻,所以自古以来,许多学者都认为孟姜女哭倒的是齐长城,而非秦长城,并且孟姜女故事出现时,秦长城尚没有开始修筑。废书坑儒的秦始皇为此又多背负了一条千载骂名。




而这个凄凉悲哀的爱情故事,到汉代时期又发生了悄然演变。西汉《列女传·贞顺传》记载到,杞梁妻在齐庄公吊唁后,在城下依偎着丈夫的尸体痛哭。从春秋《左传》中的“哀哭”变成了汉代《列女传》中的“抱夫痛苦”,吃瓜群众们的伤心指数陡然上升。


《列女传》的作者刘向这样写道:


“杞梁战死,其妻收丧。齐庄道吊,避不敢当。哭夫于城,城为之崩。自以无亲,赴淄而薨。”


后来明末小说家冯梦龙在他所著的《东周列国志》中亦有云:


“后世传秦人范杞梁修筑长城而死,其妻孟姜女送寒衣至城下,闻君死痛哭,城为之崩,盖即齐将杞梁之事,而误传之耳。”


再次嬗变:从秦汉时代的史学体到唐代的诗歌体

到了唐代,民间盛传杞梁妻之感人事迹。杞梁妻的故事内容再一次发生了极大变化,人们把这个女子附上名字,她姓孟名仲资,或者姓孟名姜女,她不再是杞梁的妻子,而其夫杞梁也不再是春秋齐人,而是秦朝燕人,他的死因也不是战死沙场,而是为秦始皇修长城而殒命的。



李白在他的名篇《白头吟》中写到:


五更鸡三唱,清晨白头吟。


长吁不整绿云鬓,仰诉青天哀怨深。


城崩杞梁妻,谁道土无心。


东流不作西归水,落花辞枝羞故林。


诗仙李白图


到了唐末五代时,被称为“禅月大师”的贯休和尚,也曾经作《杞梁妻》诗,继续饱和轰炸了秦始皇的“无道”和“暴虐”。


秦之无道兮四海枯,筑长城兮遮北胡。


筑人筑土一万里,杞梁贞妇啼鸣鸣。


上无父兮中无夫,下无子兮孤复孤。


一号城崩塞色苦,再号杞梁骨出土。


疲魂饥魄相逐归,陌上少年莫相非。




贯休和尚骑牛图


粉墨登场:从唐代的诗歌体嬗变到元明时期的杂剧本

到了元代,文学作品的戏曲化进入了中国有史以来的第一个繁盛期,特别是元杂剧,作为最重要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开始在民间盛行,并从中诞生了被誉为“元曲四大家”的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等著名杂剧作家以及《窦娥冤》等经典作品。


关汉卿经典戏剧作品《窦娥冤》


元代的杂剧本,以质朴自然取胜,也正是这个时候,元代杂剧开始有《孟姜女死哭长城》这一出戏,或许是为了营造更加浓郁朴实的戏剧效果,也或许是为了使孟姜女的艺术形象更加鲜活和富有生命力,智慧的元代人民利用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又把男主人翁从杞梁变成了范喜良,把孟姜女哭倒长城的桥段改为:当她听说丈夫修长城的时候,无冬衣御寒,而千里迢迢给夫君送衣物去。


孟姜女万里寻夫图


至此,孟姜女哭倒长城的故事,开始作为主流版本,在民间广为流传开来。到今天山海关还有孟姜女庙,庙门横匾上写着“贞女祠”,前殿有孟姜女塑像,殿上悬挂着“万古流芳”匾额 。




到了明代,随着戏剧表演形式的成熟化和规范化,唱腔绵密柔丽,有百戏之祖之称的南戏又成为戏曲舞台上当仁不让的主角。其剧本文学曲词优雅,名篇佳作层出不迭,在表演上则日趋成熟,且多用昆曲演唱。 名气最大的莫过于《牡丹亭》《长生殿》《桃花扇》等名篇。《孟姜女送寒衣》,也作为经典作品收录在明朝的《永乐大典》南戏存目中,并一直流传至今。


宋代砖雕作品中的戏剧表演者


终极蜕变:孟姜女哭长城的现代演绎版

在经历过千年的历史嬗变后,孟姜女这个传奇故事在今天又以极强的地域特色和绝佳的艺术表现形式在舞台上演绎开来。


去年年底,浙江永嘉昆剧团的大型原创昆剧《孟姜女送寒衣》在戏曲界引起一片轰动,好评如潮。


大型原创昆剧《孟姜女送寒衣》演出海报


这出大型原创昆剧,在遵循昆剧传统特色的基础上,又极为巧妙地融入了大量的现代化文艺表现手法。传说中的孟姜女哭倒长城传说有着当时时代赋予的内在演绎逻辑,它始终是基于古代劳动人民反抗暴君暴政而产生的悲怆情结,而在今天,万里长城已经具有了新的时代特征,它不再是冷冰冰的边疆防御工程,而是象征着中华民族崛起和自强的时代精神,假如再去强行演绎长城被孟姜女哭倒了,这样执拗陈旧的艺术内涵明显是与当下主流的价值取向南辕北辙无法融合的。新时代的创作者们都知道,只有让戏曲深入了人物的情感,才有可能最终真正打动观者的心,特别是在现今这个艺术受众极度缺乏长久关注力的短视频消费时代。


写在最后的话

孟姜女的故事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时期,其故事情节也经过各个历史时期的艺术再现而多有演变。虽然早期是以历史上的著名暴君秦始皇为演绎背景,可蕴含其中的,还是反映了广大劳苦大众对自我意识中的'暴君们‘’的忿恨以及集体反抗意识的宣泄和释放。




趣读大历史 | 在有趣的语境中,重读人类大历史。感谢您的阅读和关注。后会有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