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死后李莲英还活了3年,没了主子,他过得怎么样?

文史通5年前历史故事头条872

首先可以肯定,相比普通没了主子的太监,李莲英在个人待遇上是前所未有的:慈禧死后,裕隆太后为表彰他为皇家服务多年,特准许他“原品休致”。


这“原品休致”的意思很简单,就相当于退休后还享受和在职时一样的薪资待遇。这在整个大清的太监里是绝无仅有的。


所以,基本可以确定的是,李莲英即便在出宫前将宝物奉还给了大清,还将自己的财产按照亲疏远近进行了一轮分割,但他的晚年的生活依旧是相当有保障的。


颇为让人意外的是,与传统上“落叶归根”的多数人不同的是,李莲英离开皇宫后并未回到自己老家河北直隶河间府大成县,而是选择了继续留在紫禁城内。


至于李莲英为何做此选择,坊间的猜测有三,一是他想长伴老主子慈禧;二说则认为李莲英是无根之人,不存在落叶归根说;三说则认为老家太小躲避仇家追杀相对更难。


那么,留在北京的那三年里,李莲英住在哪里呢?


可以确定的是,李莲英也并不住在昔日庆王爷和内务府大臣送给自己的豪宅:海甸黄庄彩和坊内。


相当耐人寻味的是,李莲英出宫的第一件事情便是将他名义上的这个豪宅的“李寓”的牌匾给摘了。摘下牌匾后,李莲英就和这被摘下的“李寓”牌匾一般消失在了大众的视线里了。


李莲英是想要过上隐姓埋名的日子,人之所以隐姓埋名,多是为了低调考虑,李莲英的低调除了不想被世俗所累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躲避仇家的追杀。


对近代史稍有熟悉的人就都知道,李莲英此人绝非一般的太监,他更像是一位曾手握大权的“官儿”。手上有权便不可避免地会沾染政斗,自然,也免不了沾染血腥。根据不完全统计,李莲英的大小仇家不少于30家。


这也是为何李莲英执意出宫时会对劝他留下的徒弟呵斥的原因了,当时,他对徒弟的说辞是:“留下?你知道这紫禁城里有多少把刀子等着捅你师父我吗?这里已经不适合我们待了。”


能在慈禧身边“待机”到最后,李莲英识时务的能力自是强于一般人无疑了。所以,他定也为自己将来的人生做好了盘算。


实际上,对于当时的李莲英而言,他的最好出路就只有隐姓埋名过好下半生这一条了。这样一来,他不仅可以安享晚年,还可躲避仇家追杀。


根据考证,李莲英隐姓埋名后的居所总共有两处,一处是中南海西苑门外北夹道,另一处则是西城区棉花胡同83号。


这两个地方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隐蔽。隐蔽到啥程度呢?一般人在这里找个人,即便是老北京也可能会被绕晕。


也只有在这样的地方,李莲英才能住的安生。


但住所虽然安全,但李莲英的晚年却也并不十分地舒服惬意,相反,他的不适感比在宫里时强多了。原本,他也和世人一样,觉得此时没了少年时饥寒和壮年时提心吊胆的自己定能活得更好,实际情况却截然相反。因为,出宫后的李莲英被各种疾病缠上了。


李莲英在宫里时身体好好的,为何一出宫就各种病痛来袭呢?原因很简单,在宫里时虽然不免提着心过日子,可各种吃食用度全是极其讲究的,更重要的是,在宫里时的李莲英生活极其规律。可一到宫外,无所事事后的他这作息想要规律就自然是难上加难了。


昔日在宫里时,李莲英每日晨昏定省,每天都围着老年慈禧打转,哪个点干什么那都是在本本上写得清楚、在心里记得分明的。


可一到宫外,吃喝拉撒睡全都没有管控,这在常人看来是好事,因为自由啊,可在几十年里过惯了规律日子的李莲英看来,那就相当难受了。


这样的日子久了后,李莲英终因身体缺乏调理而病了,而李莲英这病,除了身体方面的因素外,心理方面的作用也不小。


人这辈子活着都得有个理由,有的人是为活着而活着,可多数人都是为一个看得见的理由而活,有人为了生活的这片土地活着,有人为某个人(或儿子或爱人)活着,也有的人为实现自我活着。


李莲英这一生,自我实现已经差不多了,所以多数时候,他是在为一个人而活着。这个人不用说,正是他的老主子慈禧。当这个老主子不在了时,他的活着便多已形同死去了。


晚年里,李莲英虽然收养了一个女儿,可这个女儿终究也只是他晚年孤寂时的陪伴罢了,要充当他活着的理由,显然很有些说不过去。所以,李莲英晚年已经没有活着的理由了。


人一旦自己不想活,各种病痛自然会不请自来。果然,李莲英晚年身体状况每况愈下,不出三年他便因一个小小的风寒一命呜呼了。


好在,李莲英去世后,大清虽然已经大厦将倾,但裕隆太后还是特意在其死后拨白银千两,命人将其厚葬在了京西恩济庄太监茔地。


李莲英的坟墓是一个独立的院落,坟墓前有石柱桥及牌坊,牌坊横眉上书“钦赐李大总管之墓”,院内东西侧各有亭子一座。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李莲英墓地是用汉白玉制成,高三点五米,宽一米许,其规格实为历朝太监之首。


说来,李莲英这一生,也算是完满至极了。唯一美中不足的是,1966年,李莲英墓被打开时,人们竟惊奇地发现其棺材里竟只有头没有身子。这种诡异结果自然让世人开始各种“脑补”他的死亡,其中被传说最多的便是被仇家取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