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兰容若的《雨霖铃》,纳兰性德的《雨霖铃.种柳》的原文注释是什么

文史通5年前历史故事资讯1268

纳兰性德的《雨霖铃.种柳》的原文注释是什么?

横塘如练,日迟帘幕,烟丝斜卷。

却从何处移得,章台仿佛,乍舒娇眼。

恰带一痕残照,锁黄昏庭院。

断肠处、又惹相思,碧雾蒙蒙度双燕。

回阑恰就轻阴转,背风花、不解春深浅。

托根幸自天土,曾试把、霓裳舞遍。

百尺垂垂,早是酒醒,莺语如剪。

只休隔、梦里红楼,望个人儿见。

上片写诗人眼前之水塘边,庭院里,夕阳下的弱柳依依,说它移自“章台”,这就暗暗透露所思对象的情境,再以“碧雾蒙蒙度双燕”之景点出相思之意。下片以“背风花”反衬弱柳多情,又接以“托根幸自天上,曾试把、霓裳舞遍”,照应了“何处移得,章台仿佛”,同时寓有所思于深禁中的隐情。“百尺”句以下又回到眼前景与其此时梦幻般的联想。人物合一,含思隽永,低徊缠绵,令人回味无穷。

纳兰性德的 雨霖铃 种柳 解释,原文

作品原文

雨霖铃·种柳

横塘①如练,日迟②帘幕,烟丝斜卷。却从何处移得,章台③仿佛,乍舒娇眼。恰带一痕残照,锁黄昏庭院。断肠处、又惹相思,碧雾蒙蒙度双燕④。

回阑⑤恰就轻阴转,背风花⑥、不解春深浅。托根⑦幸自天土,曾试把、霓裳⑧舞遍。百尺垂垂,早是酒醒,莺语如剪。只休隔、梦里红楼,望个人儿见。

作品注释

①横塘:泛指水塘。前蜀牛峤《玉楼春》:“春入横塘摇浅浪,花落小园空惆怅。”

②日迟:即感到昼长而无聊。语出《诗经·幽风·七月》:“春日迟迟。”

③章台:春秋时楚国离宫有章华台,亦称章台;战国时秦国宫中有章台;汉时长安城中街名亦为章台。此处则是泛指京城之宫苑。

④碧雾句:谓成双成对的燕子在青色的云雾中飞来飞去。 度,通“渡”。

⑤回阑:曲折的栏杆。

⑥背风花句:谓背风的花朵不受风欺,故其不知春天的变化。 风花:风中之花。唐卢照邻《折杨柳》:“露叶疑啼脸,风花乱舞衣。”

李煜的雨霖铃诗词

雨霖铃

李煜

风流成忆,纵情唯一,可叹曾历。

春光犬马声色,沉迷享乐,缠绵裙膝。

岂料秋霜骤下,怅然别宫室。

失国后,何处江南,感慨烟波亦忧戚。

文思化作伤心笔,写酸甜、泣血留宣尺。

千杯痛苦方饮,尤落得、铸词如镝。

洒泪经年,尝辱今朝,愧羞当日。

逝与诞、还可重逢,只是阴阳隔。

本欲起身离红尘奈何影子落人间出自哪里

出自纳兰容若的《雨霖铃》。

全文如下:本欲起身离红尘,奈何影子落人间。 千年望等回身笑,只怨仙姑画中人。

原文如下:本欲起身离红尘,奈何影子落人间。 千年望等回身笑,只怨仙姑画中人。字面:本想离开这个纷纷扰扰的尘世,可影子却遗落在人间。

意译:心想离开凡事的纷扰,却奈何还有留恋,难以割舍。

拓展资料:《雨霖铃》词牌名,也写作《雨淋铃》,节选自《乐章集》。相传唐玄宗入蜀时在雨中听到铃声而想起杨贵妃,故作此曲。曲调自身就具有哀伤的成分。宋代柳永的《雨霖铃》最为有名,而其中的"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一句更成为千古名句。

纳兰性德的《木兰诗》你知道多少

  是《木兰词》

  木兰词 拟古决绝词谏友

  清·纳兰性德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释说】

  假若人生之相爱永远如初见之时,

  那便不会再有婕妤怨秋扇的旧事。

  每当薄情郎轻易变心以后,

  却总埋怨是对方容易移情。

  想当初唐皇贵妃的海誓山盟犹在,

  却也难熬栈道雨声铃声声声哀怨。

  现在我身边的薄幸锦衣郎,

  早忘旧时许下比翼连枝愿。

  【词说】

  ①词牌名:《木兰花令》,原为唐教坊曲,后用作词牌。最初见于《花间集》中韦庄词。上下片除第三句外,其余皆押仄声韵。也作《木兰花》或《木兰词》。

  ②词题:这是一首拟古之作。古诗中的《决绝词》,是以女子的口吻控诉薄情郎,从而表示与之决绝。唐·元稹有《古决绝词》三首。在纳兰容若的词集里,有的版本中词题为:“拟古决绝词柬友”,显然这种“闺怨”是一种假托,。这当是抒发特有隐情的表现。

  【典说】

  ①“秋风悲画扇”:借用汉朝班婕妤的故事。班婕妤曾是汉成帝的妃子,却遭到赵飞燕的妒忌、谗害而被打入冷宫。南北朝梁的刘孝焯曾经写过《班婕妤怨》句:“妾身似秋扇”。于是后人常用秋扇比喻被遗弃的女子。

  ②“骊山”、“泪雨霖铃”、“比翼连枝”:都是唐明皇与杨贵妃的传奇故事。白居易的《长恨歌》已为之传颂千古。

  《太真外传》载,唐明皇与杨玉环曾于七月七日夜,在骊山华清宫长生殿里盟誓,愿世世为夫妻。白居易《长恨歌》:“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作连理枝。”对此作了生动的描写。后安史乱起,明皇入蜀,于马嵬坡赐死杨玉环。杨死前云:“妾诚负国恩,死无恨矣。”又,明皇此后于途中闻雨声、铃声而悲伤,遂作《雨霖铃》曲以寄哀思。这里借用此典说即使是最后作决绝之别,也不生怨。

  化用唐李商隐《马嵬》:“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之句意。薄幸,薄情。锦衣郎,指唐明皇。又,意谓怎比得上当年的唐明皇呢,他总还是与杨玉环有过比翼鸟、连理枝的誓愿!意思是纵死而分离,也还是刻骨地念念不忘旧情。

  【诗说】

  无疑,该阙词章与白氏《长恨歌》皆涉及唐玄宗和杨玉环那段毁誉参半的爱情故事。

  站在政治的角度,李隆基荒淫废国。

  但从感情的意义上来看,虽然唐玄宗迫于三军众怒,无奈将杨贵妃赐死马嵬坡,从此生死诀别、阴阳永隔,唐玄宗却始终信守当初七夕夜半“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誓言,纵“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这种用情至深至远的爱情故事,试问谁人不动容?

  当然我们已无法考证这段真挚爱情故事是否属实,权且和纳兰一样,首先肯定这段风流佳话。

  容若此词以一失恋女子的口吻谴责负心的锦衣郎。

  起句尤为新奇。本来两情相悦,恨不能朝朝暮暮;然而如若知道迟早则须分离,倒不如保持“初见”时那种若即若离的美好。

  然后描绘变心的人往往指责满怀痴情却无端被弃的一方首先变心,失恋女子的爱恨情殇可见一斑。

  最后引用七夕长生殿的典故,谴责薄情郎虽然当日也曾订下海誓山盟,如今背情弃义。

纳兰性德的《木兰辞 拟古决绝词柬友》解释下

人生若只如初见:意思是说与意中人相处应当总像刚刚相识的时候,那样地甜蜜,那样地温馨,那样地深情和快乐。

何事秋风悲画扇:此用汉班婕妤被弃典故。班婕妤为汉成帝妃,被赵飞燕谗害,退居冷宫,后有诗《怨歌行》,以秋扇为喻抒发被弃之怨情。南北朝梁刘孝绰《班婕妤怨》诗又点明“妾身似秋扇”,后遂以秋扇见捐喻女子被弃。这里是说本应当相亲相爱,但却成了今日的相离相弃。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意思是说如今轻易地变了心,却反而说情人间就是容易变心的。故人,指情人。

骊山语罢清宵半,夜雨霖铃终不怨:《太真外传》载,唐明皇与杨玉环曾于七月七日夜,在骊山华清宫长生殿里盟誓,愿世世为夫妻。白居易《长恨歌》:“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作连理枝。”对此作了生动的描写。后安史乱起,明皇入蜀,于马嵬坡赐死杨玉环。杨死前云:“妾诚负国恩,死无恨矣。”又,明皇此后于途中闻雨声、铃声而悲伤,遂作《雨霖铃》曲以寄哀思。这里借用此典说即使是最后作决绝之别,也不生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化用唐李商隐《马嵬》:“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之句意。薄幸,薄情。锦衣郎,指唐明皇。又,意谓怎比得上当年的唐明皇呢,他总还是与杨玉环有过比翼鸟、连理枝的誓愿!意思是纵死而分离,也还是刻骨地念念不忘旧情。

连起来就是:与意中人相处应当总像刚刚相识的时候,是那样的甜蜜,那样的温馨,那样的深情和快乐。但你我本应当相亲相爱,却为何成了今日的相离相弃?如今轻易地变了心,你却反而说情人间就是容易变心的。我与你就像唐明皇与杨玉环那样,在长生殿起过生死不相离的誓言,却又最终作决绝之别,也不生怨。但你又怎比得上当年的唐明皇呢,他总还是与杨玉环有过比翼鸟、连理枝的誓愿

纳兰容若的《木兰花令 拟古决绝词》内容是什么?

编辑本段诗词原文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编辑本段诗词鉴赏

①人生句:恋人之间如果能像刚恋爱的时候那样。刚开始总是海誓山盟、卿卿我我的。如果总能这样,就不会出现时间长了,感情淡了,甚至变心负心(秋扇见捐)的情况了。一二句是一体的,这两句容易理解。   ②何事句:此用汉班婕妤被弃典故。班婕妤为汉成帝妃,被赵飞燕谗害,退居冷宫,后有诗《怨歌行》,以秋扇为喻抒发被弃之怨情。南北朝梁刘孝绰《班婕妤怨》诗又点明“妾身似秋扇”,后遂以秋扇见捐喻女子被弃。这里是说开始时相亲相爱,后来却成了今日的相离相弃。   ③等闲二句:这两句中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故人如何理解,应该说理解成恋人、情人也不算错,但按字面的解释就有问题。前一句意思我理解是相恋了很久的爱人如今轻易地变了心(就这么就变了,几许无奈、几许悲哀)。后一句的理解问题最多,我理解成:反而说情人间相处得久了,感觉无聊了,就不由得容易变心了。重点是这两句中的故人的故如何理解,只解释成恋人、情人还不够吧。   ④骊山二句:《太真外传》载,唐明皇与杨玉环曾于七月七日夜,在骊山华清宫长生殿里盟誓,愿世世为夫妻。白居易《长恨歌》:“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作连理枝。” 对此作了生动的描写。后安史乱起,明皇入蜀,于马嵬坡将杨玉环赐死。杨死前云:“妾诚负国恩,死无恨矣。”又,明皇此后于途中闻雨声、铃声而悲伤,遂作《雨霖铃》曲以寄哀思。这里理解成李杨二人当初发愿立誓,后来虽然一方为一方而死,也不生怨。 比喻感情忠贞,至死不渝。   ⑤何如二句:何如:怎么样?理解成比较好象不合适。薄幸:这里未必是否定批判,古书中的此词多是爱语,相当于现在的“冤家”。当初的誓言就这么算了。引用七夕长生殿的典故,谴责薄幸郎虽然当日也曾订下海誓山盟,如今却背情弃义!   关于词牌,有人说疑为纳兰自度曲,这个恐怕未必。有这样的解释:   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始见《花间集》韦庄词。有不同体格,俱为双调。但《太和正音谱》谓:《花间集》载《木兰花》、《玉楼春》两调,其七字八句者为《玉楼春》体。故本首是为此体,共五十六字。上、下片除第三句外,余则皆押仄声韵。

标签: 注释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