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历史上著名哲学家,有世界历史上的著名哲学家的英文名吗

文史通4年前历史故事头条748

有世界历史上的著名哲学家的英文名吗

公元前的西方著名哲学家就有,

Thales of Miletus (c. 624 – 546 BC). Of the Milesian school. Believed that all was made of water.

Pherecydes of Syros (c. 620 – c. 550 BC). Cosmologist.

Anaximander of Miletus (c. 610 – 546 BC). Of the Milesian school. Famous for the concept of Apeiron, or "the boundless".

Anaximenes of Miletus (c. 585 – 525 BC). Of the Milesian school. Believed that all was made of air.

Pythagoras of Samos (c. 580 – c. 500 BC). Of the Ionian School. Believed the deepest reality to be composed of numbers, and that souls are immortal.

Xenophanes of Colophon (c. 570 – 480 BC). Sometimes associated with the Eleatic school.

Epicharmus of Kos (c. 530 – 450 BC). Comic playwright and moralist.

Heraclitus of Ephesus (c. 535 – c. 475 BC). Of the Ionians. Emphasized the order and mutability of the universe.

Parmenides of Elea (c. 515 – 450 BC). Of the Eleatics. Reflected on the concept of Being.

Anaxagoras of Clazomenae (c. 500 – 428 BC). Of the Ionians. Pluralist.

Empedocles (492 – 432 BC). Eclectic cosmogonist. Pluralist.

Zeno of Elea (c. 490 – 430 BC). Of the Eleatics. Known for his paradoxes.

Protagoras of Abdera (c. 481 – 420 BC). Sophist. Early advocate of relativism.

Antiphon (480 – 411 BC). Sophist.

Hippias (Middle of the 5th century BC). Sophist.

Gorgias. (c. 483 – 375 BC). Sophist. Early advocate of solipsism.

Socrates of Athens (c. 470 – 399 BC). Emphasized virtue ethics. In epistemology, understood dialectic to be central to the pursuit of truth.

Critias of Athens (c. 460 – 413 BC). Atheist writer and politician.

Prodicus of Ceos (c. 465 – c. 395 BC). Sophist.

Leucippus of Miletus (First half of the 5th century BC). Founding Atomist, Determinist.

Thrasymachus of Miletus (c. 459 – c. 400 BC). Sophist.

Democritus of Abdera (c. 450 – 370 BC). Founding Atomist.

Diagoras of Melos (c. 450 – 415 BC). Atheist.

Archelaus. A pupil of Anaxagoras.

Melissus of Samos. Eleatic.

Cratylus. Follower of Heraclitus.

Ion of Chios. Pythagorean cosmologist.

Echecrates. Pythagorean.

Timaeus of Locri. Pythagorean.

Antisthenes (c. 444 – 365 BC). Founder of Cynicism. Pupil of Socrates.

Aristippus of Cyrene (c. 440 – 366 BC). A Cyrenaic. Advocate of ethical hedonism.

Alcidamas c. 435 – c. 350 BC). Sophist.

Lycophron (Sophist) c. 430 – c. 350 BC). Sophist.

Diogenes of Apollonia (c. 425 BC – c 350 BC). Cosmologist.

Hippo (c. 425 – c 350 BC). Atheist cosmologist.

Xenophon (c. 427 – 355 BC). Historian.

Plato (c. 427 – 347 BC). Famed for view of the transcendental forms. Advocated polity governed by philosophers.

Speusippus (c. 408 – 339 BC). Nephew of Plato.

Eudoxus of Cnidus (c. 408 – 355 BC). Pupil of Plato.

Diogenes of Sinope (c. 399 – 323 BC). Cynic.

Xenocrates (c. 396 – 314 BC). Disciple of Plato.

Aristotle (c. 384 – 322 BC). A polymath whose works ranged across all philosophical fields.

Theophrastus (c. 371 BC–c. 287 BC). Peripatetic.

Pyrrho of Elis (c. 360 – 270 BC). Skeptic.

Strato of Lampsacus (c. 340 BC–c. 268 BC). Atheist, Materialist.

Epicurus (c. 341 – 270 BC). Materialist Atomist, hedonist. Founder of Epicureanism

Zeno of Citium (c. 333 – 264 BC). Founder of Stoicism.

Timon (c. 320 – 230 BC). Pyrrhonist, skeptic.

Chrysippus of Soli (c. 280 – 207 BC). Major figure in Stoicism.

Carneades (c. 214 – 129 BC). Academic skeptic. Understood probability as the purveyor of truth.

Lucretius (c. 99 – 55 BC). Epicurean.

更多公元后的参见Timeline_of_Western_philosophe

世界上著名的哲学家?

泰利士(Thales,约624-547) 阿那克西曼德(Anaximander,约610-546) 阿那克西美尼(Anaximenes,约588-524) 赫拉克利特(Heraclitus,约540-480) 毕泰戈拉(Pythagoras,约680-500) 克塞诺芬尼(Xenophanes,约565-473) 巴门尼德(Parmenides,约六世纪-五世纪) 芝诺(Zeno of Elea,约六世纪末-五世纪) 恩培多克勒(Empedokles,约495-435) 阿那克萨戈拉(Anaxagoras,约500-428) 留基波(Leukippos,生卒年不详) 德谟克利特(Democritus,460-370) 普罗泰戈拉(Protagoras,481-411) 高尔吉亚(Gorgias,483-375) 苏格拉底(Sokrates,468-400) 柏拉图(Plato,427-347):《理想国》、《政治家》、《巴曼尼德斯篇》、《柏拉图对话六种》 欧几里德(Eucleides of Megara,约450-374) 安提西尼(Antisthenes,约400-325) 第欧根尼(Diogens of Sinopeus,约400-325) 阿里斯提普(Aristippus,约生于前435) &《希腊哲学史》(汪子嵩等编著)、《前苏格拉底哲学研究》、《古希腊罗马哲学》 亚里士多德(Aristotle,384-322):《形而上学》、《工具论》、《尼各马科伦理学》、《物理学》、《政治学》 &《亚里士多德全集》 伊壁鸠鲁(Epikouros,341-270) 芝诺(Zeno of Cypros,约336-264) 克吕西普(Chrysippus,约281-205) 皮浪(Pyrrhon,约360-270) 蒂孟(Timon,320-230) 卢克莱修(Lucretius,约98-53):《物性论》 西塞罗(Cicero,106-43) 塞涅卡(Seneca,2-65) 爱比克泰德(Epictetus,50-138) 奥勒留(Aurelius,120-180) 塞克斯都?恩披里克(Sextus Empiricus,二世纪人) 柏罗丁(Plotinos,205-270):《九章集》 德尔图良(Tertullianus,约160-230) 奥古斯丁(Augustinus,354-430):《忏悔录》、《上帝之城》、《教义手册》 波爱修(Boethius,约480-525):《哲学的慰藉》 爱留根纳(Eriugena,约800-877):《论神的预定》、《论自然的区分》 安瑟尔谟(Anselmus,1033-1109):《独白》、《宣讲》、《斥愚人书》 洛色林(Roscellinus,1050-1114) 阿伯拉尔(Abailardus,1079-1142) 托马斯?阿奎那(Thomas Aquinas,1225-1274):《神学大全》、《反异教大全》 罗吉尔?培根(Roger Bacon,1214-1294):《大著作》、《小著作》、《第三著作》 邓斯?司各脱(Duns Scotus,1270-1308):《牛津论著》、《巴黎论著》 威廉?奥康(William Ockham,1300-1349) 爱拉斯谟(Erasmus,1469-1536):《疯狂颂》 佩脱拉克(Petrarch,1304-1374):《秘密》 薄伽丘(Boccaccio,1313-1375):《十日谈》 蒙台涅(Montaigne,1533-1592):《蒙台涅文选》 拉伯雷(Rabelais,1495-1553):《巨人传》 马丁?路德(Martin Luther,1483-1546) 伽尔文(Calvin,1509-1564):《论仁慈》、《基督教要义》、《信仰指南》 &《基督教历代名著集成》、《从文艺复兴到十九世纪资产阶级文学家艺术家有关人道主义人性论言论选集》、《西方伦 理学名著选辑》 、《西欧中世纪哲学史纲》 库萨?尼古拉(Nicolaus Cusanus,1401-1464):《有学识的无知》 布鲁诺(Bruno,1548-1600):《论原因、本原和太一》、《论无限性、宇宙和诸世界》、《驱逐趾高气扬的野兽》、《论英雄热情》 弗兰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1561-1626):《崇学论》、《新工具》、《培根论说文集》、《新大西岛》 霍布斯(Hobbes,1588-1679):《利维坦》、《论物体》、《论人》、《关于自由、必然和偶然》 洛克(Locke,1632-1704):《人类理解论》、《论政府》、《基督教的合理性》 笛卡尔(Descartes,1596-1650):《方法谈》、《第一哲学沉思集》、《哲学原理》、《论灵魂的激情》 伽桑狄(Gassendi,1592-1655) 马勒伯朗士(Malebranche,1638-1715):《真理的探求》、《关于形而上学的对话》 斯宾诺莎(Spinoza,1632-1677):《伦理学》、《知性改进论》、《神学政治论》、《笛卡尔哲学原理》 莱布尼茨(Leibniz,1646-1716):《神正论》、《人类理智新论》、《单子论》、《形而上学谈话》 贝克莱(Berkeley,1685-1753):《视觉新论》、《人类知识原理》 休谟(Hume,1711-1776):《人性论》、《人类理解研究》、《伦理和政治论文集》 培尔(Bayle,1647-1706):《关于彗星的信》、《对曼布尔大人的〈加尔文主义史〉的一般批判》、《历史批判辞典》 伏尔泰(Voltaire,1694-1778):《俄狄浦斯王》、《哲学通信》、《形而上学论》、《哲学辞典》 孟德斯鸠(Montesguieu,1689-1755):《波斯人信札》、《罗马盛衰原因论》、《论法的精神》、《论自然和艺术的趣味》 卢梭(Rousseau,1712-1778):《忏悔录》、《风雅的缪斯》、《乡村巫师》、《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社会契约论》、《爱弥尔,或论教育》 孔狄亚克(Condillac,1715-1780):《感觉论》、《人类知识起源论》、《体系论》 拉美特利(La Mettrie,1709-1751):《彼涅洛帕的工作》、《心灵的自然史》、《人是机器》、《人是植物》 狄德罗(Diderot,1713-1784):《哲学思想录》、《怀疑论者的漫步》、《供明眼人参考的谈盲人的信》、《论聋哑人书简》、《对自然的解释》、《达朗贝尔和狄德罗的谈话》、《谈话的继续》、《拉摩的侄儿》 爱尔维修(Helvetius,1715-1771):《论精神》、《论人的理智能力和教育》、《关于爱知识的书简》、《关于快乐的书简》、《关于理性的傲慢与懒惰的书简》 霍尔巴赫(Holbach,1723-1789):《揭穿了的基督教》、《袖珍神学》、《神圣的瘟疫》、《健全的思想》、《自然的体系》、《社会体系》、《普遍伦理学》 康德(Kant,1724-1804):《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判断力批判》、《未来形而上学导论》、《道德形而上学原理》、《论永久和平》、《历史理性批判文集》 席勒(Friedrich von Schiller,1759-1805):《审美教育书简》 费希特(Fichte,1762-1814):《全部知识学基础》、《知识学原理下的自然法基础》、《知识学原理下的道德学体系》、《论学者的使命》、《人的使命》 谢林(Schelling,1775-1854):《先验唯心论体系》、《论世界灵魂》 黑格尔(Hegel,1770-1831):《精神现象学》、《逻辑学》、《小逻辑》、《法哲学原理》、《历史哲学》、《自然哲学》、《精神哲学》、《艺术哲学》、《哲学史讲演录》、《黑格尔书信集》 费尔巴哈(Feuerbach,1804-1872):《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基督教的本质》、《黑格尔哲学批判》、《未来哲学原理》赫尔岑(1812-1870):《自然研究通讯》、《科学上的浅尝派》、《致老友书》 别林斯基(1811-1848):《别林斯基哲学著作选集》 车尔尼雪夫斯基(1828-1889):《艺术与现实的美学关系》、《俄国文学界戈理时期概观》、《哲学上的人本主义原理》 杜勃罗留波夫(1836-1861):《杜勃罗留波夫选集》、《杜勃罗留波夫哲学著作选集》 &西方哲学原著选译 1、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编译:《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上、下) 2、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编译:西方古典哲学原著选辑,分数册,如《古希腊罗马哲学》、《十六-十八世纪西欧各国哲学》、《十八世纪法国哲学》、《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德国哲学》。 &《西方美学家论美和美感》、《西方名哲名言析》、《中外哲学名言》

世界著名哲学家有哪些?

泰利士(Thales,约624-547)

阿那克西曼德(Anaximander,约610-546)

阿那克西美尼(Anaximenes,约588-524)

赫拉克利特(Heraclitus,约540-480)

毕泰戈拉(Pythagoras,约680-500)

克塞诺芬尼(Xenophanes,约565-473)

巴门尼德(Parmenides,约六世纪-五世纪)

芝诺(Zeno of Elea,约六世纪末-五世纪)

恩培多克勒(Empedokles,约495-435)

阿那克萨戈拉(Anaxagoras,约500-428)

留基波(Leukippos,生卒年不详)

德谟克利特(Democritus,460-370)

普罗泰戈拉(Protagoras,481-411)

高尔吉亚(Gorgias,483-375)

苏格拉底(Sokrates,468-400)

柏拉图(Plato,427-347):《理想国》、《政治家》、《巴曼尼德斯篇》、《柏拉图对话六种》

欧几里德(Eucleides of Megara,约450-374)

安提西尼(Antisthenes,约400-325)

第欧根尼(Diogens of Sinopeus,约400-325)

阿里斯提普(Aristippus,约生于前435)

&《希腊哲学史》(汪子嵩等编著)、《前苏格拉底哲学研究》、《古希腊罗马哲学》

亚里士多德(Aristotle,384-322):《形而上学》、《工具论》、《尼各马科伦理学》、《物理学》、《政治学》

&《亚里士多德全集》

伊壁鸠鲁(Epikouros,341-270)

芝诺(Zeno of Cypros,约336-264)

克吕西普(Chrysippus,约281-205)

皮浪(Pyrrhon,约360-270)

蒂孟(Timon,320-230)

卢克莱修(Lucretius,约98-53):《物性论》

西塞罗(Cicero,106-43)

塞涅卡(Seneca,2-65)

爱比克泰德(Epictetus,50-138)

奥勒留(Aurelius,120-180)

塞克斯都?恩披里克(Sextus Empiricus,二世纪人)

柏罗丁(Plotinos,205-270):《九章集》

德尔图良(Tertullianus,约160-230)

奥古斯丁(Augustinus,354-430):《忏悔录》、《上帝之城》、《教义手册》

波爱修(Boethius,约480-525):《哲学的慰藉》

爱留根纳(Eriugena,约800-877):《论神的预定》、《论自然的区分》

安瑟尔谟(Anselmus,1033-1109):《独白》、《宣讲》、《斥愚人书》

洛色林(Roscellinus,1050-1114)

阿伯拉尔(Abailardus,1079-1142)

托马斯?阿奎那(Thomas Aquinas,1225-1274):《神学大全》、《反异教大全》

罗吉尔?培根(Roger Bacon,1214-1294):《大著作》、《小著作》、《第三著作》

邓斯?司各脱(Duns Scotus,1270-1308):《牛津论著》、《巴黎论著》

威廉?奥康(William Ockham,1300-1349)

爱拉斯谟(Erasmus,1469-1536):《疯狂颂》

佩脱拉克(Petrarch,1304-1374):《秘密》

薄伽丘(Boccaccio,1313-1375):《十日谈》

蒙台涅(Montaigne,1533-1592):《蒙台涅文选》

拉伯雷(Rabelais,1495-1553):《巨人传》

马丁?路德(Martin Luther,1483-1546)

伽尔文(Calvin,1509-1564):《论仁慈》、《基督教要义》、《信仰指南》

&《基督教历代名著集成》、《从文艺复兴到十九世纪资产阶级文学家艺术家有关人道主义人性论言论选集》、《西方伦

理学名著选辑》 、《西欧中世纪哲学史纲》

库萨?尼古拉(Nicolaus Cusanus,1401-1464):《有学识的无知》

布鲁诺(Bruno,1548-1600):《论原因、本原和太一》、《论无限性、宇宙和诸世界》、《驱逐趾高气扬的野兽》、《论英雄热情》

弗兰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1561-1626):《崇学论》、《新工具》、《培根论说文集》、《新大西岛》

霍布斯(Hobbes,1588-1679):《利维坦》、《论物体》、《论人》、《关于自由、必然和偶然》

洛克(Locke,1632-1704):《人类理解论》、《论政府》、《基督教的合理性》

笛卡尔(Descartes,1596-1650):《方法谈》、《第一哲学沉思集》、《哲学原理》、《论灵魂的激情》

伽桑狄(Gassendi,1592-1655)

马勒伯朗士(Malebranche,1638-1715):《真理的探求》、《关于形而上学的对话》

斯宾诺莎(Spinoza,1632-1677):《伦理学》、《知性改进论》、《神学政治论》、《笛卡尔哲学原理》

莱布尼茨(Leibniz,1646-1716):《神正论》、《人类理智新论》、《单子论》、《形而上学谈话》

贝克莱(Berkeley,1685-1753):《视觉新论》、《人类知识原理》

休谟(Hume,1711-1776):《人性论》、《人类理解研究》、《伦理和政治论文集》

培尔(Bayle,1647-1706):《关于彗星的信》、《对曼布尔大人的〈加尔文主义史〉的一般批判》、《历史批判辞典》

伏尔泰(Voltaire,1694-1778):《俄狄浦斯王》、《哲学通信》、《形而上学论》、《哲学辞典》

孟德斯鸠(Montesguieu,1689-1755):《波斯人信札》、《罗马盛衰原因论》、《论法的精神》、《论自然和艺术的趣味》 卢梭(Rousseau,1712-1778):《忏悔录》、《风雅的缪斯》、《乡村巫师》、《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社会契约论》、《爱弥尔,或论教育》

孔狄亚克(Condillac,1715-1780):《感觉论》、《人类知识起源论》、《体系论》

拉美特利(La Mettrie,1709-1751):《彼涅洛帕的工作》、《心灵的自然史》、《人是机器》、《人是植物》

狄德罗(Diderot,1713-1784):《哲学思想录》、《怀疑论者的漫步》、《供明眼人参考的谈盲人的信》、《论聋哑人书简》、《对自然的解释》、《达朗贝尔和狄德罗的谈话》、《谈话的继续》、《拉摩的侄儿》

爱尔维修(Helvetius,1715-1771):《论精神》、《论人的理智能力和教育》、《关于爱知识的书简》、《关于快乐的书简》、《关于理性的傲慢与懒惰的书简》

霍尔巴赫(Holbach,1723-1789):《揭穿了的基督教》、《袖珍神学》、《神圣的瘟疫》、《健全的思想》、《自然的体系》、《社会体系》、《普遍伦理学》

康德(Kant,1724-1804):《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判断力批判》、《未来形而上学导论》、《道德形而上学原理》、《论永久和平》、《历史理性批判文集》

席勒(Friedrich von Schiller,1759-1805):《审美教育书简》

费希特(Fichte,1762-1814):《全部知识学基础》、《知识学原理下的自然法基础》、《知识学原理下的道德学体系》、《论学者的使命》、《人的使命》

谢林(Schelling,1775-1854):《先验唯心论体系》、《论世界灵魂》

黑格尔(Hegel,1770-1831):《精神现象学》、《逻辑学》、《小逻辑》、《法哲学原理》、《历史哲学》、《自然哲学》、《精神哲学》、《艺术哲学》、《哲学史讲演录》、《黑格尔书信集》

费尔巴哈(Feuerbach,1804-1872):《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基督教的本质》、《黑格尔哲学批判》、《未来哲学原理》赫尔岑(1812-1870):《自然研究通讯》、《科学上的浅尝派》、《致老友书》

别林斯基(1811-1848):《别林斯基哲学著作选集》

车尔尼雪夫斯基(1828-1889):《艺术与现实的美学关系》、《俄国文学界戈理时期概观》、《哲学上的人本主义原理》

杜勃罗留波夫(1836-1861):《杜勃罗留波夫选集》、《杜勃罗留波夫哲学著作选集》

&西方哲学原著选译

1、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编译:《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上、下)

2、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编译:西方古典哲学原著选辑,分数册,如《古希腊罗马哲学》、《十六-十八世纪西欧各国哲学》、《十八世纪法国哲学》、《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德国哲学》。

&《西方美学家论美和美感》、《西方名哲名言析》、《中外哲学名言》

世界著名的物理学家有哪些

历史上世界著名物理学家列表!

早期著名物理学家:

阿基米德 - 锡拉库萨 ( 前287年 - 前212年 )

卢克莱修 - 罗马(前98年? - 前55年 )

亚里斯多德 - 古希腊 (前384年—前322年)

沈括 -宋 (1033年~1097年)

近代著名物理学家

威廉.吉尔伯特 (William Gilbert) - 英格兰 ( 1540年 - 1605年 )

伽利略 - 义大利 (1564年 - 1642年 )

斯涅尔 - 荷兰 (1580年 - 1626年 )

莱昂.笛卡尔 - 法国 (1596年 - 1650年)

伊凡吉利斯坦.托里切利 - 义大利 (1608年 - 1647年)

布莱兹.帕斯卡 (Blaise Pascal) - 法国 (1623年 - 1662年)

罗伯特.波义耳 - 英格兰 (1627年 - 1691年)

基士扬.惠更斯 (Christian Huygens) (1629年 - 1695年)

罗伯特.胡克 (Robert Hooke) - 英格兰 (1635年 - 1703年)

伊萨克.牛顿 - 英格兰 (1642年 - 1727年)

18世纪著名物理学家:

丹尼尔.加布里埃尔.华伦海特 (1686年 - 1736年)

丹尼尔.柏努利 (Daniel Bernoulli) - 瑞士 (1700年 - 1782年)

班杰明.弗兰克林 - 美国 (1706年 - 1790年)

莱奥哈尔德.欧拉 (Leonhard Euler) - 瑞士 (1707年 - 1783年)

Rudjer Josip Boscovich - Dubrovnik (1711年 - 1787年)

达朗贝尔 - 法国 (1717年 - 1783年)

亨利.卡文迪什 (Henry Cavendish) - 英国 (1731年 - 1810年)

查尔斯.奥古斯丁.德.库伦 (Charles Augustin de Coulomb) (1736年 - 1806年)

约瑟夫.路易斯.拉格朗日 (Joseph Louis Lagrange) (1736年 - 1813年)

詹姆斯.瓦特 苏格兰 (1736年 - 1819年)

19世纪著名物理学家:

伏打 - 义大利 (1745年 - 1827年)

Ernst Chladni - 德国 (1756年 - 1827年)

约翰.道尔顿 - 英格兰 (1766年 - 1844年)

让.巴蒂斯特.约瑟夫.傅立叶 (Jean Baptiste Joseph Fourier) (1768年 - 1830年)

托马斯.杨 - 英格兰 (1773年 - 1829年)

Jean - Baptist Biot (1774年 - 1862年)

安德烈.玛丽.安培 (Andre Marie Ampere) (1775年 - 1836年)

阿梅德奥.阿伏加德罗(Amedeo Avogadro) - 义大利 (1776年 - 1856年)

卡尔.弗雷德里希.高斯 (Carl Friedrich Gauss) - 德国 (1777年 - 1855年)

汉斯.克里斯蒂安.奥斯特(Hans Christian ?rsted) - 丹麦 (1777年 - 1851年)

盖-吕萨克 - 法国 (1778年 - 1850年)

David Brewster - 苏格兰 (1781年 - 1868年)

William Prout - 英格兰 (1785年 - 1850年)

约瑟夫.夫琅和费 - 德国 (1787年 - 1826年)

奥古斯丁.简.菲涅耳 - 法国 (1788年 - 1827年)

格奥尔格.西蒙.欧姆 - 德国 (1789年 - 1854年)

麦可.法拉第 - 英国 (1791年 - 1867年)

Felix Savart - 法国 (1791年 - 1841年)

尼古拉.莱昂纳尔.萨迪.卡诺 - 法国 (1796年 - 1832年)

约瑟夫.亨利 - 美国 (1797年 - 1878年)

基士扬.都卜勒 - 奥地利 (1803年 - 1853年)

威廉.韦伯 (1804年 - 1891年)

威廉.汉密尔顿 - 爱尔兰 (1805年 - 1865年)

Anders Jonas ?ngstr?m - 瑞典(1814年 - 1874年)

詹姆斯.焦耳 - 英国 (1818年 - 1889年)

Hippolyte Fizeau - 法国 (1819年 - 1896年)

莱昂.傅科(Leon Focault) - 法国 (1819年 - 1868年)

乔治.斯托克斯 - 英国 (1819年 - 1903年)

赫尔曼.路德维希.费迪南德.冯.亥姆霍兹 - 德国 (1821年 - 1894年)

鲁道夫.克劳修斯 - 德国 (1822年 - 1888年)

古斯塔夫.基尔霍夫 (Gustav Robert Kirchhoff) (1824年 - 1887年)

Johann Balmer - 瑞士 (1825年 - 1898年)

威廉.汤姆逊 - (开尔文勋爵) 英格兰 (1824年 - 1907年)

Joseph Wilson Swan (1828年 - 1914年)

詹姆斯.克拉克.麦克斯韦 - 英国 (1831年 - 1879年)

Jožef Stefan - 奥匈帝国,斯洛维尼亚 (1835年 - 1893年)

恩斯特.马赫 - 奥地利 (1838年 - 1916年)

Josiah Gibbs (1839年 - 1903年)

恩斯特.阿贝 - 德国 (1840年 - 1905年)

Marie Alfred Cornu (1841年 - 1902年)

詹姆斯.杜瓦 - 英国 (1842年 - 1923年)

Osborne Reynolds - 英国 (1842年 - 1912年)

路德维希.玻耳兹曼 - 奥地利 (1844年 - 1906年)

Roland E?tv?s - 匈牙利 (1848年 - 1919年)

Oliver Heaviside - 英国 (1850年 - 1925年)

George Francis FitzGerald - 爱尔兰 (1851年 - 1901年)

约翰.玻因廷 - 英国 (1852年 - 1914年)

亨利.庞加莱(Henri Poincare) (1854年 - 1912年)

约翰尼斯.里德堡 - 瑞典 (1854年 - 1919年)

Edwin Hall - 美国 (1855年 - 1938年)

约瑟夫.约翰.汤姆逊 (1856年 - 1940年)

亨利希.鲁道夫.赫兹 - 德国 (1857年 - 1894年)

20世纪著名物理学家:

Hannes Alfven - 瑞典 (1908年 - 1995年)

亨利.贝克勒尔 - 法国 (1852年 - 1908年)

Felix Bloch - 瑞士 (1905年 - 1983年)

尼尔斯.玻尔 - 丹麦 (1885年 - 1962年)

Satyendra Nath Bose - 印度 (1894年 - 1974年)

路易斯.维克托.德.德布罗意 - 法国 (1892年 - 1987年)

玛丽.居里 - 波兰 (1867年 - 1934年)

Fritjof Capra - 奥地利, 美国 (1939年 - )

保罗.安德列.莫里斯.狄拉克 - 英国 (1902年 - 1984年)

弗里曼.戴森 (Freeman Dyson) - 英国, 美国 (1923年 - )

保罗.厄伦费斯特 - 奥地利 (1880年 - 1933年)

艾伯特.爱因斯坦 - 瑞士, 美国 (1879年 - 1955年)

恩里科.费米 - 义大利 (1901年 - 1954年)

理察.费曼 - 美国 (1918年 - 1988年)

默里.盖尔曼 (Murray Gell-mann) - 美国 (1929年 - )

维尔纳.卡尔.海森堡 (1901年 - 1976年)

史蒂芬.霍金 - 英格兰 (1942年 - )

Edwin Jaynes - 美国 (1922年 - 1998年)

莱夫.达维多维奇.朗道 - 苏联 (1908年 - 1968年)

Irving Langmuir - 美国 (1851年 - 1957年)

约翰.冯.诺伊曼(John von Neumann) - 奥匈帝国, 美国 (1903年 - 1957年)

罗伯特.奥本海默 - 美国 (1904年 - 1967年)

泡利 - 奥地利 (1900年 - 1958年)

马克斯.普朗克 - 德国 (1858年 - 1947年)

John Polkinghorne - 英国 (1930年 - )

威廉.康拉德.伦琴(Wilhelm Conrad R?ntgen) (1845年 - 1923年)

欧内斯特.卢瑟福 - 纽西兰, 英格兰 (1871年 - 1937年)

埃尔温.薛丁格 - 奥地利 (1887年 - 1961年)

尼古拉.特斯拉 - 奥匈帝国, 美国 (1856年 - 1943年)

Steven Weinberg - 美国 (1933年 - )

Arthur Wightman - 英国

Eugene Wigner - 奥匈帝国, 美国 (1902年 - 1993年)

吴有训(Woo YH) - 中国 (1897年-1977年)

赵忠尧(Chao CY) 中国 (1902年-)

吴健雄(Chien-Shiung Wu) - 中国, 美国 (1912年-1997年)

李政道(Tsung Dao Lee ) - 中国, 美国 (1926年-)

杨振宁(Chen Ning Yang) - 中国, 美国 (1922年-)

丁肇中(Samuel Chao Chung Ting) - 中国, 美国 (1936年-)

朱经武 (Paul Ching-wu Chu) - 中国, 美国 (1941年-)

爱德华.威滕 (Edward Witten) - 美国

汤川秀树(Yugawa Hideki) - 日本 (1907年 - 1981年)

朱光亚 - 中国

被联合国评出的“世界十大历史文化名人”是谁

世界十大历史文化名人

第一名、孔子(前551-前479),中国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其创建的儒家文化对中国文化、思想,以及对世界文化、思想影响极大。

第二名、柏拉图(前427-前347),古希腊哲学家、思想家,其哲学思想对世界影响很大。

第三名、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古希腊哲学家、思想家。

第四名、托马斯·阿奎那(1226-1274),意大利神学家、经院哲学家。

第五名、哥白尼(1473-1543),波兰思想家、天文学家,日心学说的创始人。

第六名、弗兰西斯·培根(1561-1626),英国思想家、哲学家。

第七名、牛顿(1642-1727),英国物理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数学家。

第八名、伏尔泰(1694-1778),法国启蒙思想家、作家、哲学家,主张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

第九名、康德(1724-1804),德国哲学家、思想家,反对封建特权,主张平民应受尊重。

第十名、达尔文(1809-1882),英国博物学家、思想家,进化论奠基人。

世界上最早的哲学家是谁?

古希腊时期的自然派哲学家(公元前7至6世纪)被认为是最早的哲学家,不管他们认识世界的方式是否正确,但是他们的想法之所以有别于迷信的原因在于,这些哲学家是以理性辅佐证据的方式归纳出自然界的道理。

哲学的历史

哲学在欧洲语言里最早出自希腊文的“φιλοσοφος”(拉丁化希腊字母/拉丁语philosophia),即“philo-”(喜爱)和“sophia”(智慧)(爱智慧)。古希腊时期的自然派哲学家被认为是最早的哲学家,不管他们认识世界的方式是否正确,但是他们的想法之所以有别于迷信的原因在于:这些哲学家是以理性辅佐证据的方式归纳出自然界的道理。后来的希腊三哲人:苏格拉底,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奠定了哲学的讨论范畴。他们提出了有关形而上学(研究终极真理的学科),知识论(我们是否有知识,知识是什么)与伦理学(我们应该如何做)的哲学问题,至今依然被热烈地讨论。某些现代哲学家认为,直到今日的哲学理论依旧只是在为这些哲学家做注脚而已,那也就是说我们依旧在试着回答他们所提出的问题,这同时也表明我们依然为这些问题或是这些问题所延伸的更多问题而感到困惑。

与古希腊同时,在古老的中国,也产生了哲学的萌芽。西周以降,传统的社会制度发生巨变,周室衰微,列国纷争。这时候,一些具有社会抱负的士人走向了历史的舞台。他们著书立说,设坛施教,试图用自己的理论来解说人和自然。后世称其为“诸子百家”,这就是中国的哲学的开端。其中出现了老子,孔子等思想大家,对后来整个的东亚哲学都有深刻的影响。

19世纪70年代,日本最早的西方哲学传播者西周借用古汉语译作“哲学”.1896年前后康有为等将日本的译称介绍到中国,后渐渐通行。与其同时,西方哲学也正式的传入中国,由此,中国哲学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在西方,哲学一词通常用来说明一个人对生活的某种看法(例如某人的“人生哲学”)和基本原则(例如价值观、思想、行为)。而学术意义上的哲学,则是对这些基本原则的理性根据的质疑、反思,并试图对这些基本原则进行理性的重建。

最早哲学的范围涵盖所有的知识层面。它一直是人类最抽象的知识研究。对哲学一词的介绍最初来自希腊思想家毕达哥拉斯。

哲学的基础

古希腊哲学家透过问问题来进行哲学实践,他们所提的问题大概可以归类为三类,这些问题分别形成了哲学的基础学科:形上学(metaphysics),知识论(Epytimology)以及伦理学(Ethics)。

最初的三类问题分别是:

有关世界的本质与真理的问题。

有关我们如何知道或认识真理的问题 。

有关生命意义与道德实践的问题 。

必须要注意的是,这三门主要学科并非壁垒分明,事实上在许多领域里它们互相交叉,而一个具有说服力的形上学主张不可能忽略知识论的理论基础。同样,知识论也就是在架构主体与事实之间的关系的描述。而道德的实践往往与伦理学的存在与否和我们怎么去了解它息息相关。哲学的困难在于:一个完整的理论通常必须在形而上学与知识论方面都有良好的说服力。(伦理学就先不谈了,因为它必须建立在前两者的基础之上)。多数的哲学家往往只专精一个领域,只有少数具有热情与天赋的哲学家才能精通各个领域并且提出一套自己的完整理论。他们的理论通常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并改变了人类对于自身和世界的看法,

哲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从学术史看,科学是哲学的衍生物。后来,科学独立为与哲学并行的学科。科学与哲学有互动关系。科学产生知识,哲学产生思想。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也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现代西方哲学中有科学哲学,是专门研究有关科学的理论。这种理论研究了科学的历史,为科学总结了许多理论模型,它们不仅仅解释了科学,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也指导了科学。哲学是人类了解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是使人崇高起来的一门学问。

从某种意义上说,哲学不具有或很少具有“现世”用途。有人认为,离开哲学,各门学科也可以发展得很好,或者会更好。但是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哲学并不关注各门学科中实例、概念或定理的具体内容,它所关注的,是这些具体科学的“基本常识”,或是其中被人们惯常使用因而视作理所当然的概念、准则、定律等。这包括:促使它们出现的原因是什么?它们在哪些范围里有效?它们的权威是由什么来得到保证?它们是否已经是这门具体学科中所要求的足够的基本前提?它们对人有什么意义?等等。以及将这些疑问运用于哲学自身。

因此可见:

物理学研究物体现象、结构和运作规律,寻求一种解释现象的客观最优方法;而形而上学要求对规律的有效性以及最优方法何以成立作出说明。

知识多被视为经验以及方法的整合;而知识论关注的是知识自身是否可以获得、是否可以划界以及是否具有意义。

数学利用逻辑形式来研究数量、结构以及模型;而逻辑学则关注那保证推理有效的根据是什么、逻辑推理的可靠性和完备性。

社会学试图以某种普适定律来概括并预测人类群体或其中个体的行动;而伦理学则更加关心这些行为的自由度与道德责任的相关性、其内在动机、意义所在以及如何使人们的行为朝向一个最优的趋势发展。

政治学关注权力的转移;而政治哲学对权力何以能够出现并成立更加关心。

艺术向人们展现美的魅力,却不曾说明这魅力的由来;而美学则追问美的本质和意义。

哲学的价值

哲学之应当学习并不在于它能对于所提出的问题提供任何确定的答案,而是在于这些问题本身;原因是,这些问题可以扩充我们对于一切可能事物的概念,丰富我们心灵方面的想象力,并且减低教条式的自信,这些都可能禁锢心灵的思考作用。此外,尤其在于通过哲学冥想中的宇宙之大,心灵会变得伟大起来,因而就能够和那成其为至善的宇宙结合在一起。

哲学也可以说是理性对于信仰的研究。

哲学是对世界的关于终极意义的解释,它在解释中使我们了解世界,使世界在我们的意识中合理化,从而为我们提供心灵的慰借。

哲学还是对人的自我一种定位的工具。

哲学史 的主要分支:

-东方哲学史

--中国哲学史

--印度哲学史

--伊斯兰哲学史

--日本哲学史

-西方哲学史

--古希腊罗马哲学史

--中世纪哲学史

--文艺复兴时期哲学史

--英美哲学史

--欧洲大陆哲学史

世界著名哲学家、文化史专家威尔?杜兰特在《世界文明史》中说:“如果人们把整个人类社会演进用12个小时

C

试题分析:现代工业时代的“原动力”,即人类由工场手工业时代进入机器大生产时代(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最主要的需求因素,也就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兴起的主要原因之一——工场手工业生产不能满足不断扩大的国内外市场的需要;A项“自由劳动力”、B项“资本积累”、D项“科技进步”,也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必备条件,但都不是“原动力”。

古希腊三大哲学家是谁,他们的主要哲学思想史什么

古希腊三大哲学家

苏格拉底(公元前469——前399)Socrates 古希腊唯心主义哲学家

柏拉图(公元前427-前347年)Platon 生于雅典一个名门奴隶主家庭,古希腊客观唯心主义哲学家,是苏格拉底的学生,亚里士多德的老师

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前322) Aristoteles 古希

苏格拉底(公元前469——前399)Socrates

苏格拉底是著名的古希腊哲学家,他和他的学生柏拉图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被并称为“希腊三贤”。他被后人广泛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他的父亲是石匠和雕刻匠,母亲是助产婆。

苏格拉底出生于雅典一个普通公民的家庭。他早年继承父业,从事雕刻石像的工作,后来研究哲学。他在雅典和当时的许多智者辩论哲学问题,主要是关于伦理道德以及教育政治方面的问题。他被认为是当时最有智慧的人。作为公民,他曾三次参军作战,在战争中表现得顽强勇敢。此外,他还曾在雅典公民大会中担任过陪审官。在雅典恢复奴隶主民主制后,苏格拉底被控,以藐视传统宗教、引进新神、败坏青年和反对民主等罪名被判处死刑。他拒绝了朋友和学生要他乞求赦免和外出逃亡的建议,饮鸩而死。在欧洲文化史上,他一直被看作是为追求真理而死的圣人,几乎与孔子在中国历史上所占的地位相同。多年来他被认为是反民主的、维护反动的奴隶主贵族利益的哲学家,近来已有人对此提出了不同看法。

青少年时代,苏格拉底曾跟父亲学过手艺,熟读荷马史诗及其他著名诗人的作品,靠自学成了一名很有学问的人。他以传授知识为生,30多岁时做了一名不取报酬也不设馆的社会道德教师。许多有钱人家和穷人家的子弟常常聚集在他周围,跟他学习,向他请教。苏格拉底却常说:“我只知道自己一无所知。”

他的一生大部分是在室外度过的。他喜欢在市场、运动场、街头等公众场合与各方面的人谈论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战争、政治、友谊、艺术,伦理道德等等。他曾三次参战,当过重装步兵,不止一次在战斗中救助受了伤的士兵。40岁左右,他成了雅典的远近闻名的人物。

苏格拉底一生过着艰苦的生活。无论严寒酷署,他都穿着一件普通的单衣,经常不穿鞋,对吃饭也不讲究。但他似乎没有注意到这些,只是专心致志地做学问。

苏格拉底的学说具有神秘主义色彩。他认为,天上和地上各种事物的生存、发展和毁灭都是神安排的,神是世界的主宰。他反对研究自然界,认为那是亵渎神灵的。他提倡人们认识做人的道理,过有道德的生活。他的哲学主要研究探讨的是伦理道德问题。

苏格拉底无论是生前还是死后,都有一大批狂热的崇拜者和一大批激烈的反对者。他一生没留下任何著作,但他的影响却是巨大的。哲学史家往往把他作为古希腊哲学发展史的分水岭,将他之前的哲学称为前苏格拉底哲学。做为一个伟大的哲学家,苏格拉底对后世的西方哲学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苏格拉底本人没有写过什么著作。他的行为和学说,主要是通过他的学生柏拉图和克塞诺芬尼著作中的记载流传下来。关于苏格拉底的生平和学说,由于从古代以来就有各种不同的记载和说法,一直是学术界讨论最多的一个问题。

柏拉图(公元前427-前347年)Platon

柏拉图(公元前427年—347年)是古希腊的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公元前469年—399年)①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年—322年)的老师。他一生大部分时间居住在古希腊民族文化中心的雅典。他热爱祖国,热爱哲学。他的最高理想,哲学家应为政治家,政治家应为哲学家。哲学家不是躲在象牙塔里的书呆,应该学以致用,求诸实践。有哲学头脑的人,要有政权,有政权的人,要有哲学头脑。

柏拉图生于雅典城邦衰落的时期,那时疫疠流行,大政治家伯利克里染疾去世后,群龙无首,伯罗奔尼撒战争爆发,危机四伏。柏拉图出自名门,其社会关系乃至阶级感情显然在奴隶主贵族方面。柏拉图书札第七②有这样一段自白:“我年轻时,总想一旦能独立工作,就要投身政界。后来政局突然变动,影响了我的计划。那时民主政权为一

般人所厌恶,革命发生了。领导这次革命的有五十一人,其中十一人在城区,十人在比雷埃夫斯港。这两个委员会管理两区的市场及行政。上面还有一个三十人的最高委员会,最高委员会里有些成员是我的亲戚故旧;他们邀我参加,以为一定会得到我的赞助。我当时年少天真,总以为新政权将以正义取代不正义,我极端注意他们先是怎么说的,后

来又是怎么做的。这些绅士们的一举一动,一下子把他们所毁坏的民主政权反而变得象黄金时代了!他们居然命令我的师而兼友的苏格拉底去非法逮捕他们的政敌。苏格拉底严词拒绝,宁死不屈。我敢肯定说苏格拉底是当代最正直的人啊!

柏拉图出身于雅典贵族,青年时从师苏格拉底。苏氏死后,他游历四方,曾到埃及、小亚细亚和意大利南部从事政治活动,企图实现他的贵族政治理想。公元前387年活动失败后逃回雅典,在一所称为阿加德米(Academy)的体育馆附近设立了一所学园,此后执教40年,直至逝世。他一生著述颇丰,其教学思想主要集中在《理想国》(The Republic)和《法律篇》中。

柏拉图是西方客观唯心主义的创始人,其哲学体系博大精深,对其教学思想影响尤甚。柏拉图认为世界由“理念世界”和“现象世界”所组成。理念的世界是真实的存在,永恒不变,而人类感官所接触到的这个现实的世界,只不过是理念世界的微弱的影子,它由现象所组成,而每种现象是因时空等因素而表现出暂时变动等特征。由此出发,柏拉图提出了一种理念论和回忆说的认识论,并将它作为其教学理论的哲学基础。

柏拉图认为人的一切知识都是由天赋而来,它以潜在的方式存在于人的灵魂之中。因此认识不是对世界物质的感受,而是对理念世界的回忆。教学目的是为了恢复人的固有知识。教学过程即是"回忆"理念的过程。在教学中,柏拉图重视对普遍、一般的认识,特别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认为概念、真理是纯思维的产物。同时他又认为学生是通过理念世界在现象世界的影子中才得以回忆起理念世界的,承认感觉在认识中的刺激作用。他特别强调早期教育和环境对儿童的作用。认为在幼年时期儿童所接触到的事物对他有着永久的影响,教学过程要通过具体事物的感性启发,引起学生的回忆,经过反省和思维,再现出灵魂中固有的理念知识。就此而言,柏拉图的教学认识是一种先验论。

柏拉图的教学体系是金字塔形。为了发展理性,他设立了全面而丰富的课程体系,他以学生的心理特点为依据,划分了几个年龄阶段,并分别授以不同的教学科目。0一3岁的幼儿在育儿所里收到照顾。3一6岁的儿童在游乐场内进行故事、游戏、唱歌等活动。6岁以后,儿童进入初等学校接受初级课程。在教学内容上,柏拉图接受了雅典以体操锻炼身体,以音乐陶冶心灵的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为儿童安排了简单的读、写、算、唱歌,同时还十分重视体操等体育训练项目。17一20岁的青年升入国立的“埃弗比”接受军事教育,并结合军事需要学习文化科目,主要有算术、几何、天文、音乐。20一30岁,经过严格挑选,进行10年科学教育,着重发展青年的思维能力,继续学习"四科",懂得自然科学间的联系。30岁以后,经过进一步挑选,学习5年,主要研究哲学等。至此,形成了柏拉图相对完整的金字塔形的教学体系。

根据其教学目的,柏氏吸收和发展了智者的‘三艺’及斯巴达的军事体育课程,也总结了雅典的教学实践经验,在教育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四科”(算术、几何、天文、音乐),其后便成了古希腊课程体系的主干和导源,支配了欧洲的中等与高等教育达1500年之久。

柏拉图认为,每门学科均有其独特的功能,凡有所学,皆会促成性格的发展。在17岁之前,广泛而全面的学科内容是为了培养公民的一般素养,而对于未来的哲学家来讲,前面所述的各门学科都是学习辩证法必不可少的知识准备。文法和修辞是研究哲学的基础;算术是为了锻炼人的分析与思考能力:学习几何、天文,对于航海、行军作战、观测气候、探索宇宙十分重要;学习音乐则是为了培养军人的勇敢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同时,他还很重视选择和净化各种教材,如语言、故事、神话、史诗等,使其符合道德要求,以促进儿童心智之发展。

就教学方法而言,柏拉图师承苏格拉底的问答法,把回忆已有知识的过程视为一种教学和启发的过程。他反对用强制性手段灌输知识,提倡通过问答形式,提出问题,揭露矛盾,然后进行分析、归纳、综合、判断,最后得出结论。

理性的训练是柏拉图教学思想的主要特色。在教学过程中,柏拉图始终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为最终目标的。在《理想国》中,他多次使用了“反思”(reflection)和“沉思”(contemplation)两词,认为关于理性的知识唯有凭借反思、沉思才能真正融会贯通,达到举一反三。感觉的作用只限于现象的理解,并不能成为获得理念的工具。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心思凝聚,学思结合,从一个理念到达另一个理念,并最终归给为理念。教师要善于点悟、启发、诱导学生进入这种境界,使他们在“苦思冥想”后“顿开茅塞”,喜获“理性之乐”。这与苏格拉底的助产术有异曲同工之妙。

柏拉图的教学思想几乎涉及到教学领域中的所有重要方法。他第一个确定了心理学的基本划分,并使之与教学密切联系起来。他继承并发展了斯巴达的依据年龄特征划分教学阶段的教学理论,在教学的具体内容、形式、方法和手段上则更多地总结与采用了雅典的经验,提出了全面、和谐发展的课程体系。他十分注重在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强调探讨事物的本质,这些都给了后世教育家们以巨大的影响和启迪。

但是,柏拉图夸大了理性发展在教学中的意义。他主张的通过回忆和沉思冥想以致知的教学过程,反映了其对掌握知识理解中的唯心主义倾向。特别是他把理性绝对化、孤立化,使感觉和理性之间对立起来的思想,以致成了中世纪经院派教条主义教学方法的理论基础。

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前322) Aristoteles

古希腊斯吉塔拉人,是世界古代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之一。

亚里士多德是柏拉图的学生,亚历山大的老师。公元前335年,他在雅典办了一所叫吕克昂的学校,被称为逍遥学派。马克思曾称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家中最博学的人物,恩格斯称他是古代的黑格尔。

亚里斯多德师承柏拉图,主张教育是国家的职能,学校应由国家管理。他首先提出儿童身心发展阶段的思想;赞成雅典健美体格、和谐发展的教育,主张把天然素质,养成习惯、发展理性看作道德教育的三个源泉,但他反对女子教育,主张“文雅”教育,使教育服务于闲暇。

亚里士多德一生勤奋治学,从事的学术研究涉及到逻辑学、修辞学、物理学、生物学、教育学、心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美学等,写下了大量的著作,他的著作是古代的百科全书,据说有四百到一千部,主要有《工具论》、《形而上学》、《物理学》、《伦理学》、《政治学》、《诗学》等。他的思想对人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创立了形式逻辑学,丰富和发展了哲学的各个分支学科,对科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