诡异的朱厚照之死:到底是意外,还是文官集团的反扑

文史通5年前历史故事资讯1010

一、武宗生平


诛刘瑾,平安化王之乱、宁王之乱,大败蒙古小王子,且多次赈灾免赋。且在位时臣下仍有不少贤才,并进行了沿海“市舶司”改革,强化市舶司的收税职能,增加外贸收入,打开了解除海禁的第一步,扩大了政府税源。


二、武宗的幼年


朱厚照是明孝宗朱祐樘和张皇后的长子,唯一的弟弟朱厚炜又早夭,是孝宗唯一长大成人的儿子,两岁被立为皇太子。可以说朱厚照是除了他太太爷宣宗,是在明朝中唯二收到了完整的皇家教育的人。


提到朱厚照就不能不说他的父亲朱祐樘。


武宗的父亲明孝宗大概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严格奉行一夫一妻制的皇帝了。他和原配张皇后感情甚笃,两人在皇宫间日升而做日落而息,过着和普通老百姓一般的生活。做为明朝童年经历最为坎坷的一位皇帝,老爹恋母娶了从小养自己的侍女,亲娘被逼自杀,自己从小吃百家饭长大还营养不良…诸如此类的事情在孝宗身上是比比皆是。而恰恰也正是这些经历塑造了他近于质朴的性格和平常人的心性。


明孝宗


可以说孝宗对朱厚照这唯一的儿子,有着深深的期望,当然朱厚照也没有让孝宗失望自幼聪慧。明史记载武宗:“性聰穎,好騎射。” 小时候的朱厚照读书过目不忘,而且对骑射之术颇为用心。颇有些成祖宣宗的风貌。朱厚照的自幼聪慧也让他对他所学的儒学经典产生了疑问?当社会的现实和儒学的思想矛盾时他在想什么是对什么是错?朱厚照对儒学的反感对文臣集团的不合作也为以后后世对他恶劣的评价埋下了祸根。


正如明史最后所言:“奋然欲以武功自雄。” “犹幸用人之柄躬自操持,而秉钧诸臣补苴匡救,是以朝纲紊乱,而不底于危亡。” “假使承孝宗之遗泽,制节谨度,有中主之操,则国泰而名完,岂至重后人之訾议哉!”


这几句大体意思总结一下就是:“武宗啊别总想靠打仗去制造一些新闻。”“你以为你多有能耐啊,还不是多亏我们的文人资持大明才没被玩坏”“如果你能和你爹一样安安稳稳地与我们合作,肯定不会就这样被我们批斗。”


三、孝宗死,武宗登基


孝宗的死至今是个谜团!


史书记载天旱无雨,明孝宗斋戒祈雨,其间偶感风寒。


由太医院的御医们共同商议处方。服药之后,明孝宗的病一直不见好转。那以后,右通政施钦、太医院院判方叔和、医士徐旻等几个人又先后为明孝宗开药治病,可惜都不对症。明孝宗最初的小病慢慢变成一场大病,以至不起。


偶感风寒,就是感冒,是一种常见病。明代人对这种病的研究比较透彻,《本草纲目》中有一个治疗偶感风寒的方子:把脂麻炒焦,趁热擂碎,用酒送下,然后卧床保暖,微微出一些汗就好了。


一个皇帝被庸医害死。就在历朝历代看来,都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但它确确实实在明朝发生了。而且是被当时大明最好的医生,全体御医害死。朱厚照可能想着他的父亲,和明朝多个,死的不明不白的祖宗。生出了文臣皆可杀的想法。


朱厚照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面对父亲留下来的那一群老狐狸,朱厚照扶持八虎,让刘瑾不断生出事端,让朝中老臣露出想要挟天子的狐狸尾巴,好让自己在将来好好审时度势,对部分官员该罢免,罢免,该滚蛋,滚蛋。


刚登基不久朱厚照和明朝文人这帮老狐狸就杠上了,而文臣在杠不过的时候总会使出杀手锏——辞职。


朱厚照也就顺水推了一波舟,把自己身边不听话,还没能力的全赶走了。(注意,有能力的他会留下来的,像李东阳辞职好几次,他一次都不批)


他是明朝唯一一个能和文官正面杠的皇帝,打着爱玩的旗号,也就无需顾及那虚伪的道德约束了。该出手绝不含糊。


四、武宗的武治


文与武是古代第一任皇帝的谥号。古代皇帝的谥号可不能想取什么就是什么的,那讲究的是盖馆定论,古代连大名鼎鼎的朱隆基也才封了个“玄”字。


那么朱厚照到底有哪些武功呢?


这就不得不提当时明朝的主要敌人,鞑靼部落的主要首领,被明朝人称为小王子,虽然叫做小王子,但这只是明朝人对他的尊称。从孝宗年间,他就率领部落,多次入侵大明。而自土木堡之变之后,大明武备松弛。边关多次失守,以至于边关将领,闻小王子色变。阵亡了多个将领。


明史记载:


正德六年,小王子率领五万人入侵河套,击败边军。


十月,小王子率部六万人,入侵陕西,抢夺人口牲畜万余。


十二月,小王子率兵五万进攻宣府,杀守备赵瑛,都指挥王继


正德九年,九月,小王子率部五万进攻宣府,攻破怀安,蔚洲,纵横百里,肆意侵略,无人能挡。


小王子这个举动无异于明目张胆的欺负武宗孤儿寡母的处境。而对于朱厚照来说这无疑是不能忍受的,他必须复仇。为了他的父亲也为了他自己。


从后来的应州大捷来看,为了这场战役,朱厚照准备良久。


建立豹房与与豺狼虎豹搏斗,磨砺自己的胆识。学习军事技能,排兵布阵。后来的,应州大捷就是在他的指挥下胜利的。


在朱厚照死后,明史和清史用豹房来抹黑朱厚照,那么圆明园是包房面积的百倍,奇珍无数。承德避暑山庄的花费,亿万万修建了90多年。这又怎么解释呢?只不过是后来的清朝文人,骨头被清朝皇帝打断了。史书总是由胜利者书写的。


史书上关于应州大战的真实内容已经被后世涂改的很难辨别真伪,介于明朝史官对于武宗本人的态度,这场大战无论如何都是必须弱化的。但是从其后鞑靼再无像样的进攻来看,此战必定是军事上的巨大胜利。


但是这恰恰是文人集团最厌恶的,自英宗的土木堡之变明朝文重武轻,军事集团被完全的打压下去。武人的五品指挥时。面对七品县令却要行跪拜礼。军事上的胜利会让军事集团,重新崛起。而这却恰恰是文人们所不能接受的。一代枭雄小王子,鞑靼部落的中兴之主。却被明朝历史上公认的昏君所打败,这与后来的史书评价相比较,真是可笑之极。


六、武宗的文治


一是江南赋税改革,通过杨廷和主持的赋税调整,改变了自朱元璋起江南赋税过重的局面,从正德八年(1513年)起在江南全面推行的赋税改革,既减轻了江南当地百姓的负担,更使从弘治晚期开始,江南地区拖欠中央累积十年之久的赋税,仅经两年时间就全部还清。国家财政状况大大好转。


二是沿海“市舶司”改革,强化市舶司的收税职能,增加外贸收入,打开了解除海禁的第一步,扩大了政府税源。朱厚照在位十五年,国家的实际财政收入,其实要高于他父亲十八年“弘治中兴”时。


七、武宗之死,是必然还是偶然?


史载,正德十五年(1520年)武宗朱厚照南巡途中,在清江浦(江苏清江)垂钓时不慎落水受寒,身体随每况愈下,次年(1521年)病死于豹房(位于今北京大学),时年31岁。


楚秀园朱厚照落水处。


然而朱厚照可以征战沙场,披坚持锐;又可乘马巡边,顶风冒雪。


朱厚照死因竟然落到和他的父亲孝宗一个下场。


那么,朱厚照的事是必然还是偶然呢?


我们可以从几方面分析一下。


与文人集团的不配合,扶持军事集团打压文人。尚武且有相应的军事知识。不会轻易被文人们的奏章忽悠。文人们无法在轻易忽悠皇帝。而军事集团武人地位的提升,这也是文官集团的软肋。


沿海市舶司的开沪海禁开海,侵犯了江浙沿海,走私集团的利益和江浙系士绅文官的利益。


江南税务改革主要改革对象是大地主大商人,侵犯了江南整体士绅的利益。


从年龄上看朱厚照,死的时候只有33岁而且当时朱厚照已经完全的掌控了明朝的军事力量。如果朱厚照继续存活数十年,那么文武集团力量对比必将平衡。所以说在朱厚照,吃饭了,大明主要税收财源,江浙地方阶级的利益。让文官集团预见了比较惨淡的未来。


必将面临着文官集团的疯狂反扑。


那么怎么样让一个人从根源上被解决掉呢?只好让朱厚照去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