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玠,掷果盈车与看杀卫玠的故事

文史通4年前历史故事资讯1295

掷果盈车与看杀卫玠的故事

掷果盈车

据记载,潘安年轻之时,拿着弹弓驾车出去游玩。年轻的女孩们见到了都不禁围住他,细细地观赏。而年长的女人见了他,就远远地用水果掷他,以示对他的爱慕和追捧。

结果,掷来的水果把车都给塞满了,弄得潘安每次出去都能满载而归。这便是“掷果盈车”典故的来历。

看杀卫玠

《晋书·卫玠传》记载:“京师人士闻其姿容,观者如堵。玠劳疾遂甚,永嘉六年卒,时年二十七,时人谓玠被看杀。”这可是轰动一时的新闻,首都下都(今南京)的粉丝集体出动,把卫玠围了个水泄不通,像堵厚厚的围墙。卫玠本是个多愁多病身,最终经不住如此的劳累,很快就病死,年仅27岁。

扩展资料

掷果盈车:比喻女子对美男子的爱慕与追捧。

看杀卫玠,成语,来源于《晋书·卫玠传》。本义为魏晋时期,西晋美男子卫玠由于其风采夺人,相貌出众而被处处围观,最终因心理压力大而病死,当时人因此说其被看死。后来多用于形容人被仰慕。卫玠,中国古代四大美男子之一。

史书上直接说潘安长得漂亮的就三个字———“美、姿、仪”。他自然是外貌又好,气质又好。虽说书上并没有详细记载潘安到底五官如何、身高几尺,他的美貌却是件毋庸置疑的事情。

潘安在当时已经拥有一大批死忠的“粉丝”了。《世说新语》中记载,潘安每次出去游玩,都会有大批少女追着他。追着潘安的一批批少女又是给他献花,又是给他献果。潘安每次回家,都能够满载而归,这就是“掷果盈车”这个典故的由来。

卫玠五岁时神态异于常人,他的祖父卫瓘说卫玠与众不同,只是自己年纪大了,看不到他长大成人的那一天。卫玠年少时乘坐羊车到街市去,看到他的人都以为是玉人,人们都去观看他。

骠骑将军王济是卫玠的舅舅,英俊豪爽有风度姿容,每次见到卫玠,就叹息说珠玉在身旁,就觉得自己形貌丑陋。又曾对别人说,与卫玠一同出游,就像有光亮的珠子在旁边,光彩照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掷果盈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看杀卫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古代四大美男

掷果盈车与看杀卫玠的故事

魏晋时期的典籍里,记载了很多有关容貌的故事,很有意思,在这里引证几则,来看看古人容貌的魅力,及这种魅力的正负效果。

其一,潘岳的故事。潘岳是西晋著名的文学家,天假其才,写得一首好诗。潘岳还是一位帅哥,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美男之一。《晋书》记载说:“岳美姿仪,辞藻绝丽,尤善为哀诔之文。少时常挟弹出洛阳道,妇人遇之者,皆连手萦绕,投之以果,遂满车而归。”当时著名的玄学家张载和辞赋大家左思,对自己容貌也很自信,认为自己的漂亮指数足以媲美潘岳,所以有时候也喜欢到马路上溜溜,希望吸引妇女同志们的眼球。但每次出行,都因为冲击了市容市貌,被人民群众轰回家门。晋书说:“时张载甚丑,每行,小儿以瓦石掷之,委顿而反。”又《世说新语》记载说:“左太冲绝丑,亦复效岳游邀,于是群妪齐共乱唾之,委顿而返。”潘岳出游,收获的是女人的追捧,FANS的尖叫之声,而张载左思出门,得到的是石头瓦片和足以淹死人的唾沫,回家盖房倒是有水有料了。这几则故事,可算做容貌的喜剧吧。由此可见,容貌对人的重要性。

可是,这道理也不尽然。超级漂亮的容貌,有时还会成为人们的拖累,形成自恋癖还算小事,因此送命的,也并不乏其人。下面这两则故事,似乎多少可以说明这个问题。

《裴启语林》记载说:“王仲祖有好仪形,每览镜自照曰:‘王文开那得生如馨儿?’时人谓之达也。又酷贫,帽败,自以形美,乃及帽肆,就帽妪戏,而得新帽。”这位王同志究竟美不美,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自以形美”的心态,不是一般人所具备的,以至于每次揽镜自照之时,都要求自己死去的老爸感谢一下自己:老王家的基因,怎么会生出自己这样美貌如花的男人呢?这算是自恋的表现。

《世说新语》记载的卫玠的故事,则是不折不扣的一个有关容貌的一个悲剧故事。卫玠是两晋之际最大的帅哥,《世说新语·容止篇》说:“骠骑王武子是卫玠之舅,俊爽有风姿。见玠,辄叹曰:‘珠玉在侧,觉我形秽!’”可惜,这位帅哥骨脆肤柔,身体不好,人言弱不禁风,他则是弱不胜衣——连自己身上的衣服都支撑不住。这有史为证:“王丞相见卫洗马,曰:‘居然有赢形,虽复终日调畅,若不堪罗绮。’”更可惜的是,这位卫帅哥天性内向腼腆,脸皮薄,心理素质也不过硬,以至于被看死了:“卫玠从豫章至下都,人久闻其名,观者如堵墙。玠先有羸疾,

体不堪劳,遂成病而死。时人谓看杀卫玠。”这算是由容貌导致的悲剧吧。

读着卫玠的故事,再想想今天的男女明星们,不由心生感慨。今天的明星大腕,俊男靓女们,在镁光灯下游刃有余,摆POSE,弄造型,忸怩作态,挠首弄姿,既不会看羞,更不会看杀。可见时代毕竟在进步,虽然才华不及古人,但心理素质却的的确确是大大提高了。

晋书 卫玠传 原文及译文

  《卫玠传》出自《晋书·卷三十六·列传第六》,原文如下:

  玠字叔宝,年五岁,风神秀异。祖父瓘曰:"此儿有异于众,顾吾年老,不见其成长耳!"总角乘羊车入市,见者皆以为玉人,观之者倾都。骠骑将军王济,玠之舅也,俊爽有风姿,每见玠,辄叹曰:"珠玉在侧,觉我形秽。"又尝语人曰:"与玠同游,冏若明珠之在侧,朗然照人。"及长,好言玄理。其后多病体羸,母恒禁其语。遇有胜日,亲友时请一言,无不咨嗟,以为入微。琅邪王澄有高名,少所推服,每闻玠言,辄叹息绝倒。故时人为之语曰:"卫玠谈道,平子绝倒。"澄及王玄、王济并有盛名,皆出玠下,世云"王家三子,不如卫家一儿。"玠妻父乐广,有海内重名,议者以为"妇公冰清,女婿玉润。"

  辟命屡至,皆不就。久之,为太傅西阁祭酒,拜太子洗马。璪为散骑侍郎,内侍怀帝。玠以天下大乱,欲移家南行。母曰:"我不能舍仲宝去也。"玠启谕深至,为门户大计,母涕泣从之。临别,玠谓兄曰:"在三之义,人之所重。今可谓致身之日,兄其勉之。"乃扶舆母转至江夏。

  玠妻先亡。征南将军山简见之,甚相钦重。简曰:"昔戴叔鸾嫁女,唯贤是与,不问贵贱,况卫氏权贵门户令望之人乎!"于是以女妻焉。遂进豫章,是时大将军王敦镇豫章,长史谢鲲先雅重玠,相见欣然,言论弥日。敦谓鲲曰:"昔王辅嗣吐金声于中朝,此子复玉振于江表,微言之绪,绝而复续。不意永嘉之末,复闻正始之音,何平叔若在,当复绝倒。"玠尝以人有不及,可以情恕;非意相干,可以理遣,故终身不见喜愠之容。

  以王敦豪爽不群,而好居物上,恐非国之忠臣,求向建邺。京师人士闻其姿容,观者如堵。玠劳疾遂甚,永嘉六年卒,时年二十七,时人谓玠被看杀。葬于南昌。谢鲲哭之恸,人问曰:"子有何恤而致斯哀?"答曰:"栋梁折矣,不觉哀耳。"咸和中,改茔于江宁。丞相王导教曰:"卫洗马明当改葬。此君风流名士,海内所瞻,可修薄祭,以敦旧好。"后刘惔、谢尚共论中朝人士,或问:"杜乂可方卫洗马不?"尚曰:"安得相比,其间可容数人。"惔又云:"杜乂肤清,叔宝神清。"其为有识者所重若此。于时中兴名士,唯王承及玠为当时第一云。

  译文:

  卫玠五岁时神态异于常人,他的祖父卫瓘说卫玠与众不同,只是自己年纪大了,看不到他长大成人的那一天。卫玠年少时乘坐羊车到街市去,看到他的人都以为是玉人,人们都去观看他。骠骑将军王济是卫玠的舅舅,英俊豪爽有风度姿容,每次见到卫玠,就叹息说珠玉在身旁,就觉得自己形貌丑陋。又曾对别人说,与卫玠一同出游,就像有光亮的珠子在旁边,光彩照人。

  卫玠长大后,好谈玄理。其后多病体弱,他的母亲王氏常不让他多说话。遇到有好日子,亲友有时请他说几句,没有不赞叹的,认为他说到了精微之处。琅邪人王澄有名望,很少推崇别人,每当听到卫玠的言论,就叹息倾倒。为此当时的人说:“卫玠谈道,王澄倾倒。”王澄与王玄、王济都有盛名,都在卫玠之下,世人说:“王家三子,不如卫家一儿”。卫玠的岳父乐广全国闻名,评论的人认为“岳父像冰一般清明,女婿像玉一样光润”。

  后来,朝廷多次征召卫玠入朝为官,征召的命令到来,卫玠都不赴任。很久以后,担任太傅西阁祭酒、太子洗马。卫玠的兄长卫璪担任散骑侍郎,在宫内侍奉晋怀帝司马炽。

  永嘉四年(310年),当时中原战乱渐起,卫玠因天下大乱,打算搬家到南方,他母亲王氏说她不能舍下你哥哥卫璪离开。卫玠把道理讲得深透,为了门户大计,王氏流着泪答应了他。卫玠临别前,对兄长卫璪说:“恭敬父、师、君的道义,是人们所看重的。如今可以说是献身事君,哥哥自勉。”于是护送母亲搬到江夏(今湖北武汉)居住。

  卫玠的妻子乐氏很早去世,征南将军山简见到卫玠,很是器重钦佩他。山简说:“过去戴叔鸾嫁女,只嫁给贤人,不问地位贵贱,何况卫氏是权贵门户有名的人呢!”于是把女儿嫁给卫玠。接着卫玠进入豫章(今江西南昌)。当时大将军王敦镇守豫章,长史谢鲲先前就一直尊重卫玠,相见后很高兴,交谈了一整天。王敦对谢鲲说:“过去王弼在朝中的谈吐像金声,此人在江表的言论如玉振,精微言论,断绝了又续接。没想到永嘉末年,又听到正始年间的声音,何晏如果还在,一定倾倒。”卫玠经常认为人无完人,可以宽恕;不是故意冒犯,可以按情理处理,因而终身看不到他喜怒的容颜。

  卫玠因王敦豪爽不合群,好居人上,恐怕不是国家的忠臣,于是谋求到建邺(今江苏南京)。京师的人听说其姿容,看他的人挤成人墙。卫玠因劳累成疾而加重病情,于永嘉六年(312年)去世,时年二十七岁,当时的人都说卫玠是被看死的。卫玠死后葬在南昌。卫玠死时谢鲲哭他很悲痛,有人问他为何如此悲伤,谢鲲回答说栋梁断了,因而悲哀。咸和年间(326年―334年),卫玠改葬于江宁。丞相王导告论说:“卫洗马确实该改葬。此人是风流名士,海内仰望,可以准备薄祭,来勉励旧日好友。”后来刘惔、谢尚共同议论朝中人士,有人问杜乂可以和卫玠相比吗?谢尚说他们二人怎能相比,他们之间的差距容得下几个人。刘恢又说杜乂是貌清,卫玠是神清。卫玠就是这样受到有识之士的器重。当时中兴名士,只有王承和卫玠为当时第一。

关于世说新语文学第四卫玠总角时

文学第十四、总角问梦

  (原文)卫玠总角时,问乐令梦,乐云:“是想。”卫曰:“形神所不接而梦,岂是想邪?”乐云:“因也。未尝梦乘车入鼠穴,捣齑啖铁杵,皆无想无因故也。”卫思因经日不得,遂成病。乐闻,故命驾为剖析之,卫即小差。乐叹曰:“此儿胸中当必无膏肓之疾!”

  (译文)卫玠十多岁的时候,问乐令(乐广)梦是什么,乐广说:“是心中所想。”卫玠说:“身形和心神不接触,却能做梦,这难道也是心中所想吗?”乐广说:“总是有原因的。没有人梦见坐着车进了老鼠洞,没有人梦见把铁棍捣成碎末来吃,这都是因为心中不想,没有根据的缘故呀。”卫玠整天想着乐广所说的做梦之因,一直也想不出结果来,最后竟病了。乐广听说了,就让人驾车拉着他来看卫玠,给他详细讲述,卫玠的病就好了。乐广赞扬说:“这个小家伙心中一定不会生什么大病的。”

  (乱谈之评)古代总喜欢用一些特定的词来称呼年龄。总角是十一二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也只有在那样一个哲学时代,才会有执著于哲思小小少年!算而今,即使伶俐如卫玠者,不是成为“大未必佳”的童星,就是成为被题海溺毙的神童。卫玠大概就是从这时候被乐广相中,而成为乐广的女婿。时人裴叔道评价说,“妻父有冰清之姿,婿有璧润之望,所谓秦晋之匹也。”

看杀卫玠是什么意思啊?

卫玠从豫章至下都?

卫玠从豫章至下都,人闻其名,观者如堵墙。玠先有羸疾,体不堪劳,遂成病而死,时人谓看杀卫玠。 卫玠从豫章来到建康,人们久闻他的大名,纷纷前来观看,围观的人像墙一样堵得水泄不通。卫玠早就体弱多病,经不住劳累,最终酿成遂成病而死

潘安 宋玉 兰陵王 卫玠 分别是什么朝代的

  1、潘安,西晋著名文学家。

  潘安(247年―300年),即潘岳,字安仁。巩县(今河南巩义)人,祖籍河南中牟县大潘庄。潘安之名始于杜甫《花底》诗“恐是潘安县,堪留卫玠车。”后世遂以潘安称焉。美姿仪,少以才名闻世,岳二十岁,时晋武帝躬耕藉田,岳作赋以美其事,洒洒千言,辞藻优美,为众所疾,遂十年不得升迁。岳三十余岁出为河阳县令,令全县种桃花,遂有“河阳一县花”之典故。有政绩,太傅杨骏引岳为太傅主簿。杨骏被诛,被除名。他性轻躁,趋于世利,与石崇等谄事贾谧,每候其出,辄望尘而拜。与石崇、陆机、刘琨、左思并为“贾谧二十四友”,潘安为首。孙秀当政,遂夷三族。

  2、宋玉,战国时期楚国人。

  宋玉(约公元前298年-约公元前222年),又名子渊,崇尚老庄,战国时期鄢(今湖北宜城)人, 楚国文人。中国古代四大美男之一,生于屈原之后,为屈原之后学。曾事楚顷襄王。好辞赋,为屈原之后辞赋家,与唐勒、景差齐名。所作辞赋甚多,流传作品有《九辨》《风赋》《高唐赋》《登徒子好色赋》等。《汉书·卷三十·艺文志第十》录有赋16篇。所谓“下里巴人”、“阳春白雪”、“曲高和寡”、“宋玉东墙”的典故皆他而来。

  3、兰陵王,南北朝时期人。

  兰陵王,原名高长恭(541年―573年),又名高孝瓘、高肃,祖籍渤海调蓨(今河北省景县),神武帝高欢之孙,文襄帝高澄第四子,生母不详,南北朝时期北齐宗室、将领,封爵兰陵郡王。

  后历任尚书令、录尚书事、大司马、太保、太尉等。与段韶征讨柏谷,又攻打定阳。段韶患病,高长恭总领其众。前后以战功别封钜鹿、长乐、乐平、高阳等郡公。后因“国事即家事”招致北齐后主高纬记恨,于武平四年(573年)被高纬赐死。死后朝廷追赠为太尉,谥号武。

  4、卫玠,晋朝玄学家。

  卫玠(286年—312年6月20日),字叔宝,河东安邑(今山西夏县北)人,晋朝玄学家、官员,中国古代四大美男之一。其祖父卫瓘,晋惠帝时位至太保,父亲卫恒,官至尚书郎,是著名书法家。卫玠是魏晋之际继何晏、王弼之后的著名清谈名士和玄学家,官至太子洗马。永嘉四年(310年),迁移南方。 永嘉六年(312年),卫玠去世,时年二十七岁。

珠圆玉润是形容卫玠吗

不是,珠圆玉润是出自唐朝张文琮的《咏水诗》:“方流涵玉润,圆折动珠光。”一般用来比喻歌声的宛转优美,或文字的流畅明快。

而形容卫玠的是冰清玉润,卫玠的岳父是晋朝名士 乐广,长的 有姿仪,而且品德高尚,再加上卫玠本人也生的白皙貌美,每逢出门,大家都称他是如白璧般的玉人,其本身也是清谈高手,玄学代表,于是大伙就把他和他岳父合称为了冰清玉润。此段出自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言语》《卫玠别传》:“裴叔道曰:“妻父有冰清之姿,婿有璧润之望。”

后用“冰清玉润”称誉岳父女婿。也比喻人清正廉洁,品德高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