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儿子,包拯有儿子吗

文史通4年前历史故事知识1491

包拯有儿子吗

包公一生有过四个孩子:长子“子繶,太常寺太祝,先公卒”,过早地夭折了;两个女儿,一个远嫁“陕州硖石县主簿王向”,一个许配给了“国子监主簿文效”。包氏家族繁衍至今靠的全是包公的这个次子包綖!

历史上包拯有没有儿子?

历史上的包拯有儿子。

包拯一生有两个儿子,他们是包繶和包绶。包拯在1027年进京参加赶考,并且考中了当时宋朝时期的进士,于是进入宋朝政府工作,先后担任过监察御史,户部判官,京东、陕西、河北路转运使,户部副使等职位。

包拯在做官的时候多次弹劾那些达官显贵和皇亲国戚,曾经被贬为平民,到1050年包拯再次被召回京城为官并且担任授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开封府权御史中丞、三司使等职。

在1062年,包拯四十四岁的时候去世,去世以后他的两个儿子包繶和包绶都和他一样在朝廷为官并且两袖清风,奉公守法。

扩展资料:

包拯在担任监察御史及知谏院时,严查贪官污吏,肃正纲纪。在宋仁宗赵祯面前,他能冒犯威严,大胆给领导提意见。被包拯弹劾的官员不知其数,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包拯六次上奏弹劾张贵妃的伯父张尧佐。 

宋仁宗的爱妃张贵妃出身普通,然而容貌出众,宋仁宗对其宠爱有加。张贵妃的娘家人大多没什么大出息,唯一有希望的是其伯父张尧佐,其在基层担任过宪州、筠州推官等小官。为了让娘家人能够出人头地,张贵妃在仁宗旁不时吹吹枕头风。

仁宗爱屋及乌,这样张尧佐就被一路火箭提拔,担任了三司户部判官、户部副使,掌管部分财政工作。不久,他被提拔为天章阁待制。再后来一路向上,又晋升为兵部郎中、权知开封府,并最终担任三司使,掌管全国财政工作。

一年多次晋升,造成很多官员的不满和反对。包拯曾任户部副使,他的顶头上司便是张尧佐。张尧佐为官任性,仗着国丈的身份,经常肆意妄为,包拯对其为人十分了解,清楚他的品行。包拯刚正不阿、不畏权贵,为了端正朝风,他对皇亲国戚也能动真格。

他和谏官陈旭、吴奎等人一起向仁宗陈述实情,弹劾张尧佐,指出张尧佐是个平庸之才,为官腐败,建议将其调离三司,降职使用,改授其他闲散职务。仁宗受张贵妃的压力,也许是为了削弱包拯的锋芒,张尧佐不但没有被贬,反而不久后被提拔为宣徽南院使。

仁宗任命一出,群臣议论纷纷。包公在3天内又上了第二个奏章,更尖锐地指出张尧佐作为外戚,才能平庸,恣意妄为,窃踞高位。包拯抨击异常尖锐。可是,几天后仁宗还是没有答复。包拯誓不甘休,接着发动第三次弹劾。

此时,王举正要求廷辨,正面和仁宗辩论。包拯慷慨陈词,义正辞言,滔滔不绝,正气凛然。仁宗尴尬至极,便拂袖而去,回到宫中对贵妃大发雷霆。

缓了几个月后,仁宗又把宣徽使的重任委给了张尧佐。包拯依旧不饶,死磕到底。经过前后共六次弹劾后,仁宗最终接受了包拯意见,张尧佐辞去宣徽使一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包拯(子女)

包拯儿子是谁

包繶与包綖。

包繶(1033—1053),北宋名臣包拯长子,生母董氏,十九岁时娶淮阳崔氏为妻。崔氏是当过三朝宰相的吕蒙正外孙女,因此包家与崔家算得上是门当户对。 包繶因父亲包拯官居高位,自幼便受到特殊的荫补,年纪很小的时候就获得宋仁宗赵祯赐封为太长寺太祝,但还未上任便于婚后第二年病故。崔氏伤心欲绝,谁知祸不单行,数年之后,五岁的儿子包文辅又夭折,崔氏与包公失去了唯一的长子和长孙,心如刀绞,但包公夫妇毕竟是开朗之人,不希望崔氏年纪轻轻便在家守节,劝她再嫁,但崔氏执意不从,公婆失去独子已够悲伤,自己再离开岂不叫老人家们更添一层痛苦。便说:“公公是天下尽为仰慕之人,吾可代夫君奉养翁姑,心满意足矣。”此后崔氏在包家守节二十年,后来宋哲宗下旨加封她为永嘉郡君,嘉奖诏书为当时大文豪苏轼所撰,收录在《东坡全集‧故枢密副使包拯男繶妻崔氏封永嘉郡君制》,堪为一段佳话。

包绶,幼名包綖,生于北宋仁宗嘉佑二年(西元1057年),卒于徽宗崇宁四年(西元1105年),享年四十七岁,北宋名臣包拯次子,生母是包公身旁侍妾媵孙氏,但未出世,生母孙氏便被包公打发回娘家,多亏大嫂崔氏知悉孙氏怀有身孕,便背着包公夫妇,私底下不断派人送钱财衣物等到孙家,孙氏生下一名男孩,崔氏又偷偷将男孩抱养在自己房里,名为长嫂,实为养母,翌年,在包公六十岁大寿之际崔氏将还在襁褓之中的孩子送到包公面前,包公夫妇大喜,遂将此子取名包綖。包公逝世时,包绶年仅5岁。宋仁宗到包公府上祭奠包公时,悯之,遗表授公将仕郎、守太常寺太祝。服除,加承奉郎,覃恩转大理评事。未几,太夫人董氏逝世,又为之守孝。服除,又加承事郎,初调官任濠州团练判官,公事郡守严毅,僚属畏惮。公下车奉公守法,倬有盛誉,守爱重之,遂不以势位自居,凡议事必咨公而后决。事有不可行,公则毅然面折,不苟从。其有补于郡事,不可一二数。秩满解官,人称廉洁,思惠爱,异口一辞。再以覃恩转宣义郎,赐绯鱼,授少府监丞。公夙夜尽心,裁判有序,若素宦于朝者。当涂巨公,剡书称荐,不求自至。咸曰:"名臣之后,得是举,宜矣!"迁国子监丞,公一提按,典籍遍举。复视公厨,饮食苟且,积弊为甚。一日,发其事而正之,诸吏肃然,弊亦顿革。磨勘转宣德郎,移将作监丞,营缮事,伙而领之,以勤济应期办事,为当时称。旋除通判瀛州,以家贫累重,丐免其行。复以通直郎授少府监丞,视事不异前日。年余,丁所生母孙氏太室忧,公归乡居丧,杜门诲子弟,家虽贫而无一毫有干于乡里,至有未尝识公之面目者。服除,授通判汝州,磨勘转奉议郎。加武骑尉,又以覃恩转承议郎。方位汝阳,寇贼为民害,公视事未几,闻公之清德,往往皆化而为良民,是必有以服人者。汝人正以得公为幸,岁余,受代,州人扶老携幼,争先出郊而饯之,且拜而言曰:"请公善归,台阁今待公矣!"逮至阙下,监进奏院,磨勘转朝奉郎,加云骑尉,复出通判潭州。舟而行,距黄州十余里,感疾逾旬,寝车怡然而逝,时崇宁四年十一月初七日也。公既终,发遗箧,诰轴著述外,曾无毫发所积为后日计者,益知公生平清苦守节,廉白是务,遗外声利,罕有伦比。孝肃以清白劲正光于青史,公可谓能克家者。孝肃之风,至于公而益炽也。公有寡嫂崔氏,素以节义闻,公以母礼事之。及其亡也,不远千里,助成丧事。崔氏有子,相与义居,至于终无异意。公初娶职方员外郎张公田之女,县封南阳,再娶故相太师潞国公之女文氏,县封蓬莱,皆先公而卒。公两娶贵家,视荣耀如蚊虻过目。尝率文氏,受上清法,洒然有方外趣。甫自童稚,御事有法。不喜苟佞,取友必端。博极群书,罔不通悟。壮年远仕,蔚有能声。所至民爱,所去民思。历官数任,卒乎位卑而不获骋,议者为公起淹回之叹,而公以命自处,盖恬然也,公享年四十八。

包青天的儿子叫什么?

包公一共有两个儿子,一个叫包繶,一个叫包绶。

1、包繶

北宋名臣包拯长子,生母董氏,十九岁时娶淮阳崔氏为妻。崔氏是当过三朝宰相的吕蒙正外孙女,因此包家与崔家算得上是门当户对。 包繶因父亲包拯官居高位,自幼便受到特殊的荫补,年纪很小的时候就获得宋仁宗赵祯赐封为太常寺太祝,但还未上任便于婚后第二年病故。

2、包绶

包绶,幼名包綖,生于北宋仁宗嘉祐二年,卒于徽宗崇宁四年,享年四十八岁,北宋名臣包拯次子,生母是包公身旁侍妾媵孙氏。包公逝世时,包绶年仅5岁。宋仁宗到包公府上祭奠包公时,悯之,遗表授公将仕郎、守太常寺太祝。服除,加承奉郎,覃恩转大理评事。

扩展资料:

媵孙氏在包家侍奉包公多年,因为怀上了包公的孩子,囿于她的侍妾身份,被包公遣回了娘家。这时包公已是五十九岁,先前由董氏生养的儿子包繶,好不容易长大成人,和名门之后崔氏结成夫妻,想不到婚后两年便染病身亡。

包公六十大寿时,百官前来祝贺,谁知就在这时,他的大媳妇崔氏抱出了一个活蹦乱跳、牙牙学语的孩子,才知“媵孙氏”将孩子生了下来,还是个男孩。包公当即认下孩子,还取名包綖。

包公一生有过四个孩子:长子“子繶,太常寺太祝,先公卒”,过早地夭折了;两个女儿,一个远嫁“陕州硖石县主簿王向”,一个许配给了“国子监主簿文效”。包氏家族繁衍至今靠的全是包公的次子包綖。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包繶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包绶

包拯有没有儿子 后代之类的

包拯有儿子。

包拯有两个儿子,包拯的儿子是包繶和包绶。包拯的儿子们都和包拯一样走上了为官的道路,包拯的大儿子包繶做官做到了太常寺太祝和潭州通判,但是大儿子做官没多久就去世了而且比包拯去世的早。

包拯的二儿子包绶做官做到了朝奉郎和通判潭州。在1105年去往潭州的路上,包绶身染重症,船只开到黄州附近,包绶便撒手归西了,享年四十七岁。

扩展资料:

宋朝清官包拯的生活非常俭朴。包拯的长子包繶时常与父亲同僚的子弟交往,目睹那些人披金戴银、锦衣玉食,渐渐地产生了羡慕之心。

一天,包拯见包繶闷闷不乐,便问他原因。包繶说自己因衣着寒酸而遭到别人的奚落。包拯听后把自己手抄的一本《古圣贤言录》交给包繶,令儿子认真阅读。

包繶翻开第一页,只见上面录有孔子的话: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这句话的意思是:一个人如果立志于追求真理,却以穿不好吃不好为耻,那么实在不值得与其探讨追求真理的问题。

这句话表达了一个人要想立志于追求真理,必须要有充分的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准备。包繶毕竟是包拯之子,自幼受父亲高风亮节的熏陶,一直以俭为荣,以奢为耻,他看过孔子的话便猛然醒悟,羞愧满面,急忙跪在包拯面前认错。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包拯

包拯的老婆是谁 包拯有几个子女

历史上的包拯一共有两位妻子,一位是李氏,还有一位是包拯续娶的为董氏,包拯有4个子女,两个儿子,两个女儿。

对于两位妻子记载都并不多。一位是李氏,是包拯原配,很早就过世了。还有一位是包拯续娶的为董氏,后封永康郡夫人。董氏原是官宦之家的小姐,从小知书达理、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后染病身亡。

两个儿子:包繶,包拯长子,娶崔氏,官至太常寺太祝、通判潭州,先于包拯去世。包绶,幼名包诞,包拯幼子,出生在媵妾家中,后被崔氏迎回,官至朝奉郎、通判潭州。

两个女儿:包氏,嫁陕州硖石县主簿王向。包氏,嫁国子监主簿文效。

扩展资料:

宋代著名清官包拯的夫人董氏是一位有名的贤内助。包公清廉的一生离不开她的默默支持,“包青天”的荣誉中有董氏一半的功劳。

董氏出身于官宦之家,自幼读书识字,知书达理。她与包拯成婚后,对包拯说:“大丈夫当为君上效力,家里自有我来照料双亲,我会像对亲生父母一样侍奉他们,你放心去应试吧。”

于是,包拯留下贤惠的妻子照料父母,赶赴京城参加考试。后来,包拯考中进士,被派去做知县。由于父母年迈不愿远行,包拯毅然辞官回家侍奉双亲。

为尽孝心而抛弃官位,包拯此举不仅没有惹恼妻子,反而赢得了妻子的敬重。董氏理解丈夫“先尽孝后尽忠”的想法,心甘情愿地陪伴丈夫奉养双亲。

11年后,包拯的双亲都过世了,包拯才出任知县,踏上仕途。这期间,董氏无怨无悔地伴其左右。在包拯从政的岁月里,董氏不但在生活上悉心照料包拯,在政治上也常常扶助、支持他。

包拯经常当面向皇上秉直谏言,一次在朝堂上,因为一件事说话太激动,唾沫星子喷到了宋仁宗的脸上。虽然宋仁宗没有当面责怪他,但包拯退朝后想起朝堂上的事,不免闷闷不乐。

善解人意的董氏了解到原因后,回后堂穿上诰命夫人的服饰,庄重地对包拯说:“你是为国家说话,就是皇上怪罪下来,我也愿和你一起受罚。

只希望你今后在朝堂上继续为国家、为百姓直言面谏。”一席话,董氏深明大义、外柔内刚的性格展现无遗。因此可以说,包拯清廉一生、誉满朝野的背后,有着董氏不可忽视的功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包拯

包拯的儿子做什么的?

  包公家事上的错误,就更是随处可见了:几乎所有可见到的包氏家谱上,包拯之妻均写作“李氏”。岂不说这个“李氏”毫无来由,“李氏”的生卒年月,就更是一笔糊涂账。谱上说:“李氏生于兴国壬辰年,卒于咸平庚申年”。奇怪的是,“兴国”是宋太宗赵〖FJF〗竁〖FJJ〗的第一个年号,前后只使用了九年,即从公元九七六年到九八四年,其中并无“壬辰年”。“壬辰”乃是他的第四个年号,始于淳化三年,即公元九九二年。而“咸平”又是宋真宗赵恒的第一个年号,只用过六年,即从公元九九八年到一○○三年,其中也并没有

  “庚申”年。“庚申”乃是他的第四个年号,始于天禧四年,即一○○二年。按照谱上写出的这些年号,我们将无法确定李氏的具体年岁。但若以甲子纪年计算,这位李氏去世时就只有二十八岁。而李氏过世后,谱上再没有别的记载了,这就是说,当时只有三十岁的包公,便鳏居了几十年,实在荒唐得很!

  ?若非董氏墓志的出土,若非九百多年后的今天清理了包公和董氏合葬墓,曾一辈子与包公朝夕相处,且同舟共济、恩爱有加并给过包公最大帮助的贤内助——董氏,将沉冤九泉,无人知道。无论是史书还是家乘,对董氏都太欠公道;特别是包氏家谱,这样对待董氏非但大不敬,也似乎有点儿太残忍。

  ?董氏和包公的两合墓志同时出土,透露出了一个《宋史》绝对没有、包氏家谱也不可能会有的非常重要的事实,这就是,包公有过三个女人:既有原配夫人“张氏”,续妻“董氏”,还有“媵孙氏”!

  “媵”,可以理解为“陪送出嫁之人”,也可以解释为“身边的佣人”。墓志上刻得明明白白,包家的“香火”借以延续的“独根独苗”包綖,正是包公与这位“陪送出嫁之人”或压根就是“身边的佣人”生下的孩子!

  “媵孙氏”在包家侍奉包公多年,因为怀上了包公的孩子,囿于她的这种身份,被包公遣回了娘家。这时包公已是五十九岁,先前由董氏生养的儿子包繶,好不容易长大成人,和名门之后崔氏结成夫妻,想不到婚后两年便染病身亡。包公六十大寿时,百官前来祝贺,宋仁宗也派人送来了礼物,但年届花甲的包公,膝下无子,难免有孤独之感,又怎么乐得起来呢?谁知就在这时,他的大媳妇崔氏抱出了一个活蹦乱跳、牙牙学语的孩子,告诉他:“这就是您的儿子啊!”包公不免惊诧,待问清情况,才知“媵孙氏”将孩子生了下来,还是个男孩。从不开笑脸的包公,不禁笑容满面,一旁的董氏也喜形于色。包公当即认下了孩子,还将孩儿取名为包綖。

  墓志就此写得十分清楚,包公一生有过四个孩子:长子“子繶,太常寺太祝,先公卒”,过早地夭折了;两个女儿,一个远嫁“陕州硖石县主簿王向”,一个许配给了“国子监主簿文效”。包氏家族繁衍至今靠的全是包公的这个次子包綖!

  这么说,包公不仅有妻有媵,惟一之子,还是包公临近花甲之年与媵所生。

  这事,发生在铁面无私“自是阎罗气象”的包公身上,会有损“凛凛然如不可夺之节”的清官直臣包公的形象吗?会导致包氏后裔对自身血统产生怀疑,甚而认为大逆不道,有辱门风吗?其实,在那个年代,将陪嫁人纳为妾室应该是很正常的事情。

包拯的儿子,为何出生后包拯才知道他的存在?

包拯的儿子,出生后包拯才知道他的存在,是因为这个儿子是他的小儿子,是他与自己与侍妾媵孙氏所生的,那时候媵孙氏刚刚怀上身孕时,包拯根本不知道。刚怀孕媵孙氏也是不知道的。媵孙氏知道的时候,她已经被包拯打发回了娘家。

后来被自己的长媳妇崔氏得知,时常送钱财和吃食接济媵孙氏母子,这也让媵孙氏母子生活下来。在包公六十大寿时,崔氏将孩子抱来,算是给包拯的惊喜。包拯那时候才得知自己居然还有儿子。老来得子真的开心的不得了,毕竟他的大儿子和孙子都不在世了。他为这个媵孙氏生的孩子取名包绶,对他万分宠爱。

其实包拯还有个长子叫包繶,他天资聪颖,生活简朴,和包拯很是相似。可惜英年早逝,而他留下的儿子,也就是包拯的孙子也相继去世,这让包拯很是伤心的。所以对这个60岁才得知的小儿子很是疼爱。包绶因为他父亲包拯的原因,很小的时候仕途就非常的好,包绶一生和他父亲包拯一样为官清廉,奉公守法,深受百姓爱戴。

包拯在历史上是有这个人的,还是我安徽合肥人,合肥的包公祠是非常出名的。包拯一生廉洁公正、立朝刚毅,不附权贵,铁面无私,而且英明决断,敢于替百姓申不平,总体说包拯一位贤臣,一生清廉,是一心为民的好官!他有“包青天”之名!他的两个儿子也和他一样一生为官清廉,真的很让人敬佩。

标签: 儿子包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