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浩之死——南北朝第一谋士为何不得善终

文史通4年前历史故事资讯1073

南北朝是我国历史上既分裂又融合的一个特殊时期,南朝先后有宋、齐、梁、陈,北朝先后有北魏、西魏和东魏、北齐和北周,南朝和北朝反复征伐,但分界线基本维持在江淮流域。


崔浩,北魏的重要谋士,三朝元老,是南北朝将近200年历史当中最强的谋士。崔浩出身清河崔氏,是北方高门士族的代表。崔浩善观天象,能将天时与人和完美的结合起来,料事如神,常常自比留侯张良。在北魏一统北方的征战中,崔浩的贡献最大。


反对迁都


崔浩深受北魏三任皇帝重视,经常伴君左右。拓跋嗣当政期间,北魏首都平城连年大旱,大量百姓饿死,群臣进言迁都,崔浩认为迁都会让内部和外部的威胁感知到北魏的衰弱,对国家统治不利,不如把受灾的百姓分流到其它地区。拓跋嗣听取了崔浩的意见,第二年全国各地丰收,国家也度过了难关。


灭夏


拓跋焘登基后,崔浩为群臣所嫉,一度赋闲在家,后来北魏要讨伐夏国,才重新起用崔浩。崔浩以天象之说促使拓跋焘出兵攻打夏国,打破夏国都城统万城(陕西榆林),得胜而归。后来北魏再次征讨夏国,对阵期间遇见天气突变,风沙肆虐,手下向拓跋焘进言先行撤退,崔浩坚持认为天气不好夏军更加无法防备我军突袭,于是魏军继续进攻夏军,大获全胜。


征讨柔然


打败夏国之后,拓跋焘打算进攻北方柔然,群臣都反对,只有崔浩极力赞成。张渊等人与崔浩当庭辩论,张渊以天象之说反对进攻柔然,结果被崔浩驳斥的哑口无言,于是,拓跋焘决议北征柔然。出征前崔浩献上“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之策,魏军果然大破柔然。


灭北凉统一北方


拓跋焘经过南征北讨之后,北方就只剩下北凉一个对手了,于是决定进攻北凉。被北凉重金收买的大臣李顺竭力劝阻,编造谎言说北凉荒芜,不适合大军征讨,被崔浩拆穿,后来,拓跋焘进攻北凉时发现李顺果然在撒谎,于是便处死了李顺。


悲剧落幕


崔浩正直而果敢,恃才傲物,因此得罪了不少人。拓跋焘灭佛时期,有很多人劝告崔浩高抬贵手,但是崔浩反而劝告拓跋焘加大处罚佛门的力度,朝野上下怨声载道。公元431年,崔浩对天下的名门贵族重新划分品级,此举得罪了大量的鲜卑贵族。


公元439年崔浩奉命修编国史,客观的记录了北魏的历史,内容详尽且毫无避讳,并且,崔浩将编好的《国记》刻在石碑上,公布于众。拓跋焘大怒,下令诛杀崔浩,同时清河崔氏、范阳卢氏、河东柳氏、太原郭氏全被灭族。崔浩在去刑场的路上,押运的士兵几十人向其身上撒尿侮辱,受到了非人的折磨。


崔浩的悲剧,几乎是注定的,如同秦时的商鞅一样,他在崛起的道路上得罪了太多的官员。而且,北魏是鲜卑人的政权,在那个汉人被称为“两脚羊”的时代,鲜卑贵族从骨子里瞧不起崔浩这样的汉族谋士。同时,崔浩出身士族,他忠于皇室,但更忠于家族,所以拓跋焘对他的信任也是有限的,这就注定了他的悲剧结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