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帝国功臣李斯,以鼠为志,终究落得悲惨下场

文史通4年前历史故事知识1084

人无志不立,普通人尚且都有点小志向,那些王侯将相,成就大事者,更是胸怀大志,他们常以雄鹰、鸿鹄、卧虎、藏龙为喻,抒怀咏志。


但有人以“老鼠”为奋斗榜样,恐怕少之又少,令人感觉出奇。


此人并非一般人物,而是秦始皇的丞相李斯。


“李斯者,楚上蔡人也。年少时,为郡小吏,见吏舍厕中鼠食不洁,近人犬,数惊恐之。斯如仓,观仓中鼠,食积粟,居大庑之下,不见人犬之忧。于是李斯乃叹 曰: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


——《史记.李斯列传》


李斯少年为郡小吏时,观察到两种不同环境的老鼠,房舍厕所与大粮仓中的老鼠完全属于两种不同的生活环境:房舍厕所的老鼠吃的是不干净的食物,还要常常在人、狗追赶下,惊恐万分地四处逃窜;而粮仓中的老鼠呢,住着高大的房屋,吃着无尽的洁净粮食,更不常常担心人和狗的惊扰。


这位李斯先生从此领悟到了一种人生哲学:贤人与小人其实就像老鼠一样,就看你处在什么样的位置;达官贵人与平民奴隶的本质区别就是所处的地位不同罢了。


从一只小小的老鼠身上,李斯看到了自己应该奋斗的目标:爬到上层社会去,而成为一只“仓中鼠”,绝对不能沦为“厕中鼠”,成天去过贫贱的生活。


如何成为“仓中鼠”呢?当时,中国社会正处于战国时代,天下经过数百年的兼并战争之后,仍然是战乱不断,七个主要诸侯国之间继续着你来我往的争斗。身处这种乱世,寻常百姓只看到了悲凉的生计,而李斯则看到了远大前程:乱中求职,则更易也。


然而,乱世虽然出人头地的机会更多些,但前提条件是,一个人自身要有本事才行。李斯为此专门拜荀子学“帝王之术”。


荀子是战国末期的儒学大师,但他似乎又不单纯只具有儒家思想,对王霸之道也十分精通。而李斯根据自己的人生理想和需要,有选择性地去随荀子学习“帝王之术”,希望通过学习这种本事实现自己的理想。


李斯在楚国随荀子学成“帝王之术”后,看到在楚王无能,其余六国也都主昏国衰,在这些国家都无法施展自己所学,无法建功立业来实现愿望,于是便前往秦国。其时,秦国势 力日益强劲,已经完全具有“横扫六合,并吞天下”的实力。


李斯着手谋划自己的远大前程。




先找个靠山,背靠大树好乘凉。


李斯到达秦国时,正值秦庄襄王死去,秦王嬴政刚即位不久。此时,嬴政年仅13岁,大权落在相国吕不韦手中。李斯审时度势,选择权倾朝野的吕不韦作为靠山,做了他的门客。凭借真才实学,李斯很快便得到吕不韦的赏识,被任命为。有了吕布韦的荐举,李斯便有了游说秦王嬴政的机会,秦王被李斯的才能所打动,拜他为长史,不久又晋升为客卿


这一切,似乎都比较顺利,李斯成功地从一名“外国人”,转换角色,成为了秦王的朝臣。


李斯实现了自己“仓中鼠”志向的第一步。


正当李斯踌躇满志时,秦国因“郑国渠事件”出现了逐客风波。


事情原由为:韩国主动派了一名出色的水利专家郑国到秦国为之修建水渠,秦人当然高兴,毕竟水渠是农业灌溉的必备设施,但韩国人可没这么好心,他们真正的目的是借修水渠,修大型水利工程,来消耗秦国的人力与物力(不过,这种主意,也只有韩国这种蠢材国家才能想出来),使之无力进攻关东六国,特别是与之相邻的韩国。


水渠修好后,韩国人的阴谋无意中被泄漏,秦国宗室大臣借 机大肆攻击六国入秦的客卿及官吏,秦王便下了“逐客令”。


出身楚国的李斯自然也在被逐之列。


这是李斯人生面临的第一个重要关口。


想到“食不洁”的“厕中鼠”与“食积粟”的“仓中鼠”的不同境况,李斯感到异常害怕,如果被驱逐出境,他就无法实现平生理想,在李斯眼中,山东六国皆是饭桶掌握国家权力,真正的干才根本无法施展才华。


带着最后一丝希望,李斯悲愤地写下了《谏秦王逐客书》,这份奏书中,详细列举了秦国历代国君发奋图强的历史,并分析了秦国之所以兴盛的原因,“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帮能明其德”,李斯的话,深深打动了秦王嬴政,他收回逐客令,很快拜李斯为廷尉,让其掌管秦国政令。


李斯实现了自己“仓中鼠”志向的第二步。



此后二十余年,李斯究竟具体做过什么巨大的贡献,史籍中没有详细记载,但从“尊主为皇帝,以斯为丞相”看,他肯定为秦统一六国立下汗马功劳,拥有过人的谋略与政治才能。


而在秦帝国建立后,身为丞相的李斯,又通过自己的才干与影响,推动秦始皇实施郡县制,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统一法律,收天下兵器,迁天下豪强,以强化中央集权,这些都是对中国数千年历史产生深远影响的举措,李斯的所作所为,除燔烧百家书外,其他的建议(主意),都有利于国家发展。


此时的李斯,登上了事业的巅峰,位极人臣,成为秦帝国最大的“仓中鼠”,而且其长子李由封为富庶的三川郡守,所有的女儿都嫁给秦公子为妻,所有的儿子都娶帝室公主为其夫,真正是春风得意。


“斯长男由为三川守,诸男皆尚秦公主,女悉嫁秦诸公子”。


——《史记.李斯列传》


但物极必反,盛极必衰,秦始皇三十七年(即公元前210年)七月,始皇帝死于沙丘。


这是李斯人生面临的第二个重要关口。



在君主专制的政治体制下,皇帝一人关系到天下安危,王朝兴亡。作为丞相,李斯先是秘不发丧,尸体放在车中,每日照样派人送水送食,百官照样奏事,掩人耳目。


这样做无疑是对的,稳定政局,在帝王死后,显得非常重要。但是秦始皇生前宠信的宦官赵高,秦始皇疼爱的幼子胡亥,相互勾连,密谋要废兄立弟,赵高认为此事成败的关键是李斯是否首肯。


“不与丞相谋,恐事不能成”。当赵高表示现在立谁为新君,全在自己与丞相李斯的决定,李斯直斥为“亡 国之言”,斩钉截铁地说:“此非人臣所当议也!”。


说明李斯在这个时候,还是倾向于执行秦始皇遗命,立扶苏为继承人。


可是,李斯自少年时代,就“以鼠明志”,当赵高说,你李斯无论是能力、功劳、谋略方面,还是受长子扶苏信任方面,都赶不上蒙恬,扶苏即位,肯定要以蒙恬为相。不仅如此,以秦惯例,罢免丞相,封地随之没收,最终诛灭三族时,李斯的思想产生了严重动摇。


的确,从秦孝公时商鞅、秦惠文王张仪、秦昭襄王范雎的下场看,他们在人生的最后,都挺凄惨。


经过赵高步步紧逼式的“关心”,李斯“乃仰天而叹,垂泪太息”,最终对赵高的主意,改遗诏,立胡亥,逼杀公子扶功,大将蒙恬兄弟。


从此可以看到,李斯为了保住相位,保住封地,继续享受 “仓中鼠”的生活,明知改诏、立胡亥有违于法制、礼义,却“鼠目寸光”,以为拥立胡亥就能永保家族富贵,永做“仓中鼠”,置社稷江山于不顾。


正是由于李斯的明哲保身,让赵高与胡亥阴谋得逞。不过,人算不如天算,李斯没算计到胡亥是个十足的昏君,偏听偏信,忠奸不分,任由赵高牵着鼻子走,被赵高往阴沟里带而不觉察。


篡位成功,李斯也保住了相位,但天下已经大乱。陈胜、吴广揭竿起义,起义军经三川之地往西攻城掠地,“不能禁”,三川郡守是李斯长子李由,“如何令盗如此?”,秦二世向丞相李斯询问,“斯恐惧,重爵禄,不知所出,乃阿二世意,欲求容”,此时的李斯害怕沦为“厕中鼠”,过穷日子,为保住荣华富贵,不惜阿谀奉承秦二世,“胆小如鼠”,成为斤斤计较、勤于算计的“老鼠”了。


赵高当初拉李斯“入伙”,一同拥立胡亥,可不是把他当成知己好友,而是一个工具,现在这个工具没用了,还显得非常碍事。赵高诬陷李斯通敌,惟命是从的秦二世最终以谋反罪将李斯腰斩,并夷灭三族。


李斯的悲剧人生,其实从开始就注定了。他以“仓中鼠”作为自己的人生理想去奋斗,取得了巨大成功,风光一时,只是老鼠毕竟是老鼠,它贪婪,又怯懦,这种本性早已决定其难得善终,难以善终的李斯,其实连“厕中鼠”也不如,赔上了自己的性命,搭进了三族的性命。


秦始皇信任李斯这种“以鼠为志”的人为丞相,是大秦帝国 的不幸,强大的秦朝最终断送在了这只“老鼠”的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